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二甲酸论文-马丹

吡啶二甲酸论文-马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啶二甲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联吡啶二甲酸,3d-4f配合物,荧光识别,磁性

吡啶二甲酸论文文献综述

马丹[1](2019)在《基于2,2'-联吡啶-4,4'-二甲酸的3d-4f混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吡啶羧酸类配体被广泛利用于配合物的构建,其中最简单常用的配体莫过于联吡啶二甲酸,分子中含有N2O4多个配位点,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灵活的配位模式,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报道了大量关于此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和稀土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相关文献。虽然人们报道了多种联吡啶二甲酸与单一金属构筑的配合物,但它们性质各异,各有优缺,如今人们更渴望寻求一种适宜的条件将这种配体能够同时与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结合起来,形成结构新颖的3d-4f混金属配合物。这种配合物与单过渡和单稀土的配合物相比,因含有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可能会展现出更加丰富的结构,更加优越的性质。经查阅已报道的少量3d-4f混金属文献后,发现这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复合型配合物,在分子识别,离子交换,气体储存,荧光探测,磁性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基于以上的特点,本文选择了具有多个氮,氧配位原子且易形成较稳定配合物的刚性联吡啶羧酸类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自组装合成了两例稀土金属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配比分别为5:1和1:1的四个稀土-过渡双金属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一些基本表征,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元素分析、热重、紫外、红外可见光谱等。同时,对四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磁性也进行了研究。1.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2’-联吡啶-4,4’-二甲酸作为配体,与稀土金属Tb和过渡金属(M=Mn(1),Zn(2))连接得到了两个化合物。[Tb_5Mn(BPDC)_3(μ_3-OH)_6(H_2O)_(10)]·Cl·(NO_3)_4·12H_2O(1)[Tb_5Zn(BPDC)_3(μ_3-OH)_6(H_2O)_(10)]·Cl·(NO_3)_4·12H_2O(2)化合物1和2是同构的,是一个由五角双锥构型的Tb_5O_6单元通过羧基与八面体构型的[M(BPDC)_3]单元连接而成的阳离子型金属有机骨架。对化合物1进行了荧光性质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作为荧光探针在捕获污染物Cr_2O_7~(2-)的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分子显示出反铁磁性质。2.采用溶剂热合成法,以2,2’-联吡啶-4,4’-二甲酸作为配体,与稀土金属Er和过渡金属(M=Mn(1),Zn(2))连接得到了两个化合物。[ErMn(BPDC)_2(μ_3-OH)(H_2O)_3]·2H_2O(3)[ErZn(BPDC)_2(μ_3-OH)(H_2O)_3]·2H_2O(4)化合物3和4是同构的,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与稀土金属Er配位,另一参与配位的氮原子连接过渡金属Mn,形成了(4,4)连接的叁维网络拓扑结构。我们对化合物3的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中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丽[2](2019)在《基于3,5-二(2′,5-苯二甲酸)吡啶配合物的构筑及其荧光和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结构多样,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结构可设计等优点,在催化,气体吸附分离,荧光,药物传递和磁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在溶剂热的合成条件下,基于3,5-二(2′,5-苯二甲酸)吡啶(H_4DDPP)和过渡金属Zn~(2+)/Cd~(2+)构筑了多种新颖的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分析,热重,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且对它们进行了荧光及吸附性能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H_4DDPP配体和金属Zn~(2+)/Cd~(2+)构筑了六种配合物。除配合物5的2D层状结构,其余都是3D骨架结构。由于配合物1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959.1 m~2g~(-1),42.2%,对其进行了N_2,H_2,CO_2和CH_4气体吸附性能测试,N_2,H_2吸附量分别为246.2cm~3g~(-1)(77 K),125.8 cm~3g~(-1)(77 K),CO_2的吸附量为116.1 cm~3g~(-1)(273 K),103.3 cm~3g~(-1)(298 K),CH_4的吸附量为30.6 cm~3g~(-1)(273 K),19.4 cm~3g~(-1)(298 K)。并且运用IAST理论对二元气体CO_2/CH_4的选择性系数进行计算,分别为25.4(CO_2/CH_4=0.05/0.95),79.3(CO_2/CH_4=0.5/0.5)。配合物2-5都做了荧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他们都对Fe(III)和Cr(VI)有低的检出限,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的一种候选材料。2.基于H_4DDPP配体,以及叁个刚性辅配1,4-bib(对苯咪唑),1,4-bbb(对苯苯咪唑),phen(1,10-邻菲罗啉)和金属Cd~(2+)离子构筑了四种配合物。配合物7和10都是具有双核次级结构单元的3D的配合物,8是单核2D的层状配合物,9是四核3D的配合物。对7做了N_2,H_2,CO_2和CH_4气体吸附性能测试,发现CO_2的吸附量大于N_2,而N_2几乎不吸附。值得注意的是9和10是用不同比例的H_4DDPP/phen和金属Cd~(2+)构筑的两种结构不同的配合物。配合物10的结构中存在较大的孔洞,体现出了对N_2,H_2,CO_2和CH_4良好的气体吸附性能。在298 K时,CO_2的吸收量为50.5 cm~3 g~(-1),高于ZIF-68、ZIF-69、ZIF-79。同时计算10对二元气体的选择性,选择性系数分别是8.456(CO_2/CH_4=0.5/0.5)和7.178(CO_2/CH_4=0.0 5/0.95)。并且作为荧光探针10对Fe(III)和Cr(VI)有低的检出限,可以达到10~(-5)级别。但9只是作为荧光探针有高的灵敏度。3.基于H_4DDPP配体,以及四个柔性辅配和金属Cd~(2+)离子构筑了四个配合物。配合物11-14均为3D的骨架结构。配合物11和13结构中存在孔洞结构,分别对它们进行N_2,H_2,CO_2和CH_4气体吸附性能测试。用IAST理论预计了13在298K条件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选择性系数,对于CO_2/CH_4=0.1/0.9的比例来说,选择性系数是87.56,CO_2/CH_4=0.05/0.95的选择性系数是61.48。12,14都做了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配合物对Fe(III)和Cr(VI)的检测,有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出限,可以作为一种荧光探针的候选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02)

冯泳兰,许志锋,唐斯萍,庾江喜,蒋伍玖[3](2018)在《吡啶-2,6-二甲酸构筑“蝴蝶”型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乙醇水溶剂热中,吡啶-2,6-二甲酸与高氯酸铜反应,合成一个具有"蝴蝶"状的铜(Ⅱ)配合物[C_5H_3N(CO_2)_2Cu(H_2O)_2]2_,X-射线晶体衍射(MoK_αλ=0.071 073nm)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数据:a=0.725 11(14),b=1.917 5(4),c=0.644 84(13)nm,β=107.04(3)°,Z=2,V=0.857 2(3)nm3,D_c=1.739 2mg·cm~(-3),μ=1.694 2mm-1,F(000)=532,独立衍射点中强度大于2σ的衍射点数2 561,最终的R和wR值分别0.027 6和0.084 9。配合物独立单元之间通过羰基与铜配位,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铜与配基原子构成变形八面体构型。(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韩淑英[4](2018)在《基于吡啶芴或咔唑类有机配体和联苯二甲酸的MOFs合成及吸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组装为合成方法的配位作用驱动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是目前材料化学科学的研究热点。它涉及金属有机合成、配位化学等多学科领域,为众多基础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MOFs与传统的有机超分子和无机介孔材料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在气体存储、吸附分离、传感、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本文用芴和咔唑合成了一系列配体,利用溶剂热法,与过渡金属自组装得到了 14个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TGA、红外等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气体吸附性能做了进一步的测试。一、合成了烷基链取代基长短不同的芴类系列有机配体7个,以溶剂热的方法合成具有不同微环境的基于芴基有机配体的Ni(Ⅱ)-MOFs11个,并研究了它们的组装规律。二、对由芴类配体为母体,自组装得到的MOFs材料进行吸附性能的表征,通过比较,探究当配体一致时,改变共配体的非配位官能团;以及当共配体一致时,改变芴类烷基链取代基的长短,进而改变MOFs孔道内部微环境,对MOFs材料对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叁、合成了咔唑类有机配体2个,与共配体以及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方法自组装,得到Ni(Ⅱ)-MOFs3个,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6)

来佳佳[5](2018)在《杂多酸和联吡啶二甲酸乙酯/二甲醇铜配合物的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的合成促进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发展,其中不仅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并且由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单个组分。而Keggin型杂多酸作为一类有着球型结构并且具有质子导电性的无机组分,通过配位键、氢键以及静电作用与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形成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质子导电性、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以Keggin型杂多酸和2,2'-联吡啶-4,4'-二甲酸乙酯(debpdc)/2,2'-联吡啶-4,4'-二甲醇(dbhybp)的铜配合物为原料,合成了8例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这8例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复合物的热稳定性、等温水吸附性和质子导电性。具体如下:1.常温下混合α-H_3PMo_(12)O_(40)·24H_2O(α-H_3PW_(12)O_(40)·6H_2O或α-H_4SiW_(12)O_(40)·24H_2O),CuCl_2·2H_2O以及有机配体debpdc首次得到了叁个具有质子导电性的基于单和双担载Keggin型簇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Cu(debpdc)(H_2O)_3][Cu(debpdc)(H_2O)Cl][PMo_(12)O_(40)]}·2CH_3OH·2CH_3CN·4H_2O(1)、{[Cu(ebpdc)(H_2O)_3][Cu(debpdc)(H_2O)Cl][PW_(12)O_(40)]}·2CH_3OH·6H_2O(2)和{[Cu(debpdc)(H_2O)_3][H_2SiW_(12)O_(40)]}·22H_2O(3)。单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这叁个复合物中的debpdc/ebpdc配体都以螯合的方式作为二齿氮供体配体。(2)中的ebpdc配体是debpdc的水解产物。(1)和(2)中的Keggin型杂多酸作为双齿无机配体与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形成双担载Keggin型簇,而(3)中的Keggin型杂多酸作为单齿无机配体与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形成单担载Keggin型簇,这些簇依靠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维亲水通道或者二维亲水层的叁维超分子复合物。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复合物在温度范围在25摄氏度至10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为98%时分别表现出10~(-6)~10~(-5)S·cm~(-1)(1)、10~(-5)~10~(-4)S·cm~(-1)(2)、10~(-5)S·cm~(-1)(3)的良好质子导电性。2.接下来我们使用α-H_3PMo_(12)O_(40)·24H_2O、α-H_3PW_(12)O_(40)·6H_2O以及α-H_4SiW_(12)O_(40)·24H_2O叁个不同的Keggin型杂多酸与2,2'-联吡啶-4,4'-二甲醇(dbhybp)和CuCl_2·6H_2O复合的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首次得到了叁个有着良好质子导电性的基于四担载Keggin型簇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Cu(dbhybp)(H_2O)_2]_2[PMo_(12)O_(40)]}{[Cu(dbhybp)(H_2O)Cl]_2[PMO_(12)O_(40)]}·4CH_3OH·14H_2O(4)、{[Cu(dbhybp)(H_2O)_2]_2[PW_(12)O_(40)]}{[Cu(dbhybp)(H_2O)Cl]_2[PW_(12)O_(40)]}·4CH_3OH·14H_2O(5)以及{[Cu(dbhybp)(H_2O)_2]_2[SiW_(12)O_(40)]}_2·14H_2O(6)。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入了异烟酸(hin)合成了两个含有hin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H_2[Cu(dbhybp)(in)(CH_3CN)][PMo_(12)O_(40)]·hin·CH_3CN·4H_2O}_2(7)和{H_2[Cu(dbhybp)(in)(H_2O)]_2[SiW_(12)O_(40)]}·6H_2O(8)。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物4-6属于单斜晶系中的P2_1/c空间群,在这叁个复合物中dbhybp同样作为双齿氮供体与金属Cu(Ⅱ)离子配位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每个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与两个Keggin型阴离子连接,而每个Keggin型阴离子则作为四齿无机配体与四个金属有机配合物配位,形成两种四配位的担载结构,这两种担载结构通过氢键和配位键形成两种二维层(A和B),这两种二维层通过ABAB的交叉方式堆积成叁维超分子结构;复合物7、8则属于叁斜晶系中的P1~—空间群,dbhybp作为叁齿配体及hin作为单齿配体与Cu(Ⅱ)配位形成双金属有机簇,双金属有机簇通过静电作用(7)或配位键(8)与Keggin型杂多酸阴离子连接形成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电化学交流阻抗显示这五个复合物在温度范围为25摄氏度至10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8%时的质子导电率分别为10~(-5)~10~(-4)S·cm~(-1)(4、6、8)、10~(-4)S·cm~(-1)(5)、10~(-3)S·cm~(-1)(7)。(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李蕾[6](2018)在《4-氧代-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4-氧-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为主要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了 9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并解释了氢键、π-π等弱分子间作用力堆积成配合物中的作用。使用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热重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质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水热条件下,稀土盐与H2CDA(4-氧-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反应时,配体结构发生了变化,配体H2CDA转化为其位置异构体,烯醇型结构,H3CAM(4-羟基吡啶-2,6-二羧酸)。我们合成了 6种镧系(Ⅲ)配位聚合物,分子式分别为[Ln(CAM)(H20)3]n(Ln = La,1;Pr,2),{[Ln(CAM)(H2O)3]·H20}n(Ln = Nd,3;Sm,4;Eu,5;Y,6)。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表明配位聚合物有两种结构。配位聚合物1-2和配位聚合物3-6的结构是不同的。配位聚合物1-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位聚合物3-6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这两种结构中,配体H3CAM呈现出了两种配位模式。当激发波长为376nm时,Sm(Ⅲ)和Eu(Ⅲ)配位聚合物在可见光区内有相应的特征发射峰。2.在水热条件下,稀土盐,硝酸钴与H2CDA(4-氧-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反应时,配体结构发生了变化,H2CDA转化为其位置异构体,烯醇型结构,H3CAM(4-羟基吡啶-2,6-二羧酸)。我们用一锅法合成了1个二维网络结构的3d-4f异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SmⅢCoⅡ2(CAM)(HCAM)2(H2O)7]·2H2O}n(7)。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固体状态下和DMF溶液中,配合物7在可见光区内没有SmⅢ的特征发射峰,只有芳香团的π-π*和π*-n跃迁。(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袁国财,张来军,李德琳,黄丹,陈发云[7](2017)在《基于5-(吡啶基-4-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的叁维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N-二甲基甲酰胺/水(DMF/H_2O)中,以5-(吡啶基-4-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通过溶剂/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叁维的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Cd(L)]·(DMF)-(H_2O)}_n(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Aba2空间群,其中Cd(Ⅱ)呈少见的六配位五角锥配位构型,配体L~(2-)的羧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配合物1的固体粉末在210~396nm紫外光激发下产生峰位404nm的蓝色强荧光,但其在空气和水中的结构和荧光性质的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7年12期)

冯泳兰,许志锋,邝代治,唐斯萍,庾江喜[8](2017)在《基于吡啶-2,6-二甲酸的十叁核钴(Ⅱ)配合物{[Co_(13)(PYDC)_(16)(H_2O)_(24)]·14H_2O}~(6-)的合成和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乙醇-水溶剂中,吡啶-2,6-二甲酸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一个由{Co(II)(H2O)4[Co(II)(PYDC)2]2}2-(A)和[(PYDC)2Co(II)2(H2O)5](B)及[Co(II)(PYDC)2]2-(C)构筑的钴(II)配合物,{[Co13(PYDC)16(H2O)24]·14H2O}6-(PYDC为吡啶2,6-二甲酸根),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叁单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556 7(3)nm,b=1.574 1(4)nm,c=1.638 2(4)nm,$=86.068(12),%=69.026(11),β=76.402(12)°,V=3.665 8(15)nm3,Z=1,Dc=1.854g/cm3,M r=4 092.36,μ(MoKα)=1.558mm-1,F(000)=2 075,R1=0.043 7,wR2=0.108 6[对I>2σ(I)的衍射]和R1=0.051 0,wR2=0.114 5(对所有的衍射)。中心钴(II)离子与配基氧、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变形八面体构型。(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白向茹,曾依,周晓东,王晓华,沈爱国[9](2017)在《环境安全的Hg(II)辅助的吡啶二甲酸零背景超灵敏SERS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细菌孢子的生物标志物,吡啶二甲酸(英文全称,DPA)的高灵敏检测在当前的生物安全应急系统中仍然是亟待解决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设计了一种DPA的SERS传感器,确保其无需样品前处(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12-01)

何占宇[10](2017)在《基于咪唑/吡啶基间苯二甲酸配体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质子传导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配位聚合物拥有奇异、迷人的骨架结构,并且在气体吸附、荧光、磁性、催化、电化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在最近几十年里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有机配体、金属离子、溶剂、温度等因素对配位聚合物的最终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对配合物最终结构的预测是当前配合物发展的难题之一,设计合成具有某种特定结构或者特殊功能的配位聚合物仍是一项挑战。为了进一步探索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叁种含氮的多羧基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并对部分配合物的荧光、磁学、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一、利用5-(1-氢-咪唑基)间苯二甲酸与过渡金属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4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d(L1)(H_2O)]·0.5H_2O}n(1)、{[Zn(L1)(H_2O)]·H_2O}n(2)、{[Co(L1)(H_2O)_2]·2H_2O}n(3)、{[Ni(L1)(H_2O)_2]·2H_2O}n(4)。配合物1为叁维框架结构;配合物2、3、4均为二维层状结构,并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具有更高的维数是因为Cd(II)离子相对于Co(Ⅱ)/Ni(II)/Zn(II)离子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和更高的配位数,从而导致了晶体结构的不同。二、利用5-(吡啶-甲氧基)间苯二甲酸与过渡金属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7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L2)]·0.5H_2O}n(5)、{[Cd(L2)]·0.5H_2O}n(6)、{[Zn_2(L3)_2]}n(7)、{[Cd(L3)]}n(8)、{[Cd(L3)(H_2O)]·2H_2O}n(9)、{[Cd(L3)(H_2O)]}n(10)、{[Cd(L3)]}n(11)。配合物5、6为同构的二维层状结构。在配合物7-11中,配合物9、10为二维层状结构,二维层通过与客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7、8、11均为叁维框架结构。比较配合物8-11的结构特点发现,随着pH值的升高,Cd(II)离子的配位数升高,L3配体的配位能力增强。配位或结晶水分子的存在与否显着影响了配合物的空间堆积方式。叁、利用(3,5苯基二甲酸)-6羧基吡啶与过渡金属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叁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_(1.5)(L4)(H_2O)2]·H_2O}n(12)、{[Zn_3(L4)_2(H_2O)_4]·3H_2O}n(13)、{[Cd_(1.5)(L5)}n(14)。配合物12为二维配位层。13、14为堆积不同的叁维框架结构;比较配合物12、13的结构特点,发现温度的升高使得金属的的配位数升高,有利于配合物维数的扩展。四、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性质研究1.配合物1、2的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2有好的的荧光性能。2.配合物3、4的磁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3的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4的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3.质子传导性能研究。利用交流阻抗法分别在纯净水、硫酸溶液中测试了配合物1-8、12、14与Nafion形成的复合膜在不同温度下的质子传导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不同程度的影响了Nafion膜的质子电导率,这可能与配合物的晶体堆积结构有关。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会随着温度以及氢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4.对双氧水的传感性能研究。在0.1M NaOH中测试了配合物3修饰的玻碳电极的对双氧水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3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双氧水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7-06-01)

吡啶二甲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结构多样,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结构可设计等优点,在催化,气体吸附分离,荧光,药物传递和磁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在溶剂热的合成条件下,基于3,5-二(2′,5-苯二甲酸)吡啶(H_4DDPP)和过渡金属Zn~(2+)/Cd~(2+)构筑了多种新颖的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分析,热重,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且对它们进行了荧光及吸附性能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H_4DDPP配体和金属Zn~(2+)/Cd~(2+)构筑了六种配合物。除配合物5的2D层状结构,其余都是3D骨架结构。由于配合物1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959.1 m~2g~(-1),42.2%,对其进行了N_2,H_2,CO_2和CH_4气体吸附性能测试,N_2,H_2吸附量分别为246.2cm~3g~(-1)(77 K),125.8 cm~3g~(-1)(77 K),CO_2的吸附量为116.1 cm~3g~(-1)(273 K),103.3 cm~3g~(-1)(298 K),CH_4的吸附量为30.6 cm~3g~(-1)(273 K),19.4 cm~3g~(-1)(298 K)。并且运用IAST理论对二元气体CO_2/CH_4的选择性系数进行计算,分别为25.4(CO_2/CH_4=0.05/0.95),79.3(CO_2/CH_4=0.5/0.5)。配合物2-5都做了荧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他们都对Fe(III)和Cr(VI)有低的检出限,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的一种候选材料。2.基于H_4DDPP配体,以及叁个刚性辅配1,4-bib(对苯咪唑),1,4-bbb(对苯苯咪唑),phen(1,10-邻菲罗啉)和金属Cd~(2+)离子构筑了四种配合物。配合物7和10都是具有双核次级结构单元的3D的配合物,8是单核2D的层状配合物,9是四核3D的配合物。对7做了N_2,H_2,CO_2和CH_4气体吸附性能测试,发现CO_2的吸附量大于N_2,而N_2几乎不吸附。值得注意的是9和10是用不同比例的H_4DDPP/phen和金属Cd~(2+)构筑的两种结构不同的配合物。配合物10的结构中存在较大的孔洞,体现出了对N_2,H_2,CO_2和CH_4良好的气体吸附性能。在298 K时,CO_2的吸收量为50.5 cm~3 g~(-1),高于ZIF-68、ZIF-69、ZIF-79。同时计算10对二元气体的选择性,选择性系数分别是8.456(CO_2/CH_4=0.5/0.5)和7.178(CO_2/CH_4=0.0 5/0.95)。并且作为荧光探针10对Fe(III)和Cr(VI)有低的检出限,可以达到10~(-5)级别。但9只是作为荧光探针有高的灵敏度。3.基于H_4DDPP配体,以及四个柔性辅配和金属Cd~(2+)离子构筑了四个配合物。配合物11-14均为3D的骨架结构。配合物11和13结构中存在孔洞结构,分别对它们进行N_2,H_2,CO_2和CH_4气体吸附性能测试。用IAST理论预计了13在298K条件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选择性系数,对于CO_2/CH_4=0.1/0.9的比例来说,选择性系数是87.56,CO_2/CH_4=0.05/0.95的选择性系数是61.48。12,14都做了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配合物对Fe(III)和Cr(VI)的检测,有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出限,可以作为一种荧光探针的候选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啶二甲酸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丹.基于2,2'-联吡啶-4,4'-二甲酸的3d-4f混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赵丽.基于3,5-二(2′,5-苯二甲酸)吡啶配合物的构筑及其荧光和吸附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9

[3].冯泳兰,许志锋,唐斯萍,庾江喜,蒋伍玖.吡啶-2,6-二甲酸构筑“蝴蝶”型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4].韩淑英.基于吡啶芴或咔唑类有机配体和联苯二甲酸的MOFs合成及吸附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来佳佳.杂多酸和联吡啶二甲酸乙酯/二甲醇铜配合物的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D].河南师范大学.2018

[6].李蕾.4-氧代-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

[7].袁国财,张来军,李德琳,黄丹,陈发云.基于5-(吡啶基-4-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的叁维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J].化学世界.2017

[8].冯泳兰,许志锋,邝代治,唐斯萍,庾江喜.基于吡啶-2,6-二甲酸的十叁核钴(Ⅱ)配合物{[Co_(13)(PYDC)_(16)(H_2O)_(24)]·14H_2O}~(6-)的合成和结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9].白向茹,曾依,周晓东,王晓华,沈爱国.环境安全的Hg(II)辅助的吡啶二甲酸零背景超灵敏SERS检测[C].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7

[10].何占宇.基于咪唑/吡啶基间苯二甲酸配体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质子传导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7

标签:;  ;  ;  ;  

吡啶二甲酸论文-马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