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266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减轻压力的措施,以促进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青岛5临床教学医院15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压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大多数护士担心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会出现差错,工作量相比病房大,工作环境差,最重要的是害怕被打。影响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护龄、医院级别。结论:急诊科护士认为她们的工作环境存在暴力,担心自身的安全,工作量大,待遇差,她们会主动要求转科,甚至辞职,这就导致了急诊科护士离职率偏高,急诊科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管理者应该根据急诊科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满足她们的身心健康,降低护士的离职率,以利于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4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体系的健全,居民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维护人类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同岗位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的工作压力[1]。国内外研究发现护士的压力高于普通人群[2]。急诊科抢救的患者都是危重患者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属于高危科室。急诊科的特殊性导致护士的工作压力大,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者应该引起重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4年7~2015年7月,根据医院的级别给予分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5所临床教学医院的护士,其中三甲医院2所,二甲医院3所。
1.2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并咨询有关专家自行拟定,由4名相关专家和3名护理专家修改。量表的信效度符合标准,Cronbach’s系数为0.767-0.897,重测信度0.792。问卷包括两部分:(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医院级别等等;(2)工作压力情况:“你的工作怎样?”“工作压力的来源是什么?等等。
1.3调查方法经与5所医院管理者联系,说明调查目的,取得其同意后,由调查者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在无调查者的干扰下填写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4%。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进行原始数据录入,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150名急诊科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1~47岁,平均护龄为0~20年,护龄中位数为6,其他状况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护龄时间越长,承受压力能力越差。原因可能是急诊科的护士工作时间越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同时作为科里的骨干,既要面临晋升,还要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此外,她们经历的突发事件较多,而且她们多数都已结婚生子,还要面临家庭及孩子带来的压力,这是老护士巨大的身心压力[3]。承受能力越差,尤其她们面对的是高负荷,快节奏的工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以保证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安全。
研究还发现,护士学历越高,在分配工作时间上、工作环境、资源管理、人际关系方面感受到的压力会更大[4]。青岛市急诊科护士大多数是本科学历,学历的提高也增加了她们的自尊心,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实际上,学历高低与护理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这会使高学历的护士具有更大压力。
研究表明,84.2%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于病人家属的指责,暴打[5]。急诊科患者大多数都发病急,病情凶险,病人家属的心情往往焦虑,紧张,加上他们对疾病不了解,担心经济负担,往往会把愤怒和怨恨发泄到护士身上,这就给护士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4.小结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青岛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状况,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护士的压力源,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护理身心压力,保证急诊科护士工作顺利开展,以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及家属服务。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注重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护士的待遇,增加编制名额,给予更多的鼓励,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急诊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苗金丽,李新玲.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98-100.
[2]高静,付昌平.临床护士工作疲溃感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2468-2470.
[3]刘丽,梁桂芳.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杂志,2008,27(6):574-577.
[4]王岚,刘莺等.内科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9(2):149.
[5]吴容,刘慧珠.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及需求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