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电影论文-豆耀君

侯孝贤电影论文-豆耀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侯孝贤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侯孝贤电影,《红气球之旅》,拉摩里斯,中国想象

侯孝贤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豆耀君[1](2019)在《《红气球之旅》与侯孝贤电影的异域中国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是蜚声国际影坛的华语电影大师,至今已执导过二十余部剧情片,其中如《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戏梦人生》《悲情城市》《海上花》《刺客聂隐娘》等名作,先后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柏林电影节影评人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其艺术成就获得了世界影坛的高度评价。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侯孝贤近年拍摄的(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10期)

鲁嘉欣[2](2019)在《历史·景观·人物:侯孝贤电影综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一贯的关怀主义和“苍凉”的风格,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乃至国际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本文主要从历史、景观、人物叁个方面综论侯孝贤的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除绪论、结语外,主体部分由叁章构成。第一章论说侯孝贤电影的景观呈现,从电影美学与叙事出发,包括长镜头的普遍运用、自然与人文的交迭、写实与抒情的融合等内容,指出侯孝贤透过声音和影像的辩证,以庶民记忆来质疑历史大叙事。在空间处理上,不但以长镜头深焦呈现室内多层次空间的活动来反映家族和历史命运纠结的兴衰荣枯,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迭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来铺陈多重殖民的生活经验。第二章论侯孝贤电影的人物描摹,从自传体裁与边缘人物出发,包括个人自传、戏偶代表、女性角色等内容,记录到1980-90年代侯孝贤的所有作品主体都很清楚地以自传体呈现,并且特别钟爱于个人的人生轨迹描写及边缘人物作为题材创作,透过回忆唤起历史分期、年代称号、朝代及描述时间架构的问题。而在检视、探索过去时,以宽美为代表的女性角色在他的电影中提供了另一种历史时间的形态,来讲述非指导性的个人历史。第叁章论侯孝贤电影的历史书写,以台湾新电影为开端,在整个新电影运动时期持续聚焦历史,张扬表现本土意识,通过来自本土作家沈从文的影响和来自台湾一代影人集体创作的推涌两大原因,述说包括缘何聚焦历史、日常琐事记录、重大事件还原等内容,并通过四部作品《尼罗河女儿》《恋恋风尘》《好男好女》和《悲情城市》为例,展现侯孝贤对历史与人性进行非戏剧化的真实书写。侯孝贤在历史、景观与人物表述中讲述历史大叙事,真切地关注着在族群利益纠葛中善良的人民与他们质朴的生活感情和梦想,挥洒出一份沉淀浑厚的历史掌握与关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嵘[3](2019)在《沉寂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的电影成长于台湾“新电影”时期。作为公认的台湾“新电影”旗手,侯孝贤的主体影像空间,是“一个更为开阔的台湾现实”。换句话来说,其电影作品通过构筑日常场景,在叙事,镜头语言等方面呈现出一种追求日常性的去戏剧化美学风格,然而,在侯孝贤构筑的日常场景的平淡琐碎,甚至是沉闷之中,却能够释放出德勒兹所说的那种积蓄而来的“沉寂力量”。因为侯孝贤并非简单记录生活的真实,在他的作品中,平凡的生活图景下是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结构。本文正是要探讨侯孝贤作品中这种独特的日常性美学:它是如何在侯孝贤的作品中,以怎样的镜头语言,叙事形式等艺术手法所建构出来的,在他的作品中,又有哪些独特元素表现了这种日常性,其美学源头来自何处。而为了回答以上问题,笔者将引入德勒兹的影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理论工具。(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2)

王搢珽[4](2019)在《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侯孝贤早期代表作《童年往事》为例,从色调、布光、镜头、表演、声音等方面分析了侯氏电影的视觉风格。侯孝贤的电影在反映社会历史现实、引发深刻思考、承继中国古典美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引领着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张庆梅[5](2019)在《电影《童年往事》与地域文化——侯孝贤电影对台湾文化身份的追问与“寻根”》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性的作品,主要以他从童年到青年的经历为内容,描绘了主人公阿孝一家的悲欢离合。因此,影片中自然地深渗入了带有地域性的文化因素。本文立足于侯孝贤"外省人"的特殊身份,从地域文化因素的角度出发,探求电影《童年往事》中侯孝贤对台湾文化身份的追问与"寻根"。(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杜彦洁[6](2019)在《电影作品的叙事特色分析——以侯孝贤电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的电影注重台湾历史的呈现及思考,强调人文关怀。他始终坚持以自己独有的叙事特色来表达电影的情感思想。本文将叙事时空、叙事内容和叙事语言叁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讨侯孝贤电影的叙事特色,希望能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周林[7](2019)在《侯孝贤电影作品的生存矛盾纾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电影作品向来以温情、含蓄的东方美学特征着称,但是在和谐的叙事手法之下,也客观呈现出因现实困境所来带的尖锐人类生存矛盾:城乡差距导致的生存困难与失意,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理解缺失与纠缠,不同文化传统的对抗冲突。这些生存矛盾游走在乡土与都市之间,侵扰着电影作品之中人类的现实物质生活与抽象精神世界。侯孝贤在呈现尖锐的生存矛盾之后,也提供了纾解的可能,从返乡的复原力量、回归家庭的稳定、跨文化的理解与融合构成侯孝贤的纾解策略。(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文斌,张天宇[8](2019)在《从意象到意境——侯孝贤电影的中国古典美学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若站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考察一部电影,需要看其意象之多寡、意蕴之有无及其所传达出的"意境"之深远与否。侯孝贤是一位塑意象造意境的大师级电影导演,其作品"气韵自然,虚实相生",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气质。本文以《悲情城市》《恋恋风尘》《童年往事》等代表作品为例,考察侯孝贤电影的气韵呈现与影像表达。(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1期)

李奕欣[9](2019)在《论侯孝贤电影的悲剧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孝贤依据对人生的深刻关怀和认知,结合自身的人生感知和经历,摄制了多部富有悲剧性色彩的电影,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主力,被人们称为电影悲剧艺术大师。他的电影以悲剧居多,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主要源于他特殊的人生际遇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侯孝贤主要通过其富有个性的意境营造、场景设计和镜像语言等表现手法,将生命、亲情、乡情和历史文化等悲剧主题呈现给世人,同时深刻地折射出侯孝贤电影中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深沉的悲剧情怀。(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1期)

杨君宁[10](2018)在《女性声音、文学视角与美学形构——朱天文在侯孝贤电影中的文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天文身为新电影产生以来鲜有的兼具小说家身份的女性编剧,其剧本写作和对侯孝贤电影具体创制、拍摄过程的参与,都从文学和女性的双重角度为侯氏电影美学形态的形成与确立提供了新因素。本文以朱天文在侯氏电影中的文学文化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女性视角和美学渗透加以考察。(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8年06期)

侯孝贤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侯孝贤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一贯的关怀主义和“苍凉”的风格,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乃至国际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本文主要从历史、景观、人物叁个方面综论侯孝贤的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除绪论、结语外,主体部分由叁章构成。第一章论说侯孝贤电影的景观呈现,从电影美学与叙事出发,包括长镜头的普遍运用、自然与人文的交迭、写实与抒情的融合等内容,指出侯孝贤透过声音和影像的辩证,以庶民记忆来质疑历史大叙事。在空间处理上,不但以长镜头深焦呈现室内多层次空间的活动来反映家族和历史命运纠结的兴衰荣枯,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迭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来铺陈多重殖民的生活经验。第二章论侯孝贤电影的人物描摹,从自传体裁与边缘人物出发,包括个人自传、戏偶代表、女性角色等内容,记录到1980-90年代侯孝贤的所有作品主体都很清楚地以自传体呈现,并且特别钟爱于个人的人生轨迹描写及边缘人物作为题材创作,透过回忆唤起历史分期、年代称号、朝代及描述时间架构的问题。而在检视、探索过去时,以宽美为代表的女性角色在他的电影中提供了另一种历史时间的形态,来讲述非指导性的个人历史。第叁章论侯孝贤电影的历史书写,以台湾新电影为开端,在整个新电影运动时期持续聚焦历史,张扬表现本土意识,通过来自本土作家沈从文的影响和来自台湾一代影人集体创作的推涌两大原因,述说包括缘何聚焦历史、日常琐事记录、重大事件还原等内容,并通过四部作品《尼罗河女儿》《恋恋风尘》《好男好女》和《悲情城市》为例,展现侯孝贤对历史与人性进行非戏剧化的真实书写。侯孝贤在历史、景观与人物表述中讲述历史大叙事,真切地关注着在族群利益纠葛中善良的人民与他们质朴的生活感情和梦想,挥洒出一份沉淀浑厚的历史掌握与关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侯孝贤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豆耀君.《红气球之旅》与侯孝贤电影的异域中国想象[J].文艺争鸣.2019

[2].鲁嘉欣.历史·景观·人物:侯孝贤电影综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王嵘.沉寂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王搢珽.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J].大观(论坛).2019

[5].张庆梅.电影《童年往事》与地域文化——侯孝贤电影对台湾文化身份的追问与“寻根”[J].北方文学.2019

[6].杜彦洁.电影作品的叙事特色分析——以侯孝贤电影为例[J].汉字文化.2019

[7].周林.侯孝贤电影作品的生存矛盾纾解策略[J].电影文学.2019

[8].王文斌,张天宇.从意象到意境——侯孝贤电影的中国古典美学蕴涵[J].视听.2019

[9].李奕欣.论侯孝贤电影的悲剧情怀[J].文学教育(上).2019

[10].杨君宁.女性声音、文学视角与美学形构——朱天文在侯孝贤电影中的文化实践[J].当代文坛.2018

标签:;  ;  ;  ;  

侯孝贤电影论文-豆耀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