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氟啶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啶胺,烯酰吗啉,粘帚霉,悬浮剂
氟啶胺论文文献综述
华乃震[1](2019)在《活性高、保护效果好、无抗性的杀菌剂氟啶胺市场与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啶胺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预防保护效果好、无抗性和兼有杀螨作用的优良保护性杀菌剂,自上市以来,全球销售额呈缓慢上升之势,目前国内氟啶胺在国内使用远不及国外,整体销售量也比较低,主要是对保护性杀菌剂氟啶胺特点认识不足和推广不力所致,应该引起国内企业和用户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张庆华[2](2019)在《氟啶胺的使用禁忌及注意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啶胺对高等真菌和低等真菌都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防除蔬菜上的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及果树上的疮痂病、炭疽病、黑星病等病害;而且对疫病、根肿病和灰霉病预防效果比较突出。使用禁忌1.在与其他药剂混配时注意不宜与强酸、强碱性药剂,有(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报》期刊2019-07-08)
刘青,张亚,刘双清,廖晓兰[3](2019)在《氟啶胺和咯菌腈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增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研制新的防治草莓灰霉病药剂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效。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氟啶胺、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该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5、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增效系数分别为1.82和2.07;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1、1∶3、2∶3、2∶1、3∶1、4∶1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相加作用,但以质量比5∶1复配时,则表现拮抗作用;氟啶胺和咯菌腈以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可达91.00%,比使用单一化学药剂效果好,而且比对照药剂高。综上,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均无药害,且对草莓生长无影响;氟啶胺与咯菌腈以3∶2进行复配,可以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2期)
姜友法,田大军,王宝林,贾炜,章超[4](2019)在《40%氟啶胺悬浮剂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蜘蛛是一种重要的柑橘害虫,影响中国柑橘的品质和产量。使用自行研发的40%氟啶胺悬浮剂进行了柑橘红蜘蛛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在250 mg/L、200 mg/L使用浓度时对红蜘蛛均有较好防效,药后1 d防效分别为84.90%和81.08%,速效性较好,药效与对照药剂15%哒螨灵乳油相当;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92.19%,93.57%,持效性好,且显着优于对照药剂15%哒螨灵乳油。(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9年01期)
冯广军,王宝林,王振峰,罗成燕[5](2019)在《氟啶胺清洁合成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氟啶胺合成工艺进行清洁化研究。[方法]以2,3-二氯-5-叁氟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加入能在氨水相和吡啶油相间起到传递作用的水溶性助剂,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中间体2-氨基-3-氯-5-叁氟甲基吡啶的合成,进一步与2,4-二氯-3,5-二硝基叁氟甲苯缩合得到高效杀菌剂氟啶胺。[结果]氟啶胺合成工艺中,废水减排90%以上,并副产氯化铵和氯化钾盐。[结论]工艺过程清洁,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2期)
刘康云,王列平,张晓光,郑晓蕊[6](2019)在《22%咯菌腈·氟啶胺悬浮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22%咯菌腈·氟啶胺悬浮剂。[方法]通过室内配方筛选试验,对咯菌腈和氟啶胺的配比进行筛选。采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配方中的各个组分进行了配方筛选和优化。[结果]较优配方组成为咯菌腈8%,氟啶胺14%,EFW 1.0%,D450 3%,Tersperse 2208 1%,硅酸镁铝0.4%,白炭黑0.2%,乙二醇4.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结论]室内活性试验表明,8%咯菌腈+14%氟啶胺对葡萄灰霉病具有协同相加作用。22%咯菌腈·氟啶胺水悬剂各项指标符合水悬剂相关标准。(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2期)
刘刚[7](2019)在《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比较敏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省5个地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7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对氟啶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有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0.0023~1.286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2573μg/mL,其(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杨肖芳,李伟龙,周晓肖,江景勇,邱莉萍[8](2018)在《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防效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啶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为在草莓上科学应用,分别进行50%氟啶胺悬浮剂(SC)对草莓灰霉病防效及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SC 750倍对草莓灰霉病防效优异,一次药后7 d防效为59.82%,二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81.47%和96.64%,优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WDG)1 000倍、50%啶酰菌胺WDG 1 250倍和25%啶菌恶唑乳油(EC)500倍的防效,差异显着或极显着。低温期(16℃)喷药处理,50%氟啶胺SC 1 000、750、500、300倍对草莓安全,未见药害现象;高温期(38℃)喷药处理,50%氟啶胺SC 1 000、750、500、300倍各浓度处理对草莓萼片造成药害,浓度越高,症状越明显,数天后可缓解,不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试验结果可知,50%氟啶胺SC防治草莓病害的浓度750~1 500倍为宜,喷药时避开高温。(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冯广军,孙迎东,吴必俊,罗成燕[9](2018)在《氟啶胺中间体合成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3-二氯-5-叁氟甲基吡啶为原料进行氨化反应,通过加入能在氨水相和吡啶油相间起到传递作用的水溶性助剂,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产率得到所需要的中间体2-氨基-3-氯-5-叁氟甲基吡啶。(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8年06期)
朱晓丹,贾春虹,王东,靖俊杰,贺敏[10](2019)在《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使用后的消解趋势和残留情况,2017年在北京、山东、内蒙古、江苏、四川和宁夏开展了氟啶胺39.5%(体积分数)悬浮剂在葱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石墨化炭黑和十八烷基碳混合分散吸附剂净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叁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进行氟啶胺残留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啶胺在大葱上的降解半衰期为1.2 d,在小葱上的降解半衰期为8.7 d;在大葱上的最终残留量为<0.010~0.308 mg/kg;小葱上的最终残留量为0.100~5.738 mg/kg。中国未制定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欧盟、日本、韩国规定氟啶胺在葱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0.01、0.1、3.0 mg/kg。参照欧盟和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氟啶胺在我国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量不安全。中国应加快制定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本研究为氟啶胺在葱上的安全使用和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氟啶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氟啶胺对高等真菌和低等真菌都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防除蔬菜上的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及果树上的疮痂病、炭疽病、黑星病等病害;而且对疫病、根肿病和灰霉病预防效果比较突出。使用禁忌1.在与其他药剂混配时注意不宜与强酸、强碱性药剂,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啶胺论文参考文献
[1].华乃震.活性高、保护效果好、无抗性的杀菌剂氟啶胺市场与应用综述[J].农药市场信息.2019
[2].张庆华.氟啶胺的使用禁忌及注意事项[N].山东科技报.2019
[3].刘青,张亚,刘双清,廖晓兰.氟啶胺和咯菌腈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增效作用研究[J].中国果树.2019
[4].姜友法,田大军,王宝林,贾炜,章超.40%氟啶胺悬浮剂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J].世界农药.2019
[5].冯广军,王宝林,王振峰,罗成燕.氟啶胺清洁合成工艺[J].农药.2019
[6].刘康云,王列平,张晓光,郑晓蕊.22%咯菌腈·氟啶胺悬浮剂的制备[J].农药.2019
[7].刘刚.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比较敏感[J].农药市场信息.2019
[8].杨肖芳,李伟龙,周晓肖,江景勇,邱莉萍.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防效及安全性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8
[9].冯广军,孙迎东,吴必俊,罗成燕.氟啶胺中间体合成工艺改进[J].世界农药.2018
[10].朱晓丹,贾春虹,王东,靖俊杰,贺敏.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J].食品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