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杨健,张辉,王陆飞,白慧然,董宇晨

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杨健,张辉,王陆飞,白慧然,董宇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透明晶状体摘除,超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皮质吸出

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文献综述

杨健,张辉,王陆飞,白慧然,董宇晨[1](2015)在《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老年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折迭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老年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60只超高度近视眼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晶状体皮质吸出联合后房型折迭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40~65〔平均(52.33±11.19)〕岁。双眼28例,单眼4例,随访3~18个月。眼轴长平均(30.03±2.04)mm。比较术前术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数,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眼术后3个月视力≥0.5者32眼(53.3%);最佳矫正视力≥0.5者46眼(76.7%)。术中无1例发生后囊破裂。术后无1例发生网脱,术后有8例14眼(23.3%)发生后囊混浊,行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后囊切开术。随访期内未发现黄斑水肿、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心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中老年超高度近视术后效果满意、安全,但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及术前完善的预防性治疗工作至关重要,是开展此项技术的关键,并且术后需长期随访,注意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满晓飞,谭智勇[2](2014)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和小梁网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的解剖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和小梁网切除术对无并发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前房角的解剖学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PACG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或小梁网切除术术前和术后一年分别行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共对来自50名PACG患者50只患眼进行研究。随机分配26只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24只眼行小梁网切除术。超声乳化组平均房角粘连从272.3°±57.3°减少到253.3°±70.5°(p=0.006),UBM(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叁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03-28)

康黔,连浩[3](2013)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矫正超高度病理性近视眼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科室曾收治了1例超高度病理性近视眼-48.00D的患者,经我院采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矫正,视力提高明显,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文某某,男,38岁,农民。因"右眼视力突发下降5年,左眼自觉视力下降2年"于2006年7月24日来院就诊。患者自幼视力不佳且呈进行性下降,幼时有右眼外伤史(具体不详)。5年前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至失明;自觉左眼近2年来视力下降明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1)左眼病理性近视;(2)右眼球(本文来源于《第四届西南眼科年会暨贵州省医学会第五届六次眼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2)

满晓飞,谭智勇,梁远波[4](2013)在《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文中研究指出晶状体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物解剖学、临床及流行病学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独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可以加深PACG的前房、开放房角,降低其眼压。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采用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PACG,但超声乳化手术适应证选择、术者技术操作水平、术后患者调节力损失、担心过度治疗以及成本效果等问题均是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PACG的争议点。(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3年01期)

朱福景,王鑫峥,刘静薇,苏金萍,陈建霞[5](2011)在《中老年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0~65岁高度近视患者20例(36眼)。方法采用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患眼均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后囊膜皱褶。结果术前裸眼视力均<0.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者5眼(13.9%),术后3天裸眼视力>0.6者10眼(27.8%),术后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者分别为21眼(58.3%)、20眼(55.6%)。术后1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8)D;术后3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4)D,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中1眼发生后囊膜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未发现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未发现皱褶,人工晶状体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3眼(8.3%)后囊膜轻度混浊,观察至6个月无进展。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可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1年02期)

张虹,龚永强[6](2009)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9眼高度近视眼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后房型折迭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患眼手术前后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12(平均8.5)mo。结果:术后49眼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术后裸眼视力≥0.5者28眼(5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1眼(84%);术后发生后囊混浊5眼(10%),均行YAG激光治疗;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随访期内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09年11期)

刘文斌,柯根杰,潘红飚,孙冰,江顺化[7](2009)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G超声探头和一个22G灌注c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创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一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文来源于《实用防盲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赵蓉,杨春燕,秦雯娟,何佳,文香[8](2009)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20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度近视患者能够通过手术方法摘掉眼镜,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一些高度数近视(超过-10·00 D)的患者,因受角膜厚度的限制还不能施行。近年来,我们对高度近视20例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分(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09年04期)

张晓春,燕振国,孙熠[9](2008)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2007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8例47眼,年龄30~45(平均37.2±1.4)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15D±0.37D,平均散光度数1.0D±0.91D,矫正视力0.2~0.8,平均眼轴长度27.18±2.45m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视力1d0.1~0.2者6眼(12.8%),0.2~0.5者11眼(23.4%),>0.5以上者30眼(63.8%)。术后屈光度为0.50D~-1.75D,平均散光度为0.5D~1.0D。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6眼(12.8%),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屈光状态稳定。术后2mo内部分患者有视近不适、调节疲劳等不适,但3mo后症状缓解,年轻患者有较强的主观调节幅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使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稳定、可靠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08年08期)

段智博,刘新平[10](2007)在《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2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近视度数为-10.50~-24.50D,平均(-14.38±4.63)D的25例(4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患者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常规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前房、瞳孔、IOL位置、后囊膜透明情况、检眼镜下观察眼底以及B超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5.3±6.2)个月。结果44眼术前裸眼视力为0.02~0.15,平均(0.086±0.029),均成功植入IOL,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83±0.25,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4±0.1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散光(平均-1.05±0.74)明显减轻,与术前(平均-1.89±1.21)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包括3眼后发性白内障和1眼视网膜脱离。结论在熟练的超声乳化技术支持下,通过摘除透明晶状体联合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不适宜做LASI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可谨慎选择该手术。(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07年12期)

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和小梁网切除术对无并发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前房角的解剖学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PACG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或小梁网切除术术前和术后一年分别行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共对来自50名PACG患者50只患眼进行研究。随机分配26只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24只眼行小梁网切除术。超声乳化组平均房角粘连从272.3°±57.3°减少到253.3°±70.5°(p=0.006),UB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参考文献

[1].杨健,张辉,王陆飞,白慧然,董宇晨.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老年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2].满晓飞,谭智勇.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和小梁网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的解剖学影响[C].第十四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叁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3].康黔,连浩.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矫正超高度病理性近视眼1例[C].第四届西南眼科年会暨贵州省医学会第五届六次眼科年会论文汇编.2013

[4].满晓飞,谭智勇,梁远波.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眼科.2013

[5].朱福景,王鑫峥,刘静薇,苏金萍,陈建霞.中老年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眼科.2011

[6].张虹,龚永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09

[7].刘文斌,柯根杰,潘红飚,孙冰,江顺化.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J].实用防盲技术.2009

[8].赵蓉,杨春燕,秦雯娟,何佳,文香.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20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9

[9].张晓春,燕振国,孙熠.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

[10].段智博,刘新平.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25例[J].眼科新进展.2007

标签:;  ;  ;  ;  

透明晶状体摘除论文-杨健,张辉,王陆飞,白慧然,董宇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