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筏基沉降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土地基,堆载预压,工后沉降,理论计算
筏基沉降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和,黄曼,林群仙[1](2015)在《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沉降实测与理论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沿海地区饱和软粘土具有高压缩性、强度低等特点,修建公路工程中地基的沉降变形不能满足工后要求,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以便满足工程需要。文中以一个塑料排水系统的堆载预压法工程实例实测资料与沉降理论公式的计算,分析两者的差异以及造成的原因,提出有益的结论供相似工程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5年09期)
陈继彬,赵其华,彭社琴[2](2015)在《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沉降控制为目的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其沉降计算在设计、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典型的桩土单元体模型,建立了复合地基体积压缩系数与复合地基弹性模量的关系,考虑施工中的时间因素及相应的固结度对沉降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表明本算法计算值比实测沉降约大10%~20%。填筑过程中,计算沉降历时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更接近实测值;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变化的因素,得出桩径、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同时结合本例,建议布桩时桩间距与桩径比值最好控制在2~4之间。(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岳夏冰[3](2014)在《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征与控制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性及计算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但其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沉降控制对隧道设计和施工都具重要意义。论文通过现场试验测试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套有效应用于沉降计算的参数取值方法;建立了符合施工工序的沉管隧道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通过离心试验的定性分析与沉降的定量计算,揭示了沉管隧道天然地基的回弹再压缩沉降特性;结合蒙特卡罗概率有限元方法,进行岩土参数变异性、施工偏差及回淤量对沉降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建立考虑不均匀土层下的弹性地基梁计算力学模型,推导了沉管隧道沉降控制计算方法,为沉管隧道的基础方案设计与优化及施工工艺改进提供了重要支撑。1.基于现场测试数据资料分析,依据模型相似理论和渗透固结理论,提出了模拟完整施工工序的小比尺离心模型试验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及离心力场特性,确定了离心模型试验中离心机加速度;选用特种有机玻璃为沉管材料,对其几何尺寸进行部分修正,实现了模型与原型承力的相似;布设高灵敏度及高精密测试元件。试验结果揭示了不同垫层厚度下基底应力变形变化及沉管应变分布规律,也为下一步小探头CPTU试验及室内常规试验提供土样条件。2.地基参数的确定决定沉降计算结果精度,为能快捷的获取准确计算参数,且减小土样采集制备过程产生的误差,论文分别开展了2cm2和15cm2探头CPTU原位测试,并借以2cm2探头CPTU测试结果,拟合出CPTU原位测试数据与土性参数间的回归公式,由此建立了由CPTU原位测试确定的海底特殊地层土性参数指标的计算方法,用以确定后期的计算参数。3.基于计算参数确定方法,考虑沉管隧道基槽开挖、垫层铺设、隧管沉放、管顶回淤、航道开挖等整个施工过程,建立模拟施工过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及沉降简化计算模型,揭示了沉管隧道天然地基沉降特性,明确了回填-沉管-地基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确定纵向地基刚度变化较大区段。4.结合传统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及蒙特卡罗理论,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沉管隧道下卧土层的岩土参数变异性、可能的施工偏差及回淤量等因素对地基横向及纵向沉降的影响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了敏感性较大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对沉降影响的最不利工况组合及分布形式,为施工控制提供参考。5.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考虑不均匀土层情况下的弹性地基梁计算力学模型,计算出隧道纵向位移曲线方程及隧道某一位置截面的剪力,推导沉管隧道沉降控制标准计算公式,为基础方案设计优化及施工工艺改进措施提供条件。(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10-29)
扈胜霞,陈育民,闫竹玲[4](2014)在《弹黏塑性模型及其在预压处理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准确计算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为目的,分析了不同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时土体的应力变化。提出了用弱化应力路径变化过程的弹黏塑性模型表示软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结合经典比奥固结理论,推导了预压荷载作用下土体沉降计算的有限单元法。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结果表明:(1)不同预压方法的加固机制和应力路径均不相同。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基是一不等向的正压固结过程,真空预压法则是在负压作用下的等向固结过程;(2)弹黏塑性模型是不受瞬时施加应力的大小及具体应力路径变化过程影响的软土流变模型,运用于预压荷载作用下的软基时具有不考虑应力路径和不划分主次固结的优越性;(3)在比奥固结理论中,用弹黏塑性模型反映软土的物理方程时,可计算软基考虑了弹黏塑变形性质的固结沉降和工后沉降;(4)弹黏塑性模型的软土体黏性参数?/V和塑性参数?/V对竖向位移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04期)
丛斌龙[5](2013)在《大连海上机场软基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运输量快速增长,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现有机场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量,因此亟需扩建机场或兴建新机场。在陆上兴建机场,将面临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修建海上机场。大连海上机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仔细论证,筹划建设的。大连海上机场的地基为深厚软土地基,由于海上施工条件限制,可用的地基处理手段与效果有限,所以机场完工后地基将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如何正确计算其沉降,对海上机场的成功建成与正常使用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其它软基工程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MSS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能够描述土体的结构发展与退化的作用,如应力诱导或结构诱导各向异性的演变、结构退化能引起明显的刚度与强度的降低。本文利用MSS本构模型对大连海上机场的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机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计算沉降采用的程序为SWANDYNE-Ⅱ程序,该程序为针对岩土工程的有限元程序,能够进行完全的流因耦合计算,并且该程序代码开放,使用、修改方便。计算采用的本构模型为MSS本构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考虑天然土的结构性,并且研究表明其能较好的反映土的结构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关振长,邓涛,李斌,郭光照[6](2012)在《软基沉降计算的数值计算与神经网络混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州江阴港铁路大型货场的软基处理项目为工程背景,介绍数值计算与神经网络混合方法在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依据较少的实测数据,通过大量数值计算以及神经网络参数反演,得到较符合实际的加固处理前后的土体参数,进而估算大面积吹填引起的前期沉降和软基处理完毕后的工后沉降。(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顾帮全[7](2011)在《道路软基沉降计算与观测的问题分析及新型观测设备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路软土地基工程中,由于软土地基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准确的计算,而道路软土地基的横剖面沉降数据是道路路基工程中土方工程量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道路软土地基工程中需要对道路软土地基的横剖面沉降进行准确的监测。当前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方式主要有单点沉降观测法与横剖面沉降观测法两大类。由于单点沉降观测法受施工条件的影响,限制了其在监测断面所能布设的观测点的数量,全断面的沉降变形曲线只能通过连接各观测点的观测数据绘制而成,难以准确的绘制出软土地基的全断面的沉降变形曲线;横剖面沉降观测法可以解决单点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受限的问题,但是其所应用的沉降变形观测管多为同一种材料组成的光滑管体,为了保证观测探头的正常工作,往往需要沉降变形观测管具有较大的环刚度,然而这往往增大了沉降变形观测管的轴向刚度。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其管土协调变形的精确度,从而造成整个观测系统较大的误差。本文通过对当前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设计并开发出一种具有较好的轴向变形能力的新型沉降变形观测管,并结合新型沉降变形观测管,设计出与新型沉降变形观测管相适应的二次观测仪器,共同组成新型的竖向变形观测系统。新型的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系统与单点沉降观测方式相比避免了其与道路施工相冲突的矛盾;与传统的沉降变形观测管相比,新型沉降变形观测管不但具有较高的环刚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轴向变形能力和抗疲劳性能,这将大大提高变形管在软土地基中的管土协调变形能力,解决了传统变形管管土协调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应用改进后的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系统对道路软土地基的竖向变形进行全断面观测,在为软土地基施工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土方计量依据的同时,还为道路软土地基的变形理论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刘再成[8](2011)在《“公路软土沉降系数公式”在公路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降系数是沉降计算的修正系数,是指在原沉降计算的基础上略加修正,以弥补计算参数的不足,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长期以来,公路软基计算沉降系数ms一直是一个较小范围内的比较粗略的数字,很难说出它的准确范围与精度,因人而异,因经验而异,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从分析沉降系数的各种影响因素出发,介绍了公路软土沉降系数公式及其在饱和黄土地基设计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交通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周晓辉,姜海青[9](2011)在《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软基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基沉降计算问题研究中,结合一定范围内地质体接近于均质体的特征,考虑竖向排水这一特有的地基处理方式,基于已有的随机介质理论关于排水井引起周边沉降的计算模型,通过Gauss-Leg-endre积分求解得出由参数、排水体等效间距定义的单排水体沉降模型;考虑路基范围内地质体的均质性,引入各排水体线性迭加的方法,通过数学软件推出软基横断面沉降的迭加模型;结合有限个实测沉降通过最小二乘法反分析,最终求得路基横断面总体沉降线函数。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软基沉降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建筑》期刊2011年03期)
徐祥[10](2011)在《多层建筑浅基沉降计算的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屋建筑都是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叁部分所组成。目前,工程设计人员已广泛认识到应将这叁者作为一个整体,按共同作用理论来进行分析计算,但长期以来,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和共同作用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尚不完善,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难以或无法实现考虑叁者的共同作用,而通常把叁者分隔开来,单独进行设计计算,未考虑叁者各自刚度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叁者的变形协调条件,其结果可能导致建筑基础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次应力,是造成不少房屋出现裂缝甚至危及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当今计算机和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采用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多层建筑的沉降和变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研究,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对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叁者共同作用进行整体分析,揭示基础各处可能产生的沉降量大小及不均匀沉降变形情况、上部结构可能产生的次应力,便于调整基础的设计尺寸或对上部结构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以使基础的沉降均匀或避免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本文工作对于促进有限元方法在房屋建筑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前人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相互作用的研究情况和部分已有分析计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子结构法。(2)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某天然地基条形基础的3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能较好描述硬化土本构关系的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利用在该软件平台上开发的邓肯-张模型用户材料子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假设将地基土视为线弹性模型和莫尔-库仑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了类似分析,以之与邓肯-张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不同地基模型下叁者的沉降变形规律及上部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同时根据对最大主应力的分析得到了墙体可能产生受拉破坏的区域等,提出了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3)对采用现行规范设计的某天然地基扩展基础的3层框架结构房屋进行了的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通过对程序后处理结果的提取,获得了框架结构各梁、柱的内力,根据各处沉降量的大小,重新调整基础的设计尺寸,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最终能使建筑物各处的沉降均匀,从而使浅基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减小这类建筑因传统设计易导致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墙体或梁、柱开裂等问题,提高多层建筑天然地基浅基础的设计计算水平。(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1-03-01)
筏基沉降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沉降控制为目的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其沉降计算在设计、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典型的桩土单元体模型,建立了复合地基体积压缩系数与复合地基弹性模量的关系,考虑施工中的时间因素及相应的固结度对沉降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表明本算法计算值比实测沉降约大10%~20%。填筑过程中,计算沉降历时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更接近实测值;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变化的因素,得出桩径、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同时结合本例,建议布桩时桩间距与桩径比值最好控制在2~4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筏基沉降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少和,黄曼,林群仙.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沉降实测与理论计算分析[J].科技通报.2015
[2].陈继彬,赵其华,彭社琴.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计算[J].工程地质学报.2015
[3].岳夏冰.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征与控制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扈胜霞,陈育民,闫竹玲.弹黏塑性模型及其在预压处理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4
[5].丛斌龙.大连海上机场软基沉降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3
[6].关振长,邓涛,李斌,郭光照.软基沉降计算的数值计算与神经网络混合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顾帮全.道路软基沉降计算与观测的问题分析及新型观测设备的研发[D].青岛理工大学.2011
[8].刘再成.“公路软土沉降系数公式”在公路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J].吉林交通科技.2011
[9].周晓辉,姜海青.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软基沉降计算[J].广州建筑.2011
[10].徐祥.多层建筑浅基沉降计算的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