导读:本文包含了乐舞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舞蹈,教学改稿,课程探索,音乐专业
乐舞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胡丽雪[1](2019)在《“乐舞一体”之下的乐舞教育——以贵州民族大学音乐专业舞蹈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音乐专业学生的舞蹈课程设置,贵州民族大学作为一所贵州本土的民族类高校,在课程设计当中需要完成教学形式上的改革。本文简要分析了在音乐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中,以运用民族民间舞的形式采取多种实践行动来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提高其艺术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9期)
曹凯悦[2](2019)在《宋代女性乐舞艺人教育生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文化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们所熟知的宋词便是宋代文化繁盛最强大的证明。不管是在宫廷还是民间,宋代的乐舞艺术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宋代女性乐舞艺人是宋代乐舞活动的承担者,在宋代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繁荣的乐舞文化使得宋代女性得以接受基础教育。从众多的史料笔记中也可以看出宋代民间重视生女儿,从而对女孩进行乐舞等方面的教育,盼望以此谋生计。宫廷中的女性乐舞艺人相比来说有着较高的地位与收入,同时她们也有非常高超的乐舞技艺,不仅是乐舞活动的承担者,也可以进行一些乐舞的创作。地方官府乐舞艺人十分活跃,在公私宴会上都有她们的身影,并对宋代的官卖酒影响较大。军营中固定的军伶包括禁军乐人与营妓,对于官兵将士的闲暇生活起到重要作用。民间更加繁盛,女性乐舞艺人遍及宋代社会各个角落,瓦子勾栏、酒楼茶肆都有她们的身影,通过乐舞的创作与演绎,也与文人士大夫产生关联,对宋词的繁荣与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宋代女性乐舞艺人的文艺作品多有着教化意义。她们的文艺作品中将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儒家伦理道德与乐舞相融合,通过榜样引导、惩恶扬善、表演感化等方式,承担起了社会教化的重任,她们的乐舞活动,不仅对宋词的传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宋代加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她们是研究宋代社会教育教化不可忽略的一大群体。(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孟凡翠[3](2017)在《乐舞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歌表演创编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的"乐舞"理论重视音乐、舞蹈、诗歌的结合,歌表演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论文就学前教育的学生如何借助传统乐舞理论进行歌表演的创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17期)
赖琼琼[4](2017)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代乐舞教育对当代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早出现的艺术种类之一,在舞蹈诞生的最初阶段,就已显现出它的教化作用,承担着传教生产、繁衍后代、鼓舞斗争、人格教化、宗教祭祀、敬天保民等各种功能,与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礼乐文化就是在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仪式与乐舞中孕育出来的,发轫于远古时代。中国素来被奉为"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我们奉行礼、传授乐,用教育来弘(本文来源于《舞蹈》期刊2017年09期)
陈倩莹[5](2017)在《从格式塔“完型”心理学看周代乐舞教育——对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中所写到的那样: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 tree,a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a soul awaken another soul.可译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既然教育是关乎灵魂,那就不得不提心理学在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现代教育中心理学对于教育的贡献体现在方方面面,两者相辅相成,心理学既为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又从教育实践中获得了行为例证。因而本文从现代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这个角度出发,来对周代的乐舞教育进行一系列的现代意义思考,从而探寻其历史价值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13期)
塔来提·吐尔地[6](2017)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乐舞教育传承略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在发生改变,自然民族乐舞艺术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直接反应在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渗透了越来越多的异质文化因素。正是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新疆各民族乐舞艺术生命力的延续受到了挑战,新疆各民族的乐舞文化为适应环境而采取一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来应对环境的改变,以便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新疆乐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非常好(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7年Z6期)
罗成芳[7](2016)在《西周乐舞教育的精神内涵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教育无疑是我国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不论是教育层次还是教育规模,在当下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伴生的问题也不少。西周的乐舞教育是礼乐教育的重要部分,曾经为培育青年全面发展,巩固周朝的统治,发挥了巨大作用。西周乐舞教育虽然距今已有叁千余年的历史,但与更加重视艺术素质教育的当下而言,其对我们的舞蹈艺术教育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6年08期)
丁成梅[8](2016)在《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汉代乐舞”校本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徐州高级中学省级课程基地及"汉代乐舞"校本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开设的缘起和意义,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舞蹈《相和歌》作品分析等四个方面陈述了课程的实施。(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6年15期)
杜灵艳[9](2016)在《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科的拆分、解构、独立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也是如此,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科等的不断划分,一方面尊重了知识的多样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快速革新,但另一方面,人格和心灵的教育被忽视了,一些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令人担忧,全面的人文素养支离破碎,民族的共同信仰亦在消失,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也逐渐隐匿于‘同一个世界’的沙漠里。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它正是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节奏里跳跃地穿行了上万年,这种节奏不单单体现在民族的分裂与融和,也在意识文化方面得以体现。周代的礼乐制度是我们历史上礼乐文明的典范,周人尊礼尚施、彬彬有礼的社会风貌是现代社会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周代的乐舞教育也对我们认识当代的教育目的和规律上有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06期)
张靖怡[10](2016)在《先秦时期的乐舞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乐舞文化得以繁荣发展,多元的乐舞文化及思想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先秦的乐舞教育有其完整的教育思想、内容、措施与方法,"礼乐"作为当时治理社会的一种制度,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定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先秦乐舞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精髓,先秦乐舞教育的缺陷,先秦乐舞教育的现实价值叁方面来浅析先秦时期乐舞教育思想。(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3期)
乐舞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文化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们所熟知的宋词便是宋代文化繁盛最强大的证明。不管是在宫廷还是民间,宋代的乐舞艺术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宋代女性乐舞艺人是宋代乐舞活动的承担者,在宋代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繁荣的乐舞文化使得宋代女性得以接受基础教育。从众多的史料笔记中也可以看出宋代民间重视生女儿,从而对女孩进行乐舞等方面的教育,盼望以此谋生计。宫廷中的女性乐舞艺人相比来说有着较高的地位与收入,同时她们也有非常高超的乐舞技艺,不仅是乐舞活动的承担者,也可以进行一些乐舞的创作。地方官府乐舞艺人十分活跃,在公私宴会上都有她们的身影,并对宋代的官卖酒影响较大。军营中固定的军伶包括禁军乐人与营妓,对于官兵将士的闲暇生活起到重要作用。民间更加繁盛,女性乐舞艺人遍及宋代社会各个角落,瓦子勾栏、酒楼茶肆都有她们的身影,通过乐舞的创作与演绎,也与文人士大夫产生关联,对宋词的繁荣与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宋代女性乐舞艺人的文艺作品多有着教化意义。她们的文艺作品中将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儒家伦理道德与乐舞相融合,通过榜样引导、惩恶扬善、表演感化等方式,承担起了社会教化的重任,她们的乐舞活动,不仅对宋词的传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宋代加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她们是研究宋代社会教育教化不可忽略的一大群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舞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胡丽雪.“乐舞一体”之下的乐舞教育——以贵州民族大学音乐专业舞蹈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曹凯悦.宋代女性乐舞艺人教育生活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孟凡翠.乐舞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歌表演创编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7
[4].赖琼琼.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代乐舞教育对当代的启示[J].舞蹈.2017
[5].陈倩莹.从格式塔“完型”心理学看周代乐舞教育——对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之思考[J].大众文艺.2017
[6].塔来提·吐尔地.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乐舞教育传承略思[J].艺术教育.2017
[7].罗成芳.西周乐舞教育的精神内涵及启示[J].当代音乐.2016
[8].丁成梅.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汉代乐舞”校本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2016
[9].杜灵艳.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J].大众文艺.2016
[10].张靖怡.先秦时期的乐舞教育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