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空间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文化空间格局,文化安全,地缘文化战略
文化空间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韦文英,戴俊骋[1](2019)在《全球文化空间格局与中国地缘文化战略——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文化安全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性、系统性、内部性和人民性四大特征中得到凸显。在全球文明板块不断迁移碰撞和世界文化空间格局既融合又重塑的大背景下,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冲突的受动方变成融合的主动方是中国在主要文化区之间进行地缘文化布局的核心。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在中华文化区内部实现以汉字文化圈为基础、以儒家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地缘文化布局。(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茅冠隽[2](2017)在《挖掘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强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茅冠隽)新增文化设施面积超5万平方米,打造15个凸显青浦古文化、水文化和生态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2到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完成57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视频监控工程……这是青浦区文化事业到2020年前(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7-11-25)
王毅俊[3](2017)在《两馆互补构建文化空间多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天经过人民广场,细心的市民或许会发现,上海博物馆的东侧和西侧已经被施工围挡遮蔽,脚手架已经搭了起来。了解到,不间断运营21年的上海博物馆即将迎来首次大修。为了配合大修,上海博物馆将在“十一”后实行周一闭馆,而选址浦东新区花木地块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也(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7-09-06)
朱凌飞,曹瑀[4](2016)在《景观格局:一个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的维度——对布朗族村寨芒景的人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态环境的描述是民族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其不应仅仅为文化事项的呈现提供一个"背景",也不应局限于社会结构分析的工具。景观人类学的研究,为我们思考社会关系与物质空间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因这种关系的差异性所体现出来的空间秩序,则形塑了"景观格局",为我们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而芒景布朗族村不同层级的景观,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实在的证明。(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6年03期)
翟玉章[5](2015)在《线性遗产保护下的苏州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运河于去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中国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重要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高度肯定,对从事系统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们的高度礼赞,更昭示着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展示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将大运河定义为世界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必将会对沿线众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全新视野传承和保护自身遗产资源的概念范畴体系、空间格局组织和保护措施方法。本文以作者参加的2013年《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科研项目为出发点,通过对大运河线性遗产影响下的苏州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遗产自身对春秋古城大遗址保护展示及与运河空间体系的连通、对姑苏老城"水陆双棋盘"运河空间格局的恢复、对"塘浦圩田-海绵城市"江南水乡古镇及湿地的保护等方面探索系统性保护大地域空间分布的文化遗产新认识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期刊2015-09-19)
张宝秀,张妙弟,李欣雅[6](2015)在《北京中轴线的文化空间格局及其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一条从南到北直穿北京旧城、全长7.8千米、分布有多处大小节点的线性文化遗产。明清时期,体现皇权至上核心价值的北京中轴线,包括南、中、北叁段,空间结构上可以分为16个单元,形成了四类主要文化空间:皇权政治空间、安全防御空间、祭祀礼仪空间和商业民俗空间。现今北京中轴线的空间格局可以分为15个单元,包括四类主要文化空间:政治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宫、城市人民公园、商业休闲空间,充分体现了由为封建帝王服务向为人民服务的彻底转变。北京中轴线的空间结构、标志节点、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是其文化空间不断重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晁舸,吴铮争[7](2014)在《基于城市历史格局分析的文化空间叙事性重构——米脂古城保护规划中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城区保护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系统的策略,二是保护本身无法为历史城区的存续提供合理性依据。然而在现有理论方法框架内,上述二者难以同时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总结米脂古城保护规划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文化空间叙事性重构"策略,即将历史城区看作一份"叙事文本",从"边界、路径、区域、节点、标志物"等几大要素切入,分析其历史格局,追溯其变迁辙迹,并以此为依据,从空间尺度、城市肌理、文化传统等方面着手重构古城作为一个完整文化空间所应具有的维度。该保护策略能够实现对历史城区在时空二重尺度上的全面、系统性保护,同时又令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土壤得以还原,从而获得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4年02期)
谢玮[8](2011)在《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21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创意产业政策,但各国对于创意产业领域的定义并不统一,这表明它事实上是一种人为的政策安排。我国目前通常称其为文化创意产业,突出了这类产业所共有的文化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化内容或文化事业都属于这一产业(本文来源于《艺术.生活》期刊2011年01期)
何国俊[9](2010)在《两翼-中轴:岭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岭南是中国早期古文化区系类型中的重要地区,新石器时代是岭南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不同时空内,岭南受到岭北外来文化因素的传入和影响,使得岭南古文化的空间格局随之发生不断的演变,但却始终没有改变土着文化传统的统治地位。(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0年06期)
周尚意,赵继敏,姜苗苗[10](2006)在《地上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价对古都文化空间格局保护的作用——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个案研究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属于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文化景观,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以北京西城区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借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它们的相对价值。并利用资源经济学中的若干资产价值确定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绝对价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计算,作者发现在西城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中,价值相对突出的是西城区以水体为核心景观的园林文物资源,而且这些园林的正外部效益也是最大的。本文为西城区“文化兴区战略”提出了空间规划上的建议,即以南海、中海、北海、什刹海一系水体为依托,营造“都城水景文脉”。(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06年08期)
文化空间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茅冠隽)新增文化设施面积超5万平方米,打造15个凸显青浦古文化、水文化和生态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2到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完成57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视频监控工程……这是青浦区文化事业到2020年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空间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韦文英,戴俊骋.全球文化空间格局与中国地缘文化战略——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谈起[J].广西社会科学.2019
[2].茅冠隽.挖掘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强区[N].解放日报.2017
[3].王毅俊.两馆互补构建文化空间多元格局[N].上海科技报.2017
[4].朱凌飞,曹瑀.景观格局:一个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的维度——对布朗族村寨芒景的人类学研究[J].思想战线.2016
[5].翟玉章.线性遗产保护下的苏州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再认识[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2015
[6].张宝秀,张妙弟,李欣雅.北京中轴线的文化空间格局及其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晁舸,吴铮争.基于城市历史格局分析的文化空间叙事性重构——米脂古城保护规划中的探索[J].科学经济社会.2014
[8].谢玮.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思考[J].艺术.生活.2011
[9].何国俊.两翼-中轴:岭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J].东南文化.2010
[10].周尚意,赵继敏,姜苗苗.地上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价对古都文化空间格局保护的作用——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个案研究区域[J].旅游学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