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攻击角度约束,动态面控制(DSC),滑模控制(SMC)
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赖超,王卫红,周本春,周星合,林大鹏[1](2019)在《叁维攻击角度约束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侧滑转弯(STT)导弹带有攻击角度约束的机动目标拦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动态面控制的叁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针对机动目标拦截的侧滑转弯导弹叁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且不需要导弹速度微分体轴系分量信息。然后,使用终端滑模控制理论构建误差向量与虚拟控制量,达成精确拦截与攻击角度约束的控制目的;引入有限时间非线性收敛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来在线估计系统不确定性;设计自适应算子与自适应更新律对观测器的估计误差进行补偿,以提高方法的鲁棒性。最后,叁维空间拦截仿真校验了方法在提高拦截精度与增强角度约束收敛性能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勃,蔡远利[2](2019)在《月面定点软着陆次优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月面定点软着陆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开设计带来的精度欠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ZEM/ZEV(zero-effort-miss/zero-effort-velocity)方法与反步控制方法的次优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对传统的ZEM/ZEV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能够满足飞行安全的需要和飞行末端对于加速度的约束;其次,将反步法与改进后的ZEM/ZEV方法相结合,设计定点软着陆制导控制一体化系统;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标称仿真及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更高的制导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控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毛柏源,李君龙,张锐,叶松青[3](2019)在《大姿控力矩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机动目标拦截过程中存在目标机动信息未知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有限时间收敛的非线性干扰观测器与动态面反步设计的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姿控模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采用有限时间收敛的非线性干扰观测器估计目标加速度信息、建模误差以及气动参数不确定等信息。其次,基于动态面的反步法设计了一体化控制律,避免了传统反步法的"微分爆炸"问题。最后,采用Lyapunov理论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窦从浩[4](2019)在《再入弹头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要求,弹道导弹已开始逐步向着精确制导的方向发展。为有效遏制弹道导弹的威胁,反导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对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处于再入段末端飞行的弹头而言,其面临着精确制导和机动突防的双重任务。一般而言,末端机动突防和精确制导设计是一对矛盾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再入弹头末端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旨在解决机动与导引的协调设计。首先,定义了描述再入弹头末端运动的坐标系,给出了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在给出一定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再入段的空间弹道方程和基于BTT控制的姿态动力学方程以及目标运动学方程,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然后,研究了螺旋机动与制导一体化设计。通过分析弹目几何关系,推导了空间叁维耦合视线动力学方程,基于此设计了叁维滑模制导律。接着,给出了空间螺旋机动弹道的控制原理,推导了与滑模制导律形式一致的螺旋机动控制信号,并分别分析了螺旋机动信号和滑模制导信号的特性,引入调节系数设计了一体化制导律,采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一体化制导律的稳定性。同时,又建立了用于评价螺旋机动突防效能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一体化制导律对静止和移动目标均能实现精确制导和突防的双重任务要求,且脱靶量对机动参数不敏感。最后,研究了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的一体化设计,旨在解决空间大范围螺旋机动条件下制导与控制系统的协调设计。在一体化制导律的基础上,给出了螺旋机动控制指令,并将视线动力学方程与姿态动力学方程进行整合,得到一体化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紧接着,设计了基于动态面反演控制方法的控制器并证明了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通过仿真说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满足精确制导和突防的双重需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翔,梁晓庚[5](2019)在《攻击角约束多拦截弹协同制导控制一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多拦截弹协同拦截问题,基于制导与控制一体化(IGC)方法,提出了一种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多拦截弹分布式协同控制算法。首先,基于弹目相对运动关系和拦截弹俯仰通道动力学方程,建立带有攻击角约束的拦截弹"领弹"IGC模型,利用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TVGESO)对模型中的未知干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基于干扰估计值和非奇异动态面滑模控制设计"领弹"控制算法;其次,采用基于"领弹-从弹"的分布式网络模式,设计多拦截弹协同控制策略,可以得到拦截弹在俯仰通道2个方向的速度分量,利用运动学转换关系转化为速度和弹道倾角参考指令;最后,基于TVGESO和动态面滑模控制设计"从弹"的控制算法。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的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多拦截弹协同IGC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温向华[6](2019)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叁通道解耦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弹作为一种高精度武器,对制导控制精度要求极高,传统制导控制设计思路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的控制精度要求。基于对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思路的了解,本文提出了制导与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叁通道解耦设计方法,提高导弹的控制和制导精度,让导弹能够精准打击战略目标。(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赵斌,朱传祥,徐思勇,蒋瑞民,张琳[7](2019)在《应对机动目标的全捷联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捷联导引头探测器与弹体固连带来的视线(LOS)测量与弹体姿态的耦合问题,基于干扰观测器和动态面控制提出一种考虑全捷联视线角(FOV)约束的制导控制一体化(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起具有严格状态反馈形式的全捷联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其次,针对目标机动和气动扰动带来的模型不确定,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其进行在线估计,并将其估计信息的平方引入设计过程;第叁,针对全捷联模式下有限视场角凸显的状态约束问题,基于积分型障碍Lyapunov函数与动态面控制设计了一体化制导控制规律,并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信号的一致有界特性进行了证明。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进行不同类型机动和气动扰动存在的条件下,所设计方法均能保证制导精度以及视场角满足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宋海涛,张涛[8](2019)在《快速全局收敛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全局快速收敛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利用干扰观测器对一体化模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有限时间精确估计;基于多滑模面控制方法,在每一步提出独立的非奇异终端滑模函数,且这些滑模面并行运行,从某时刻起滑模面保持零值,系统状态在滑动阶段快速收敛。因此,系统反应速度提高。所设计的方法提供系统全局收敛时间的解析表达式,有利于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3期)
李敏,李惠峰,聂文明[9](2019)在《火箭上升段滚动时域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火箭上升段制导与姿态控制系统分离设计无法最大程度优化控制精度、控制量需求等系统整体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凸优化的滚动时域制导控制一体化(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反映质心运动和绕质心运动耦合关系的IGC模型并对其进行反馈线性化获得面向控制的线性模型。然后考虑控制约束,将上升段IGC问题建模为最优控制问题,基于凸优化理论设计滚动时域控制器。该方法基于滚动时域控制(RHC)策略中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的思想,可以及时弥补模型误差和外部干扰等造成的不确定性;同时利用凸优化算法计算复杂度低、求解简单的优势,有效解决了含控制约束的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校验了该滚动时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并且仿真结果表明,火箭上升段IGC设计比传统分离设计制导精度更高、控制量需求更小且姿态变化更加平缓。(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杜继贤[10](2018)在《带有落角约束的导弹纵向平面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导弹在末制导阶段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小的脱靶量,提出了一种导弹俯仰通道带落角约束的制导控制一体化算法。首先建立了俯仰通道较为合适的一体化模型,并且将系统的非线性状态转换为便于控制算法设计的标准形式。为了消除系统的非匹配不确定性,将滑模控制与反演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导弹制导与控制的一体化算法。最后利用Lyapunov定理和Barbalat定理证明了系统全部状态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算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8年12期)
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月面定点软着陆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开设计带来的精度欠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ZEM/ZEV(zero-effort-miss/zero-effort-velocity)方法与反步控制方法的次优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对传统的ZEM/ZEV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能够满足飞行安全的需要和飞行末端对于加速度的约束;其次,将反步法与改进后的ZEM/ZEV方法相结合,设计定点软着陆制导控制一体化系统;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标称仿真及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更高的制导控制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赖超,王卫红,周本春,周星合,林大鹏.叁维攻击角度约束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宇航学报.2019
[2].张勃,蔡远利.月面定点软着陆次优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9
[3].毛柏源,李君龙,张锐,叶松青.大姿控力矩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19
[4].窦从浩.再入弹头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刘翔,梁晓庚.攻击角约束多拦截弹协同制导控制一体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6].温向华.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叁通道解耦设计方法[J].现代信息科技.2019
[7].赵斌,朱传祥,徐思勇,蒋瑞民,张琳.应对机动目标的全捷联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宇航学报.2019
[8].宋海涛,张涛.快速全局收敛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9].李敏,李惠峰,聂文明.火箭上升段滚动时域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宇航学报.2019
[10].杜继贤.带有落角约束的导弹纵向平面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
标签: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 攻击角度约束; 动态面控制(DSC); 滑模控制(S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