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职董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任董事,聚力,林明军,信息披露,总监,现任董事长,财报,股东大会选举,印章管理,和讯网
离职董事论文文献综述
韩远飞[1](2020)在《声称权益被“绑架” 聚力文化新任董事提请离职》一文中研究指出印章“丢没丢”尚未搞清楚,聚力文化又陷入了董事权益被“绑架”的“罗生门”。1月2日晚,聚力文化回复深交所问询,就印章失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回复。但是,在回复中,两名董事表示了不同意见,其中一名去年12月初刚就职的董事还提出了辞职,声称自己的董事权益被“绑架(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20-01-03)
张梦雪[2](2019)在《独立董事离职报告的文字情感强度与投资决策关系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2007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各公司披露相关的公司信息,其中包括了独立董事离职报告等。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董事离职报告中对独立董事的评价揭示了独立董事的履职的状况,通常会引起一定的经济后果。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与规范化,独立董事离职行为是必然存在的,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由此学术界也对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有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独立董事离职报告的研究,国内学者大都从离职报告的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视角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大多是阅读文献或者实证研究。本文运用神经会计学方法,利用眼动仪和面部表情识别与分析软件进行实验,从认知的角度来探究投资者阅读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董事离职报告之后是如何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考察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文字情感强度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文字的情感强度越强,投资者的关注度和情绪唤起度越高,也更容易感知到信息。(2)文字情感强度越强的独立董事离职报告,对投资认知的影响越明显,也更容易做出判断。(3)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文字的情感强度不同,传达出信息也不同的。不同的信息,被人感知到的可能性也不同,情感强度越强的报告,投资者感知到的信息正面性越强,对决策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4)正面情感强度越强的报告,说明公司对独立董事履职工作越满意,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认知也越正面,也更容易做出投资决策。(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陈炜[3](2018)在《中南文化3高管先后离职 多位董事拒不担保中报真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曾计划转型文化传媒领域的中南文化,眼下似乎陷入了窘境。往前追溯,今年6月12日,公司因控股股东江阴中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南重工集团”)86.89%的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而紧急停牌。并在此后披露了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只是(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8-09-12)
胡嘉丽[4](2018)在《风险投资、派驻董事对高管离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管集体离职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焦点。纵观资本市场,突发性的高管集体离职,无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还是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高管辞职套现行为涉及股市长远发展,如果长期不处理,很有可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高管离职套现问题已经变得日益严峻,而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VC)为了保证自身的权益一定会对被投公司进行监督和指导,其中变更被投公司高管团队成员是监督手段之一。研究表明风险投资不仅为企业带来股本资本还会提供咨询服务、监督、价值增值服务等。具体而言,风险投资参与被投公司的治理路径有两条:一是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力,二是派员进入董事会行使董事权利。其中风险投资派驻董事参加投后管理,可以对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这是因为不同于独立董事的聘任机制,由风险投资派驻的董事(简称VC董事)不会受到管理层的制约,他们的监督动机更强。本文以风险投资的治理作用作为切入点研究风险投资、派驻董事对高管离职的影响,以期发现风险投资及其派驻的董事能够从内部缓解高管主动离职套现现象即抑制高管的主动离职,同时能够解聘经营不善的高管即增加高管被动离职率。本文以2004-2016年期间在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为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匹配一组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结果表明:第一,风险投资的参与和VC董事都会影响董事长的离职率,而不会影响总经理的离职率。第二,风险投资的参与和VC董事都会提高董事长被动离职率,抑制董事长主动离职率。第叁,与国有企业董事长离职相比,风险投资对非国有企业董事长离职的影响作用更强,但是VC董事对国有企业董事长离职和非国有企业董事长离职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第四,非国有背景风险投资和国有背景风险投资都能提高董事长的被动离职率。非国有背景风险投资能够抑制董事长主动离职,而国有背景风险投资对董事长主动离职无显着相关关系。研究为风险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了治理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新的研究方向,丰富了风险投资及其派驻董事的文献,同时为我国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任可[5](2018)在《我国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的信号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其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在独立董事辞职现象频繁发生的现状下,其辞职背后也许隐藏着其他不为外人所道的深层信息。现有文献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中存在某些因素会增加公司独立董事的离职率,以及独立董事的离职会给公司股价带来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行为是否暗示了公司内部潜在的某些问题,该行为是否有一个信号作用。本文将独立董事的非正常离职定义为独立董事因“个人原因”或未说明原因的提前离职情况。本文手动搜集得到2015年度出现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的167例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公司治理中哪些因素会增加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的概率;另一方面,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后,公司治理中的某些问题是否会逐渐暴露。本文研究发现,首先,上市公司的高管规模越大、核心高管薪酬越高,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在出现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后,公司后期出现低质量财务报告的概率也会显着增加,特别地,对于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公司发生负面信息概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有金融财务背景和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离职会显着增加公司出现低质量财务报告的概率;最后,对于同一年内发生多位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的公司,后期公司发生违规的概率会显着增加,且出现低质量财务报告的概率增幅更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夏静[6](2018)在《基于市场反应分析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在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环境下,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独立董事离职的原因,然后调查了独立董事离职当天及前后股票市场的反应,最后得出结论:独立董事离职会引起市场做出消极反应,体现为累积超常收益率下降。这说明独立董事离职会对企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可以根据独立董事离职等相关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8年06期)
蔡宇佳[7](2017)在《官员独立董事背景特征、离职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央强力反腐的大背景下,2013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意见》,自此官员独董离职呈愈演愈烈态势。本文基于这一热点现象,选取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4年(官员)独立董事离职公告数据,对官员独立董事离职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官员独立董事离职时市场并无显着反应,其中市场对离职官员独董的性别、年龄、会计背景、高校背景反应显着,而对所在企业产权性质反应不显着。本文结论可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7年27期)
王小娟[8](2017)在《独立董事背景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来自独立董事离职潮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简称中组部18号文),两年后2015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这一系列规定的下发引起了A股上市公司中出现了大规模独立董事的“离职潮”。上述规定引起的“离职潮”为本文的检验提供了优势。因为官员独立董事是因禁令而“被动”辞职,不同于以往研究中独立董事“主动”辞职,这将大大减轻自选择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从这一现象引起的经验数据出发,研究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选择了真实盈余管理作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发现:1、此次独立董事“离职潮”中有党政领导干部独立董事离职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与没有独立董事离职的公司相比有显着差异,且有独立董事离职公司在离职后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离职前相比减小;2、在有独立董事离职的公司样本中,有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离职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非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离职公司相比有显着差异,且财务专家独立董事离职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变大,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本文通过分析中组部18号文发布以后的A股市场独立董事“离职潮”所引起的公司会计信质量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独立董事背景对于公司的作用,丰富与深化了独立董事功能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公司更好选聘独立董事以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7-05-01)
赖衍禹[9](2017)在《董事离职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案例的法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董事离职问题在我国《公司法》中一直没有具体规范,以至于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因董事离任而引发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泄露等的公司治理纠纷,不同法院因缺乏统一规定而对相似案件给出不同判决。概括而言,董事离职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董事离职生效要件与董事离职义务这两个方面,商事外观主义和董事信义义务的适当延伸有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兴亮[10](2016)在《南玻A称将核查有关传闻》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2日晚,南玻A发布公告称,正在对相关市场传闻进行核查,待相关核查工作完成后,将尽快发布公告。同时,公司正在对15日和17日收到的两封深交所关注函中所涉事项进行核查,拟23日就有关问题回复深交所并发布公告。11月17日、18日和21日,南(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6-11-23)
离职董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2007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各公司披露相关的公司信息,其中包括了独立董事离职报告等。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董事离职报告中对独立董事的评价揭示了独立董事的履职的状况,通常会引起一定的经济后果。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与规范化,独立董事离职行为是必然存在的,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由此学术界也对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有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独立董事离职报告的研究,国内学者大都从离职报告的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视角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大多是阅读文献或者实证研究。本文运用神经会计学方法,利用眼动仪和面部表情识别与分析软件进行实验,从认知的角度来探究投资者阅读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董事离职报告之后是如何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考察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文字情感强度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文字的情感强度越强,投资者的关注度和情绪唤起度越高,也更容易感知到信息。(2)文字情感强度越强的独立董事离职报告,对投资认知的影响越明显,也更容易做出判断。(3)独立董事离职报告文字的情感强度不同,传达出信息也不同的。不同的信息,被人感知到的可能性也不同,情感强度越强的报告,投资者感知到的信息正面性越强,对决策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4)正面情感强度越强的报告,说明公司对独立董事履职工作越满意,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认知也越正面,也更容易做出投资决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职董事论文参考文献
[1].韩远飞.声称权益被“绑架”聚力文化新任董事提请离职[N].上海证券报.2020
[2].张梦雪.独立董事离职报告的文字情感强度与投资决策关系的眼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陈炜.中南文化3高管先后离职多位董事拒不担保中报真实[N].证券日报.2018
[4].胡嘉丽.风险投资、派驻董事对高管离职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8
[5].任可.我国独立董事非正常离职的信号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
[6].夏静.基于市场反应分析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7].蔡宇佳.官员独立董事背景特征、离职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7
[8].王小娟.独立董事背景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来自独立董事离职潮的证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9].赖衍禹.董事离职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案例的法律分析[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10].王兴亮.南玻A称将核查有关传闻[N].中国证券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