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服务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历史制度主义,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文[1](2019)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制度主义将宏观的外部环境和微观的政治行为连接起来,是观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重要中观视角。推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变迁的主要变量是:外部环境——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新观念——社区复兴与新公共服务;行动者——基层呼吁与政府创新;关键节点——两办转发民政部《意见》。两办转发民政部的《意见》直接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合法性来源,使其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和创新,但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因需求增长和行政下沉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意外后果。(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田振[2](2019)在《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绘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时,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细化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任务。这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总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问题凸显。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叁部分,研究不同种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现状,整体把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总体网络。第四部分,调查农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基于农民满意度在宏观层面上系统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六部分,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建议。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发现农民迫切需求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公共就业、农村公共文化,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农民对这六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所构成的总体网络的满意度,对于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供给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些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的满意度总体不错。新农合供给体制、新农保供给体制组织体系设置更加合理,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健全,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满意度极高;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体制、农村公共卫生供给体制不断完善,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但在人员配置方面还需完善;农村公共就业供给体制、农村文化供给体制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绝大部分农村发展进程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民满意度逐步提高。基于农民满意度发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在具体的运行过程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供给结构失衡;二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权责配置失衡;叁是供给的运行机制不合理;四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完善。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满意度,已经成为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首先,要从宏观角度厘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有效耦合的辩证关系,加强六项供给体制的紧密联系以及发挥各自在整个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的作用。其次,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保障因素上强化农民需求表达,优化供给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监督保障体制,健全法律法规体制。(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10)
邹胜男,陈世香[3](2019)在《体制内委托经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治理机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文章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对武汉市汤湖图书馆"体制内委托经营"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发现"体制内委托经营"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治理的新方向。体制内委托经营通过机制创新,不仅实现跨层级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且能够实现委托合同的有效管理,能够引入服务能力强的代理方,保证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对称,最大化发挥财政投入的效益。(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陈彬[4](2019)在《当好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压舱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希望重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财政政策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重庆财政将如何着力作为?对此,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财(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05-21)
谢贞发[5](2019)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的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科学的财政体制安排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角度,按照学术史规律和改革进程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文章从国际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演进及中国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进展、财政分权改革负效应、政府间事权划分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以财政体制的四大基本要素(财政层级、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收入划分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为着眼点,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立足点,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主要问题,以期更好地推进这一方向上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班娟娟,梁倩[6](2019)在《城乡融合发展纲领性文件重磅出炉》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整体框架正式出炉。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我国将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9-05-06)
郭利利[7](2019)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完善也成为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内容。目前,我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还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硬件设施不足,培训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处理,否者会阻碍农村经济和精神的发展。本文以河南叁个地区的社区居民为例,分析了这些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讨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对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钱刚[8](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视域下的博物馆功能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当前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建设就十分重要。而博物馆恰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中重要的组成环节。做好博物馆的利用,将有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或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等。(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马振涛[9](2019)在《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旅服务融合既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文化和旅游服务普惠于民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行业繁荣的强大动力。文旅服务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节约资源,扩大产品、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渗透度,从而为文旅融合拓展全新空间,发挥更大作用在日前召(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9-01-28)
宋志军[10](2018)在《浅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制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能直接推动公共服务创新的发展,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的创新对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都有着非凡意义。本文我们将从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理念出发,对传统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弊端进行分析,再从部门、人员、服务等多方面出发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制创新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8年23期)
公共服务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代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绘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时,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细化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任务。这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总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问题凸显。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叁部分,研究不同种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现状,整体把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总体网络。第四部分,调查农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基于农民满意度在宏观层面上系统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六部分,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建议。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发现农民迫切需求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公共就业、农村公共文化,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农民对这六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所构成的总体网络的满意度,对于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供给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些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的满意度总体不错。新农合供给体制、新农保供给体制组织体系设置更加合理,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健全,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满意度极高;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体制、农村公共卫生供给体制不断完善,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但在人员配置方面还需完善;农村公共就业供给体制、农村文化供给体制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绝大部分农村发展进程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民满意度逐步提高。基于农民满意度发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在具体的运行过程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供给结构失衡;二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权责配置失衡;叁是供给的运行机制不合理;四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完善。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满意度,已经成为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首先,要从宏观角度厘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有效耦合的辩证关系,加强六项供给体制的紧密联系以及发挥各自在整个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的作用。其次,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保障因素上强化农民需求表达,优化供给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监督保障体制,健全法律法规体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服务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行政论坛.2019
[2].田振.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3].邹胜男,陈世香.体制内委托经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治理机制创新[J].图书馆论坛.2019
[4].陈彬.当好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压舱石”[N].中国财经报.2019
[5].谢贞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的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与展望[J].南京社会科学.2019
[6].班娟娟,梁倩.城乡融合发展纲领性文件重磅出炉[N].经济参考报.2019
[7].郭利利.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9
[8].钱刚.公共文化服务体制视域下的博物馆功能定位分析[J].艺术科技.2019
[9].马振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N].中国旅游报.2019
[10].宋志军.浅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制的创新[J].知识经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