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返回抑制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返回抑制,容量,年老化
返回抑制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衍,陈新宇,白学军[1](2014)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的年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察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年龄差异。方法运用序列线索化范式和辨别任务对35名健康老年人和35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老年人的返回抑制容量与年轻人无显着差异。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年轻组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3,老年人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2。结论返回抑制的序列化容量不存在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17期)
王芳,娄振山,朱霞[2](2011)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飞行员的返回抑制容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级飞行员和飞行学员返回抑制容量的差异,为飞行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同时线索化方式,通过实验比较10名高级飞行员和10名飞行学员在线索化位置相邻与间隔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结果: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高级飞行员的反应时均长于飞行学员的反应时(P<0.01);在返回抑制容量方面,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高级飞行员仅在同时线索化位置为5个时出现返回抑制,其他位置数目差异均不显着;飞行学员在同时线索化位置为3-5个时均出现返回抑制,其差异极其显着(P<0.01)。结论: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高级飞行员仅在同时线索化位置为5个时出现返回抑制,返回抑制容量为1个;飞行学员的返回抑制容量为3个,但其容量波动性大。高级飞行员的返回抑制容量稳定性比飞行学员好,表现出稳定的、高效率的空间搜索能力。(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潘亮[3](2011)在《注意资源限制对小学儿童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在空间选择性注意领域内发现的一种注意现象,它是指当注意从曾经被线索化的空间位置脱离并转移后被试对出现于该位置上的靶子的反应变慢的现象,返回抑制容量是指被试最多可以在多少个注意曾停留的线索化位置上出现返回抑制现象。返回抑制现象不仅存在于成人被试当中,而且存在于未成年被试中。现有研究认为,返回抑制对提高人类的视觉空间搜索效率有重要作用,返回抑制容量代表了人们在有效搜索目标的前提下能够将注意指向多少个位置,体现了人类能够有效应对的搜索环境的复杂程度。本研究采用5×5×2被试内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检验小学儿童在不同注意资源限制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并通过对比不同年级儿童的返回抑制容量来描述其发展的一般趋势。实验使用随机两位阿拉伯数字和空间位置图形作为分散注意资源的材料,探索语义通道和空间通道内注意资源限制对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实验1A、实验1B的结果表明,语义注意资源限制不会对返回抑制容量构成损害。实验2A和实验2B的结果表明,空间注意资源限制会对返回抑制容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完成检测任务时空间注意资源限制仅对一年级组被试的返回抑制容量构成损害,在资源限制水平小于3时返回抑制容量为5,当资源限制水平大于或等于3时其容量减小为1,叁年级和五年级被试的返回抑制容量均为5;在完成辨别任务时,一年级被试在资源限制水平为0时返回抑制容量为3,而当资源限制水平大于0时返回抑制容量为1;叁年级和五年级被试在资源限制水平小于3时返回抑制容量为4,当资源限制水平大于或等于3时返回抑制容量为1。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还发现,小学儿童返回抑制容量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且这一关键期有提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1-05-01)
许进,杨清[4](2010)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篮球运动员的返回抑制容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篮球运动员与普通人返回抑制容量的差异,采用同时线索化方式,通过实验比较16名篮球运动员和16名普通大学生在线索化位置相邻与间隔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结果发现,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线索化位置相邻时的返回抑制容量分别为5个和3个;而在线索化位置间隔时的返回抑制容量分别为3个和1个。结果说明: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篮球运动员的返回抑制容量都比普通人大,并且抑制效应更为明显、强烈。篮球运动员能够在更多线索化位置上形成较强的返回抑制效应,迅速将注意资源投入到新目标位置,表现出高效率的空间搜索能力。(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0年08期)
陈明贵,陈彩琦,张庆[5](2009)在《返回抑制容量受限的机制:间隔时间和前后线索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测IOR容量受限的机制。我们将线索分为首、中、末叁类后发现,IOR递减的可能原因为痕迹衰退,以及前后线索的影响。实验1中包含叁次线索和叁种ECTOA:以首线索的抑制量作为因变量,固定其ECTOA,并改变其间的线索数量,从而考查不同ECTOA下的后线索对IOR的影响;以末线索的抑制量作为因变量,固定其LCTOA,并改变前线索数量,从而考查不同LCTOA下的前线索对IOR的影响;以整体的IOR作为因变量,从而分析CTOA对IOR的影响。实(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邓晓红,袁雯,黄诗雪[6](2008)在《阈上及阈下情绪线索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了阈上及阈下不同类型情绪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叁种情绪面孔为阈上线索时,返回抑制容量最大均为5个。但高兴面孔时的容量稳定地达到5个;中性面孔时的容量稳定地达到3个;生气面孔时的容量稳定性最差。说明阈上不同情绪面孔线索可对容量的稳定性产生影响。(2)阈下中性线索时的容量可达5个,阈下高兴和生气线索时无返回抑制出现。说明阈下情绪线索对返回抑制容量产生了影响。结果支持返回抑制是弥散性的及个体对阈上和阈下情绪刺激的加工方式不同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丁宇[7](2008)在《强迫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容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梳理强迫症患者的抑制功能研究,找出其中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的抑制功能障碍;通过研究强迫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容量,了解患者认知过程中的抑制能力是否受到损害。方法:采用周建中等人设计的返回抑制范式,随机对呈圆周分布的8个方框中相邻的1~4个顺时针进行连续线索化,要求被试对目标刺激作出反应。被试是16名强迫症患者和16名性别匹配、年龄接近的正常对照组。使用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的强迫因子、Pauda强迫问卷、改良版Madusley强迫问卷测量两组被试各种强迫症状的程度,使用贝克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测量被试做测试时的抑郁、焦虑状态和焦虑特质。结果:当外周线索化位置只有1个时,如果目标刺激出现在线索化位置,未能观察到强迫症患者的反应时延长,而正常组则表现出抑制效应。当外周线索化位置的个数为4时,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能对最近3个线索化位置表现出反应时延长的现象。显示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容量没有差异。对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值大小进行比较发现正常组的返回抑制值要大于病人组,说明病人组的抑制能力广度上与正常组接近,但是在抑制效应强度上要弱于正常组被试。问卷评估结果与反应时的相关分析显示当外周线索化位置个数为2个或以上时,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某些线索化条件下的返回抑制效应值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部分支持前人结果,当刺激强度较低的时候(外周线索化位置个数为1),强迫症患者存在一定的抑制功能障碍。但随着刺激水平的增加,强迫症患者在返回抑制的广度上与正常组接近,但是在强度上要弱于正常组。(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包燕,胡克松,肖小溪[8](2006)在《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方面介绍了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2期)
衣琳琳,苏彦捷,王苏[9](2004)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儿童返回抑制的容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是对先前注意过的目标再次做出反应的时候反应时延长的一种现象。返回抑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忽略已经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使得有机体可以更加有效的注意新的内容。基于这一点,返回抑制现象应该可以在多个已经注意过的位置出现,这便是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在本研究中,采用同时呈现的线索化方式,考查8岁、10岁儿童在不同的实验任务———觉察任务和辨别任务———中的返回抑制容量。结果发现觉察任务中,10岁组儿童和8岁组儿童最多在5个线索化位置上出现返回抑制,但8岁年龄组的返回抑制容量缺乏稳定;辨别任务中,10岁年龄组只在一个位置上出现返回抑制,而8岁年龄组并没有明显返回抑制现象出现。年龄因素和任务类型对儿童返回抑制容量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04年03期)
周建中,王苏[10](2001)在《连续和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线索—靶子模式进行了返回抑制容量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对外周数个位置连续线索化 ,实验二对外周数个位置同时线索化。结果表明 :(1)在连续线索化条件下 ,当线索化位置是相邻时 ,返回抑制容量可以达到 4个 ,当线索化位置是间隔时 ,返回抑制容量只有 1个。 (2 )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 ,当线索化位置是相邻时 ,返回抑制容量可以达到 3个 ,当线索化位置是间隔时 ,返回抑制容量只有 1个。结果支持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返回抑制的观点 ,即一种是弥散性的 ,其容量较大 ;另一种是集中性的 ,其容量只有一个(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1年03期)
返回抑制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级飞行员和飞行学员返回抑制容量的差异,为飞行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同时线索化方式,通过实验比较10名高级飞行员和10名飞行学员在线索化位置相邻与间隔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结果: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高级飞行员的反应时均长于飞行学员的反应时(P<0.01);在返回抑制容量方面,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高级飞行员仅在同时线索化位置为5个时出现返回抑制,其他位置数目差异均不显着;飞行学员在同时线索化位置为3-5个时均出现返回抑制,其差异极其显着(P<0.01)。结论: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无论线索化位置是相邻还是间隔的,高级飞行员仅在同时线索化位置为5个时出现返回抑制,返回抑制容量为1个;飞行学员的返回抑制容量为3个,但其容量波动性大。高级飞行员的返回抑制容量稳定性比飞行学员好,表现出稳定的、高效率的空间搜索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返回抑制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陈衍,陈新宇,白学军.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的年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2].王芳,娄振山,朱霞.同时线索化条件下飞行员的返回抑制容量[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3].潘亮.注意资源限制对小学儿童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
[4].许进,杨清.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篮球运动员的返回抑制容量[J].体育学刊.2010
[5].陈明贵,陈彩琦,张庆.返回抑制容量受限的机制:间隔时间和前后线索的作用[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6].邓晓红,袁雯,黄诗雪.阈上及阈下情绪线索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C].“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7].丁宇.强迫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容量[D].中南大学.2008
[8].包燕,胡克松,肖小溪.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6
[9].衣琳琳,苏彦捷,王苏.同时线索化条件下儿童返回抑制的容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
[10].周建中,王苏.连续和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J].心理科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