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兰,吴南中[1](2022)在《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基于《成人教育学刊》2010—2020年收录文献的CiteSpace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近十年收录文献,使用文献研究法,发现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领域研究热点分布呈现矩阵化,分别是以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为核心的终身教育形式研究,以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理念研究,以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为核心的终身教育体系支持制度研究,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和MOOCs为核心的远程教育研究。横向分析发现研究维度聚焦于价值取向研究、跨国比较研究、治理变革研究和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结合政策的变迁将研究热点的演变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10—2012年处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时期,2013—2017年处于信息化时代成人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融合创新时期,2018—2020年处于成人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治理变革时期。最后从成人教育学科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构建,基于成人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实践探索及面向积极老龄化问题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问题着力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走向进行深入思考。
刘家萍,虞晓骏[2](2021)在《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学术期刊是反映学术研究现状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强劲动力。以研究者对终身教育领域的文献研究为参照,以专业期刊《终身教育研究》2016—2020年刊文为样本,通过分析其刊文情况,反映当前终身教育领域知识生产的主体及内容的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了持续性的知识积累阶段,研究主体力量有支撑,研究主题广泛,内容丰富。终身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人群、重要形式、重要载体都已经汇聚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支撑着终身教育领域的知识生产。但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水平总体不高,在理论基础、研究范式、知识生产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需拓展研究的主题、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形成开放融合的理论来源、构建终身教育的学术共同体,推动终身教育的中国话语和理论形态走向一个不断成熟的超学科领域。
程豪,吕珂漪,李家成,张天[3](2021)在《我国家庭教育的内涵反思与时代重构——基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视域》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分工、效率优先的影响下,家庭教育长期处于隐匿状态。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驱使家庭教育逐渐呈现显学趋势。当前学界主要从"知识复制"和"教育交往"的角度定义家庭教育。前者强调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忽视子女对家长的反向作用;后者突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但其论证过程陷入"知识复制"的范畴。更新家庭教育的内涵既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要求,也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理论以回应和解释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复杂现象。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反思学界对家庭教育内涵的理解,发现家庭教育在凸显家长权威中弱化其他主体,在遵循单向逻辑中忽视双向作用,在侧重培养孩子中轻视发展全员。基于对人、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再考察,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应由年长一代拓展到家庭全员,实施过程应由单向传递进阶为交互联通,实施影响应由指向孩子延伸至全员共长,以此为家庭教育及其事业的发展增添一种新的可能。
史秋衡,张妍[4](2021)在《中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嬗变与重构》文中研究指明终身学习话语是国家教育治理战略与价值的系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经历了基于教育开放战略的话语导入期、基于经济增长战略的话语深化期、基于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语创新期。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终身学习话语体系,体现了激励号召、目标导向、彰显民生及建构终身学习话语权的时代价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进一步强化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及其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转换急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总体要求为目标,强化导向价值;以中华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强化激励价值;以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民生价值;以中国特色终身学习理论为核心,提升国际话语权。
侯怀银,王晓丹[5](2021)在《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引进的形式、载体、范围,引进理论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对话水平,以及引进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给中国教育学者加强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对接,实现教育理论的创新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确立中国教育理论的自主性;立足中国教育实践;开展中外教育理论的"对话";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兰岚[6](2021)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政府责任与立法设计》文中提出为了学习型社会目标和公民终身学习权的实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当下的时代主题。学习权不同于受教育权,政府职责的引领与服务职能凸显。重在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创建路径、营造氛围,履行促进、保障的积极义务,同时承担消极不直接干涉义务。我国仍处于终身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推进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国家终身教育立法确立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结构,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协调统一;确认政府主导的多元经费投入制度;支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落实终身教育的基本保障制度。通过政府责任的明晰与立法保障,推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推动终身教育事业走向深入。
赵紫芮,李艳莉[7](2021)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文本计量研究——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十年来的政策文本》文中认为采用麦克唐纳和埃尔莫尔的政策工具分类标准,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命令性工具使用频次最高;激励性工具与能力建设性工具使用频次较低;对普通教育与行业教育关注不足。建议今后国家在相关政策制定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充分发挥政策工具合力价值;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兼顾长、短期效益;加大对普通教育与行业教育的关注。
路宝利,张之晔,吴遵民[8](2021)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本质思考——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明确目标,这也是"十四五"规划期间确立的重大教育方针。但就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与推进而言,首先需要廓清基本内涵,厘清逻辑关系,由此方能明晰体系构建的要素与目标。据此,通过多维度的综合研判,解析出"自我导向学习"这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线索与基本要素。在揭示其内在困境的基础上,就"泛"资源格局、"后"学校组织、"善"价值生态和"优"制度框架的创制等本土策略方面,提出了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复杂关系相契合的若干建议。
宋美霞[9](2021)在《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这一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服务”和“融合”,“融合”是“服务”的前提,通过最大程度地融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才能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和权利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教育资源融合的视角,尝试提出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构想,从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因素,提出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策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相关概念界定。大学教育指高等教育中由大学实施的教育,是层次较高的教育。社区教育指在社区这一特定的区域内,通过开发、利用各种社区的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旨在促进社区成员的终身发展,并促进社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区性教育综合活动。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指在教育资源层面的共享与融合。第二,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是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大学教育的公共性、社会性和有限性要求其融入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非正规化、非专业化和有限性要求其融入大学教育。第三,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因素。不平衡的区域发展、地区间的人口差异、欠缺的制度支持、分散的管理机构、低水平互动的参与主体是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外部因素;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是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内部因素。第四,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原则。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应坚持平等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互补性原则、长期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这些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助于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尽快实现。第五,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可融合的资源。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可融合的资源包括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共享性的物力资源、对接式的课程资源、开放化的信息资源和先进性的文化资源。第六,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策略。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应统一教育理念,树立终身、人本和全纳的教育观;衔接教育内容,统一设计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共享教育资源,构建“资源整合,双向开放”的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教师队伍,打造大学与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认定学习成果,建立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学分互认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立体化多向联通的管理制度;制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政策法规。
吴秋迪[10](2021)在《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教育具有的本质特点使其在强调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个体逐渐提升的学习需求、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等等。然而社区教育的实施进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困境,首先,在价值认知方面表现为整个社区对社区教育的价值认知较为模糊、单一;其次,在教学建设方面表现为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难以切实开展、灵活多元的开展形式未发展起来、经费来源比较局限、难以充分利用到社区内资源及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等;最后,在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表现为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主体单一,政府的主导性更强,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及社会组织参加社区教育建设的兴致不强,并且当地政府联合多元主体力量的模式也未成功建立等。对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可知,其根本原因是价值认知的偏失,未能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对社区教育的实践价值展开深入的认识,使其强大的内在动力未得到激发;直接原因是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内外部客观条件不够,包括社区教育缺乏较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及物质资源条件不足等,使其实质发展的根基不牢固。因此,有必要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对社区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其一,重视社区教育的实践价值。具体措施为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价值、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推进终身教育法,形成价值一贯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等;其二,明确划分社区教育类型。主要从规范性社区教育、非规范性社区教育及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三类进行筹划;其三,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明确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中青年社区教育内容及老年社区教育内容;其四,构建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构建社区内的实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开发、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其五,构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机制。具体措施为规范社区教育行政主体行为、加强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共同体、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关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基于《成人教育学刊》2010—2020年收录文献的CiteSpace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数据采集和研究方法 |
(一)数据采集 |
(二)研究方法 |
三、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热点分布与演变路径 |
(一)从关键词共现图谱看研究热点分布 |
1.终身教育形式的研究:以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为核心 |
(1)成人高等教育 |
(2)继续教育 |
(3)老年教育 |
(4)社区教育 |
2.终身教育理念的研究:以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研究为核心 |
(1)终身学习理念研究 |
(2)学习型城市理念研究 |
(3)学习型社会理念研究 |
3.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持制度研究:以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研究为核心 |
(1)国家资历框架研究 |
(2)学分银行研究 |
4.远程教育研究: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和MOOC研究为核心 |
(1)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 |
(2)MOOCs |
(二)从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分析研究热点演变路径 |
1.2010—2012年: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时期 |
2.2013—2017年:信息化时代成人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融合创新时期 |
3.2018—2020年:成人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治理变革时期 |
四、研究热点领域主要研究维度的横向分析 |
(一)价值取向研究 |
(二)跨国比较研究 |
(三)治理变革研究 |
(四)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
五、研究结论 |
(一)对成人教育学科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构建 |
(二)基于成人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实践探索 |
(三)面向积极老龄化问题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问题着力研究 |
(2)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综述 |
1.研究主体分布 |
2.研究主题聚类 |
3.研究状况分析 |
(1)研究突破。 |
(2)问题不足。 |
二、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推进:基于专业类期刊《终身教育研究》的刊文分析 |
1.研究主体的统计与分析 |
2.研究主题的统计与分析 |
(1)主题分类列表。 |
(2)重点主题内容分类概述。 |
第一,终身教育相关研究。 |
第二,社区教育相关研究。 |
第三,成人学习与教育相关研究。 |
第四,老年教育相关研究。 |
第五,开放大学相关研究。 |
三、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
1.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突破的难点 |
2.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研究深化的方向 |
(3)我国家庭教育的内涵反思与时代重构——基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视域(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家庭教育由“隐匿状态”走向“显学趋势” |
二、学界对家庭教育内涵理解的两种取向 |
(一)作为“知识复制”的家庭教育 |
(二)作为“教育交往”的家庭教育 |
三、“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与家庭教育的关联逻辑 |
(一)“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对家庭教育内涵的导向 |
(二)家庭教育实践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滋养 |
四、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立场反思家庭教育内涵 |
(一)家庭教育在“凸显家长权威”中“弱化其他主体” |
(二)家庭教育在“遵循单向逻辑”中“忽视双向作用” |
(三)家庭教育在“侧重培养孩子”中“轻视发展全员” |
五、基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构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内涵 |
(一)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由“年长一代”拓展到“家庭全员” |
(二)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由“单向传递”进阶为“交互联通” |
(三)家庭教育的实施影响:由“孩子成长”延伸至“全员共长” |
(4)中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嬗变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 |
(一)基于教育开放战略的话语导入期 |
(二)基于经济增长战略的话语深化期 |
(三)基于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语创新期 |
二、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时代价值 |
(一)激励号召价值 |
(二)目标导向价值 |
(三)彰显民生价值 |
(四)建构我国终身学习话语权价值 |
三、新时代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转换路径 |
(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总体要求为目标,强化导向价值 |
(二)以中华终身学习思想文化为指导,强化激励价值 |
(三)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民生价值 |
(四)以中国特色终身学习理论为核心,提升国际话语权 |
(5)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引进的历程 |
(一)第一阶段(1977—1991年) |
(二)第二阶段(1992—2000年) |
(三)第三阶段(2001—2011年) |
(四)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
二、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引进的影响 |
(一)引进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
(二)引进推动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 |
(三)引进引发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 |
(四)引进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整体进程 |
三、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引进的启示 |
(一)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
(二)确立中国教育理论的自主性 |
(三)立足中国教育实践 |
(四)开展中外教育理论的“对话” |
(五)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
(6)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政府责任与立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终身教育政府责任的时代内涵 |
三、立法确立终身教育管理体系 |
(一)具备专业力量的终身教育管理机构 |
1. 国家层面。 |
2. 地方层面。 |
(二)中央与地方管理力量的分配 |
四、立法确立终身教育经费投入制度 |
(一)体系构建中的短板:政府投入作为主要力量 |
(二)丰富学习资源:吸引社会力量筹措 |
(三)劳动者终身教育:鼓励职工教育经费制度 |
五、立法推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一)终身学习资源 |
(二)终身教育工作队伍 |
(三)公共文化设施 |
六、立法确认终身学习保障制度 |
(一)信息技术精准参与的统计制度 |
(二)现代媒体参与下的表彰与宣传制度 |
七、结语 |
(7)政策工具视角下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文本计量研究——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十年来的政策文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 |
(二)教育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
1.X维度:政策工具维度。 |
2.Y维度: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维度。 |
3.二维分析框架建构。 |
二、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文本的二维分析 |
(一)政策文本编码 |
(二)政策工具维度分析(X轴分析) |
1.政策工具总体使用频次分析。 |
2.政策工具在具体政策文本中使用频次分析。 |
(三)政策目标维度分析(Y轴分析) |
1.政策工具在政策目标中的总体使用频次分析。 |
2.政策目标在具体政策文本中使用频次分析。 |
三、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文本特征分析及政策的未来展望 |
(一)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文本特征分析 |
1.命令性工具使用频次最高。 |
2.激励性工具与能力建设性工具使用频次较低。 |
3.对普通教育与行业教育关注不足。 |
(二)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展望 |
1.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充分发挥政策工具合力价值。 |
2.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兼顾长、短期效益。 |
3.加大对普通教育与行业教育的关注度。 |
(8)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本质思考——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二、廓清基本线索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标志性课题 |
(一)学科向度的标志——“基本命题澄清” |
(二)工程向度的标志——“帕累托最优” |
(三)本土向度的标志——“局域性知识逻辑” |
三、“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及其作为基本线索的合理性 |
(一)“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 |
(二)“自我导向学习”作为基本线索的合理性 |
1. 合理性一:契合质的规定性 |
2. 合理性二:揭示本土“真问题” |
3. 合理性三:优化工程的“吸引子” |
四、“自我导向学习”线索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基本困境 |
(一)困境之一:如何重构“自我导向学习”逻辑的“异质性”资源 |
(二)困境之二:如何破除“自我导向学习”逻辑的“自愿性”障碍 |
(三)困境之三:如何优化“自我导向学习”逻辑的“非正规”范式 |
(四)困境之四:如何把握“自我导向学习”逻辑的“自反性”张力 |
五、“自我导向学习”线索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
(一)基本策略一:“泛”资源格局 |
(二)基本策略二:“后”学校组织 |
(三)基本策略三:“善”价值生态 |
(四)基本策略四:“优”制度框架 |
(9)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1.2.1 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
1.2.2 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
1.2.3 大学与社区的互动 |
1.2.4 大学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 |
1.2.5 国内外社区学院比较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历史法 |
第二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
2.1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需要 |
2.2 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
2.2.1 大学教育的社会性要求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 |
2.2.2 大学教育的公共性要求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 |
2.2.3 大学教育的有限性要求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 |
2.3 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
2.3.1 社区教育的非正规化要求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 |
2.3.2 社区教育的非专业化要求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 |
2.3.3 社区教育的有限性要求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 |
第三章 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因素 |
3.1 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外部因素 |
3.1.1 不平衡的区域发展 |
3.1.2 地区间的人口差异 |
3.1.3 欠缺的制度支持 |
3.1.4 分散的管理机构 |
3.1.5 低水平互动的参与主体 |
3.2 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内部因素 |
3.2.1 教育目的 |
3.2.2 教育主体 |
3.2.3 教育内容 |
3.2.4 教育方法 |
第四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原则 |
4.1 平等性原则 |
4.2 开放性原则 |
4.3 互补性原则 |
4.4 长期性原则 |
4.5 反馈性原则 |
第五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可融合的资源 |
5.1 多样化的人力资源 |
5.1.1 教育者资源 |
5.1.2 管理者资源 |
5.2 共享性的物力资源 |
5.2.1 教学设施资源 |
5.2.2 活动场馆资源 |
5.2.3 图书报刊资源 |
5.3 对接式的课程资源 |
5.3.1 职业型课程资源 |
5.3.2 生活文化型课程资源 |
5.3.3 主体发展型课程资源 |
5.4 开放化的信息资源 |
5.4.1 人载信息资源 |
5.4.2 实物信息资源 |
5.4.3 网络信息资源 |
5.5 先进性的文化资源 |
5.5.1 物质文化资源 |
5.5.2 精神文化资源 |
5.5.3 制度文化资源 |
5.5.4 活动文化资源 |
第六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策略 |
6.1 树立终身、人本、全纳教育观 |
6.1.1 树立终身教育观 |
6.1.2 树立人本教育观 |
6.1.3 树立全纳教育观 |
6.2 统一设计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 |
6.3 构建“资源整合,双向开放”的资源共享体系 |
6.3.1 共享人力资源 |
6.3.2 共享物力资源 |
6.3.3 共享信息文化资源 |
6.4 打造大学与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
6.4.1 提升双方成员互助意识和能力 |
6.4.2 开展终身教育教师资格考核认定 |
6.5 建立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学分互认制度 |
6.5.1 建立“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 |
6.5.2 建立学历教育标准学分互认制 |
6.5.3 建立非学历教育学分折算互认制 |
6.6 完善立体化多向联通的管理制度 |
6.6.1 完善学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制 |
6.6.2 完善社区教育委员会制 |
6.6.3 完善普通高校董事会制 |
6.7 制定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政策法规 |
6.7.1 出台终身教育法 |
6.7.2 出台社区教育法 |
6.7.3 制定学社融合促进条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
(二)研究问题:社区教育如何服务人的终身学习需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社区教育 |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五、研究理论依据 |
(一)终身学习理论 |
(二)学习型社会理论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一章 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基础理论分析 |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一)社区教育的国外发展历程 |
(二)社区教育的国内发展历程 |
二、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特质 |
(一)社区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
(二)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 |
(三)终身学习理念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应然价值定位 |
(一)社区教育推动和谐社区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
(二)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
(三)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
第二章 社区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 |
一、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概况 |
(一)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
(二)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 |
(三)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 |
二、社区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二)社区教育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一、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 |
(一)社区教育价值认知方面 |
(二)社区教育教学建设方面 |
(三)社区教育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 |
二、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社区教育发展价值的认知偏失 |
(二)社区教育缺乏较完善的教学课程设置 |
(三)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
(四)社区教育的物质资源条件不足 |
第四章 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的策略研究 |
一、重视社区教育的应然价值 |
(一)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价值 |
(二)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
(三)建立社区教育的目标体系 |
(四)推进终身教育法,形成价值一贯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二、明确划分社区教育类型 |
(一)规范性社区教育 |
(二)非规范性社区教育 |
(三)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 |
三、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 |
(一)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
(二)中青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
(三)老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
四、构建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 |
(一)社区内的实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
(二)开发并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 |
五、构建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机制 |
(一)规范社区教育行政主体行为 |
(二)加强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共同体 |
(三)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社区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关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基于《成人教育学刊》2010—2020年收录文献的CiteSpace分析[J]. 李少兰,吴南中. 成人教育, 2022(01)
- [2]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刘家萍,虞晓骏. 终身教育研究, 2021(06)
- [3]我国家庭教育的内涵反思与时代重构——基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视域[J]. 程豪,吕珂漪,李家成,张天.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1(06)
- [4]中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嬗变与重构[J]. 史秋衡,张妍. 教育研究, 2021(09)
- [5]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J]. 侯怀银,王晓丹. 教育科学, 2021(05)
- [6]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政府责任与立法设计[J]. 兰岚. 教育学术月刊, 2021(09)
- [7]政策工具视角下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文本计量研究——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十年来的政策文本[J]. 赵紫芮,李艳莉.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04)
- [8]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本质思考——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视角[J]. 路宝利,张之晔,吴遵民. 中国远程教育, 2021(08)
- [9]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D]. 宋美霞. 山西大学, 2021(12)
- [10]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 吴秋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