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敌论文-李文凤,张荣跃,尹炯,罗志明,王晓燕

自然天敌论文-李文凤,张荣跃,尹炯,罗志明,王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天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南,甘蔗,害虫,天敌

自然天敌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凤,张荣跃,尹炯,罗志明,王晓燕[1](2017)在《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综合及环保的观点来治理害虫,是当今植保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在中国,近年来,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上的关注。研究并开发利用害虫优势天敌控制害虫,能收到除害增产、减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节省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明显效果。蔗田生态系统内存在着丰富的昆虫天敌资源,对抑制甘蔗害虫的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蔗田内,控制甘蔗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主要的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的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ferens Townsend和黄螟卵赤眼蜂Trichogramma sp.;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us sacchari(Cocherell)、蓟马Baliothrips serratus Kobus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的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微小花蝽Orius(Heterorius)minutus(Linnaeus)、黑襟毛瓢虫Scymnus(Neopullus)hoffmanni Weise等。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朱平阳,Heong,Kongluen,Sylvia,VILLAREAL,吕仲贤[2](2017)在《氮肥影响节肢动物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可能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会提高水稻对害虫的敏感性、改变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到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功能,导致害虫大发生。为了合理、公正地评价施用氮肥对稻田节肢动物天敌对害虫自然控制能力的影响,探索性地应用笼罩的方法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稻田中研究了害虫天敌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0,100 kg N/hm~2和200 kg N/hm~2)稻田中对褐飞虱的捕食能力及自然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旱季田间的捕食性天敌对褐飞虱若虫的捕食能力和主要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能力均随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在雨季,虽然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能力也随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但捕食性天敌对褐飞虱若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天敌对褐飞虱自然控制能力的减弱是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褐飞虱种群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6期)

于汉龙[3](2015)在《自然天敌对麦蚜和棉蚜的控害作用评价及两种瓢虫天敌的耐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的利用北方农田系统中的自然天敌,采用系统调查与罩笼接虫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自然天敌对麦蚜和棉蚜的控害作用,并且研究了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耐寒的季节性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是麦田和棉田中的最主要的捕食性天敌,自然天敌对麦蚜种群有持续的控制作用,自然天敌在麦蚜发生平稳期、盛发期、消退期,控害指数分别为35%、42%和32%。自然天敌大部分时间能够有效的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在防治指标以下,控害指数高达91%;伏蚜时期由于棉田中自然天敌种群数量太少,益害比低,对伏蚜控害指数始终低于20%,无法有效的控制伏蚜种群。因此,在麦田麦蚜发生期和棉花苗蚜发生期要保护和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在棉花伏蚜发生前,通过栖境治理技术助增天敌的数量。(2)研究异色瓢虫的耐寒性发现,体重对异色瓢虫的耐寒能力有显着影响,而斑型、性别对抗寒性没有显着影响。不同底色之间的耐寒性无显着差异,相同底色不同斑点数之间无显着差异;体重与耐寒能力呈正相关,体重越大耐寒能力越强。(3)不同月份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耐寒能力呈现季节性变化。其中,异色瓢虫在越冬期间耐寒能力最强,其体内含水量、SOD和CAT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趋势。龟纹瓢虫体内含水量、SOD和CAT活力也是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是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可能采取不同的化学适应以应对环境变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刘显娇,王风珍,李春成[4](2014)在《吉林省西部榆紫叶甲发生及本地自然寄生性天敌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取食榆树(Ulmus pumila L.)花芽、叶片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吉林西部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下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上树,5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幼虫进入暴食期,6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寻找化蛹场所,6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下旬始见成虫,7月下旬开始进行夏眠,9月上旬出蛰活动,开始交配,但当年不产卵,10月上旬相继下树,在树下土壤越冬。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 Liao)为本地区榆紫叶甲重要的天敌昆虫,在榆紫叶甲卵盛发期自然寄生率可达33%。(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4年24期)

王慧[5](2014)在《枣大球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天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即枣球蜡蚧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危险性害虫,具有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并且可随苗木调运做远距离传播的特点。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初传入新疆以来,对果树生产及园林观赏植物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何有效而持续地控制枣大球蚧危害和蔓延,己成为新疆林果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论文即以枣大球蚧以及与其同域发生的天敌为研究对象,评价寄生和捕食性天敌对枣大球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枣大球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定于2-5年生枝条上越冬,其发生规律与寄主植物的物候期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虫期的发生时间最长且对植物影响最严重。平均每头雌成虫的最大产卵量为13000粒。初孵若虫可在枝条爬行1-3天,之后转移至叶片正面固定取食。枣树落叶期若虫由叶片向枝条转移,多选择在1-2年生枝条下半部越冬。2.建立枣大球蚧自然种群生命表,评价其天敌在自然条件下对枣大球蚧种群的控制作用:由于枣大球蚧在整个世代中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关键虫期为若虫期与成虫期,控制因子主要是自然死亡。在雌虫产卵期寄生蜂对其产卵量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从卵期到成虫期的存活数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枣大球蚧产卵数量较多,第二代的种群数量仍呈增长趋势,约为当代种群数量的34倍。3.运用SCAR标记技术,通过检测单头捕食性天敌肠道内枣大球蚧残体,初步查明新疆阿克苏地区枣大球蚧捕食天敌种类组成,枣大球蚧捕食天敌实验结果表明: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枣大球蚧的捕食性天敌涵盖3个目,6个科,有10种。包括红环瓢虫、孪斑唇瓢虫、多异瓢虫、十叁星瓢虫、冠突花蟹蛛、合古卷叶蛛、细小皿蛛、叁突花蛛、日本方头甲和丽草蛉,其中未见报道的有4种:多异瓢虫、十叁星瓢虫、冠突花蟹蛛、叁突花蛛。所研究调查出的枣大球蚧自然天敌种类并不多,但在控制枣大球蚧种群数量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保护利用本土自然天敌控制大球蚧的发生与危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于汉龙,门兴元,叶保华,于毅,张安盛[6](2014)在《自然天敌对苗蚜和伏蚜控制作用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合理利用自然天敌,定量评价棉田自然天敌对苗蚜和伏蚜的控制作用。【方法】采用接虫罩笼法结合系统调查。【结果】发现苗蚜的主要自然天敌是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大部分时间能够有效的控制苗蚜种群在防治指标以下,控害指数高达91%;伏蚜主要自然天敌是蜘蛛、草蛉和龟纹瓢虫,由于其种群数量太少,益害比低,对伏蚜控害指数始终低于20%,无法有效的控制伏蚜种群。【结论】结果提示,应根据苗蚜和伏蚜自然天敌控制作用不同,制定合理的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满丽梅,魏玉荣,赵丰[7](2013)在《人工调解控制灰斑古毒蛾与发展生物天敌自然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区水源短缺、化学防治困难。利用灰斑古蠹蛾喜欢在灌木丛中越冬的习性,在深秋和冬季采摘虫茧,把采收来的虫茧保存在普通库房内,人工及时收集从虫茧中羽化后飞落在窗户上的各种天敌并适时释放回林区,增强生物自控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3年36期)

木哈拜提·托克逊,吐尔逊江,努尔艳·斯迪克,阿依努尔·尼亚孜,吾买尔江·库尔班[8](2013)在《南疆地区以自然蚜虫饲养天敌控害的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南疆一些棉农和基层技术人员把棉田周围的榆树当成蚜虫和其他害虫的源头砍掉或是频繁喷药,这样的做法无益于蚜虫的防治。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和试验结果,重点探讨了通过保护和繁殖天敌的方法降低害虫种群数量,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用量的目的。有益天敌的利用是目前必不可少的重要植物保护手段,应该引起当地的注意。(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3年11期)

张孟军,翟淑芬,刘立民[9](2013)在《长春地区白蜡吉丁天敌种类与自然寄生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春地区的水曲柳林分为对象,调查白蜡吉丁的自然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卵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寄生率达61.3%;幼虫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啮小蜂,寄生率为68.6%;蛹期寄生天敌种类一种,为东方副凿姬蜂,寄生率为8.64%。白蜡吉丁产卵的季节分布呈先上升至高峰后再下降的趋势,白蜡吉丁平腹小蜂的季节消长趋势与白蜡吉丁一致,但在时间上滞后于白蜡吉丁产卵的规律。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开发的优势天地种类对白蜡吉丁进行生物防治。(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张乐群[10](2013)在《杨盾蚧天敌种类及主要天敌自然控制效果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克拉玛依农田开发区防护林上发生的杨盾蚧天敌昆虫种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杨盾蚧天敌昆虫主要是长棒四节蚜小蜂和孪斑唇瓢虫,其中长棒四节蚜小蜂自然寄生率高达41.5%。此外,在室内对杨盾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孪斑唇瓢虫的捕食量以及孪斑唇瓢虫和杨盾蚧之间的密度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孪斑唇瓢虫对杨盾蚧若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而且对若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3年09期)

自然天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氮肥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可能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会提高水稻对害虫的敏感性、改变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到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功能,导致害虫大发生。为了合理、公正地评价施用氮肥对稻田节肢动物天敌对害虫自然控制能力的影响,探索性地应用笼罩的方法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稻田中研究了害虫天敌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0,100 kg N/hm~2和200 kg N/hm~2)稻田中对褐飞虱的捕食能力及自然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旱季田间的捕食性天敌对褐飞虱若虫的捕食能力和主要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能力均随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在雨季,虽然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能力也随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但捕食性天敌对褐飞虱若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天敌对褐飞虱自然控制能力的减弱是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褐飞虱种群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天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凤,张荣跃,尹炯,罗志明,王晓燕.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2].朱平阳,Heong,Kongluen,Sylvia,VILLAREAL,吕仲贤.氮肥影响节肢动物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J].生态学报.2017

[3].于汉龙.自然天敌对麦蚜和棉蚜的控害作用评价及两种瓢虫天敌的耐寒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4].刘显娇,王风珍,李春成.吉林省西部榆紫叶甲发生及本地自然寄生性天敌调查[J].吉林农业.2014

[5].王慧.枣大球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天敌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4

[6].于汉龙,门兴元,叶保华,于毅,张安盛.自然天敌对苗蚜和伏蚜控制作用的定量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4

[7].满丽梅,魏玉荣,赵丰.人工调解控制灰斑古毒蛾与发展生物天敌自然控制技术[J].北京农业.2013

[8].木哈拜提·托克逊,吐尔逊江,努尔艳·斯迪克,阿依努尔·尼亚孜,吾买尔江·库尔班.南疆地区以自然蚜虫饲养天敌控害的技术探讨[J].中国棉花.2013

[9].张孟军,翟淑芬,刘立民.长春地区白蜡吉丁天敌种类与自然寄生率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3

[10].张乐群.杨盾蚧天敌种类及主要天敌自然控制效果调查[J].防护林科技.2013

标签:;  ;  ;  ;  

自然天敌论文-李文凤,张荣跃,尹炯,罗志明,王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