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作制度论文-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任天志

节水农作制度论文-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任天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水农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水农作制度,内涵,农业生产结构,技术体系

节水农作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任天志[1](2010)在《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有区域特色的节水农作制度,将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与集成,提高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当前国内外节水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本研究重点对节水农作制度的概念、基本特征、研究框架等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了国外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模式、技术、政策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提出了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1)从区域多样化出发,构建区域节水型和适水型的农业生产结构;2)加强节水技术标准规范化、技术模式多样化及区域性的综合节水农作制配套技术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3)进一步深化缺水条件下作物需耗水量特征及节水优化灌溉指标体系与模式研究以及区域主导性节水优化种植模式评价与筛选等共性理论问题研究;4)加强研究农民参与的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制定区域节水农作制度预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王婧,逄焕成,任天志,侯立白,李玉义[2](2009)在《东北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东北区粮食生产的地位与水资源供应的现状,研究该区主要作物的耗水特性,给出节水种植结构调整建议,认为灌溉农业应"压稻扩玉豆",雨养农业应"稳玉豆,扩谷油,增林经"。比较了该区节水种植模式的产量与节水效益,认为应以一年一熟制粮食作物单作为主。分析了该区主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果与经济效益,认为应优先发展耕作保墒类与覆盖保墒类等节水技术。(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09年11期)

申昌跃,罗其友[3](2009)在《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叁个方面探讨节水农作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将所涵盖的因素又分别细分为几类,从理化机制及国内外实践经验出发,科学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节水农作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形式,建立中国旱作地区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提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的构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11期)

申昌跃[4](2009)在《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13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因地制宜建立适宜中国旱作地区的节水型农作制度,是缓解国家和区域农业水资源危机、确保粮食安全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农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节水农作制度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节水农作制度,同一区域内也可能同时存在复杂多样的节水农作制度。论文探讨了节水农作制度的概念、形成机制和综合评价方法,并以山东陵县为例研究了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的问题。首先,系统分析了水资源丰度、作物需水特性、作物水分生产潜力、作物水分供需耦合性、复种效益、土壤肥力、水价、农产品需求、国家农业目标、国家限定性政策、国家支持性政策、区域节水潜力和区域经济能力等13类要素在节水农作制度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其次,构建了由(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指标组、24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第叁,选取山东陵县的叁种主要农作制度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棉花>小麦-夏棉花套种>小麦-玉米复种。在陵县地区的资源条件下,以春棉花一年一熟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得分最高,可因地制宜进一步推广这种节水高效种植模式。最后,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陵县地区节水农作制度优化的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王婧[5](2009)在《中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不匹配的现状,分东北灌区、东北旱区、黄淮海灌区、黄淮海旱区、西北灌区、西北旱区六个区域研究各区主要作物及种植制度的耗水特性,给出节水种植结构调整建议,比较各区节水种植模式的产量与节水效益,分析各区主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果、经济效益与参与式农民调查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东北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来实现。该区水稻为高耗水作物,玉米、大豆相对耗水较少,可适当“压稻扩玉豆”,以一年一熟制为主,发展粮食作物单作,节水技术优先发展耕作保墒类、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覆盖保墒类等技术。(2)东北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节水养地,建立环境友好型的高效农作制度,主要通过节水种植模式的筛选与节水技术的配套提升来实现。该区玉米、大豆为高耗水作物,花生、谷子为低耗水作物,花生、谷子耗水量与降水量的耦合率好于大豆、玉米,可“稳玉豆,扩谷油,增林经”,坚持一年一熟制,发展粮食作物单作,适当发展果-粮、饲-粮间作,优先发展增施有机肥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耕作保墒类、覆盖保墒类等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3)黄淮海灌区中,丰水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节水,主要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来实现。该区小麦、玉米均是高耗水作物,玉米耗水与降水的耦合率较好,可“稳定麦玉”,并以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为主,发展节水套作;平水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不增加或者略有削减农业水资源的情况下,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主要通过调整熟制,进行节水种植模式筛选与节水技术的配套来实现。该区冬小麦与棉花为高耗水作物,夏棉花、夏玉米与春棉花耗水量与降水量的耦合率好于冬小麦,应适当“压麦扩棉”、“压粮-粮扩粮-经”,以一年两熟为主,适当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小麦-玉米→春棉花→小麦-玉米叁年五熟制;缺水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农业水资源的用量,主要通过节水种植结构调整来实现。该区冬小麦为高耗水作物,与降水量的耦合率也最差,必须“压麦扩棉”,适当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小麦-玉米→春棉花两年叁熟制,或者大面积推广小麦-玉米→春棉花→小麦-玉米叁年五熟制,并适当发展粮-饲、粮-果节水间套模式。节水技术优先发展水肥耦合、秸秆覆盖还田类、地面灌溉类、耕作保墒类等技术。(4)黄淮海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有限水资源生产效益,主要通过节水种植模式筛选与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来实现。该区玉米、冬小麦、春甘薯为高耗水作物,夏玉米作物耗水量与降水耦合程度较好,可“压麦扩薯谷油”、“稳经扩饲”,以两年叁熟制为主,实行节水粮-粮→经间套作模式,节水高产。节水技术应优先发展增施有机肥与秸秆覆盖还田类技术、耕作保墒类、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等。(5)西北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效益产出,主要通过节水种植模式筛选与节水技术应用来实现。该区春玉米、棉花、马铃薯、冬小麦为高耗水作物,春小麦相对耗水量低于其它,该区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的耦合程度较差,可“压麦扩经”,以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单作为主,节水技术优先发展地面灌溉节水技术、耕作保墒、节水灌溉制度等。(6)西北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护脆弱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结构,主要通过节水种植结构调整来实现。该区玉米、大豆、马铃薯耗水水平近似,马铃薯生育期内需水量与降水量的耦合率较好,可“压夏扩秋”、“压杂扩薯”,坚持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套作模式,节水高产。节水技术应优先发展耕作保墒、增施有机肥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等。综合上述对东北灌区、东北旱区、黄淮海灌区、黄淮海旱区、西北灌区、西北旱区六个区域深入研究结果可见,改革现有的水资源高耗低效型农作制度,建立基于粮食与水资源双重安全的水资源低耗高效型节水农作制度,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不匹配现状的重要途径。各个区域应根据当地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当地特点的,包括节水种植结构调整方案、节水种植模式、节水种植技术等在内的节水农作制度。(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8)

刘戈[6](2009)在《“948”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会商会在郑州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2月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汤阴县农业局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农田节水专家和土肥专家,齐聚郑州,会商"948"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根据河南省豫北地区夏玉米灌溉制度、土壤墒情及节水技术现状,提出夏玉米水肥管理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09年01期)

赵瑞雪[7](2005)在《节水高效农作制度及技术规程评估决策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区域节水型农作制度及技术规程评估决策问题的分析,提出并构建了平台的过程模型和逻辑模型,并对平台的结构、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农业网络信息》期刊2005年12期)

节水农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我国东北区粮食生产的地位与水资源供应的现状,研究该区主要作物的耗水特性,给出节水种植结构调整建议,认为灌溉农业应"压稻扩玉豆",雨养农业应"稳玉豆,扩谷油,增林经"。比较了该区节水种植模式的产量与节水效益,认为应以一年一熟制粮食作物单作为主。分析了该区主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果与经济效益,认为应优先发展耕作保墒类与覆盖保墒类等节水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水农作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任天志.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

[2].王婧,逄焕成,任天志,侯立白,李玉义.东北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研究[J].节水灌溉.2009

[3].申昌跃,罗其友.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

[4].申昌跃.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5].王婧.中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

[6].刘戈.“948”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会商会在郑州召开[J].河南农业.2009

[7].赵瑞雪.节水高效农作制度及技术规程评估决策平台[J].农业网络信息.2005

标签:;  ;  ;  ;  

节水农作制度论文-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任天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