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30例的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30例的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陈玉文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结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I对腔隙性梗死表现为位于脑白质区域的T1加权像上见低信号灶,T2加权像上见高信号灶,无占位效应。对脑干较小的腔隙灶也能很好地显示。经MRI诊断与临床准确率为86.6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引起的脑水肿,在MRI诊断上具有很大的价值,MRI可显示成像范围内所有血管是一种无创的,较为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49-02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普及,对于脑梗死的诊断率较高[1]。现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资料和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均符合临床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5.5±2.5岁。合并症:高血压5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合并以上两种以上疾病者2例。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者5例,部分前循环梗死者7例,后循环梗死者8例,腔隙性梗死者9例。

1.2方法

采用MRI诊断,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平扫。OM线为基线,逐层扫描,层数为9~12层,层厚5~7mm,层距0.5~0.7mm。常规SE扫描序列,T1WI及T2WI检查和PDWI及FLLAIR等常规序列成像,通过组织或病变的T1或T2信号特点判断组织特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中应用MRI诊断有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边界清楚者26例均诊断为脑梗死。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者5例,MRI诊断完全前循环梗死5例,准确率为100%;部分前循环梗死者7例,MRI诊断部分前循环梗死6例,准确率为85.71%;后循环梗死者9例,MRI诊断后循环梗死者8例,准确率为88.89%;腔隙性梗死者9例,MRI诊断腔隙性梗死8例,准确率为88.89%。总的临床MRI诊断准确率为86.67%。发病6小时小时内得到诊断者26例。其余4例12小时后得到准确诊断。

3.讨论

MRI应用于临床后,显示了它强大的潜力。MRI在显示颅颈结合部、颅底、后颅凹及脊髓疾病方面明显优于CT。但在脑梗死超早期,由于细胞毒性水肿形成,MRI正常序列下不能显示任何异常,此时需要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序列。超早期,DWI显示为高信号区,ADC显示为暗区[2]。随着缺血的发展,DWI逐渐转变为等信号,以至低信号或等信号。PDWI、T2WI、FLLAIR脑梗死区显示为高信号。较大动脉阻塞可见其供血区内有大片高信号,边界不规则。较小动脉阻塞可见深部结构、基底节或脑干等有数毫米至lcm余的信号增高区,T1WI显示为低信号。除显示信号异常之外,还可显示脑灰质和白质之分界不清,以及因脑组织肿胀而出现的脑沟模糊,以至消失,脑回相连而扁平,以TWl显示较佳。

在缺血早期,有大量水分子聚积,而随血-脑脊液屏障受损大分子物质漏出尚未发生,T1和T2延长最为明显。这时可见在脑梗死区Tl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加权像对显示梗死更为敏感。亚急性期,DWI一般显示为等信号或高信号,也可见到DWI病灶周边一带为高信号,而中心大部分为低信号。由于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细胞坏死解体等共同作用所致[3]。ADC为高信号。随着梗死发展,血管源性水肿开始发生,蛋白质渗进缺血区,所以T1和T2的延长不及早期阶段那么长,从而影响信号强度的变化。“迷雾效应”脑梗死区的TIWI、T2WI信号强度可能接近正常脑组织,以致脑梗死的MRI征象较不明显,甚至呈现为假阴性。这种情况下建议增强MRI检查,常可见典型的增强表现。

慢性期T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影,于T2WI呈现为边界清楚的高信号。早期慢性脑梗死,FLLAIR表现为高信号区,随着时间推移,至晚期慢性脑梗死病灶中蛋白质和细胞成分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即囊性区形成后,梗死区渐渐出现与脑脊液信号相仿FLLAIR成像常表现为低信号区[4]。由于缺血程度和时间在同一病灶也可不一致,故FLLAIR成像慢性期梗死灶也可呈现为低信号区与高信号区混杂的表现。此期梗死区水肿消失,梗死灶及其邻近脑组织萎缩,故中线结构可显示为向病侧移位。

总之,MRI表现与病程早晚有关,急性脑梗死表现为脑肿胀,T2WI显示脑沟变窄,DWI呈明显高信号;亚急性期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可有脑回样强化,此期水肿明显,可伴有病灶内出血,慢性期病变较亚急性期磁化时间延长,边界清晰,最后形成软化灶,信号同脑脊液。本研究中MRI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做出准确诊断者26例,准确率为86.67%,其在完全前循环梗死准确率为100%;余4例因缺血性脑细胞尚处于可逆状态,MRI特征不明显,即为脑梗死发病初期内病灶。脑梗死患者MRI检查可早期识别脑梗死病灶,对脑干、小脑部位的梗死准确性高,且操作简便,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冯丙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289-290.

[2]张伟.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41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9).

[3]杨玲,胡春洪,丁乙.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梗死30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4):369-370.

[4]宋春梅,刘蓉,廖琦,等.22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07-107.

标签:;  ;  ;  

脑梗死30例的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