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21003)
【摘要】目的:对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3例疣状胃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133例疣状胃炎患者均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但是缺乏典型性。多发性患者124例,占93.23%,单发性9例,占6.77%。Hp阳性108例,占81.20%。所有患者行相应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1.73%。结论:疣状胃炎主要包括弥漫型与胃窦型,两种类型的发病原因及机理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疣状胃炎;内镜检查;病理特点;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8-037-01
疣状胃炎(Verrucousgastritis,VG)又叫做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窦疹样胃炎,是特殊类型的胃黏膜病变[1]。为了进一步对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3例疣状胃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共收治133例疣状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女54例;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疼痛或不适,其次为上腹饱胀、反酸、恶心、嗳气等。
1.2方法
①以电子胃镜对隆起糜烂性病变的数目、形态、炎症程度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等进行观察。对病变部位行活检病理检查以确定病理性质。②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三联抗Hp治疗,持续1~2周,再以PPI或H2RA进行抑酸治疗,持续2~3周。
1.3观察指标
总结、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点。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
133例疣状胃炎患者均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但是缺乏典型性:上腹疼痛120例,占90.23%,嗳气或反酸11例,占8.27%,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2例,占1.50%;上消化道出血症状20例,占15.04%,19例为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占14.29%,1例为呕咖啡色液体,占0.75%;伴十二指肠及胃溃疡12例,占9.02%。
2.2内镜特点
①形态学特点:胃黏膜上病灶多为直径0.5~1.4cm的圆形及类圆形隆起,中央脐样凹陷,表面覆有灰黄色或白色纤维性分泌物、血痂等。多发性124例,占93.23%,单发性9例,占6.77%。②幽门螺杆菌(Hp)的检出率:Hp阳性108例,占81.20%,其中胃窦型90例,占83.33%,弥漫型18例,占16.67%。③病理特点:共对30例患者进行病理活检,14例弥漫型患者多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2例患者符合淋巴细胞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16例胃窦型患者中13例患者存在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但是不符合淋巴细胞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2.3治疗效果
133例患者治疗后经胃镜检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122例,治疗有效率为91.73%。
3讨论
因VG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患者多存在上消化道出血,且伴有十二指肠或胃溃疡,出血以潜血或黑便为主,因此,VG一般不会引发明显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但是关于溃疡与VG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3]。
临床上关于VG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药物及食物的过度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及Hp感染;IgE介导I型变态反应[4][5]。本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率为81.20%,以胃黏膜上皮中性粒细胞浸润比较多见,其中弥漫型占16.67%,胃黏膜多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因此,VG弥漫型与胃窦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同。胃窦型是由Hp感染引起,Hp产生的尿素酶及细胞毒容易损伤胃黏膜,而黏膜的屏障作用受到破坏之后会引起H+反渗,损伤胃黏膜下层,引起腺颈细胞受损,最终导致胃小凹或幽门腺增生及黏膜隆起。弥漫型一般同过敏导致的免疫变态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临床上治疗VG多采用同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同的方法,刘华梅[6]采用抑酸联合电凝的方法治疗,效果比较确切。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三联抗Hp治疗,持续1~2周,再以PPI或H2RA进行抑酸治疗,持续2~3周在,治疗有效率为91.73%,疗效理想。
VG有一定恶变倾向,特别是长期不愈者,因腺颈细胞受到损伤修复与炎症的不断刺激,容易引起肠上皮化及异型增生,引起癌变,多为黏膜内腺癌,时间一般为1~3.5年,平均时间(20.7±3.6)个月[7]。所以,VG患者需定期进行复诊,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存在不典型的增生表现,应及时型手术治疗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
总之,疣状胃炎存在恶变倾向,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该病的主要类型为弥漫型与胃窦型,两种类型的发病原因及机理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爱华,张清.133例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106-107
[2]吴县斌,苏东星,潘志刚,等.HIF-1α、COX-2在疣状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6):36-38
[3]赵静,李江涛,敖钦.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4-36
[4]陆才金,苏东星,吴县斌,等.疣状胃炎组织p16、VEGF表达及其与Hp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8):1117-1119
[5]唐悦,徐方方,辛国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1):61-62
[6]刘华梅.对疣状胃炎患者进行内镜下微波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4):280-281
[7]杨善峰,丁西平,赵敏,等.状胃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0):3272-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