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思潮,传媒规制转型,市场化,国家干预
经济思潮论文文献综述
易旭明,倪琳[1](2019)在《国际经济思潮的变迁与中西传媒规制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不同国际经济思潮的变迁语境下中西传媒规制转型过程,指出无论在哪种经济思潮的作用下都没有否定公共利益在传媒规制中的目标性地位。虽然中西对公共利益规制目标的理解存在差异,但都形成了一种在产业效率与公共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的"双轨式"规制思想,其中规制手段因中西社会传统差异而有所不同。21世纪以来融合规制的现实受阻证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作用力在衰减,媒信产业实现真正融合需要更加强大有效的机制力量加以推动。在应对全球性市场化挑战中,伴随着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传媒规制转型过程中各国都会加强国家干预的力度,同时也会强调市场机制与竞争效率。国家在数字网络技术引发的中西传媒规制转型过程中扮演着更加主导性角色。(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阎书钦[2](2019)在《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浓厚的统制经济思潮。论者所言统制经济概念笼统,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德意法西斯主义国家统制经济、苏联计划经济诸方面。随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影响的扩大,苏联计划经济越来越成为时人关注的中心论题。时人对苏联计划经济虽不乏反思,但推崇与宣扬占居主流。人们虽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各方面均有深入了解,力主将此种体制引入中国,但多不主张全盘引进此种体制,所言统制经济包含大量非苏联因素。此种思想态势呈现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认知的矛盾与多歧。(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郭璐恒[3](2018)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哲学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石油危机”的爆发而被迫卷入经济衰退的历史漩涡,并逐步进入了西方资本主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滞胀”期、风险期,而曾经风靡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却因舆论而束手无策,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上台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影响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新自由主义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极致,尤其是科斯定理的提出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此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力量是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期,也是最为膨胀的时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进行传播,影响一个又一个的转轨国家,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力达到历史极值。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结构矛盾,使得原本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之后相继引发经济动荡和社会问题,使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其思潮的影响依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也不例外。较之于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取得了成功,尤其是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旨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开放,为“新”全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的腐蚀影响,尤其是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为主的社会思潮,其“叁大主张”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核心观点。因此,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批判达到梳理、明确、认识、扬弃、吸收的目的,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扫清发展的思想障碍。本文分为六章进行论述,分别是:第一章: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哲学批判的理论背景。本章将主要通过梳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理论历史起源,明确其叁大主张,进而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哲学批判的迫切性进行现实分析。第二章: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彻底私有化”主张的批判。着重从叁个方面进行论述,先从马克思与新自由主义者关于对“产权”问题的比较进行分析,加上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批判为基础开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第一个主张进行批判。第叁章: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绝对自由化”主张的批判。本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与新自由主义者关于对“自由”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马克思对“绝对自由”的批判这两部分进行论述,开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第二个主张进行批判。第四章: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完全市场化”主张的批判。这一章通过对马克思与新自由主义者关于对“市场”的不同理解,马克思对“完全市场化”的批判,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动态关系这叁个部分开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第叁个主张进行批判。第五章: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哲学批判的当代启示。从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叁大具体主张进行批判得出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哲学批判的正当性、加强对错误思潮的理论研究、以及强化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叁部分的启示,并以此作为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理论界未来对西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提供方向。第六章:结论。通过以上五章的理论梳理与批判,进而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哲学批判,不是反对改革,也不是变相的支持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张,而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角度更加合理的完善改革,促进开放;在未来“新”全球化的条件下,在面对一切未知思潮的情况下如何批判的吸收和借鉴国外思潮的有益部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邹力行[4](2018)在《现代经济思潮发展轨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围绕"私有制与公有制,以及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这组核心问题,形成两大阵营,进行了深入的激烈的争辩和斗争。粗略地看: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竞争为主要力量推动发展的世纪;20世纪是政府干预和公有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纪;21世纪是以混合经济为主流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现代经济思潮的前期准备14、15世纪,世界酝酿重大变化。在中国,明朝初(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8年04期)
邹力行[5](2018)在《现代经济思潮发展轨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围绕"私有制与公有制,以及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这组核心问题,形成两大阵营,进行了深入的激烈的争辩和斗争。粗略地看: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竞争为主要力量推动发展的世纪;20世纪是政府干预和公有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纪;21世纪是以混合经济为主流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在发展混合经济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混合所有制等同于混合经济。(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傅辰晨,蒋锐[6](2018)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民生主义计划经济思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随后逐渐形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在此背景下,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也兴起了关于计划经济的讨论热潮,产生了多种思潮流派,民生主义计划经济思潮就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分支。中国的民生主义计划经济思潮以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体制范本,并受到西方政府统制型经济模式的影响,围绕民生主义计划经济的性质、原则和实现途径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刘斌[7](2016)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研究(1840-1927)》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经济思想作为经济关系和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演变和发展影响着企业的成长和崛起。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变迁既包括了经济思潮的交融激荡,也包含了经济思潮影响下企业创办、发展的理性探索。从1840年至1927年以来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的重要阶段和关键进程。以该时期经济思潮的变迁为主线,以国家近代化为主题,以重要人物的经济思想及其思想带来的现实变化为基本内容,结合近代中国冲击反应、启蒙探索的动态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作过程性回顾概述,对其变革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整体性把握总结。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1840-1927)从整体上包含了1840-1860;1860-1895;1895-1927叁个时期主要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探索,充分体现了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经济思潮的产生、发展、探索的曲折过程。通过回顾近代经济思潮的变迁,梳理经济思想演变的基本过程、变迁规律,探讨经济思潮变迁对国家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客观评价企业家的时代价值和国家贡献,审慎判断以民间自由资本力量为主体的财富阶层在国家进步中的角色。以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思潮变迁的具体作用和最终结果来论证政策刺激与市场配置、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金融引领与实业主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把握经济思想与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国家稳定发展之间的耦合规律,突出共产党执政的必然趋势和领导经济工作的独特优势,为在新时期发挥企业家阶层参政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必要的历史经验。(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6-12)
刘斌[8](2015)在《洋务运动以前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萌芽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解放思想、放眼世界。自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以来,魏源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中外的差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洪仁玕更鲜明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投射到农业、工商业以及财政金融等领域产生了一些虽然细微但却别开生面的变革,为之后出现的各类经济思潮的孕育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舆论准备。(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斌,王琳[9](2015)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流变和经济实践为基础,依据不同时期主导经济思想的变化,对1840年到1949年中国经济思潮变迁历程进行五个阶段的划分。通过对每个阶段重要代表人物思想与实践活动的大致概括,梳理近代中国经济思潮演变的基本脉络。(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19期)
李俊[10](2014)在《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实质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4年08期)
经济思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浓厚的统制经济思潮。论者所言统制经济概念笼统,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德意法西斯主义国家统制经济、苏联计划经济诸方面。随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影响的扩大,苏联计划经济越来越成为时人关注的中心论题。时人对苏联计划经济虽不乏反思,但推崇与宣扬占居主流。人们虽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各方面均有深入了解,力主将此种体制引入中国,但多不主张全盘引进此种体制,所言统制经济包含大量非苏联因素。此种思想态势呈现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认知的矛盾与多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思潮论文参考文献
[1].易旭明,倪琳.国际经济思潮的变迁与中西传媒规制的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2].阎书钦.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J].河北学刊.2019
[3].郭璐恒.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哲学批判[D].昆明理工大学.2018
[4].邹力行.现代经济思潮发展轨迹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18
[5].邹力行.现代经济思潮发展轨迹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
[6].傅辰晨,蒋锐.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民生主义计划经济思潮研究[J].浙江学刊.2018
[7].刘斌.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研究(1840-1927)[D].西南科技大学.2016
[8].刘斌.洋务运动以前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萌芽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9].刘斌,王琳.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述略[J].兰台世界.2015
[10].李俊.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