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迁移规律论文-陈影,杨雪,贾晓宗

元素迁移规律论文-陈影,杨雪,贾晓宗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迁移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炼焦煤,磷,赋存形态,相关性

元素迁移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陈影,杨雪,贾晓宗[1](2019)在《煤中微量元素磷在炼焦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包钢炼焦用煤磷含量为基础数据,研究各区域炼焦用煤磷含量的差异性。并对同一生产条件下配合煤、焦炭磷含量进行检验分析,得出配合煤与焦炭中磷含量的数据转化关系。同时,分析煤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磷含量与灰分、硫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包钢炼焦用煤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且配合煤与焦炭含磷量存在正相关性。该结论为预测焦炭磷含量、控制高炉焦炭磷负荷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来源于《包钢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高建伟,滕超,赵国春,刘文卿,周毅[2](2019)在《山东金翅岭金矿蚀变特征与元素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近叁分之一。其中石英脉型金矿是区内重要的矿床类型,山东金翅岭金矿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之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该矿床原岩为二长花岗岩,含矿热液沿断裂上涌,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蚀变作用,蚀变类型主要为钾长石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的物质交换改变了流体的成分及酸碱度等,流体向蚀变岩提供了大量的Si O2;同时,绢英岩化阶段和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围岩向流体提供了大量的K、Na,促使流体中的Au活化,引起热液中的Au H3Si O4稳定性降低,造成Au H3Si O4分解,流体中的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王昊,邱跃琴,龙文江,杨馨[3](2019)在《磷尾矿充填中有害元素地下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尾矿、粉煤灰、水泥为原料制备浆体充填体,通过自制淋滤实验装置模拟充填体中P~-、F~-、总硬度(Ca~(2+)、Mg~(2+))、SO_4~(2-)等在地下的渗透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充填后地下环境短时间内呈碱性,但淋滤60 d后接近地下水pH值;磷元素易被钙镁体系控制,转化为难溶态,迁移范围较小;淋滤介质对氟化物具有一定吸附作用,淋滤中可溶态氟转化为结合态氟,同时氟化物的溶出具有长期性;钙、镁离子迁移能力较小,溶出集中在充填后30 d内;淋滤介质对硫酸盐吸附作用较小,硫酸盐可能存在较大迁移范围。(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新,张海丹,王准,郎宁[4](2019)在《燃煤锅炉中氟元素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标准测量方法对某发电集团3台燃煤锅炉的入炉煤样、飞灰、底渣、脱硫浆液、石膏、净烟气中的氟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氟元素迁移过程中的质量平衡关系,得到各环节中氟元素的富集比例和迁移规律,并得出结论:通过炉内燃烧和尾部烟气净化,燃煤机组的总脱氟效率可达到98.9%,大部分氟元素以固态形式富集在石膏产物中。(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09期)

唐海尧,陈雅萍,司圆圆,刘和平,袁小红[5](2019)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不同刀具中铅元素的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款未明确写明材质的刀具中铅(Pb)元素的迁移量,并分析迁移规律。以4%醋酸溶液作为模拟液,浸泡温度为100℃,浸泡时间为30 min,在此基础条件上,分别考察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次数和模拟液浓度对铅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的迁移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刀具中铅的迁移有影响;铅迁移量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多而减少;浸泡液浓度增大,铅的迁移量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顾涛,赵信文,雷晓庆,黄长生,曾敏[6](2019)在《珠江叁角洲崖门镇地区水稻田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硒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一直是研究热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珠叁角地区土壤硒含量较为丰富,适宜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以典型富硒区—江门市崖门镇为例,系统采集了岩石、风化土、稻田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及水稻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硒含量测试,探讨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崖门镇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土、稻田表层土壤、剖面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大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208mg/kg、0.2325mg/kg、0.5060mg/kg、0.83mg/kg、0.0003mg/L、0.0004mg/L、0.058mg/kg,表层土壤硒含量与珠江叁角洲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0.51mg/kg)相当,大米硒含量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迁移规律为:土壤剖面硒元素向下部迁移,沿径流方向硒向下游迁移。土壤硒较易向水稻根部迁移,较难从根部向水稻地上部分迁移。本研究获得的土壤-植物系统硒元素分布与迁移规律可为该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9年05期)

周硕,吴胡,陈葛成[7](2019)在《大冶县幅重金属元素污染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省大冶市有着丰富的矿产和悠久的采矿史,在为经济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的环境问题。本文依托于鄂东南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大冶县幅)项目,通过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横向剖面和垂向剖面测量的方法,对大冶县幅内主要矿集区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规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研究区矿山和尾矿库等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矿山相关活动在横向上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在4km左右,在垂向剖面上外来污染源的主要影响深度为0~60cm。本文可为研究区内进一步土壤环境调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S1期)

张森[8](2019)在《煤中微量有价元素赋存状态及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北部、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矿中伴生大量的锂(Li)、镓(Ga)、稀土(REE)等微量有价元素,这些微量有价元素在经过煤燃烧、热解和气化等热利用后会相对富集,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工业开采品位。然而目前对于煤中伴生的Li、Ga和REE等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对煤热利用过程中这些元素的迁移规律也未达成一致结论,给这些元素的进一步开采利用带来难度。本论文以山西北部、内蒙中西部等地区的高铝煤为典型代表,研究了其中Li、Ga和REE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及在热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及机理。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使用粒度筛分、浮沉试验以及逐级化学提取(SCEE)叁种方法研究了煤中Li、Ga和REE的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所取煤样为山西和内蒙古境内平朔(PS)、孝义(XY)、灵石(LS)、潞安(LA)四种煤矸石,朔州(SZ)、准格尔(ZGE)、大同(DT)、托克托(TKT)、黑岱沟(HDG)五种煤样以及朔州煤泥(SS)中。研究发现煤矸石和煤中的Li、Ga和REE元素主要存在于高岭石、石英和勃姆石等矿物质中。(2)通过使用管式炉在不同温度(300℃~1100℃)下考察了燃烧过程不同煤种对Li、Ga和REE的迁移规律的影响。所选原料为朔州煤(SZ)、大同煤(DT)和准格尔煤(ZGE)叁种煤,平朔煤矸石(PS)以及朔州煤泥(SS)。Li、Ga和REE在燃烧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率呈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300℃~600℃内挥发率增速高于600℃~1100℃。煤燃烧后,Li、Ga和REE元素均富集在粉煤灰中。SZ、DT、ZGE和SS煤中Li、Ga和REE元素富集倍数(1.7~3.0)高于PS煤中的富集倍数(1.2~1.4),有机质含量高的煤种,Li、Ga和REE元素的挥发率越高。(3)通过使用管式炉在不同温度(300℃~1100℃)、不同气氛(空气、氮气、二氧化碳、不同浓度一氧化碳和富氧气氛)下对朔州煤(SZ)进行热处理,探讨了不同气氛对Li、Ga和REE迁移规律的影响及机理。不同气氛下Li、Ga和REE元素的挥发率差异较大。在相同的停留时间下,Li和Ga的挥发率为28%~39%,REE的挥发率为7%~19%。不同气氛下Li、Ga和REE元素挥发率比较:富氧气氛>空气气氛>氮气、二氧化碳气氛。(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昊[9](2019)在《磷尾矿充填中有害元素地下迁移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充填采矿法因具有环保和经济效益而受到普遍关注,并在许多矿山得到应用。尾矿作为充填原料进行井下充填时,其中含有的有害元素会发生溶出,污染地下水和采空区周边环境。进行磷尾矿胶结充填中有害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对充分利用磷尾矿,保护矿山环境,实现矿山的绿色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充填原料磷尾矿、粉煤灰、水泥和淋滤介质的物化特性以及充填料浆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充填采矿实际和试验条件,设计制作淋滤试验装置,通过淋滤试验、充填体静态溶出试验以及淋滤对充填体、淋滤介质的影响分析,探究磷尾矿充填中有害元素地下迁移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对试验原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知:磷尾矿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石、氟磷灰石,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MgO;粉煤灰主要矿物为石英、石膏和赤铁矿,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Fe_2O_3、Al_2O_3;水泥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和斜硅钙石,主要化学成分为CaO、SiO_2;淋滤介质主要矿物为白云石、氟磷灰石、石英,主要化学成分为CaO、SiO_2、P_2O_5、MgO。(2)常压淋滤试验发现,模拟充填渗出液中的pH值、总磷、氟化物(以F~-计)、总硬度(Ca~(2+)、Mg~(2+))、硫酸盐(SO_4~(2-))等组分含量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并随淋滤液向下迁移。迁移过程中由于淋滤介质的吸附作用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使渗出液中的组分含量逐渐减小。(3)加压淋滤试验发现,增大压力会加快充填料浆泌水的迁移速度,使渗出液的pH值、总磷、氟化物(以F~-计)、总硬度(Ca~(2+)、Mg~(2+))、硫酸盐(SO_4~(2-))的含量在淋滤开始后短时间内高于常压试验组。随淋滤持续进行,加压试验组渗出液中各有害元素的含量逐渐低于常压试验组。(4)充填体静态溶出试验发现,经过60d淋滤之后形成的充填体,其浸出液中有害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料浆泌水中对应元素含量,说明大部分有害元素已随淋滤液发生迁移,但其中仍剩有少量有害元素,且具有溶出行为。(5)测定常压淋滤试验中形成的充填体强度得知,在持续淋滤60d条件下,形成的充填体强度满足充填要求。分析其物相组成,发现淋滤前后主要矿物未发生明显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知,淋滤前后充填体的红外光谱出现吸收峰的明显变化,说明淋滤过程中其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6)对比分析淋滤前后的介质可知,1#(60d,20cm)介质、5#(60d,100cm)介质和介质原样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相同,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知,淋滤介质的内部结构在淋滤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元素含量随淋滤深度和淋滤时间发生变化。随淋滤时间延长,淋滤液对淋滤介质的元素含量影响逐渐增大;随淋滤深度增加,淋滤液对不同深度淋滤介质的元素含量影响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程益清,夏晶,曹帅,李丽敏,付泽晓[10](2019)在《注射用血栓通中叁七元素迁移的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注射用血栓通中叁七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元素迁移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成品中元素杂质。方法:采用ICP-MS法全面分析叁七药材、叁七总皂苷(中间体)和注射用血栓通中21种元素的含量。结果:21种元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在0. 999以上,回收率在92. 71%~107. 07%之间,RSD均在5%以内。叁七药材中铝、铁含量较高,铅、砷、汞、镉、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叁七总皂苷(中间体)和注射用血栓通中多数元素均未检出或含量极低。结论:注射用血栓通的提取工艺可有效去除叁七中大部分元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也降到较低水平。(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元素迁移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近叁分之一。其中石英脉型金矿是区内重要的矿床类型,山东金翅岭金矿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之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该矿床原岩为二长花岗岩,含矿热液沿断裂上涌,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蚀变作用,蚀变类型主要为钾长石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的物质交换改变了流体的成分及酸碱度等,流体向蚀变岩提供了大量的Si O2;同时,绢英岩化阶段和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围岩向流体提供了大量的K、Na,促使流体中的Au活化,引起热液中的Au H3Si O4稳定性降低,造成Au H3Si O4分解,流体中的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迁移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影,杨雪,贾晓宗.煤中微量元素磷在炼焦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研究[J].包钢科技.2019

[2].高建伟,滕超,赵国春,刘文卿,周毅.山东金翅岭金矿蚀变特征与元素迁移规律[J].现代地质.2019

[3].王昊,邱跃琴,龙文江,杨馨.磷尾矿充填中有害元素地下迁移规律研究[J].矿冶工程.2019

[4].刘文新,张海丹,王准,郎宁.燃煤锅炉中氟元素迁移规律研究[J].浙江电力.2019

[5].唐海尧,陈雅萍,司圆圆,刘和平,袁小红.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不同刀具中铅元素的迁移规律[J].广州化工.2019

[6].顾涛,赵信文,雷晓庆,黄长生,曾敏.珠江叁角洲崖门镇地区水稻田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J].岩矿测试.2019

[7].周硕,吴胡,陈葛成.大冶县幅重金属元素污染迁移规律[J].中国煤炭地质.2019

[8].张森.煤中微量有价元素赋存状态及迁移规律研究[D].山西大学.2019

[9].王昊.磷尾矿充填中有害元素地下迁移规律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9

[10].程益清,夏晶,曹帅,李丽敏,付泽晓.注射用血栓通中叁七元素迁移的规律[J].世界中医药.2019

标签:;  ;  ;  ;  

元素迁移规律论文-陈影,杨雪,贾晓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