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老视切削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近视伴老视,激光角膜手术,远期疗效
老视切削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胡萌菲,李世洋,邢星,马红利,赵爱红[1](2018)在《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43例82眼35岁及以上近视屈光不正患者行激光角膜手术,采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3a。观察术后1、2、3a时的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变化、视觉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1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81眼(99%),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75眼(91%),等效球镜平均为-0.64±0.63D,总体满意率为91%;术后2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9眼(96%),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9眼(84%),等效球镜平均为-0.62±0.59D,总体满意率为86%;术后3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7眼(94%),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2眼(76%),等效球镜平均为-0.55±0.56D,总体满意率为81%。所有入选病例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1眼等效球镜为-10.00D的患者1a后出现-1.75D的回退,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进行二次补矫。结论: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远期疗效安全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随时间延长部分患者视近能力逐渐减弱,术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2](2013)在《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双眼预留-0.50D及未预留度数患者LASIK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治疗老视患者术后随访达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83例152眼,其中行TOSCA后加入shotfile切削模式44例(77眼)作为治疗组Ⅰ、行双眼预留-0.50D患者29例(58眼)作为治疗组Ⅱ、未预留度数患者10例(17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等效球镜、高阶像差、立体视觉及近视力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1)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远视力与术前裸眼远视力比较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屈光度:术后6个月叁组等效球镜均在±0.50D以内,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高阶像差:治疗组Ⅰ球差、水平慧差较治疗组Ⅱ及对照组增幅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高阶像差、垂直慧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立体视:术后6个月叁组间立体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满意度:叁组对近视力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6.4%、58.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在不损失远视力的情况下,近视力优于对照组。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能有效地增加角膜球差,补偿老视患者的一部分调节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近视远效果。(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3年03期)
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3](2012)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视患者44例77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IK(TOSCA)手术并加入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时间6mo且资料完整。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6mo平均裸眼远视力:主视眼为1.00±0.16,非主视眼为1.00±0.23;平均裸眼近视力:主视眼为1.07±0.29,非主视眼为1.09±0.33。屈光度:术后6mo时的平均等效球镜-0.41±0.56D。高阶像差:瞳孔直径6mm时,术后6mo较术前,水平及垂直彗差向负值方向漂移,球差向正值方向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CS):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0d及1mo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o时恢复术前水平。立体视:术后1,3,6mo立体视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8例(86.4%),比较满意4例(9.1%),对近视力不满意2例(4.5%)。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近期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能显着改善近视力,远视力无明显丢失;术后球差向正值漂移,可以补偿老视患者调节力的降低;本术式对患者立体视觉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赵玉阳[4](2012)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组、双眼预留-0.50D组及未预留度数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0中心医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老视患者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IK (TOSCA)手术并加入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时间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共44例(77眼)作为治疗组Ⅰ。男23例,女21例,年龄35-47岁,平均38.5±2.7岁,其中远视伴老视者5例(10眼);近视伴老视者39例(67眼)。方式:18例(36眼)主视眼加入6.0B,非主视眼加入6.0C;10例(20眼)双眼均加入6.0B;5例(10眼)双眼均加入6.0C;7例(7眼)单眼加入6.0B;4例4眼单眼加入6.0C。等效球镜度数为-12.12~+1.25D,平均-4.74±3.18D。选取同期行双眼预留-0.50D患者随访达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29例(58眼)作为治疗组Ⅱ,未预留度数患者10例(17眼)作为对照组,叁组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叁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术后6月远视力分别为:1.00±0.16、0.90±0.14、1.02±0.17,与术前裸眼远视力比较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力分别为:1.07±0.29、0.90±0.31、0.79±0.23,术后6月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5);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治疗组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屈光度:术后6月叁组等效球镜分别为:-0.41±0.56D、-0.49±0.39D、-0.38±0.34D,叁组术后等效球镜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均在±0.50D以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阶像差:当瞳孔直径为6mm时,术后6月水平及垂直慧差向负值方向漂移,球差向正值方向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球差、水平慧差较治疗组Ⅱ及对照组增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垂直慧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对比敏感度(CS):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0天及1个月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恢复术前水平。5、立体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角膜地形图参数:治疗组Ⅰ CIM值、较治疗组Ⅱ增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满意度:叁组对近视力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6.4%、59.5%、40%;比较满意为9%、20.7%、24.1%;不满意为40%、20%、24.1%。8、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角膜瓣不规则、角膜瓣游离、小角膜瓣、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1、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能显着改善近视力,而且远视力无明显丢失。2、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通过有效的增加角膜球差,补偿老视患者的一部分调节力,从而满足老视患者生活中更好的视近、视远需要,同时引入了更多水平及垂直慧差,远期效果需继续观察。3、术后对比敏感度早期降低,3个月时恢复术前水平。4、本术式立体视觉无明显影响,优于传统的MV方式。(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2-04-01)
姚慧[5](2009)在《单眼视准分子激光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附4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单眼视及Carl Zeiss Meditec MEL80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伴有近视的老视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10月来我院眼科中心行LASIK的4例年龄43-50岁伴有近视的老视患者,主视眼接受标准的ASA模式矫正屈光不正,非主视眼用ASA模式预留一定近视球镜度数(-0.25~-0.50DS)后再用Carl Zeiss Meditec MEL80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进行激光治疗,随访至术后3月,观察术后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球差,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结果:4名患者术中未出现手术并发症,4名患者术后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均为1.0,非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均在0.8以上;非主视眼术后裸眼近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丢失;术后等效屈光度为预期值±0.50 D;主视眼术后球差较术前向负值方向漂移,而非主视眼术后球差较术前向正值方向漂移;主视眼及非主视眼眩光敏感度及对比敏感度术后一周有所下降,随着时间推移有恢复趋势,非主视眼在术后6.3-4.0deg的对比度阈值甚至高于术前;双眼调节幅度术后一周与术前比较有所下降,术后一月开始恢复,术后叁月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结论:单眼视准分子激光老视切削模式可在不影响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视力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裸眼近视力,手术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3-01)
老视切削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双眼预留-0.50D及未预留度数患者LASIK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治疗老视患者术后随访达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83例152眼,其中行TOSCA后加入shotfile切削模式44例(77眼)作为治疗组Ⅰ、行双眼预留-0.50D患者29例(58眼)作为治疗组Ⅱ、未预留度数患者10例(17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等效球镜、高阶像差、立体视觉及近视力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1)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远视力与术前裸眼远视力比较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屈光度:术后6个月叁组等效球镜均在±0.50D以内,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高阶像差:治疗组Ⅰ球差、水平慧差较治疗组Ⅱ及对照组增幅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高阶像差、垂直慧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立体视:术后6个月叁组间立体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满意度:叁组对近视力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6.4%、58.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在不损失远视力的情况下,近视力优于对照组。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能有效地增加角膜球差,补偿老视患者的一部分调节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近视远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视切削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胡萌菲,李世洋,邢星,马红利,赵爱红.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8
[2].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3
[3].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2
[4].赵玉阳.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2
[5].姚慧.单眼视准分子激光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附4例报告)[D].浙江大学.2009
标签: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 近视伴老视; 激光角膜手术; 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