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红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高效液相色谱
甲红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于慧娟,蔡友琼,顾润润[1](200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霉素、甲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红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的方法。该方法以9-芴代甲氧苯酰氯(FMOC-CL)为衍生试剂,以V(乙腈)∶V(磷酸二氢钾)=3∶1为反应体系,于50℃反应1 h。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为:Extend-C18柱(4.6 mm i.d.×150 mm),乙腈-25 mmoL磷酸二氢胺(pH 7)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柱温30℃,流速1.5 mL/min,激发波长255 nm、发射波长315 nm。线性范围分别为红霉素0.5~100μg、甲红霉素0.5~100μg、罗红素0.1~150μg。检出限为红霉素1μg/mL、甲红霉素1μg/mL、罗红霉素0.25μg/mL。加标回收率为90%~97%,相对标准偏差为3.5%~7.9%。(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6年06期)
王方园,盛贻林[2](2003)在《甲红霉素、环丙沙星医药生产废水处理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甲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医药中间体生产排放废水浓度高、成份复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CODcr高达 2 .7× 1 0 4 mg/L) ,采用含氨废水单独处理 ,废水浓缩结晶后回收铵盐 ;有机废水分质处理 ,高浓度废水预先气提、催化氧化 ,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 ,采用铁碳、厌氧、好氧、气浮联合处理工艺 ,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本文来源于《重庆环境科学》期刊2003年12期)
周福生[3](2003)在《崩解剂的不同加入方法对甲红霉素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内加法、内外加法、外加法 3种方法 ,对甲红霉素分散片的分散均匀性的影响 ,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该品种的生产工艺加以改进 ,以提高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03年03期)
吴立强,陈小蕾,黄瑾,郑佩[4](2003)在《甲红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 10 7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根据不同治疗方案 (A组 :甲红霉素组 ;B组 :红霉素组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方案总成本分别为 130 7 32元和 130 2 91元 ,其有效率分别为 90 91%和71 15 % ,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 ,A组仅较B组多花 0 2 2元。结论 :A组为最佳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朴华玉[5](2000)在《利托那韦和甲红霉素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利托那韦(ritonavir,蛋白酶抑制剂)和甲红霉素(用于治疗由结核分支杆菌综合征引起的播散性感染)有可能同时合用以治疗感染HIV者和艾滋病患者,故有必要评估这两种药物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甲红霉素和利托那韦不仅都通过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生物转换作用进行代谢,而且又是这些酶的潜在抑制剂。为了评估利托那韦和甲红霉素多剂量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影响而进行了该项研究。本文采用开放性、随机、叁阶段交叉试验。给22位健康志愿者分3个阶段分别单独服用利托那韦(每8h200mg),单独服用甲红霉素(每12h500mg),合用利托那韦和甲红霉素。于第4天收集血样,测定利托那韦、甲红霉素及其代谢产物14-R-羟基甲红霉素。 结果显示,实际上利托那韦完全抑制了14-R-羟基甲红霉素的形成。由于与利托那韦合用,甲红霉素的平均AUC增大了77%,平均终末t_(1/2)从5h延迟到14h,血药峰值上升了31%,血药谷值上升了182%,均有统计学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00年01期)
杨洪太,马锡双,姚金国,李红萍[6](1997)在《甲红霉素治疗小儿慢性胃炎48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红霉素作为临床新药用于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国内报导不多。笔者应用甲红霉素治疗小地慢性胃炎48例,有效率87.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2%。分离菌药敏显示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直径23.8±0.78mm.抗菌作用和对胃肠驱动力作用优于羟氨李青霉(本文来源于《临沂医专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沈建平[7](1996)在《氨苯砜、利福平、二甲胺四环素、甲红霉素和斯帕沙星合用在小鼠体内的抗麻风杆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抗麻风药物氨苯砜(D)、利福平(R)、二甲胺四环素(M)、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C)和斯帕沙星(sparfloxacin,S)合用在小鼠体内的抗麻风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对各组雌性BALB/c小鼠双后足垫感染5000条麻风菌后分为不给药对照组和上述5种药物单疗组及2种或3种药物合用组。给药组自感染后第60~150天为治疗期。停药时、停药后第3和第7个月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收获,检查小鼠足垫内菌量。如≥10~5条/足垫视(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1996年02期)
沈建平[8](1995)在《甲红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一次剂量在小鼠中抗麻风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有可能研制一种完全监服的联合化疗(MDT)方案,使所有药物均可与利福平(RFP)一起每月一次监服,将大大提高治疗的服从性和明显减少发生RFP耐药的危险。为此作者应用动力法检测了一次量甲红霉素(CLARI)和二甲胺四环素(MINO)合用抗麻风菌的活力,并分析了药物组成和比较了上述药物以不同剂量合用或单用时的活力。(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1995年02期)
周本宏,蔡鸿生[9](1994)在《大环内酯抗生素新药──甲红霉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内酯抗生素新药──甲红霉素周本宏,蔡鸿生(湖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430060)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CM)是由美国Abbott公司开发研究的口服大环内酯抗生素新药,从化学结构上看,它是红霉素(EM)的衍生物,在红霉素的14元内酯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1994年12期)
王明贵,张婴元,王宇倩,方红,董人禾[10](1994)在《甲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6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44±s17a)。用法为0.25g,bidpo,疗程7-14d,有效率为97%,细菌清除率为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分离菌药敏显示,对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杆菌作用优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本文来源于《新药与临床》期刊1994年05期)
甲红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甲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医药中间体生产排放废水浓度高、成份复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CODcr高达 2 .7× 1 0 4 mg/L) ,采用含氨废水单独处理 ,废水浓缩结晶后回收铵盐 ;有机废水分质处理 ,高浓度废水预先气提、催化氧化 ,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 ,采用铁碳、厌氧、好氧、气浮联合处理工艺 ,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红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于慧娟,蔡友琼,顾润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霉素、甲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6
[2].王方园,盛贻林.甲红霉素、环丙沙星医药生产废水处理工程[J].重庆环境科学.2003
[3].周福生.崩解剂的不同加入方法对甲红霉素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3
[4].吴立强,陈小蕾,黄瑾,郑佩.甲红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
[5].朴华玉.利托那韦和甲红霉素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J].中国药师.2000
[6].杨洪太,马锡双,姚金国,李红萍.甲红霉素治疗小儿慢性胃炎48例疗效观察[J].临沂医专学报.1997
[7].沈建平.氨苯砜、利福平、二甲胺四环素、甲红霉素和斯帕沙星合用在小鼠体内的抗麻风杆菌活性[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
[8].沈建平.甲红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一次剂量在小鼠中抗麻风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
[9].周本宏,蔡鸿生.大环内酯抗生素新药──甲红霉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
[10].王明贵,张婴元,王宇倩,方红,董人禾.甲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64例[J].新药与临床.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