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解吸论文-陈东,李焕文,林颖,吴静仪

磷解吸论文-陈东,李焕文,林颖,吴静仪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解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鸟粪石,磷,解吸液,结晶法

磷解吸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李焕文,林颖,吴静仪[1](2015)在《含磷解吸液结晶法制备鸟粪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鸟粪石是一种高效的氮磷缓释复合材料.以模拟富磷溶液为反应物,探索了结晶法制备鸟粪石的主要控制条件.当3种构晶离子摩尔比为[Mg2+]:[NH+4]∶[PO3-4]=1.2∶3.0∶1.0,p H为8.0时,用含磷质量浓度为699 mg/L的实际含磷解吸液制备鸟粪石,获得的产品纯度为83.36%.化学组成、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鸟粪石与天然鸟粪石元素组成与形貌结构相似,出现典型的PO3-4和NH+4的特征峰.对其肥效的考察结果显示,在施加合成鸟粪石的量为25~300 mg/kg时,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章明清,李娟,孔庆波[2](2015)在《土壤磷解吸特性对菜稻轮作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四季豆-瓢瓜-早稻轮作制不同磷肥用量的3年定位田间试验,探讨土壤磷解吸特性及其解吸特征值对菜稻轮作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的影响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提出的解吸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土壤磷素随水土质量比变化的解吸过程,通过该模型能同时得到土壤磷可解吸量Q、土壤溶液磷浓度Cli及其缓冲系数b等解吸特征值。菜菜稻轮作的总磷浓度平均只有菜菜连作的42.6%。土壤磷可解吸量与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之间满足双速率转折点的动态特征。无论是菜菜连作还是菜菜稻轮作,Q值表征的土壤磷素淋失转折点的差异很小,平均为24.4 mg kg-1。因此,菜菜稻轮作有利于削减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土壤磷可解吸量的双速率转折点X0可用于表征菜田磷素淋失潜力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荣萍,廖新荣,李淑仪,丁效东,薛石龙[3](2014)在《有机肥对不同母质菜田土壤磷解吸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华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玄武岩母质发育、花岗岩母质发育、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在经过两种有机肥(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预培养30 d和60 d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解吸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后,3种母质发育菜田土壤其有效磷含量均显着增加,且添加鸡粪堆肥处理的土壤其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量大于添加商品有机肥处理;3种母质发育土壤在添加两种有机肥处理后其磷解吸动力曲线均是先快速解吸然后缓慢达到平衡的过程;磷解吸量不仅与各处理的土壤初始有效磷含量密切有关,而且与土壤成土母质类型、施入有机肥种类相关;3种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在经过两种有机肥处理后其磷解吸动力曲线用5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发现Elovich方程、抛物线方程和幂函数方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拟合效果。(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郑莲琴,和树庄[4](2012)在《滇池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解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池富营养化严重,非点源磷污染对滇池有重要影响。溶解态磷一旦冲入湖中容易被水生植物利用,所以土壤中溶解态磷的输出值得专门研究。本文选取滇池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17样点,测定了样点土壤中全磷、速效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的含量,并进行了静态土壤磷解吸试验,以了解土壤磷的析出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全磷含量为0.137~2.935 g.kg 1(不包括磷矿区的上蒜林地和上蒜坝平地),速效磷含量在0.311~96.238 mg.kg 1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依次为湖滨废弃大棚>大棚>坝平地>坡地>林地;土壤溶解性总磷含量为0.66~9.52 mg.kg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溶解性总磷含量为湖滨废弃大棚>大棚>坡地>坝平地>林地;土壤溶解性磷酸盐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溶解性全磷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溶解性磷酸盐含量与溶解性总磷含量线性正相关。溶解性磷酸盐在溶解性总磷中占20%~95%,说明溶解性磷酸盐是溶解性总磷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磷的溶出水平由土壤全磷含量所决定,而大量施肥不利于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研究结果还表明,磷的静态溶出过程在0.5~1 h能达到平衡,说明在地下水或地表径流的输移过程中有足够多时间达到溶解平衡,析出最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王嗣淇,王而力[5](2011)在《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沙土磷解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磷解吸特征.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磷解吸特征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解吸等温式;沙土磷的解吸比率(Dr)在0.32~0.98之间,平均值为0.70;最大解吸量(Dm)与饱和吸附量(Гm)呈极显着正相关;沙土对磷的吸附方式以物理吸附为主,解吸可逆性较强.被吸附的磷在环境中较易发生淋失,仍然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土壤中w(有机质)和w(团聚体)对磷的固持能力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磷的Dr排序为农田(0.64)=草地(0.64)<林地(0.67)<沙荒地(0.91),农田、草地和林地磷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磷淋失的环境风险最大,Dr与土壤中w(粗黏粒),w(黏粒)和w(有机质)呈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7期)

雷宏军,刘鑫,朱端卫[6](2008)在《石灰改良对酸性土壤磷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石灰施用对酸性土壤磷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处理并不影响动力学模型对磷酸根的解吸机制,选用的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权函数方程等6个动力学模型对磷酸根解吸过程的拟合效果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以权函数方程和抛物线方程拟合度最佳。与对照相比,石灰改良后,赤红壤和黄红壤对磷的解吸具有较高的初始瞬时速率,黄红壤具有较低的初始瞬时速率。扩散机制是磷从固相表面向溶液的移动机制,抛物线扩散方程的扩散系数R可望成为较好的指示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赵明,吕家珑,张一平,马志刚,苏仕平[7](1999)在《土壤中磷解吸动力学特征及过渡态理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2 ℃、22 ℃、32 ℃和42℃5 个温度条件下,应用动力学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陕西省具代表性的4 种土壤对所吸附磷的解吸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磷解吸的一级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其磷解吸活化能(Ed) 与磷解吸活化焓( △H+ +d ) 为黄褐土> 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而磷解吸自由能( △G+ +d ) 和活化熵( △S+ +d ) 则刚好相反。所以,土壤中磷解吸是吸热反应,4 种土壤中的磷解吸难易程度,即其克服反应势垒需要的热能为黄褐土> 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而反应满足条件后进行速度顺序为黄褐土> 土娄土> 黑垆土> 黄绵土,且黄褐土吸附的磷解吸速度最快(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A.N.Sharpley,李棠庆[8](1985)在《土壤性质对磷解吸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提出了几个描述土壤磷解吸的简单的动力学模型。其中之一是修改了的Elovich方程 P_d=(1/a)ln(ab)+(1/a)lnt [1] 式中P_d是在t时间(分钟)内土壤磷的解吸量(μg·g±~(-1)),a和b是常数。最近,(本文来源于《土壤学进展》期刊1985年05期)

磷解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四季豆-瓢瓜-早稻轮作制不同磷肥用量的3年定位田间试验,探讨土壤磷解吸特性及其解吸特征值对菜稻轮作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的影响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提出的解吸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土壤磷素随水土质量比变化的解吸过程,通过该模型能同时得到土壤磷可解吸量Q、土壤溶液磷浓度Cli及其缓冲系数b等解吸特征值。菜菜稻轮作的总磷浓度平均只有菜菜连作的42.6%。土壤磷可解吸量与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之间满足双速率转折点的动态特征。无论是菜菜连作还是菜菜稻轮作,Q值表征的土壤磷素淋失转折点的差异很小,平均为24.4 mg kg-1。因此,菜菜稻轮作有利于削减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土壤磷可解吸量的双速率转折点X0可用于表征菜田磷素淋失潜力的指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解吸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东,李焕文,林颖,吴静仪.含磷解吸液结晶法制备鸟粪石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章明清,李娟,孔庆波.土壤磷解吸特性对菜稻轮作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5

[3].王荣萍,廖新荣,李淑仪,丁效东,薛石龙.有机肥对不同母质菜田土壤磷解吸动力学模拟[J].土壤学报.2014

[4].郑莲琴,和树庄.滇池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解吸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

[5].王嗣淇,王而力.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沙土磷解吸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1

[6].雷宏军,刘鑫,朱端卫.石灰改良对酸性土壤磷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

[7].赵明,吕家珑,张一平,马志刚,苏仕平.土壤中磷解吸动力学特征及过渡态理论的应用[J].西北农业学报.1999

[8].A.N.Sharpley,李棠庆.土壤性质对磷解吸动力学的影响[J].土壤学进展.1985

标签:;  ;  ;  ;  

磷解吸论文-陈东,李焕文,林颖,吴静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