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转型论文-陈家琪

儒学转型论文-陈家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学转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儒家思想

儒学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家琪[1](2019)在《儒学在新时代的转型问题——在“世界经济发展与儒家思想的现代使命”对谈会上的发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才听了孙震校长的演讲,很受启发。我准备谈四个问题。第一,关于儒学,我的基本态度是:首先相信"儒虽旧学,其命维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其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的,只要有中国人在,只要使用中文表达,只要我们依旧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说中文,写方块字,那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本文来源于《伦理学术》期刊2019年01期)

温志拔[2](2019)在《五经儒学的落幕:北宋晚期荆公新学的转型与消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哲宗亲政以后至徽宗时期,新学真正成为官方学说,这是北宋新学发展的顶峰,也是新学沦为王朝政治工具的开始,新学因此逐渐走向消亡。新学在徽宗时期主要是徽宗宣示理想政治和个人神圣性的论证工具,这既使新学成为唯一被允许发展的学术,也使其从根本上失去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佩愉[3](2019)在《儒学转型视域下的石介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叁先生”是于北宋“五子”前,儒学转型、道学开创时期的先驱思想代表。石介是其中自成一格的存在,也是整个儒学转型过程中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石介一方面创新性地承继和接续了晚唐韩愈等人所倡导的“道统”学说,并为恢复和振兴“师道”而竭心尽力;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已经有脱离传统儒学经学化框架的趋势,开始了理学化的本体、心性理论的构建,有了对经典义理的探求和对宇宙天下意识的担当。石介其人其说,应当在儒学转型的视域下进行探索与深究。第一章,时代背景与生平事迹。自公元九六O年北宋建立以降,随着晚唐五代十国纷乱终结,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特征,进而促进了思想的转型。学界文人士子关注与讨论范围由训诂经疏逐渐转向性理阐发。以石介为代表的先驱思想家们,沿袭晚唐韩愈等先贤,排佛老斥时文,开书院育学子,接续“道统”与“师道”精神的传承。第二章,石介的气化宇宙论思想。宇宙图景是理学家思想体系中根本的关切,石介继承了自汉代起确立的“气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阐发。石介认为“气”为宇宙本体,“气”虽不灭,但由“气”构成的有形有象的事物则是有生命界限的。另外气的种类和属性也是有正邪之分的,由此也就产生了圣贤与异端的差别。人禀受“至正之气”,得以行“大中之道”。第叁章,石介的心性论构建。心性论是理学这种儒学形态中最难掌握的理论构成,石介在继承了孔孟等先贤关于“性”之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对于心性关系的讨论。他认为“性”与天地同生但万物不齐;凡人之心与圣贤之心相通,且心性为一。故人皆可以通过修养工夫,涵养与生俱来的“血气”,理会圣贤经典,效仿圣贤言行,达成与圣贤同心的境界。第四章,石介的修养工夫落实。在宇宙气本与心性构建的基础之上,石介已经发现了人的潜质与影响。他用自己短暂一生的为学与为官实践,为世人提供一套主动自觉的涵养工夫方法论。他一生禀受“正气”,将成圣成贤作为终极目标,愿做一位上顶天,下立地、挺立起生命主体性的大人。第五章,结语。对石介其人其说进行定位与评价。石介一生所为,落实到为学行文,是摒弃盲从注疏训诂与浮华文风,转向从自身出发对经典义理进行探求;落实到为官行政,则是忧心家国天下与黎民苍生,对上忠君对下爱民。石介其人,是儒学转型的“先声”代表。石介一生,虽短暂四十一年,但他为臣忠君王、爱人民,为学敬师长、育学子,以圣人之教,大世人之心。在整个儒学史上,石介是自觉承担起“士”之历史使命,为仁义、道德掉臂高呼,出生入死的圣贤君子,是当之无愧的“士“之楷模。(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3)

韩典轩[4](2019)在《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对儒学未来发展的思考研究,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建设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的精华内容是教导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准则,儒学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胡骄键[5](2019)在《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儒家哲学也必然发生现代转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新儒家的哲学。现代新儒学最典型的两条转型进路是熊十力所开创的道德心性进路和冯友兰所开创的情理进路。冯友兰所开创的其实并非"理性"的进路,而是情感—理性的进路。从"新理学"经"情感儒学"到"生活儒学",其中一以贯之的致思中心乃是"情理",由此形成了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6](2018)在《“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暨《自由儒学的先声》新书发布会学者发言选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能否应对以及如何安置现代"自由"价值,消弭传统儒学与现代自由之间的紧张,不仅是儒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也直接关乎儒学的命运。为此,2018年4月28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办了"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暨《自由儒学的先声》新书发布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本文来源于《当代儒学》期刊2018年02期)

壬溪[7](2018)在《“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28日,"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暨《自由儒学的先声——张君劢自由观研究》一书的发布会在山东大学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西社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师范(本文来源于《当代儒学》期刊2018年02期)

郭萍[8](2018)在《儒学现代转型中的情感转向——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18日,"儒学现代转型中的情感转向"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学术座谈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举(本文来源于《当代儒学》期刊2018年02期)

壬溪[9](2018)在《“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能否应对以及如何安置现代"自由"价值,消弥传统儒学与现代自由之间的紧张,不仅是儒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也直接关乎儒学的命运。然而,在当前的儒学复兴热潮中,却出现了否定现代"自由"价值的复古乱象。令人欣慰的是,最近涌现出了一批儒家学者在现代新儒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探索儒家的自由精神,积极尝试建构儒家的自由学说。其中,郭萍博士提出了"自由儒学"的理论构想,其专着《自由儒学的先声——张君劢自(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郭萍[10](2018)在《儒学现代转型的“引桥”——宋明儒学的时代性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的现代转型,根本上是从传统儒学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思想趋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宋明儒学的时代性,即一方面它是前现代的帝制儒学,但另一方面,它自发地孕育了现代性的根本观念——个体观念,因此成为儒学现代转型的一座"引桥"。按其逻辑推进,宋明儒学经过叁个阶段的发展,逐步深入地促进了儒学的现代转型:前段,周敦颐提出"立人极",为个体价值的确立作了最初的理论铺垫;中段,程朱理学以"格物穷理"高扬了个人的经验认知,在客观上启发了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后段,陆王心学提出"心即理",从理论上打开了个体价值消融天理权威的通道。当前,深入推进儒学的现代转型,需要基于现代生活批判地发展宋明儒学中所孕育的主体自觉意识,实现儒家主体观念的自我超越。(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儒学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宋哲宗亲政以后至徽宗时期,新学真正成为官方学说,这是北宋新学发展的顶峰,也是新学沦为王朝政治工具的开始,新学因此逐渐走向消亡。新学在徽宗时期主要是徽宗宣示理想政治和个人神圣性的论证工具,这既使新学成为唯一被允许发展的学术,也使其从根本上失去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学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家琪.儒学在新时代的转型问题——在“世界经济发展与儒家思想的现代使命”对谈会上的发言[J].伦理学术.2019

[2].温志拔.五经儒学的落幕:北宋晚期荆公新学的转型与消长[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

[3].王佩愉.儒学转型视域下的石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韩典轩.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转型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5].胡骄键.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J].学习与实践.2019

[6]..“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暨《自由儒学的先声》新书发布会学者发言选录[J].当代儒学.2018

[7].壬溪.“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儒学.2018

[8].郭萍.儒学现代转型中的情感转向——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儒学.2018

[9].壬溪.“儒学现代转型与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子学刊.2018

[10].郭萍.儒学现代转型的“引桥”——宋明儒学的时代性再认识[J].哲学研究.2018

标签:;  ;  

儒学转型论文-陈家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