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喃盐论文-钱晓敏

吡喃盐论文-钱晓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喃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吡喃盐,超分子化学,自组装,Suzuki偶联反应

吡喃盐论文文献综述

钱晓敏[1](2017)在《基于吡喃盐的反应多样性构筑新型组装基元及其自组装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喃盐作为一类重要的六元含氧杂环化合物,因其丰富的反应多样性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超分子化学作为“超越分子的化学”,其核心是研究组装基元的自组装。如何实现组装基元的可控有序自组装,是当前超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挑战。组装基元分子骨架的构筑是实现可控有序自组装的前提和难点,但吡喃盐在这方面的应用却鲜有报道。本论文从吡喃盐出发,基于吡喃盐的反应多样性成功构筑了一系列能够提供不同非共价键作用的新型组装基元,并采用氢谱、碳谱和质谱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自组装过程,逐步实现了从不可控到可控的有序自组装。并在该过程中对吡喃盐的反应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范德华力和π-π堆积作用的有机π-凝胶及其性能研究。通过吡喃盐的亲核反应、Suzuki偶联反应和酯化反应合成了两个组装基元分子。两个基元=分子均可以通过范德华力和ππ-π堆积作用自组装成发光凝胶,但吡啶上氮原子的位置对其发光以及成胶性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并通过光谱、理论计算、流变、粉末X射线衍射等测试对其成胶、发光、组装形貌以及传感性能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2,基于主客体作用和配位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利用吡喃盐的亲核反应、Suzuki偶联反应以及Williamson成醚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组装基元分子。在引入锌离子和客体分子后,该基元分子通过主客体作用和配位作用形成了交联超分子聚合物,并通过光谱、核磁、粘度、动态光散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对聚合物的发光、自组装过程、组装形貌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3,吡喃盐的Suzuki偶联反应研究。通过吡喃盐的Suzuki偶联反应和闭环反应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叁联吡啶基团修饰的新型吡喃盐。研究表明,吡喃盐的Suzuki偶联反应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在钯催化下,卤代芳烃与芳基硼酸(或硼酸酯)发生交叉偶联;二是在吡喃盐阳离子与OH-发生亲核反应生成不饱和1,5-二酮结构。该结构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会发生闭环反应生成吡喃盐。4,配位作用驱动的超分子金属大环及其有序自组装研究。在上一节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吡喃盐与芳香伯胺的亲核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多个叁联吡啶基团的新型组装基元分子。研究发现,在适当比例的镉离子的存在下,具有刚性结构的组装基元均能通过配位作用自组装成同心超分子金属大环结构。并通过核磁、质谱、电子显微镜、模拟计算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组装结构、形貌、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0-25)

陈港港[2](2017)在《(1)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和(2)生物碱Lycopladine 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的研究内容,一是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二是生物碱Lycopladine 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ICTBs)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氧杂双烯体,具有非传统的休克尔芳香性且分子整体为缺电子体系。一般而言,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能够较好地和富电子烯烃发生作用,进而启动串联反应的发生,从而构建出复杂的分子骨架。我们在本工作中发展了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和富电子二苯乙烯衍生物在乙腈中的新型叁组分串联反应,"一锅法"得到了含有苯并菲啶核心骨架的衍生物。该反应由分子间[4+2]环加成引发,再由乙腈对碳正离子中间体亲核进攻,最后由分子内Friedel-Crafts反应终止,连续地构建出多个新的C-C键和C-N键。Lycopladine D是Kobayashi小组2006年从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中分离得到的一例结构新颖的生物碱,具有独特的多环笼状结构。我们对天然产物Lycopladine D进行了逆合成分析,研究了片断5和50的合成,探索了分子内的关十元环反应、Claisen缩合反应和分子间的格氏反应、亲核反应等一些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1)

张振华[3](2017)在《以吡喃盐为前体合成醇溶性共轭内盐和大π共轭聚合物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喃盐是一类很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以合成多种功能材料,如吡啶盐和亚苯基化合物。本论文以吡喃盐为前体,合成了共轭内盐和大π共轭聚合物,分别以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修饰和电化学沉积、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为主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2,4,6-叁苯基吡喃盐与氨基苯酚反应,得到两种醇溶性π共轭内盐PyPoph2、PyPo,进行了结构和光谱、电化学性质的表征,表明其具有非常显着的负的溶剂化效应,归因于苯酚O到吡啶N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分子基态具有非常大的偶极矩。利用正交溶剂加工方法设计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ITO/ZnO/zwitterions/PTB7:PC71BM/MoO3/Al,发现π共轭内盐PyPoph2、PyPo作氧化锌表面修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分别是5.90%和8.45%;利用PyPoph2、PyPo掺杂到氧化锌中制备光电导阴极界面,器件结构ITO/ZnO:zwitterions/PTB7:PC71BM/MoO3/Al,得到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分别是8.56%和8.76%,通过PyPoph2、PyPo同比例等浓度(3%wt)掺杂到氧化锌中,器件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到8.95%,器件具有高的填充因子(70%以上);同时在60nm厚度界面层下可以保持器件效率8.44%的水平。2.通过叁芳基吡喃盐与对苯乙酸钠缩合反应合成“double U-shaped”亚苯基低聚物(DUA),具有电化学活性,可以电化学氧化分子内环化为六苯并蔻(HBC)结构;利用DUA单体与不同长度烷基链的苝酰亚胺单体聚合得到两个大π共轭聚合物前体poly-DUA-PDIC20、poly-DUA-PDIC36。利用化学氧化方法得到大π共轭聚合物poly-HBC-PDIC20、poly-HBC-PDIC36。首次利用电化学氧化合成方法,得到大π共轭聚合物poly-CDI-HBC薄膜,证明了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发生在苝酰亚胺bay区苯环和DUA苯环上。将这种双极性大π共轭导电聚合物电沉积薄膜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当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0 A g-1时,比电容达到最大值120 F g-1,对应于n-型掺杂态薄膜电极比电容;而当电流密度为1 A g-1时,p-型掺杂态薄膜电极比电容最大值62 F g-1,充放电电流密度为30 A g-1时,比电容保持最大值的96%,具有很高的比电容保持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5)

莫磊[4](2015)在《(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共研究四个部分的内容,包括:1)羰基a位的不对称C-H键空气氧化反应研究;2)新型手性吡咯烷类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3)关于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化的苯乙烯之间的串联反应研究;4)鬼臼毒素类似物的衍生化及其活性研究。20世纪以来,不对称催化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两个最重要分支,过渡金属催化和有机小分子催化,也在有机合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第一部分,我们利用手性四氮齿配体(S,S)-PDP与Cu盐形成的手性配合物来尝试对羰基化合物的α位进行不对称的空气C-H氧化反应,经过反应探索,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只得到了外消旋的目标产物,不对称控制效果不甚理想。随后,我们在本组已经建立的合成(S,S)-PDP路线的基础上,尝试对路线的中间体进行简单的转化,得到了一类具有伪C2-对称的2,2’-双吡咯烷骨架的磺酰胺类催化剂,并将其成功的应用于四氢噻喃-4-酮类化合物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反应的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都非常优秀;我们还将所得光学纯硝基产物应用于[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叁环杂环骨架的一类衍生物,这部分内容体现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活泼中间体,由于其结构中同时含有双烯体单元、亲电单元以及羰基叶立德单元,因此可以发生多样性的化学反应。通常通过Bronsted酸或Lewis酸催化的邻炔基苯甲醛类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异构化反应来制备,我们课题组则在2009年发展了制备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的四氟硼酸盐(ICTBs)的方法,并对其参与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第叁部分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类同时具有苯乙烯和亲核单元的双官能团底物,其在很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和ICTBs发生分子间的串联反应,生成一系列具有顺式八氢菲骨架的多环化合物,反应效率很高。本文第四部分我们对具有鬼臼毒素类似骨架的化合物进行了衍生化转化,期望经过简单的转化得到鬼臼毒素衍生物,进一步测定其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8-01)

叶俊伟,王潇潇,高远,杨立健,林源[5](2015)在《吡喃盐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喃盐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反应活性和光物理性质的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生物传感和光电材料等许多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α-非活性吡喃盐和α-活性吡喃盐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典型吡喃盐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光敏剂、离子液体和荧光传感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02期)

杨立健[6](2014)在《α活性吡喃盐选择性合成多烯酮及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共轭多烯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合成共轭多烯的方法步骤繁琐,反应条件苛刻,并且产物通常为顺反异构体,较难分离。本文利用HCIO4/O2氧化环戊二烯扩环反应合成了系列α活性毗喃盐化合物,以其为原料通过金属还原一步法选择性合成多烯酮化合物;表征了环戊二烯、α[活性吡喃盐和多烯酮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和发光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多芳基取代环戊二烯的合成及表征。芳基取代环戊二烯不仅是合成α[活性毗喃盐的原料,还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发光小分子化合物。本章合成了7个多芳基取代环戊二烯衍生物,通过1NMR、13CNMR、HRMS、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其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和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多芳基取代环戊二烯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性质,利用晶体结构讨论了发光性质与结构的关系。(2)多芳基取代α活性吡喃盐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利用HCIO4/O2氧化环戊二烯扩环反应合成了7个多芳基取代仅活性α喃盐,通过1HNMR、13CNMR、HRMS、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其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和荧光发射性质;通过改变吡喃环上的取代基,获得了α活性吡喃盐的多色荧光发射性能,拓展了吡喃盐化合物在有机发光领域的应用。(3)多烯酮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及性质研究。以α活性吡喃盐为原料,金属为还原剂,合成了7个癸四烯二酮化合物,优化的反应条件为乙腈溶剂,氩气保护,镁做还原剂,反应时间为4-6h;通过1HNMR、13CNMR、HRMS、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探讨了吡喃盐结构与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以a活性吡喃盐为原料,产物均为(2Z,4Z,6Z,8Z)-癸四烯二酮化合物,以非α活性吡喃盐为原料,产物结构具有多样性;TGA与DSC测试表明(2Z,4Z,6Z,8Z)-癸四烯二酮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晶体分子结构呈现出扭转‘S’形构型,导致其较低的荧光发射强度。(4)多烯酮化合物的分子修饰及发光调控研究。将含有N、S和Si叁种主族元素的取代基引入到癸四烯二酮骨架的末端,合成了含噻吩基、叁苯氨基和叁甲基硅基苯基的3个癸四烯二酮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和HRMS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荧光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测试显示,供电子基的引入提高了化合物的发光强度,减小了分子能隙,特别是叁苯氨基的引入,使荧光发射强度有数百倍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1-01)

余述燕[7](2013)在《苯并异吡喃盐为活性中间体的化学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异吡喃氧鎓是一类结构特殊且性质活泼的化学中间体,而其四氟硼酸盐固体却可以在空气环境下稳定存在。无论是由邻炔基苯甲醛在亲电试剂(具有Lewis酸性的过渡金属或者具有亲电性的卤正离子)催化条件下现场形成的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还是稳定的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ICTBs),都具有启动多种类型串联反应的能力,快速地构建一系列具有复杂结构的化合物,在各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结构特点及电子因素方面考察,苯并异吡喃盐是一类特殊的缺电子的氧杂双烯体,目前已报道的反应多是关于其与富电子化合物之间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其次,由于苯并异毗喃盐化学性质相当活泼,而原位生成的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的金属中心离反应中心较远,采用经典的金属与手性配体结合的策略,难以获得理想的不对称催化的效果,导致对其对映选择性反应的研究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方法。鉴于本课题组在苯并异吡喃盐化学上的浓厚兴趣以及研究基础,希望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仔细的探索,为以上两方面问题提供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苯并异吡喃盐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通过苯乙烯型底物中邻位羟基的引入,以C-1位O-糖苷化启动后继的Michacel加成和aldol缩合形成串联反应历程,实现了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与缺电子烯烃的形式上[4+2]环加成反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任何金属试剂的辅助,可以一步高效地构建含多立体中心(包括季碳中心)的并环或者桥环结构的化合物。在扩大苯并异吡喃盐的应用范围的同时,为合成具有多取代四氢萘或者二氢萘骨架结构的化合物提供了一条简便的合成方法。2.设计合成了两种手性催化剂,并希望借助催化剂与稳定的ICTBs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和П-П相互作用),实现ICTBs与烯烃之间的不对称[4+2]环加成反应;利用手性Bronsted酸催化邻炔基苯甲醛化合物原位形成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在配对手性负离子的诱导下,以中等的对映选择性实现了苯并异吡喃盐与烯烃的不对称[4+2]环加成反应;3.设计并发展了过渡金属Pd(OAc)2和手性磷酸Trip的协同催化模式,以令人满意的对映选择性首次实现了基于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的环异构化-[4+2]环加成-亲核取代串联反应的不对称控制。该金属/有机协同催化模式通过配位离子的交换以及底物与催化剂间的氢键作用,将两种独立的底物和两个催化剂整合到一个共同“超分子”不对称环境中,从而引导高度立体选择性地发生“分子内”[4+2]环加成反应。利用该方法可以高效、高立体选择性地构建含多立体中心(包括季碳中心)的桥环化合物,在天然产物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合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Pd(OAc)2中等程度的Lewis酸性、磷酸Trip的双功能化特征以及合适的Bronsted酸性是获得理想的对映选择性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王辅瑞[8](2012)在《新型共轭吡喃盐的合成及其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喃盐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反应活性和光物理性质的杂环化合物,因为在生物传感和有机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具有大共轭基团的单毗喃盐和双吡喃盐的光物理性能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是作为探针在传感领域的应用仍是空白。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共轭吡喃盐,系统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并考察了其作为探针对氨基酸的传感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共轭单吡喃盐的设计合成。利用α-甲基吡喃盐和不同结构的芳香单醛发生1:1缩合反应,合成了4a-d四种结构新颖的单吡喃盐化合物,并利用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四种吡喃盐的荧光光谱,发现由于4c和4d的分子结构中电子富集的大共轭基团和吡喃环之间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的存在,导致和4a相比,它们的荧光强度降低了很多;通过研究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的紫外光谱,发现由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的存在,4c和4d具有明显的负溶致变色效应;同时,我们还通过DFT模拟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很好预测和解释。(2)共轭双吡喃盐的设计合成。通过a-甲基吡喃盐和不同结构的芳香二醛发生2:1缩合反应,合成了5a-c叁种结构新颖的共轭双吡喃盐,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发现两个吡喃环之间的共轭骨架结构以及共轭链长度对其光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共轭结构的改变可以实现荧光颜色从绿光到红光的调控;利用DFT模拟计算对5a-c的分子结构、前线轨道和吸收光谱进行研究,计算结果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很好的预测和解释。(3)吡喃盐化合物对氨基酸的传感性能研究。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吡喃盐4d和5c对氨基酸的传感性能。实验发现4d和5c均对赖氨酸具有专一传感性能,但呈现不同的识别模式。对于4d,与赖氨酸作用后荧光增强10倍以上,溶液颜色从深紫色变成了浅棕色,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荧光比色双识别赖氨酸传感器,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赖氨酸的加入可以破坏4d分子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对于5c,与赖氨酸作用后不仅溶液颜色发生改变,荧光颜色也从红色变成了浅绿色,这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个识别赖氨酸的比率型荧光传感器,对未来设计性能优越的新型赖氨酸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9-01)

徐涛,贡卫涛,叶俊伟,宁桂玲,林源[9](2011)在《2,4,6-叁苯基吡喃盐与叁烷基(芳基)膦的新型共轭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2,4,6-叁苯基吡喃盐与叁烷基(芳基)膦化合物PR3(R=Me,Et,Ph)可以发生两分子的共轭加成反应,生成结构新颖的开环产物季鏻盐1.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确定了反应产物的最终结构.(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1年10期)

徐涛[10](2011)在《α活性吡喃盐的合成与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喃盐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探索吡喃盐与亲核试剂的新颖反应并合成新型功能化合物已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针对α-活性吡喃盐与有机磷亲核试剂(η3-有机磷)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合成了系列含磷功能化合物,并考察了其应用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前躯体多取代吡喃盐的合成。根据文献和本实验室自开发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多取代吡喃盐,包括2-苯基吡喃盐、2,4-二苯基吡喃盐、2,4,5-叁苯基吡喃盐、2,4,6-叁苯基吡喃盐、2,3,4,5-四苯基吡喃盐、2,3,4,6-四苯基吡喃盐、2,5-二苯基-3,4-二对甲基苯基吡喃盐、2,3,4,5,6-五苯基吡喃盐、2,4,6-叁甲基吡喃盐、2-甲基-4,6-二苯基吡喃盐、2,3,4,5,6-五甲基吡喃盐、2-甲基-3,4,5,6-四苯基吡喃盐、2-乙基-3,4,5,6-四苯基吡喃盐。所有吡喃盐均通过1H NMR、13C NMR、ESI-MS等表征确定其结构,其中α-活性2,5-二苯基-3,4-二对甲基苯基吡喃盐为首次合成,且对其他部分吡喃盐的合成步骤及操作做了改进。2.多取代吡喃盐与η3-有机磷的反应和机理研究。通过多取代吡喃盐与η3-有机磷的反应,合成了系列含磷功能化合物,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合成。通过1H NMR、13C NMR、ESI-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结构。深入探讨了多取代吡喃盐的结构特性与其反应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吡喃环上的供电子基团(烷基)降低整个吡喃盐分子的缺电子性,即降低了吡喃盐的反应活性,不能与η3-有机磷发生反应,或者反应后很快返回到吡喃盐。而带有稳电子基团(芳基)的吡喃盐都能与η3-有机磷发生开环反应,其中α-活性吡喃盐的α-位裸露使得吡喃盐反应活性以及利用吡喃盐获得开链膦盐产物的稳定性都大大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2,4,5-叁苯基吡喃盐能与过量η3-有机磷发生缩环反应得到环戊二烯膦盐,而其他a-活性吡喃盐只能与η3-有机磷发生单分子加成反应得到开链膦盐。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2,4,5-叁苯基吡喃盐与过量η3-有机磷发生分子内Wittig反应的机理。3.叁苯基环戊二烯磷叶立德配体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研究。利用2,4,5-叁苯基吡喃盐与η3-有机磷发生分子内Wittig反应得到的叁苯基环戊二烯基膦盐合成了四种叁苯基环戊二烯磷叶立德配体:C5HPh3PMe3、C5HPh3PEt3、C5HPh3PMe2Ph和C5HPh3PMePh2,并与金属钼反应合成了叁种新型配合物:(η5-C5HPh3PEt3)Mo(CO)3、(η5-C5HPh3PMe2Ph) Mo(CO)3和(η5-C5HPh3PMePh2)Mo(CO)3。通过1H NMR、13C NMR、ESI-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手段确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其中(η5-C5HPh3PEt3)Mo(CO)3和(η5-C5HPh3PMe2Ph)Mo(CO)3属于首次合成并得到其晶体。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新型配体及其配合物与已知同类化合物的结构差异,发现配体中PR3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对于配体及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4.2,4,5-叁苯基吡喃盐与η3-有机磷单分子加成产物膦盐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性能研究。在以上合成的开链磷盐中,发现通过2,4,5-叁苯基吡喃盐与η3-有机磷反应得到的四种单分子加成产物膦盐(2c)具有蓝色荧光且易自组装成胶束,初步讨论了发光原理,研究了其对活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定位染色作用以及输送功能。结果表明,以上膦盐能够较好的在线粒体中富集,且细胞毒性低,能够作为优良的线粒体示踪剂。在上述四种膦盐中2c(PMe3)具有最小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利用2c(PMe3)形成胶束的能力实现了包裹染料或功能分子向活细胞线粒体中定向输送的功能,且基本不影响染料或功能分子的功效。表明2c(PMe3)作为线粒体靶向运输载体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01-01)

吡喃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的研究内容,一是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二是生物碱Lycopladine 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ICTBs)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氧杂双烯体,具有非传统的休克尔芳香性且分子整体为缺电子体系。一般而言,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能够较好地和富电子烯烃发生作用,进而启动串联反应的发生,从而构建出复杂的分子骨架。我们在本工作中发展了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和富电子二苯乙烯衍生物在乙腈中的新型叁组分串联反应,"一锅法"得到了含有苯并菲啶核心骨架的衍生物。该反应由分子间[4+2]环加成引发,再由乙腈对碳正离子中间体亲核进攻,最后由分子内Friedel-Crafts反应终止,连续地构建出多个新的C-C键和C-N键。Lycopladine D是Kobayashi小组2006年从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中分离得到的一例结构新颖的生物碱,具有独特的多环笼状结构。我们对天然产物Lycopladine D进行了逆合成分析,研究了片断5和50的合成,探索了分子内的关十元环反应、Claisen缩合反应和分子间的格氏反应、亲核反应等一些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喃盐论文参考文献

[1].钱晓敏.基于吡喃盐的反应多样性构筑新型组装基元及其自组装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2].陈港港.(1)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和(2)生物碱Lycopladine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7

[3].张振华.以吡喃盐为前体合成醇溶性共轭内盐和大π共轭聚合物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7

[4].莫磊.(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

[5].叶俊伟,王潇潇,高远,杨立健,林源.吡喃盐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5

[6].杨立健.α活性吡喃盐选择性合成多烯酮及发光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7].余述燕.苯并异吡喃盐为活性中间体的化学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3

[8].王辅瑞.新型共轭吡喃盐的合成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9].徐涛,贡卫涛,叶俊伟,宁桂玲,林源.2,4,6-叁苯基吡喃盐与叁烷基(芳基)膦的新型共轭加成反应[J].有机化学.2011

[10].徐涛.α活性吡喃盐的合成与反应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标签:;  ;  ;  ;  

吡喃盐论文-钱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