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义的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人口分界线,农牧分界线,爱辉腾冲线,沈天大弧线
意义的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龚胜生,陈云[1](2019)在《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西汉、西晋、唐代、北宋、明代、清代、现代7个时间断面的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人口疏密区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区的分界线,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由中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空间分异奠定,理论上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拟合线。②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弧状地带,不能用直线拟合,只能用弧线拟合;"沈天大弧线"(沈阳—天水—大理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山兰防弧线"(山海关—兰州—防城港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内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衰弱时期的农牧分界线;"沈兰西弧线"(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外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直线的"爱辉—腾冲线"理论上不能拟合弧状的中国农牧交错带,但因为它碰巧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的切线,因而也能较好地刻画中国人口的宏观分异格局。③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有着丰富的地理学意义:一是分界线本身就是农牧业分界线;二是分界线与海岸线围成的区域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区";叁是分界线最大限度地刻画了中国东南和西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异。(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金雯[2](2019)在《媒体时代的名声:“经典”的意义变迁与趣味的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媒介的世界里,作品要有传播度,必须依赖媒介。即使面对面的交流,声音也是一种媒介。不过,媒介化生存是特指媒体时代到来后的生存状态。媒体时代不是自古以来就有,是在一个具体的历史节点(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10期)
吴培琦[3](2019)在《从住所到惯常居所——属人法连结点的法律时空意义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罗马法至现代民法与国际私法,住所的法律时空意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住所的属人法连结点地位必将为惯常居所取代。在罗马法中,住所是联系个体与城邦的身份标志,因而属于一种公法性时空。而在现代民法与属人法中,住所是一个以个体为中心的私法性空间。住所的定义仍包括"永久居住"的时间条件,而这一时间条件是古代法的残留,已不能适应现代属人法法律关系。惯常居所正是完善住所之法律时空性的必然产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建国[4](2019)在《中国古代“文字文化形态”政法秩序建构的历程与意义——媒介变迁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语文化政法秩序向文字文化政法秩序的媒介形态变迁,构成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向官僚制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古代文字文化形态政法秩序的建立与认同,是经由秦朝过渡,汉代奠基,隋唐发展,到宋朝时期才真正确立。文字文化形态政法秩序对传统中国影响深远,表现为传统中国的政治合法性一直依赖于文字文化叙事;传统中国的国家运转一直依赖文字文化组织;传统中国的国家认同一直依赖于文字文化建构。立基于口语文化向文字文化的媒介文化转型视角,不仅可以拓宽宗法制向官僚制转型发展的研究领域,也可以为我们认知宗法制向官僚制转型发展增加一种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李文浩[5](2019)在《文学消费主义的意义追寻与价值批判——读李胜清《消费诗学的历史表意:新时期文学消费主义公共性身份与价值功能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79年3月,邓小平宣布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距今已经40年。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40年很短,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瞬间;40(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林宇心[6](2019)在《1811年以前欧洲音乐即兴创作的历史变迁及其缘由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寻了欧洲1811年(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首演)之前音乐即兴创作的历史变迁。从最初基于歌词的旋律即兴创作,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于既有曲调的附加性质的旋律与复调即兴创作、基于合唱蓝本的器乐即兴演奏,再到巴罗克时期通奏低音的即兴和声填充;独唱、独奏中与炫技有关的即兴旋律装饰、以及器乐曲创作中须依赖作曲技术的旋律主题即兴发展,音乐作品的面貌在即兴创作与记谱写作的互动中不断刷新,即兴成为音乐写作和表演技法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积累。巴罗克时期音乐家受人文精神鼓舞,创造热情高涨,但系统性作曲和表演技法发展相对滞后,使音乐即兴创作达到高峰。而启蒙思想唤醒了古典作曲家的独立意识,他们力图以乐谱保证作品不在传播过程走样,于是留给表演者即兴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少。不过,即兴仍有其潜在影响,如一些常用的旋律装饰手法,在记谱写作中成了风格化的音乐语汇。即兴是创作与表演合一的音乐原生形态,其原动力来自人类创造美的本能,它一直存在于音乐历史之中。19世纪之前,音乐家大都是作曲、表演两职兼于一身,即兴与记谱创作自然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对出现于17、18世纪之交的被动的受众群体而言,音乐主要是表演的艺术,即兴表演的即时性特征与炫技性成分,使音乐家与受众在自身需求、音乐趣味以及现场情绪等层面产生积极互动,这种互动成为音乐即兴创作发展的助推力。从音乐即兴创作的角度,可看到更完整、更活态的音乐创作发展过程,显现出表演与受众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期刊2019-06-30)
颜炼军[7](2019)在《现代“意义”的建构与变迁——对朱自清诗学的一种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从现代兴趣开场伸展到历史的……"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文艺圈,"意义"成了一个特别的概念。后来以藏学研究着称的李安宅,在1934年出版了一本颇为独特的书,名为《意义学》,集中介绍了英国新批评派学者提出的语义学(semantics)理论。该书由英国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家瑞恰慈(Ivor Armstrong Richards)作序,李氏编撰此书,也缘于瑞恰慈的激发,瑞恰慈1930年前后曾在清华短期任教,其学说在以清华为中心的人文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朱自清,已任教清华数年,并于1931年到1932年间在欧洲(多数时间在英国)游学,对欧洲人(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6期)
杨琼[8](2019)在《中国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盂兰盆节起源于中国,在飞鸟、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后,先在皇宫、寺庙之间盛行,后经中世时期至江户时代在顺应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日本本土文化进行糅杂,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重要传统节日。现代日本的盂兰盆节在对祭祖等主要节日内涵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融入新元素,使盂兰盆节成为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载体。对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的考察,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在异域的传承与变迁的情况,这对当今中国在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创新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向群[9](2019)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变迁的国家历史传记——论《邓小平登黄山》的政策教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登黄山》是关于邓小平的一部伟人传记,亦是反映1979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一部国家历史传记。这部影片以中国在1979年前后的包括农村土地政策、高考政策以及关于港澳台问题等重要政策调整作为叙述的基本线索,通过一幕幕具体生动甚至感人的场景展现了这些政策的基本方面及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响。《邓小平登黄山》线索清晰且完整,细节表达真实感人,既切近历史,亦观照当下;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体现了现实的生动,能够使观众感受伟人魅力的同时,产生出强烈的愿望和兴趣去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些政策的全貌,去了解当时的邓小平和当时的中国。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极富政策教育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下)》期刊2019年04期)
胡沈明,罗祎文[10](2019)在《油菜花的媒介呈现流变与符号意义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花从单纯的经济作物转变为游客凝视的对象,再到作为乡村的形象标签,其媒介呈现发生了变化。油菜花符号意义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分离过程。究其原因,经济的发展使得油菜脱离日常生活,媒介呈现中符号意义的推广与攀比是乡村符号的陌生化再现,政府的介入使得景观舞台搭建起来,社交媒体迫切需要内容充实平台。这其中包含了从工具到对象、从乡村到城市、从自然到人造的,由物到人再到理念的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意义的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媒介的世界里,作品要有传播度,必须依赖媒介。即使面对面的交流,声音也是一种媒介。不过,媒介化生存是特指媒体时代到来后的生存状态。媒体时代不是自古以来就有,是在一个具体的历史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义的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龚胜生,陈云.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J].地理学报.2019
[2].金雯.媒体时代的名声:“经典”的意义变迁与趣味的伦理[J].探索与争鸣.2019
[3].吴培琦.从住所到惯常居所——属人法连结点的法律时空意义变迁[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4].魏建国.中国古代“文字文化形态”政法秩序建构的历程与意义——媒介变迁视角[J].法学评论.2019
[5].李文浩.文学消费主义的意义追寻与价值批判——读李胜清《消费诗学的历史表意:新时期文学消费主义公共性身份与价值功能变迁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林宇心.1811年以前欧洲音乐即兴创作的历史变迁及其缘由与意义[D].星海音乐学院.2019
[7].颜炼军.现代“意义”的建构与变迁——对朱自清诗学的一种理解[J].文艺争鸣.2019
[8].杨琼.中国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9].郑向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变迁的国家历史传记——论《邓小平登黄山》的政策教育意义[J].党史博采(下).2019
[10].胡沈明,罗祎文.油菜花的媒介呈现流变与符号意义变迁[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