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反应论文-朱俊发

非对称反应论文-朱俊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对称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对称反应,有机金属,双节点,金属网格

非对称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发[1](2019)在《表面非对称反应构筑双节点有机金属网格》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的等价反应活性位点差异化地发生不同的反应。这类反应使得利用简单前驱体制备结构复杂的产物成为可能,因而在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湿法合成化学中,受限于反应环境的均一性和不可控性,非对称反应很难实现。幸运的是,表面化学合成作为一种有效的自下而上的制(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洋,陈守东[2](2019)在《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的非对称反应——基于深沪股市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股票价格分解为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实证分析了深沪股市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的非对称反应。结果表明:深沪股市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的反应存在非对称性,符合不完全信息理论假设;深沪两市对分红历史变动的反应差异明显。非对称冲击反应视角下的实证分析为研究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思路,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冲击的动态反应过程,突显监管部门引导上市企业加强现金分红连续性、合理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曲兆通[3](2018)在《聚乙烯醇双功能非对称催化—渗透汽化膜制备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酯化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范围非常广。传统的酯化反应分离过程使用的是均相催化剂硫酸,这种过程中反应会受到化学反应平衡的抑制,反应物的转化率有限,而且后期的处理过程复杂,操作和设备的费用高。因此,为了打破这种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使反应物的转换速率升高,简化工艺,采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应用膜的催化-渗透汽化耦合技术实现反应和分离同时进行已经成为现代化工研究的热点。催化-渗透汽化耦合过程最关键的问题是双功能膜的制备。本文选择亲水的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作为膜的材料,首先采用NIPS法制备单功能(只具有渗透汽化分离功能)非对称结构的PVA膜,研究了NIPS操作条件及PVA浓度(8%-10wt.%)对膜结构的影响;研究了乙酸乙酯水溶液浓度和温度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当PVA的浓度是8%时,形成的膜最薄是80μm,料液温度40℃时,水透过量达423.4 g/m~2h,通过与其他文献对比,非对称PVA渗透汽化膜分离性能优于均质PVA渗透汽化膜。然后,选用5-磺基水杨酸(SA)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制备了非对称结构PVA-SA催化-渗透汽化双功能膜,研究了非对称PVA-SA催化-渗透汽化双功能膜结构和渗透汽化分离乙酸乙酯水溶液性能。结果表明水通量最大能达到1400g/m~2h。以醋酸和乙醇的间歇反应为例验证膜的催化性,在同等条件下有催化膜的间歇反应与不加催化剂对比,在催化膜参与的反应中醋酸的转换率提高2.5倍。最后,双功能膜用于催化-渗透汽化耦合合成乙酸乙酯,醋酸的转化率达到91.1%,比间歇反应的转化率高10%左右,实现了由间歇反应到连续反应的突破,并且重复性好。综上,非对称PVA单功能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双功能非对称PVA催化-渗透汽化膜的提高了乙酸转化率,减少后期处理环节,节省能源和人力,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要求,具有工业应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季显丰,邱健,李明罡,邢海平,王军[4](2018)在《利用非对称结构接枝单体调控聚丙烯熔融自由基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不同双键官能团反应活性的非等活性接枝单体对于聚丙烯(PP)熔融自由基反应的影响,探索了有效调控反应选择性的途径.首先合成了2种具有不同双键活性的非对称支化单体丙烯酸烯丁酯(BAC)、1-(烯丁氧甲基)-4-乙烯基苯(BMVB),采用上述2种含有"非等活性双键"的多官能团化合物作为接枝单体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探索降低LCB-PP制备过程中降解和交联副反应的途径,促进长链支化结构的形成.采用核磁、高温GPC(HT-GPC)及流变表征分析了改性样品的反应过程与支化结构.研究发现,将上述2种非对称接枝单体应用于过氧化物引发熔融接枝反应体系时,单体中高活性的双键能够把PP大分子自由基快速转变为较稳定的自由基,抑制PP的降解;而低活性的双键与PP大分子自由基反应产生支化结构,抑制交联反应.由于BMVB单体中高活性双键与低活性双键的竞聚率比值(17000)比BAC(2800)高,其对于自由基熔融反应过程具有更好的调控效果,表现出PP降解不明显且长支链在分子链间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欣,臧旭恒[5](2018)在《不同方向收入变化下边际消费倾向的非对称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收入的变化方向区分正向收入变化和负向收入变化,计算并对比了不同方向收入变化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证明了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导致了不同程度与方向收入变化下消费者产生的非对称反应。这种非对称反应的存在性与主观贴现率、财富收益率和习惯形成强度无关,而非对称反应程度大小与习惯形成强度相关。并借助CFPS微观数据构建面板数据,为不同方向收入变化下边际消费倾向的非对称反应的存在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分位数回归结果证明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并进一步验证了习惯形成强度、损失规避特征对非对称反应程度的影响。文章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证明了收入变化下边际消费倾向非对称反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丰富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时有助于为调节收入、刺激消费等方面的相关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8年02期)

吴应宇,蔡佳丽[6](2017)在《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基于盈余反应非对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衡量会计稳健性最常见的方法是1997年Basu提出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他将盈余反应非对称作为会计稳健性的测度。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成本粘性可以作为盈余反应不对称的另一种解释。本文选取我国2009—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Basu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基础上加入成本粘性变量,研究发现标准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得到的稳健性水平显着降高,通过分行业与分年份比较发现控制成本粘性前后得到的会计稳健差异性也有显着不同。(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贾磊,唐强,罗美明,曾小明[7](2018)在《通过2-萘酚与芳基肼的反应一步构筑非对称的1,1'-二芳基-2,2'-二胺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类无金属参与、操作简单的合成方法来制备非对称的1,1'-二芳基-2,2'-二胺化合物.与已知的叁步合成法比较,该策略将2-萘酚与芳基肼反应,不需要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配体,具有操作简单、一步合成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飞[8](2017)在《非对称吡啶桥连Pincer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了大气中的CO_2的浓度不断的上升,从而引起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因此如何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目前化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迄今为止CO_2转化的方法已经发展了40多种,其中CO_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可达100%,是其中应用背景最强的转化路线之一。基于本小组在非对称吡啶桥连Pincer型配体合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酸性可控咪唑盐和Fe配合物,并成功将其应用到CO_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以及CO_2、环氧化物与芳胺类的叁组分环加成反应中。1.针对传统咪唑盐酸性难以调控的难题,我们小组在咪唑盐的设计合成中首次引入“远程电子效应调控”的概念,合成了17个酸性可控咪唑盐。我们这一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在CO_2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中得到了验证,吡啶桥的电子缓冲作用确实可达到精确调控咪唑盐酸性的目的,通过对咪唑盐酸性和催化活性的系统研究发现,酸性适中的咪唑盐是环加成反应最佳催化剂。2.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具有合成成本低的优点,但同时存在反应条件相对苛刻的问题,因此,在酸性可控咪唑盐的合成基础上,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类Pincer型Fe配合物。研究结果发现,这类Fe催化剂在室温、无溶剂及较低的CO_2压力下即可实现环状碳酸酯的制备,TOF值高达7900 h-1,这是迄今为止Fe催化领域最高的TOF值。该催化体系还显示了优异的底物普适性,对于高位阻的环氧化物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基于催化剂和产物溶解性差异较大的特性,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对于催化剂的不良性溶剂,导致Fe催化剂沉淀析出,从而达到催化剂循环使用的目的,为其将来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3.恶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药及农药中间体,传统的合成方法以高毒的异氰酸酯为原料,因此开发一类非异氰酸酯制备恶唑烷酮的绿色合成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我们将上述合成的咪唑盐应用到CO_2、环氧化物与芳胺类的叁组分环加成反应中,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恶唑烷酮类化合物,为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一类绿色高效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付荣[9](2017)在《苯增环反应在非对称芳基砜及二氢苯并[f]酞嗪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取代芳香族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天然产物结构单元,其合成备受关注。苯增环反应是合成多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复杂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本论文利用自由基或碘介导的分子内苯增环反应合成了叁类结构较为复杂的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使用一锅法,避免了中间体的分离,并通过各种金属或非金属催化剂使反应底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目标产物。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苯增环反应研究现状及苯增环反应的类型,通过总结现有的报道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意义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发展了铜/铁双金属协同催化的1,5-烯炔参与的自由基环化反应。利用未活化的1,5-烯炔和芳基磺酰肼为反应原料,以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作氧化剂,在Cu(OTf)2/FeCl2双金属协同催化下实现了原位产生的磺酰基自由基诱导的6-endo-trig环化,定向合成萘砜类化合物,实现反应的选择性控制。该苯增环反应在氧化条件下的一步形成C-S和C-C键,实现了非对称二芳基砜类骨架的定向构筑,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第叁部分报道了一类新型的铜催化的2-苯炔基-1,1'-联苯参与的自由基环化反应。以未活化的2-苯炔基-1,1'-联苯和芳基磺酰肼为原料,以DTBP作氧化剂,Cu(OTf)2作催化剂,完成了原位产生的磺酰基自由基诱导的6-endo-trig环化和均裂芳香取代(HAS),形成结构多样的菲砜类衍生物。该苯增环反应可在空气中进行,操作简单,为非对称二芳基砜类骨架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合成方法。第四部分描述了一类新型的碘催化的1-(2-(芳炔基)苯)丁-2,3-二烯-1-酮参与的双环化反应。利用1-(2-(苯乙炔基)苯)丁-2,3-二烯-1-酮衍生物和磺酰肼为原料,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碘共同作用下,一锅法两步高效合成了二氢苯并[f]酞嗪衍生物。该反应一步构建了两个新环(包括苯环和和吡嗪环)和多个C-C键和C-N键。该反应无需金属催化剂,在空气中进行,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强,底物适用范围广。(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蔡佳丽[10](2017)在《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稳健性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概念。目前衡量会计稳健性最常见的方法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Basu以正的股票回报作为"好消息"的替代,负的股票回报作为"坏消息"的替代,建立当期的盈余与股票回报的函数,结果发现盈余与负的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强于盈余与正的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不对称作为会计稳健性的测度。成本是属于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概念,由成本延伸出的"成本粘性"是指成本的不对称行为,即当销售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的的幅度大于当销售业务量下降同样比例时成本减小的幅度。纵观国内外现有的文献,对会计稳健性或成本粘性相关的研究都很丰富,但将成本粘性与会计稳健性结合起来研究较少。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成本不对称行为可以作为除会计稳健性外盈余反应不对称的另一种解释。实际上,由于计算利润时需要用收入减去成本及费用、税金、损失等,因而成本的不对称行为会传递到利润,使得当期利润或亏损中包含了成本的"负面"信号,从而进一步地导致利润表现出不对称,即当销量增加时利润增加的幅度小于当销量下降时利润减少的幅度。又因股票回报与当期盈余存在正相关关系,那么根据传递作用,股票回报也将出现"粘性",表现为盈余与负的股票回报之间的相关性强于与盈余与正的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与会计稳健性的方向一致。然而,目前大部分与会计稳健性相关的研究都未考虑到"成本粘性"可能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使得到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可能被高估。因而本文提出假设一:在标准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中,由于未考虑成本粘性,得到的稳健性水平偏高。同时,成本粘性与会计稳健性形成的叁个重要影响因素:账面市价比、公司规模、财务杠杆都有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在样本存在成本粘性的前提下,成本粘性的差异性与会计稳健性的差异性必然会相互影响,未考虑成本粘性会使得到的会计稳健性差异有偏差。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使用标准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估计得到的会计稳健性差异会不同于修正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得到的会计稳健性差异。最后,本文还考虑到由于成本粘性可能会对会计稳健性水平和差异性产生影响,因此过去很多的学者在使用标准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时若未考虑成本粘性的复合影响,可能会使研究的结论失真。本文在会计稳健性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加入了成本粘性,探究成本粘性是否会对会计稳健性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关性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5年共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从盈余反应不对称视角出发,对Basu的逆回归模型进行修正,将成本粘性作为标准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中的一个遗漏变量,验证这个遗漏变量对盈余的不对称程度及会计稳健性水平和差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的存在会使估计的平均盈余不对称水平偏高,且控制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叁大要素后,截面的稳健性差异有较大改变:标准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与修正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中,得到的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稳健性水平差异较大。最后,在会计稳健性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加入了成本粘性后发现,成本粘性影响了它们之间原本的相关性,即控制成本粘性后,使原本会计稳健性与高管过度的负相关变为了不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未来在利用Basu的盈余与股票回报模型度量会计稳健性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研究时,应该考虑成本粘性可能对其产生的复合影响,避免由于稳健性水平偏差和差异性偏差使研究结果准确性受损。(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3-01)

非对称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股票价格分解为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实证分析了深沪股市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的非对称反应。结果表明:深沪股市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的反应存在非对称性,符合不完全信息理论假设;深沪两市对分红历史变动的反应差异明显。非对称冲击反应视角下的实证分析为研究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思路,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冲击的动态反应过程,突显监管部门引导上市企业加强现金分红连续性、合理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对称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发.表面非对称反应构筑双节点有机金属网格[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刘洋,陈守东.股票价格对分红变动的非对称反应——基于深沪股市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9

[3].曲兆通.聚乙烯醇双功能非对称催化—渗透汽化膜制备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4].季显丰,邱健,李明罡,邢海平,王军.利用非对称结构接枝单体调控聚丙烯熔融自由基支化反应[J].高分子学报.2018

[5].张欣,臧旭恒.不同方向收入变化下边际消费倾向的非对称反应[J].学术月刊.2018

[6].吴应宇,蔡佳丽.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基于盈余反应非对称视角[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贾磊,唐强,罗美明,曾小明.通过2-萘酚与芳基肼的反应一步构筑非对称的1,1'-二芳基-2,2'-二胺化合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8

[8].陈飞.非对称吡啶桥连Pincer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7

[9].付荣.苯增环反应在非对称芳基砜及二氢苯并[f]酞嗪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10].蔡佳丽.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7

标签:;  ;  ;  ;  

非对称反应论文-朱俊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