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氢吡喃香豆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杂环卡宾,原位活化,不对称合成,二氢香豆素
二氢吡喃香豆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凤[1](2017)在《N-杂环卡宾催化下二氢香豆素及吡喃酮骨架的不对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N-杂环卡宾(N-heterocyclic carbenes,NHCs)是有机催化反应中独特的小分子催化剂,它们可以作为亲核试剂、布朗斯特碱和路易斯碱参与催化反应。NHCs催化的反应,通常反应条件温和,并且可以进行不对称催化反应。本论文通过介绍NHCs催化下二氢香豆素及吡喃酮骨架的不对称构建的课题而开展。研究工作涵盖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NHCs催化剂的结构、种类及性质,以及NHCs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论文选题依据及创新点。第二部分:说明NHCs催化原位活化的饱和羧酸与邻亚甲基醌反应,不对称合成了香豆素化合物。此方法具有原料价格低廉且稳定、目标产物立体选择性高、容易构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杂环骨架等优点。第叁部分:介绍NHCs催化α,β-不饱和羧酸的原位活化与邻亚甲基醌反应,不对称构建香豆素骨架。此方法实现了α,β-不饱和羧酸α位的官能化,具有原料稳定、产物对映选择性高、产率高等优点。第四部分:介绍NHCs催化α,β-不饱和羧酸通过原位活化与α-苯并恶唑基苯乙酮反应,不对称合成含有苯并恶唑取代基的吡喃酮化合物。这种方法优点是原料稳定易得,价格低廉等。所有的化合物都经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高分辨质谱及红外光谱表征。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分析确证。(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汪煦[2](2015)在《基于不饱和烃的二氢吡唑、中氮茚和3-苯乙烯基香豆素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包括烯烃、炔烃和芳烃等)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中的大宗重要产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不饱和烃的功能化反应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直是新物质创造和科学研究的前沿与核心。到目前为止,与不饱和烃的物质转化相关课题已获得了9个诺贝尔化学奖,例如,“烯烃的复分解”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奖,该研究突出了在不饱和烃物质转化中“高效、原子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等因素的重要性与前沿性;201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 已经成为合成多取代不饱和烃类的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及药物合成中。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不饱和烃类化合物为原料一步合成了二氢吡唑、中氮茚和3-苯乙烯基香豆素化合物。(1)吡唑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它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细菌、抗结核、消炎、抗糖尿病、抗抑郁和抗疟疾的作用。其中,叁取代二氢吡唑衍生物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有机分子骨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二氢吡唑骨架在药物上的特殊性,发展从简单的、易得的原料直接合成二氢吡唑化合物是有机化学研究中热点。因此,本文发展了一种简单新颖的,使用叔丁醇钾(KTB)作为催化剂,从炔丙醇和肼合成二氢吡唑的方法。(2)在过去几十年中,用Pd, Ru, Rh, Cu, Ir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定向催化活化杂环化合物的C-H键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化学家们已经意识到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活化C-H键,构建C-C键上的优越性。但是,由于C(sp3)-H键的酸性较低,缺乏与金属轨道相互作用的相邻空低轨道或高占有轨道,因此,对于不活泼的C(sp3)-H键的研究相对较少,发展高效、绿色的方法活化C(sp3)-H键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领域。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关于稀土金属催化活化C(sp3)-H键的反应。在此,我们发展了一种Sm(OTf)3催化活化2-烷基吡啶的C(sp3)-H键和炔丙醇反应生成中氮茚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产率高、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副产物少的优点。(3)在构建C-C和C-杂原子上,脱羧偶联反应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脱羧偶联反应为Heck型、氧化芳香化,、氧化还原交叉偶联和烯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反应方式。由于烯酸的稳定性高,成本低,易得,而且副产物(CO2)的无毒性,因此,烯酸常被用作于脱羧交叉偶联反应构建C-C, C-N, C-S和C-P键中。从环境和经济的角度来看,使用廉价且稳定的烯酸做为原料发展有机合成,将会是相当有意义的。本文中,我们发展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钯催化肉桂酸和香豆素通过脱羧偶联反应合成3-苯乙烯基香豆素的路线。(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吴小琼,张贤,薛伟,刘新华[3](2014)在《新型香豆素二氢吡唑硫代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乙酰基-6-香豆素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香豆素二氢吡唑硫代乙酮衍生物(6a~6g),其结构经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丁硫基乙酰叁氟甲基苯基香豆素二氢吡唑(6a)和丙硫基乙酰苯基香豆素二氢吡唑(6f)对癌细胞SGC-7901,MGC-803,Bcap-37和HepG-2具有较高的抑制增殖活性。用改进的TRAP法测试了6a,6e和6f的端粒酶活性,其中6f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1.27±0.18)μM。(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4年02期)
贾英明[4](2013)在《靶向端粒酶的新型抑制剂:香豆素—二氢吡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端粒酶抑制剂,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水杨醛与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Claisen-Schmidt缩合、环化、酰化和取代等反应,首次合成了44个新型香豆素-二氢吡唑-色酮骨架衍生物,并采用1H-NMR、13C-NMR、单晶X-ray衍射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MTT法研究了14个目标化合物对胃癌细胞株(MGC-803)、胃癌细胞株(SGC-7901)、乳腺癌细胞株(Bcap-37)和肝癌细胞株(HEPG-2)等的抗增殖活性,其测试结果表明:受试的14个化合物对上述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其中8b-1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分别为2.91±0.11、2.35±0.27、3.55±1.00和8.68±1.17μM。用改进的TRAP法测试了部分化合物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b-1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IC50=0.92±0.09μM。并用计算机对接模型阐明了目标化合物8b-1对靶向端粒酶TERT的强效抑制机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7)
Khodabakhsh,NIKNAM,Abbas,JAMALI[5](2012)在《以硅胶键合N-丙基哌嗪基丙酸钠为可循环催化剂合成3,4-二氢吡喃[c]苯并吡喃衍生物和香豆素(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simple and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ilica-bonded N-propylpiperazine sodium n-propionate(SBPPSP) by the hydrolysis of silica-bonded N-propylpiperazine methyl n-propionate(SBPPMP) in hydrochloric acid(0.5 mol/L) followed by treatment with saturated sodium bicarbonate is described.The SBPPMP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3-silica-bonded N-propylpiperazine and methyl acrylate in methanol.SBPPSP was used as a recyclable basic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3,4-dihydropyrano[c]chromenes by the reac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malononitrile,and 4-hydroxycoumarin in aqueous ethanol(1:1 v/v) under reflux conditions.Biscoumarins were also obtained via condensation of aldehydes and 4-hydroxycoumarin in aqueous ethanol(1:1 v/v) under reflux conditions.The catalyst could be recycled several times without any additional treatment.(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徐嵬[6](2006)在《大当归中4个具神经保护作用的新的二氢吡喃香豆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以具保护神经活性为导向,从大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的根中分得4个新的二氢吡喃香豆素,皆为紫花前胡醇(decursinol)衍生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巴豆酰紫花前胡醇(1)、4″-羟基紫花前胡素(2)、(2″S,3″S)-环氧(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6年01期)
孔令义,闵知大,李铣,裴月湖[7](1996)在《用COLOC谱研究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Pd—C—I酰基连接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用COLOC技术并结合1H-1HCOSY谱对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Pd—C—I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该类化合物酰基连接位置可用COLOC谱确定.这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和构效关系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另外利用2DNMR修正了文献中对Pd—C—I部分碳氢信号归属的错误.(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1996年04期)
孔令义,李铣,闵知大,吕杨,郑启泰[8](1996)在《质谱法研究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化物酰基连接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化物的EIMS,并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证实C-3′连接的酰氧基较容易和4′-H脱去羧酸,生成M-R1COOH的碎片离子。而C-4′连接的酰氧基不能以羧酸的形式脱去,只能脱去酰氧基,生成M-R2COO碎片离子,故当两个酰基的质量数不同时,可实际应用EIMS确定酰基的连接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孔令义,裴月湖,李铣,朱廷儒[9](1994)在《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类化合物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类化合物研究概况孔令义,裴月湖,李铣,朱廷儒沈阳药学院药物研究所沈阳110015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中特别多,在豆科、兰科、木樨科、茄科、菊科植物中也较多,偶而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本文来源于《沈阳药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安静仪,张曼华,马希汉,蒋丽金[10](1983)在《8-甲氧基呋喃并[3’,2’:6,7]香豆素与烯烃的光环合加成反应——Ⅱ.8-MOP与环己烯、二氢吡喃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曾研究了8-甲氧基呋喃并[3′,2′∶6,7]香豆素(8-MOP)与环己烯的光环合加成反应。本文进一步研究了8-MOP与2,3-二氢-γ-吡喃的光环合加成反应,并将上述两个反应的产物分离、鉴定,研究了其立体化学。(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1983年03期)
二氢吡喃香豆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包括烯烃、炔烃和芳烃等)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中的大宗重要产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不饱和烃的功能化反应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直是新物质创造和科学研究的前沿与核心。到目前为止,与不饱和烃的物质转化相关课题已获得了9个诺贝尔化学奖,例如,“烯烃的复分解”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奖,该研究突出了在不饱和烃物质转化中“高效、原子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等因素的重要性与前沿性;201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 已经成为合成多取代不饱和烃类的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及药物合成中。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不饱和烃类化合物为原料一步合成了二氢吡唑、中氮茚和3-苯乙烯基香豆素化合物。(1)吡唑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它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细菌、抗结核、消炎、抗糖尿病、抗抑郁和抗疟疾的作用。其中,叁取代二氢吡唑衍生物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有机分子骨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二氢吡唑骨架在药物上的特殊性,发展从简单的、易得的原料直接合成二氢吡唑化合物是有机化学研究中热点。因此,本文发展了一种简单新颖的,使用叔丁醇钾(KTB)作为催化剂,从炔丙醇和肼合成二氢吡唑的方法。(2)在过去几十年中,用Pd, Ru, Rh, Cu, Ir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定向催化活化杂环化合物的C-H键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化学家们已经意识到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活化C-H键,构建C-C键上的优越性。但是,由于C(sp3)-H键的酸性较低,缺乏与金属轨道相互作用的相邻空低轨道或高占有轨道,因此,对于不活泼的C(sp3)-H键的研究相对较少,发展高效、绿色的方法活化C(sp3)-H键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领域。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关于稀土金属催化活化C(sp3)-H键的反应。在此,我们发展了一种Sm(OTf)3催化活化2-烷基吡啶的C(sp3)-H键和炔丙醇反应生成中氮茚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产率高、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副产物少的优点。(3)在构建C-C和C-杂原子上,脱羧偶联反应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脱羧偶联反应为Heck型、氧化芳香化,、氧化还原交叉偶联和烯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反应方式。由于烯酸的稳定性高,成本低,易得,而且副产物(CO2)的无毒性,因此,烯酸常被用作于脱羧交叉偶联反应构建C-C, C-N, C-S和C-P键中。从环境和经济的角度来看,使用廉价且稳定的烯酸做为原料发展有机合成,将会是相当有意义的。本文中,我们发展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钯催化肉桂酸和香豆素通过脱羧偶联反应合成3-苯乙烯基香豆素的路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氢吡喃香豆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元凤.N-杂环卡宾催化下二氢香豆素及吡喃酮骨架的不对称构建[D].江苏师范大学.2017
[2].汪煦.基于不饱和烃的二氢吡唑、中氮茚和3-苯乙烯基香豆素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吴小琼,张贤,薛伟,刘新华.新型香豆素二氢吡唑硫代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合成化学.2014
[4].贾英明.靶向端粒酶的新型抑制剂:香豆素—二氢吡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D].安徽工业大学.2013
[5].Khodabakhsh,NIKNAM,Abbas,JAMALI.以硅胶键合N-丙基哌嗪基丙酸钠为可循环催化剂合成3,4-二氢吡喃[c]苯并吡喃衍生物和香豆素(英文)[J].催化学报.2012
[6].徐嵬.大当归中4个具神经保护作用的新的二氢吡喃香豆素[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7].孔令义,闵知大,李铣,裴月湖.用COLOC谱研究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Pd—C—I酰基连接位置[J].波谱学杂志.1996
[8].孔令义,李铣,闵知大,吕杨,郑启泰.质谱法研究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化物酰基连接位置[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
[9].孔令义,裴月湖,李铣,朱廷儒.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类化合物研究概况[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4
[10].安静仪,张曼华,马希汉,蒋丽金.8-甲氧基呋喃并[3’,2’:6,7]香豆素与烯烃的光环合加成反应——Ⅱ.8-MOP与环己烯、二氢吡喃的反应[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