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何余华

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何余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树},用字,书同文字,字词关系

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何余华[1](2019)在《出土文献{树}的用字差异与断代价值论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常用词{树}在殷墟甲骨文中便已出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用字历经数次更替。殷商时期主要用"权"字记录;春秋战国时期用字地域特点鲜明,秦系文字习用"■"字,楚系文字习用"梪"字,齐晋两系文字则习用"■"字;秦统一以后习用"树"字记录,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对{树}的用字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了{树}用字的历时更替,{树}的用字差异对于研究出土文献的来源和传抄过程、文本断代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汉字汉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许悦[2](2017)在《简析郭店楚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用字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店楚简自1993年出土以来便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对儒家经典《缁衣》的研究是其中的热点。简本《缁衣》与今传本《礼记·缁衣》在用字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简本中的"美、忒、逑"等字在《礼记·缁衣》中均用其他字代替。用字差异是简本与今传本最基本的区别,通过校释字,可以理清战国时期楚地语言特色,发掘儒家思想的变迁,为后世研究不同版本的《缁衣》做好文字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3期)

郭新宇[3](2017)在《宋版《史记》《汉书》《昭明文选》重合赋体之用字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华再造善本中宋版《史记》《汉书》《昭明文选》为底本,通过观察叁书重合赋体的字形差异现象,探究宋代文字出现同字异形的原因,同时分析宋代文字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本文对宋版《史记》《汉书》《昭明文选》中重合赋体的用字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宋代汉字出现同字异形的原因,并对汉字所呈现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第二章以中华再造善本中宋版《史记》《汉书》《昭明文选》为底本,从笔画、部件、整字叁个方面,分别对《史记》与《昭明文选》、《汉书》与《昭明文选》、《史记》与《汉书》的重合赋体篇目进行比对,找出其赋体重合篇目中出现的用字差异现象。第叁章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宋代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字异形现象的原因。其中,原因部分主要从笔画、部件、整字叁个角度进行分析。笔画原因是指隶楷演变的影响,部件原因包括古今字(字际关系的角度)和形声字(汉字结构的角度)两方面,整字原因则主要针对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体字现象。外部因素则是指人为原因,从类化字、形讹字与避讳字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则是针对学术上有争议的汉字繁化与简化问题进行分析描述,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将汉字比对的结果分为组合方式一致与成分增加两部分。通过对两部分汉字数量的统计与所占比例的分析,总结宋代字形差异所呈现的汉字发展趋势。结语,对本文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补蒉华[4](2017)在《《尔雅义疏》引《说文》与大徐本用字差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尔雅义疏》凡2772例征引《说文》,其中92例涉及用字差异,含异体、隶省、古今、正俗、假借等关系,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郝懿行语言文字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5期)

李行健[5](2014)在《研究两岸文字差异,促进用字统一——两岸用字面面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两岸汉字的使用,客观上已形成了一文两体,简繁二元并存的格局。简繁体都是汉字,都承载并胜任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只是不同社区使用选择不同而已。繁简体没有优劣、正与不正之分,"以己为是,以人为非"都是狭隘的旧思维。变"二元并存"为"一元统一",最终实现两岸社会"书同文"的目标非短时间内能实现,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简繁由之",是不错的主张。(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代莉莉[6](2011)在《《史记》、《汉书》用字简繁差异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汉书》的对比性研究中,叙事研究的内容广泛,该文旨在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五篇文章的逐句对比,结合历史状况及司马迁和班固的艺术表达特点,来研究两部作品在行文遣句上用字简繁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周波[7](2008)在《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上也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大分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诸侯各自为政,必然会对文字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文字因地而异的局面由此形成。同时由于各国间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某些地区的文字比较一致,可以归为一系,不同系的文字彼此间也往往产生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的用字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同一字可以用表不同的词,同一词也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些现象既存在于同一区系文字之中,也存在于不同区系的文字之间。而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则是战国“文字异形”现象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最近几十年来是战国文字研究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大批战国文字资料得到整理公布,文字的考释工作也取得突出的成绩,各种文字编、字典辞书也纷纷问世,这都对我们研究战国文字的用字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往就有学者根据出土文字资料指出,战国时代的用字存在地域性的限制,对之也有举例性质的说明。不过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很不够,其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立足于战国时代各系文字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揭示和描述,并对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如战国“文字异形”,秦“书同文字”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绪论部分对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已有的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所用资料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一章对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认为:战国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与文字形体上的差异同等重要,均当视为“文字异形”的重要内容。不同区系间文字的用字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战国文字呈现区系特点的一大原因,也应当成为战国文字区系划分的依据和重要标准。研究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对于我们认识秦“书同文字”也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第二章、第叁章对之有比较详细的讨论。秦“书同文字”,首先对秦文字本身进行了一番整理。《说文·叙》云籀文“或颇省改”而为小篆。李斯等人对秦本国文字的“或颇省改”,实际上是顺着秦国文字发展的自然趋势作了一次全面的统一整理工作这既体现在春秋战国以来秦文字形体结构的变化上,也体现在这一时期秦文字用字的变化上。秦“书同文字”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废除与秦文字不合的六国古文。这不仅是指废除区域性异体字,也包括废除与秦文字不同的用字。西汉前期用字与秦代用字基本一致,秦、西汉前期,“不与秦文合者”的六国用字大量消失,这表明,秦“书同文字”有统一用字的内容,并且成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20)

王志清[8](2006)在《《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说文》与《经籍纂诂》等文献的对比,研究《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的差异。 本文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王筠、黄侃等学者对《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分析《说文》释文的具体情况。我们以王筠《说文释例》的观点为基石,结合其他学者的看法,从五个角度,即脱文、衍文、误字、补篆、删篆,讨论这个问题。 第叁章论述《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的类型。我们从叁个方面论述:第一,《说文》收录,但文献中从未用过或很少使用。第二,《说文》未收,但文献中有用例。第叁,《说文》收录,文献也有用例,但两者存在差别。这一类情况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形字、联绵字、分别字、互易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字现象。我们都择要进行了讨论。 第四章探讨《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说文》收字原则与文献用字原则不同而导致差异;文字的发展导致差异;旧事物消亡、新事物产生导致差异;《说文》及文献在流传抄录中不可避免的讹变改动造成差异。 第五章是附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6-05-01)

钱进[9](2004)在《姓名用字的性别差异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汉语姓名的常用字 90余个 ,进行调查和计算机统计处理 ,得出男性和女性具体的用字范围。男女人名用字频率为负相关 ,即女性人名用字频率增高 ,男性相应字的用字频率减少 ;反之亦然。用非参数检验姓名用字 ,P值小于 0 .0 0 5 ,表明男性人名用字与女性人名用字有显着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郭店楚简自1993年出土以来便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对儒家经典《缁衣》的研究是其中的热点。简本《缁衣》与今传本《礼记·缁衣》在用字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简本中的"美、忒、逑"等字在《礼记·缁衣》中均用其他字代替。用字差异是简本与今传本最基本的区别,通过校释字,可以理清战国时期楚地语言特色,发掘儒家思想的变迁,为后世研究不同版本的《缁衣》做好文字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何余华.出土文献{树}的用字差异与断代价值论考[J].汉字汉语研究.2019

[2].许悦.简析郭店楚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用字差异[J].北方文学.2017

[3].郭新宇.宋版《史记》《汉书》《昭明文选》重合赋体之用字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17

[4].补蒉华.《尔雅义疏》引《说文》与大徐本用字差异问题[J].北方文学.2017

[5].李行健.研究两岸文字差异,促进用字统一——两岸用字面面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代莉莉.《史记》、《汉书》用字简繁差异原因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7].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

[8].王志清.《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6

[9].钱进.姓名用字的性别差异统计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  

用字与用字差异论文-何余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