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周青松[1](2021)在《ZW公司测绘地信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符季颖[2](2021)在《面向灾害事件的应急数据集成与发布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在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应急测绘资源数据(以下简称:应急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正逐渐成为应急响应工作的重要依据。然而,暴雨洪水、严重干旱、低温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成灾快、点多面广、强度加大,这给应急决策、应急救援、灾情评估等应急响应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应急数据具有海量性、多源异构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数据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这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中应急数据快速汇集、信息共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语义网、互联网等技术建成应急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对于实现应急数据智能化汇集、信息化共享,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至关重要。围绕着应急响应中应急数据集成与共享,本文提出了多层次语义约束数据集成框架及集成匹配规则的应急数据批量发布共享方法,并重点对应急响应机制、数据集成分析、数据信息服务等进行了研究,最后,以某省应急数据库实际项目为依托,进行了实例说明与验证。为实现上述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应急数据的类型与特征以及灾害事件分类、等级等,并分析灾害事件应急测绘响应机制,探讨多源异构数据语义表达的技术方法,为灾害事件与应急数据统一描述模型的设计打下理论基础。深入剖析灾害、数据语义映射构建,明确时效性计算原理与规则制定要点以及数据服务规范,为数据集成与发布奠定技术基础。2)设计了多层次语义约束数据集成框架。首先,分析灾害事件类型、等级和应急数据时空、属性等要素,研究灾害事件与应急数据的语义表达,并通过五步法实现本体构建,进而实现灾害事件与应急数据的统一描述。然后,分析应急响应方案时效性要求,并从事件语义约束、数据语义约束和时效性语义约束3个层次出发,搭建多层次语义约束应急数据集成框架。最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多层次语义约束框架下的应急数据快速集成。3)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匹配规则的应急数据批量发布方法。为了解决集成后的应急数据快速共享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应急数据的特点,研究相关地理信息服务规范,设计应急数据服务模型,然后制定数据服务规则并构建规则库,最后通过集成规则计算匹配自动选择发布具体数据服务,实现应急数据的批量发布,满足应急数据快速共享的需求。4)在数据汇集与快速发布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应急测绘资源数据集成与共享系统。利用该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集成、数据服务等功能,实现应急数据快速集成与发布,验证本文所设计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探讨多层次语义约束的应急数据集成与共享在应急响应能力中所发挥的作用。

何祖臣[3](2021)在《基于关键链技术C公司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对国土资源越发重视,并且大量进行基础建设,不论是国土资源普查,还是基础施工,前期都需要测绘介入,详查土地面积和地质地貌,由此,测绘工程显得越发重要,随着将来会有更多的测绘工程项目,对质量、进度也会有更高的要求,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在测绘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C公司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从事测绘工程行业,在测绘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测绘工程项目的增多,公司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虽然公司在这方面经过几次改革创新,但都收效甚微。目前公司正处在创新升级的重要时期,亟需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需求突破口,改变测绘工程项目频频超期的窘境。目前C公司在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面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通过分析汇总,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对项目进度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公司职工对项目的结果很用心,却忽视了项目过程;二是项目进度管理技术有待改进,使用的还是甘特图等传统技术,有的甚至不使用进度管理技术;三是缺乏对项目资源的综合统筹管理,资源调度混乱,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四是对人的因素与项目进度的影响缺乏关注与重视,忽略人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公司测绘工程项目大量超期,给公司品牌和信誉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公司管理层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现状,尽快把问题解决掉,促进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本文主要以C公司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现有项目进度管理技术优劣性的基础上,基于公司项目进度管理现状,选择适合公司的关键链技术,根据C公司特点,优化完善关键链技术之后,将其应用于公司正在实施的五莲县测绘工程项目,验证技术的有效性,并对实现的效果做评价分析。通过应用关键链技术,五莲县项目成果提前完成并向客户交付,获得客户好评,基于关键链,C公司在项目进度管理水平上也确实能够提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公司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对促进公司发展大有裨益。通过这次研究不仅有效提升了 C公司测绘项目进度管理水平,将其进行推广,对整个测绘行业项目管理的提升都将起到推动作用,推广价值明显、应用意义重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了适用于测绘工程领域的关键链,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实践验证,取得较好效果,为C公司创造了价值和效益,提升了公司项目进度管理水平;二是结合C公司现状和测绘工程项目特点,引入风险弹性系数,优化了缓冲区计算方法,设计出适用于C公司测绘工程项目的缓冲区计算方法。

姜海洋[4](2021)在《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指出5G提供了高速度、低时延、高带宽的网络环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互联互通”。网络性能的提升促进了位置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给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以下简称LBS)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5G和大数据环境下,LBS产业结构及平台服务模式发生新变化。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LBS商业模式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营销模式的优化设计,而是与产业链相关的参与者共同合作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应用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位置服务相关的技术、管理及立法等层面的优化设计方案,建立所有参与者互相影响、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学术界对于LBS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如何优化位置服务商业模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学者们还没有对5G商用带来的新变化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结论比较分散,对LBS商业模式及其生态系统优化问题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思路,已有研究成果滞后于当前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如何开展5G环境下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建立各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以5G商用为背景,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LBS商业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论文着重关注了 LBS商业模式理论要素及产业优化问题,从LBS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原理入手,将LBS位置服务属性特征与5G技术特点相结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国内市场实际的商业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围绕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将LBS商业模式与5G应用紧密结合,对LBS商业模式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LBS商业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2)对LBS商业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建立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从技术、管理、立法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建立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建议。(3)为提升精准定位能力,采集真实消费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和技术仿真验证,提出LBS精准定位的具体建议,建立与5G环境相适应的LBS精准定位与营销管理体系。(4)开展位置服务隐私保护方法研究。分析5G环境下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点,提出新的适应5G环境的隐私保护方法,并结合国内目前LBS市场特征及相关领域法律保护特点提出管理和立法建议。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了 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从技术、管理、立法角度提出基于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理念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对基于LBS的精准营销商业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为5G时代LBS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提出具体建议。(2)优化了 LBS用户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和研究模型。引入网络效应、技术感知及用户动机变量研究网络效应动机理论。优化了网络效应、动机理论对于LBS用户行为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机制。将网络效应作为外部变量、技术感知和用户动机作为自变量,对位置服务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研究分析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3)优化室内位置预测算法,解决大型建筑物内定位不准难题。为提高LBS精准定位能力,解决大型建筑物室内的定位能力不足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精确的用户和店铺位置预测和分析方法,采用两层XGBoost算法来预测用户当前所在的店铺和位置信息,并通过商场中的真实顾客数据来检验算法的有效性,为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设计提供技术支撑。(4)提出5G环境下位置隐私信息保护方案。针对5G环境下位置服务隐私保护难点,提出了新的位置隐私信息保护技术方法和立法建议。论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G环境的融合定位隐私保护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初步降维、定位耦合保护、对称加密传输有效提升了位置隐私信息保护能力。同时,论文对国内外位置隐私信息保护管理和立法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个人位置隐私信息管理模型和立法建议。

王瑛[5](2020)在《甘肃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云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使用经过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是保证测绘项目成果精度可靠、项目完成验收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测绘资质单位数量急剧增加,需要检定的测绘仪器爆发式增多,机载传感器、三维激光扫描仪、移动测量车等高新测绘地理信息设备装备逐渐普及。传统人工方式进行大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的管理,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与用户交互性不强,且容易造成评价标准不一,无法实现检定数据的数字化留存和分析,难以有效保证大量检定工作的按期完成。有必要搭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平台,为全省500多家测绘资质单位的仪器检定提供服务,确保全省测绘工程项目精度可靠,为测绘产品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以云服务器为载体,搭建覆盖测绘仪器检定工作全流程的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协作需求的可拓展综合信息化平台;参照测绘仪器检定的相关技术规定,实现仪检人员工作检查流程的规范化;以模板的形式对检定结果统一描述,模板集中各类仪器的检定项,避免人工操作出错,提高报告检出效率;编程实现仪检记录及仪检流程的自动化;开发外业仪器检定移动端;建立仪检仪器库与仪器检定项库,在项目支持仪器与检定项自由灵活组合,以可视化的形式实现交互式检查工作;基于检查结果集,以数字、表格、图表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仪检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倾向性的错误,及时指导检定工作。建成后的平台分为四个部分:预约检测用户端和后台管理员用户端收取仪器进行仪器检定,PAD端检测全站仪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外业检测,微信端可查看登录用户的仪器信息和统计信息等相关功能。而每种仪器的检定项目根据其规程又各不相同。每种检定项目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其检定的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作比较,从而给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依据。平台功能齐全、综合性强、技术先进、延伸性强,通过网站上线运营。

俞成明[6](2020)在《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据共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趋成熟,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的测绘资源共享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国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中。海事测绘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测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事测绘主管部门向公众提供海事测绘公共产品的基础,是沿海水上公共交通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共享资源的数量多少,而在于所提供资源对航海用户与航政部门的效用程度。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服务型政府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分析研究了现阶段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过程中已有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其次,针对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涉及粤港澳三地在海事测绘基础设施、海事测绘技术与装备、海事测绘数据成果转化以及公共产品服务等领域,问题包括缺少固定的顶层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现有的测绘技术标准不统一、海事测绘技术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海事测绘设施的统一协调、海事测绘成果转化与产品服务差异性大;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原因涵盖政府机构职能设置的缺陷、缺少技术交流与信息交互、港澳两地参与共享的意识不强、缺乏海事测绘成果与产品服务的对接机制。再次,对国外测绘资源共享与国内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用作经验借鉴的共享方法、共享领域、共享产品与服务。最后,立足政府职能与公共产品服务,提出了实现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包括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基础设施共享机制、推动粤港澳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与数据互换机制、加速粤港澳海事测绘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借大湾区发展强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霍门婕[7](2020)在《在轨影像控制点的轻量化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用户对高时效性测绘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地面处理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实时获取、实时处理的需求。同时,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量虽已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但实际影像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分析,从而形成了一种“大数据、小知识”的困境。因此,为了解决实时信息获取及处理的问题,突破当前的数据信息窘境,亟需将部分测绘处理任务搬至星上进行,直接将有价值的信息下传至用户端,进而实现测绘信息的高效、高质量处理。然而,卫星星上资源十分有限,现有算法无法直接应用于星上处理,还需要针对星上处理任务进行专门的算法设计与研究。其中,对影像控制点的处理和应用是传统地面测绘生产任务中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星上测绘处理任务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研究星上影像控制点的存储、处理及应用等相关技术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为此,本文针对星上影像控制点的轻量化设计与应用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从控制点轻量化处理、星上自适应匹配算法和星上测绘信息应用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多种当前可行的星上自主处理技术,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论证了影像控制点数据库对于星上处理任务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星上控制点存储方法。2.设计了两种轻量化处理方法,一是基于压缩编码的影像轻量化方法,二是基于哈希映射学习的描述符轻量化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进一步说明了基于压缩编码的影像轻量化方法与基于哈希映射学习的描述符轻量化方法各自的压缩性能,同时,为在轨轻量化影像控制点数据库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3.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希映射的星上自适应匹配算法,提高了星上自主匹配的鲁棒性,避免了无匹配点情况的出现。利用多种类型的卫星影像进行了多组特征匹配算法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星上自适应匹配算法能够稳定、高效地完成星上轻量化控制点匹配任务。4.设计了多种星上测绘信息应用模式。对星上轻量化控制点数据处理、DEM数据处理、星上几何纠正、正射校正处理等星上控制点数据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从快速保障、境外目标监测、灾害预警等三个方面对星上测绘信息应用模式进行了设计。

刘文卿[8](2020)在《基于考古学阐释的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营造特点研究》文中指出1930年营造学社成立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传统建筑文化核心区,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边疆地区的古代建筑文化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至今已成为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主要盲区。对于古代东北边疆区的黑龙江流域而言,受古建筑地面实例稀少、古文献缺失、历史文化背景复杂、自然气候苛刻等诸多地缘因素限制,其地域性营造特点的相关研究起步很晚,未形成系统性全面解读。由于地面实例和纸面文字的双重缺乏,我们无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例解读来展开实证式研究,也无法通过文献分析来进行推论式研究。此外,古代东北边疆区是多民族混居区,人居文化多源多流,特定文化形态下的单线程人居文化演绎方法也不适用。面对这些现实状况,只有以人居遗址的考古信息为主要证据线索,回溯定位遗址的“时空”属性,然后复原遗址的形态构造“物象”属性,最终揭示遗址的文化伦理“意象”属性,开拓出“溯源修正”-“信息解码”-“阐释转译”的新研究路径,并以“自下而上”的复原建构方式去阐释其地域营造特点才是唯一可行之道。本文以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考古信息为材料基础,结合人居环境科学和考古学相关理论,将古代人居遗址的地域性营造特点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按照由表及里、由实体到意象的逻辑递进关系,将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的地域性营造特点解构为遗址时空分布特点、基址环境特点、空间形制特点、构筑技术特点、营造文化特点五个密不可分的层面,并结合相关考古学方法提出地域性营造特点的阐释路径和框架,具体针对每个层面分别展开论述。在时空分布特点层面,通过筛选和整理黑、吉、蒙三个行政区的文物地图集、文物普查目录、考古报告等相关资料,利用Arc GIS构建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的信息数据库,对不同时期和地理空间版块的遗址分布情况展开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分别梳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成熟铁器时代、发达铁器时代五个考古学分期,以及蒙古高原东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滨海山地区四个地理板块的遗址分布特点,解码人居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在基址环境特点层面,主要以黑龙江流域古代聚落遗址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三江平原汉魏聚落群遗址为典型案例,通过景观考古学方法,从宏观尺度分析三江平原四大汉魏聚落群和环山式、沿河式两类聚落组团的聚类分布模式,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类型聚落单体遗址的空间组织结构,以及遗址与周围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结合关系,进而解码聚落遗址空间表征信息背后蕴藏的社会形态、空间认知、人地耦合关系特点等。在空间形制特点层面,主要以黑龙江流域古代城市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追溯城市遗址的类型和年代信息,将其发展过程分为环壕聚落与早期都邑、宏大都城与京府州县、卫所戍堡与小型城镇三个主要阶段。汇总不同时期的城址考古信息,并复原汉魏时期的凤林古城、渤海国时期的上京龙泉府、辽金时期的上京会宁府古城遗址,以及其它代表性中小型城址等典型城市遗址的空间布局,并通过与其它区域城址的适度比对,进而阐释黑龙江流域古代城市遗址在尺度规模、平面格局、军防措施等空间形制方面的地域性特点。在构筑技术特点方面,主要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木构建筑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追溯建筑遗址的年代类型信息,分别以临时营地与半地穴房屋出现、地面房屋与大型木构架建筑盛行、大型木构架建筑消失为标志,将木构建筑的发展过程分为探索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阶段。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小型木构房屋遗址、大型木构架建筑遗址进行平面形态、结构构架等方面的复原研究,进而阐释黑龙江流域古代木构建筑在材料选择加工、木构架结构构造、室内采暖防寒措施等营造技术方面的地域性特点。在人居文化特点方面,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区别,将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范式归结为渔猎游牧文明下的游居范式、大型农耕文明下的定居范式、军备实边观念下的戍居范式,流人移民的客居范式四种类型。通过追溯和建构各类典型人居范式的考古情境,并梳理不同人居范式在近现代的延续流变,进而解码其中蕴含的生态环境观、人居空间观、营造技术观等地域性营造文化观,及其对当下活态社会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同时在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播学等视野下,阐释黑龙江流域营造文化内涵的游居与耕居二元并立性、边缘与中心异质统一性、多元移植与流变杂糅性、兼并融合与动态开放性等特征。

李昂[9](2020)在《北京市测绘院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服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得到显着提升,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逐渐增多。当信息技术实现迅猛发展后,测绘行业也开始实施转型发展,地理信息服务成为一项重要业务。地理信息服务工作对于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了解地理景观变化、研究和分析人文活动、设计和实施关键性工程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档案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测绘档案馆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确保档案信息服务能够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业务发展相统一。本文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测院)为例,搜集了国内外关于档案信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相关的论文,提炼总结相关观点。首先介绍了北测院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而阐述在大测绘背景下,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档案信息服务的必要性。接下来,根据北测院近几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服务对象的问卷调查,介绍目前档案信息服务存在以下不足:馆藏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低、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服务方式单一、缺乏反馈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剖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档案专业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少;管理制度不够精细,管理方式落后。最后,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难点,从资料档案馆基础建设、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适合北测院的信息服务模式和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北测院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发现,在测绘行业转型发展和大测绘背景下,北测院档案信息服务应更具有针对性,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必须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加以调整,进一步提升北测院档案信息服务效率。

杨芳[10](2020)在《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被加速。当前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产业格局日趋明确,低端市场竞争无序,高端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许多企业既缺乏进军高端市场的意识和勇气,也缺乏进军高端市场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Y集团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测绘信息化领域中占据重要席位,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经营规模及生产技术实力大幅提升。但也存在业务发展不平衡,业务组合优势不突出、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不同步等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Y集团应尽快调整发展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视角,借鉴业务组合、母合优势等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Y集团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综合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并通过内外部优劣势EFE和IFE矩阵,对企业整体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其次,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Y集团发展战略问题,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模型构建和评价,为发展战略制定明确方向;最后,运用SWOT模型、波士顿矩阵、母合效应分析得出:Y集团应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同心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创新成果体现三方面:一是明确了多元化战略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这一结论;二是指明了 Y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方向,并围绕其核心竞争力,确定Y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三是针对先有子后有母的企业管控特点,提出适应Y集团战略发展的母合管控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对Y集团进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不仅为Y集团未来发展和资本、资源的投入指明了方向,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二、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灾害事件的应急数据集成与发布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
    2.1 应急测绘
        2.1.1 应急测绘资源数据
        2.1.2 应急响应时效要求
    2.2 本体概念与构建
        2.2.1 本体概念
        2.2.2 本体构建方法
    2.3 地理信息服务
        2.3.1 地理信息服务概述
        2.3.2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层次语义约束应急数据集成
    3.1 灾害事件与应急数据统一描述
        3.1.1 本体模型设计
        3.1.2 五步法构建本体
    3.2 多层次语义约束的关联方法
        3.2.1 多层次语义约束
        3.2.2 时效性计算
    3.3 应急数据集成
        3.3.1 语义相似性度量
        3.3.2 多层次语义约束数据集成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成匹配规则应急数据发布共享
    4.1 数据发布服务设计
        4.1.1 数据服务标准
        4.1.2 数据发布服务
    4.2 规则库构建
        4.2.1 数据服务规则
        4.2.2 规则库构建
    4.3 海量应急数据发布共享
        4.3.1 集成匹配规则方法
        4.3.2 数据批量发布共享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急测绘资源数据集成与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2 系统总体架构
    5.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功能设计
        5.3.2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关键链技术C公司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项目进度管理综述
        2.1.1 项目进度管理作用
        2.1.2 项目进度管理要点
    2.2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2.2.1 关键路径法
        2.2.2 PERT估算
        2.2.3 PDCA理论模型
        2.2.4 关键链
        2.2.5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对比分析
第3章 公司现状分析
    3.1 公司简介
        3.1.1 公司组织结构
        3.1.2 公司主营业务
    3.2 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3.2.1 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体系
        3.2.2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3.2.3 管控进度计划
    3.3 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主要问题分析
        3.3.2 原因分析
第4章 关键链应用分析
    4.1 测绘工程项目适用于关键链分析
        4.1.1 测绘工程项目占比高
        4.1.2 测绘工程项目超期多
        4.1.3 测绘工程项目阶段划分清晰
    4.2 测绘工程项目关键链设计分析
        4.2.1 解决C公司突出问题
        4.2.2 明晰设计思路
        4.2.3 强化应用原则
第5章 测绘工程项目关键链设计与应用
    5.1 项目概述
        5.1.1 项目简介
        5.1.2 项目内容与特点
        5.1.3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选择
    5.2 制定保障措施
        5.2.1 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5.2.2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
        5.2.3 组织员工培训
        5.2.4 项目进度控制
    5.3 项目进度计划
        5.3.1 项目作业流程
        5.3.2 工作任务分解
        5.3.3 项目资源分配
        5.3.4 任务工期估算
        5.3.5 确定关键路径
    5.4 设置缓冲区
        5.4.1 缓冲区设置的原则
        5.4.2 缓冲区的计算
        5.4.3 优化缓冲区监控
        5.4.4 确定关键链
    5.5 关键链应用效果与评价
        5.5.1 应用关键链
        5.5.2 关键链应用效果
        5.5.3 应用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效果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C公司项目进度管理问题及影响因素调研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LBS技术及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2.1.1 LBS技术架构及理论
        2.1.2 LBS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2.1.3 LBS技术发展研究
    2.2 LBS商业模式及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2.2.1 LBS商业模式相关研究
        2.2.2 LBS商业模式发展历程
    2.3 LBS用户隐私保护方法相关研究
        2.3.1 LBS隐私保护技术相关研究
        2.3.2 LBS隐私保护管理与立法相关研究
第三章 LBS商业模式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特征分析
        3.1.1 LBS商业模式分类
        3.1.2 5G时代LBS商业模式特征
    3.2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及趋势
        3.2.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分析
        3.2.2 5G时代LBS商业模式前沿趋势研究
    3.3 LBS商业模式风险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3.3.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风险评估
        3.3.2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LBS用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LBS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综述
    4.2 LBS用户行为研究设计
        4.2.1 研究假设
        4.2.2 变量测量
        4.2.3 研究方法
    4.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4.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2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3.3 实证检验分析
第五章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优化研究
    5.1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5.1.1 基于协同创新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5.1.2 LBS+O2O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5.1.3 基于LBS的反向团购商业模式
    5.2 基于机器学习的LBS用户位置预测研究
        5.2.1 位置预测服务研究背景
        5.2.2 位置应用数据处理
        5.2.3 位置预测研究方法
        5.2.4 服务项目提升建议
    5.3 基于平台化运营的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
        5.3.1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特征
        5.3.2 5G环境下LBS精准营销平台原理
        5.3.3 LBS精准营销平台优化设计
第六章 LBS用户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6.1 5G环境下移动用户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6.1.1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6.1.2 融合定位的隐私保护算法及性能分析
        6.1.3 算法总结与未来研究重点
    6.2 位置隐私信息管理与立法研究
        6.2.1 个人位置信息概念及隐私信息泄露风险
        6.2.2 国内外个人位置隐私信息法律保护现状
        6.2.3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6.2.4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保护立法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甘肃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云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项目目的
    1.3 项目意义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1 国家级行业发展规划
        1.4.2 我省发展现状
        1.4.3 国内发展现状
        1.4.4 国外发展现状
    1.5 本章小结
2 功能设计、接口设计
    2.1 设计原则
        2.1.1 先进性原则
        2.1.2 安全保密性原则
        2.1.3 开放性原则
        2.1.4 可靠性原则
        2.1.5 可扩展性原则
    2.2 总体架构
    2.3 功能设计
        2.3.1 功能模块设计
        2.3.2 系统流程图
    2.4 接口设计
        2.4.1 服务调用方式
        2.4.2 应用系统调用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安全性设计
    3.1 安全性设计原则
    3.2 服务器安全
    3.3 终端认证
    3.4 终端授权
    3.5 终端证书
    3.6 本地安全存储
    3.7 数据传输安全
    3.8 数据库安全机制
    3.9 容错机制
    3.10 数据同步
    3.11 服务器集群和负载均衡
    3.12 防火墙
    3.13 要实现的功能特点
        3.13.1 检定仪器全面化
        3.13.2 仪器检定自动化
        3.13.3 仪器检定流程化
        3.13.4 仪器检定数字化
        3.13.5 系统支撑多元化
        3.13.6 面向用户群体多样化
        3.13.7 操作使用轻便化
    3.14 本章小结
4 系统开发实现
    4.1 用户端的设计
        4.1.1 用户提出检验申请
        4.1.2 单位仪器管理
        4.1.3 预约检测
        4.1.4 预约信息
        4.1.5 项目仪器管理
    4.2 管理端的设计
        4.2.1 用户登录
        4.2.2 收取仪器
        4.2.3 查询委托信息
        4.2.4 仪器检定
        4.2.5 以水准仪检定为例
        4.2.6 基线场外业检定
        4.2.7 仪器退还
        4.2.8 收费管理
        4.2.9 任务管理
        4.2.10 统计分析功能
        4.2.11 检定证书打印
    4.3 移动端的设计
5 系统功能和运行测试
    5.1 技术性能指标
    5.2 运行测试
        5.2.1 容错能力测试
        5.2.2 响应能力测试
        5.2.3 并发性能测试
        5.2.4 测试用例执行率
        5.2.5 缺陷统计
        5.2.6 测试结果
    5.3 集成测试
        5.3.1 测试点
        5.3.2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平台创新性和先进性
    6.1 创新性
        6.1.1 基于云搭建
        6.1.2 B/S架构平台简单易用
        6.1.3 规范检定流程
    6.2 先进性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事测绘资源
        2.1.2 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2.1.3 政府职能
    2.2 理论基础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3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政府推进的现状分析
    3.1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举措与效果
        3.1.1 现有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政府推进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缺少固定的顶层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
        3.2.2 现有的测绘技术标准不统一
        3.2.3 海事测绘技术发展不平衡
        3.2.4 难以实现海事测绘设施的统一协调
        3.2.5 海事测绘成果转化与产品服务差异性大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政府机构职能设置的缺陷
        3.3.2 缺少技术交流与信息交互
        3.3.3 港澳两地参与共享的意识不强
        3.3.4 缺乏海事测绘成果与产品服务的对接机制
4 国内外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经验借鉴
    4.1 国外测绘资源共享概况
        4.1.1 欧盟:“一张图”建设
        4.1.2 英国:海道测量资源共享
        4.1.3 澳大利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服务
        4.1.4 美国、加拿大:海图数字产品服务
    4.2 国内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概况
        4.2.1 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水文站网、CORS站网共享
        4.2.2 海事测绘数据共享技术
        4.2.3 海事测绘产品共享
    4.3 经验借鉴
        4.3.1 共享基础设施
        4.3.2 共享数据与技术
        4.3.3 共享产品与服务
5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
    5.1 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
        5.1.1 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
        5.1.2 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
    5.2 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基础设施共享机制
        5.2.1 加强粤港澳三地水文站设施的共享力度
        5.2.2 增加粤港澳三地CORS站网设施的共享
        5.2.3 酝酿粤港澳三地测绘装备的共享
    5.3 推动粤港澳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与数据互换机制
        5.3.1 推动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
        5.3.2 建立粤港澳三地定期数据互换机制
    5.4 加速粤港澳海事测绘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
        5.4.1 海事测绘数字产品服务一体化
        5.4.2 海事测绘纸质产品服务一体化
        5.4.3 海事测绘产品销售模式一体化
    5.5 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5.5.1 海事测绘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5.5.2 海事测绘专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5.6 借大湾区发展强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在轨影像控制点的轻量化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星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2 局部特征描述研究现状
        1.2.3 哈希学习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星上处理相关技术
    2.1 现有星上处理技术
        2.1.1 星上自主云检测
        2.1.2 星上实时特征检测与匹配
        2.1.3 星上快速正射校正
    2.2 传统地面控制点处理技术
        2.2.1 控制点与控制点影像数据库
        2.2.2 控制点与异源影像配准
    2.3 星上控制点轻量化存储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像控制点的轻量化处理
    3.1 基于压缩编码的影像轻量化方法
        3.1.1 离散余弦变换编码方法
        3.1.2 离散小波变换编码方法
    3.2 基于哈希映射学习的描述符轻量化方法
        3.2.1 投影矩阵的求解
        3.2.2 阈值向量的求解
    3.3 实验及分析
        3.3.1 实验数据介绍
        3.3.2 基于压缩编码的影像轻量化实验
        3.3.3 轻量化控制点数据库构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量化影像控制点匹配
    4.1 传统影像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
        4.1.1 特征提取与描述
        4.1.2 特征匹配与提纯
    4.2 轻量化控制点自适应匹配算法
        4.2.1 基于哈希映射的匹配
        4.2.2 轻量化控制点自适应匹配
    4.3 实验及分析
        4.3.1 实验数据介绍
        4.3.2 传统影像特征提取与匹配实验
        4.3.3 基于哈希映射的匹配实验
        4.3.4 轻量化控制点自适应匹配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轻量化影像控制点星上应用
    5.1 星上控制点应用技术
        5.1.1 星上轻量化控制点与DEM数据处理
        5.1.2 星上几何纠正与正射校正数据处理
    5.2 星上控制点信息应用模式
        5.2.1 星上测绘信息快速保障应用模式
        5.2.2 星上境外目标信息监测应用模式
        5.2.3 星上灾害信息预警应用模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基于考古学阐释的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营造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研究综述
        1.2.2 黑龙江流域古代营造特点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黑龙江流域古代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框架
    2.1 黑龙江流域古代营造特点的研究基础
        2.1.1 人居环境科学和考古学两大理论基础
        2.1.2 地域性营造特点研究的材料基础
    2.2 地域性营造特点的层次解构及考古学研究方法
        2.2.1 地域性营造特点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
        2.2.2 地域性营造特点的考古学解读方法
    2.3 地域性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重点及路径
        2.3.1 地域性营造特点考古学阐释的重要视角
        2.3.2 地域性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的时空分布
    3.1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的数据库构建
        3.1.1 古代人居遗址数据的采集与筛选
        3.1.2 古代人居遗址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3.1.3 古代人居遗址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2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的断代分布
        3.2.1 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人居遗址分布
        3.2.2 早期铁器时代人居遗址分布
        3.2.3 成熟铁器时代人居遗址分布
        3.2.4 发达铁器时代人居遗址分布
    3.3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
        3.3.1 人居遗址的断代分布规律
        3.3.2 人居遗址的区域分布规律
        3.3.3 人居遗址的总体时空分布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流域古代聚落遗址的基址环境
    4.1 黑龙江流域古代聚落遗址考古概况
        4.1.1 聚落遗址现状及研究对象选择
        4.1.2 三江平原汉魏聚落遗址的功能及数量
    4.2 三江平原汉魏聚落遗址的基址环境分析
        4.2.1 聚落考古和景观考古方法引入
        4.2.2 聚落遗址的形态和规模分析
        4.2.3 聚落遗址的地形水文分析
    4.3 三江平原汉魏聚落的地景环境及人地关系阐释
        4.3.1 聚落遗址的组群及空间分布特点
        4.3.2 酋帮制社会结构与早期国家化特点
        4.3.3 聚落族群的空间认知和人居模式特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流域古代城市遗址的空间形制
    5.1 黑龙江流域古代城市遗址的分期溯源
        5.1.1 城市发展萌芽期:环壕聚落与早期垣壕城邑
        5.1.2 城市发展成型期:宏大都城与京府州县
        5.1.3 城市发展高峰期:层级化城市格局延续及戍卫城盛行
        5.1.4 城市发展衰落期:延用前代旧城为主
    5.2 黑龙江流域城市遗址的空间格局复原分析
        5.2.1 王城及都城遗址的空间格局复原
        5.2.2 大型区域中心城址的平面格局分析
        5.2.3 防御性山城和军堡的空间格局分析
    5.3 黑龙江流域古代城市空间形制的地域性阐释
        5.3.1 城市空间形制的多元性和简略性
        5.3.2 规模尺度和平面格局的分异性
        5.3.3 军防和排水性能和的突出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黑龙江流域古代建筑遗址的构筑技术
    6.1 黑龙江流域古代木构建筑遗址的分期溯源
        6.1.1 木构技术探索期:临时营地与半地穴房址的出现
        6.1.2 木构技术成熟期:地面房址与大木构架建筑的盛行
        6.1.3 木构技术衰退期:大型木构建筑的毁弃与消失
    6.2 黑龙江流域典型木构架建筑遗址案例复原
        6.2.1 小型居住建筑遗址案例复原
        6.2.2 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案例复原
        6.2.3 大型佛殿建筑遗址案例复原
        6.2.4 其它大木作建筑遗址案例
    6.3 黑龙江流域木构建筑构筑技术的地域性阐释
        6.3.1 材料选择加工及应用特点
        6.3.2 木构架的构造技术特点
        6.3.3 建筑的采暖防寒技术特点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范式的地域性营造文化
    7.1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范式的考古情境建构
        7.1.1 渔猎游居范式的考古情境建构
        7.1.2 农耕定居范式的考古情境建构
        7.1.3 军防戍居范式的考古情境建构
        7.1.4 流人客居范式的考古情境建构
    7.2 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范式的演进特点
        7.2.1 游居范式的衰落与转型
        7.2.2 耕居范式的泛滥和超载
        7.2.3 戍居范式的裁撤和消失
        7.2.4 客居范式的融入和同化
    7.3 地域性的营造文化观及其启示
        7.3.1 地域性的自然生态观及启示
        7.3.2 地域性的人居空间观及启示
        7.3.3 地域性的营造技术观及启示
    7.4 地域性的营造文化内涵
        7.4.1 游居与耕居营造文化的二元并立性
        7.4.2 营造文化的边缘与中心异质统一性
        7.4.3 营造文化的多元移植与流变杂糅性
        7.4.4 营造文化的兼并融合与动态开放性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江平原汉魏聚落遗址信息统计表
附录2 黑龙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渤海国城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北京市测绘院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2.1.2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2.1.3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2.2.3 信息资源共享
第3章 北测院档案信息服务现状及问题
    3.1 北测院基本情况概况
    3.2 北测院档案信息服务现状
        3.2.1 馆藏基本情况
        3.2.2 提供利用情况
    3.3 北测院档案信息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3.3.1 问卷内容设计
        3.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3 被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3.3.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4章 档案信息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1 档案专业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4.1.1 人员岗位认同度有待提升
        4.1.2 人员档案专业化程度不高
    4.2 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少
        4.2.1 投入经费少,基础建设薄弱
        4.2.2 软硬件落后,数据共享困难
    4.3 管理制度不够精细,管理方式落后
        4.3.1 电子档案归档制度不完善
        4.3.2 网络平台建设欠佳,宣传工作不到位
        4.3.3 信息服务反馈工作亟待加强
第5章 档案信息服务优化策略
    5.1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馆藏环境和软硬件条件
    5.2 构建基于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5.2.1 开展档案馆信息定制服务
        5.2.2 推进档案馆信息咨询服务
    5.3 加强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建设
        5.3.1 做好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深度开发
        5.3.2 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5.4 加强档案馆网站建设
    5.5 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5.5.1 人才引进
        5.5.2 加强档案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5.5.3 合理配置档案工作人员
    5.6 建立档案用户反馈机制
        5.6.1 档案用户反馈信息的收集方法
        5.6.2 根据反馈结果使用不同的服务方式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10)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相关理论
    2.2 主要分析工具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Y集团发展的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发展现状
        3.2.2 产业结构
        3.2.3 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3.3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同业竞争者竞争强度
        3.3.2 潜在进入者
        3.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4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Y集团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3.4.1 Y集团的外部机会
        3.4.2 Y集团面临的外部威胁
    3.5 EFE矩阵分析
第4章 Y集团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Y集团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4.1.1 财务经济状况
        4.1.2 人力资源情况
        4.1.3 市场开拓能力
        4.1.4 科技研发技术能力
        4.1.5 安全生产能力
        4.1.6 管理能力分析
        4.1.7 隐性资源分析
    4.2 业务组合分析
        4.2.1 企业业务现状
        4.2.2 业务能力分析
        4.2.3 业务组合分析
    4.3 管控模式分析
        4.3.1 管理模式现状
        4.3.2 Y集团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4.4 Y集团内部的优、劣势分析
        4.4.1 优势
        4.4.2 劣势
    4.5 IFE矩阵分析
第5章 Y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5.1 Y集团核心竞争力现状
        5.1.1 业务单位竞争力
        5.1.2 集团层面现状
        5.1.3 存在的问题
    5.2 Y集团核心竞争力关键构成要素分析
    5.3 Y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5.3.1 层次分析法(AHP)
        5.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4 Y集团核心竞争力评价结论及培育方向
第6章 战略选择与制定
    6.1 Y集团战略目标设计
        6.1.1 Y集团核心价值观
        6.1.2 Y集团愿景和使命
        6.1.3 Y集团战略规划目标
        6.1.4 Y集团具体发展目标
    6.2 Y集团SWOT分析
        6.2.1 SWOT矩阵分析
        6.2.2 SWOT总体结论
    6.3 Y集团业务战略选择
        6.3.1 Y集团业务分析
        6.3.2 Y集团业务结构调整
    6.4 Y集团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6.5 Y集团业务层战略选择
    6.6 Y集团职能战略选择
        6.6.1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分析
        6.6.2 Y集团母子公司主要管控手段
第7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7.1 战略实施关键点
    7.2 具体保障措施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ZW公司测绘地信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周青松.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2]面向灾害事件的应急数据集成与发布方法研究[D]. 符季颖.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基于关键链技术C公司测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何祖臣. 山东大学, 2021(02)
  • [4]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D]. 姜海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甘肃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云平台设计与实现[D]. 王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D]. 俞成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7]在轨影像控制点的轻量化设计与应用[D]. 霍门婕.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8]基于考古学阐释的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营造特点研究[D]. 刘文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9]北京市测绘院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服务问题研究[D]. 李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5)
  • [10]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杨芳. 山东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测绘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