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物贸易论文-本报记者,李婕

中国货物贸易论文-本报记者,李婕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货物贸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进出口商品,外贸环境,进口商品,水海产品,海关总署,出口品牌,民营企业出口,外贸领域,国际竞争优势,暂定税率

中国货物贸易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李婕[1](2020)在《中国进出口商品有些啥》一文中研究指出31.54万亿元--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下这样的纪录,中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从全球来看,进出口3.4%的增速在当前外贸环境下表现不俗;从国内来看,进出口规模的逐季攀增也划出一道漂亮的上升线。这一年,全球第一大(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20-01-21)

张翼[2](2020)在《中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一文中研究指出31.5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3.4%——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统计数据。“2019年,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20-01-15)

何蔓莉,孙根紧[3](2019)在《中国国际货物贸易的入境旅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际货物贸易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机理,利用1997年~2017年中国与20个贸易伙伴国的国际面板数据,在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分析国际货物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效应,并探究其对不同动机入境旅游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国际货物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着正向影响效应,且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进口贸易;货物进出口贸易对不同动机入境旅游均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贸易国双方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口规模、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韦东余[4](2019)在《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中日双边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开始。同时结合各种具体的案例。接下来第二部分研究制约中日汽车产业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第叁部分主要在国际合作背景下进行了中日两国汽车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和背后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在目前成熟的双边贸易下,研究中日两国汽车双边贸易的发展问题分析及展望,最后第五部分为全文结论。(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12期)

王岩[5](2019)在《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中美两国贸易之间有互补性的存在,才能对贸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两国的发展要素及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但相较对关注于竞争和摩擦,两国贸易互补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0期)

李婕[6](2019)在《一带一路,助推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6年前的金秋时节,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旋律。6年来,“一带一路”参与者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贸易、投资往来密切,铁路、港口、管网加速建设……既为当地百姓带来实惠,助力所在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积极动力。$(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09-09)

王元颖[7](2019)在《世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货物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国2001年至2017年主要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转型使中国的要素禀赋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中国出口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含量、附加值在提高,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升级迹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核算的机电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以贸易竞争力指数核算的电子、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等机电类产品贸易竞争力仍然偏低,交通运输类设备甚至出现了净出口指数下降的趋势。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在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严峻背景下,我们必须提高机电类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和配套率,努力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张婧妍[8](2019)在《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发达国家在贸易全球化舞台上影响力逐渐减弱,发展中国家对自由贸易的呼声及其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对于中国外贸发展的研究就无法避开“发展中国家”这一对中国而言更为特殊的概念;同时,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正式制度缺位时对其深层贸易决策起作用的一大关键因素,其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影响也缺乏大图景上的描绘:因为现有文化相关研究多关注于历史及现时贸易量,而未过多考虑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潜力。因而本研究基于现有文化因素对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理论探讨及更为针对性且细分化的实证研究,试图解析文化通过何种方向及力度对中国与所考察样本国家间的货物贸易量发挥作用。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厘清在经济学领域进而细化至制度经济学视域下文化对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进而通过释清对文化内涵及各组成维度的定义,进一步寻求对文化进行度量的量化指标,在本文中即为文化距离这一测算工具。通过梳理此前与文化距离相关的贸易领域内研究可以发现,文化距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式还未有定论,因而体现出在分析新的具体问题时仍需具体分析即就发展中国家这一话题展开新的实证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在进行计量分析前,首先对所研究主体即发展中国家在本文所讨论框架下进行定义,提炼出共55个国家2005年-2017年的贸易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进一步搜集相关文化距离数据后可以初步判断,不同地区国家在同一文化指标的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所讨论发展中国家间又存在某种整体性特征。再次,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行基于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及回归,除对文化距离对中国与样本国家间贸易总量、进出口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外,同时也对各分项维度文化距离的影响及按区域划分为不同组别的国家分样本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回归;初步结论可得,在现有讨论框架内,文化距离对贸易总量的影响呈非线性的U型关系,文化各分项维度距离主要对贸易起阻碍作用但不排除在个别具体情况下起促进作用,中国与不同区域国家开展贸易时所受文化距离影响的力度差别较大。因此在国家政策建议及企业对策建议层面,需上述两类贸易活动主体加强对文化在贸易领域重要性的觉知,采用合理方法,如构建地区集体认同、促进搭建地区人文交流平台、促进培养跨文化人才等方式,以更有保障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总的来看,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获得优势地位,中国需把握这一机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30)

柏一韬[9](2019)在《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型服务贸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联系的加深,逐步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点。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货物贸易发展速度快,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总量规模较小,贸易结构不合理,且长期维持贸易逆差。因此,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贸易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况,研究货物贸易和知识型服务贸易的互动关系,寻找货物贸易和知识型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有关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量关系研究、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结构关系研究以及知识型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并对现有的文献做出总结性的评述,说明本文研究的重点。其次,介绍知识型服务贸易的概念和范畴,分析全球价值链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理论的适用性,并解释货物贸易对知识型服务贸易的需求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知识型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支撑作用机制、竞争力提升机制。接下来,总结并分析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得出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态良好,总量规模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较强,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总量规模较小,贸易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结论。然后,使用VAR模型实证分析货物贸易总量和知识型服务贸易总量关系,货物贸易产品结构和知识型服务贸易总量关系以及货物贸易总量和知识型服务贸易产品结构关系。最后,得出中国货物贸易对知识型服务贸易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知识型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着的主要结论,并根据我国货物贸易和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3)

魏浩,郭也,周丽群[10](2019)在《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产品结构和比较优势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本文针对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产品结构变化、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变化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1)非农业型初级产品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低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大幅下降;从中国各类产品进口占世界各类产品进口总额的比例来看,除了低技术产品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他各类产品所占比例都显着增长,非农业型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增长幅度最大;与世界整体进口结构相比,中国进口了较多的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但是,中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和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相对较少。(2)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和比较优势水平都下降了。其中,低技术产品、中低技术产品、中等技术产品和中高技术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下降最多,比较优势水平下降幅度最大。但是,美国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总数量增加了,其中中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特高技术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都增加了。(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期刊2019年05期)

中国货物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31.5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3.4%——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统计数据。“2019年,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保持稳定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货物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李婕.中国进出口商品有些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2].张翼.中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N].光明日报.2020

[3].何蔓莉,孙根紧.中国国际货物贸易的入境旅游效应研究[J].价格月刊.2019

[4].韦东余.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5].王岩.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6].李婕.一带一路,助推开放型世界经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7].王元颖.世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货物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

[8].张婧妍.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9].柏一韬.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魏浩,郭也,周丽群.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产品结构和比较优势测算[J].国际贸易.2019

标签:;  ;  ;  ;  ;  ;  ;  ;  ;  ;  

中国货物贸易论文-本报记者,李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