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枢外周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胱氨酰白叁烯,炎症,脑损伤,哮喘
中枢外周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羽茜,李成檀,王艳芳,王琼珠,张丽慧[1](2018)在《抗白叁烯药物调控炎症反应在中枢和外周疾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半胱氨酰白叁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是重要的炎症介质,CysLTs信号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的炎症病理过程。抗白叁烯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气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章对抗白叁烯药物在中枢疾病(包括衰老、全脑缺血和其他脑损伤)以及外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旨在为进一步阐明抗白叁烯药物的治疗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婷[2](2015)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是否较单独检测一项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更具有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7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性感染85例,非细菌性感染91例)PCT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流式细胞计数法计数WBC。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PCT、CRP和WBC均显着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且叁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于单独或二者联合检测(P<0.05)。结论 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15期)
赵牛鑫,杨志明,索玉平,康玉明[3](2013)在《阻断下丘脑室旁核RAS对心衰大鼠中枢及外周炎性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冠状动脉性疾病所致的缺血性心肌病逐渐成为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心力衰竭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交感神经活动持续加强,导致心功能不断恶化。下丘脑室旁核(PVN)是与神经内分泌活动和植物性功能等有关的复合体结构,在调节心血管活动和体液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观察阻断下丘脑室旁核RAS后对心衰大鼠中枢及外周炎性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2)
蔡厚德[4](2012)在《人类情绪的外周自主反应与中枢神经机制的整合——情绪信息加工脑功能网络模型的初步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证据显示,人类的一些基本情绪不仅伴随着特异性的外周自主反应,也激活了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的不同神经环路。但是,外周与中枢的整合机制还亟待阐明。本文在回顾了这两方面的研究资料后,通过对近期提出的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的评述,试图说明人类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是一个包含多成分、多层次脑活动系统的开放性功能网络。这一网络需要与内外环境持续相互作用,才能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活动,以实现生存适应的基本功能。最后,文章结合感觉与情绪信息传入的"双通路"加工机制,引入认知及动机与情绪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初步构想了一个解释人类情绪信息加工的脑功能网络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赵立利[5](2008)在《述情困难中枢和外周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的是述情困难被试在五项任务条件下,分别为基线阶段、计算、计算后休息、电影和电影后休息阶段内的中枢脑电和外周生理反应变化规律。采用多伦多述情困难20项目量表对5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测量,从中选出述情困难被试和对照组各15人参加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在基线阶段、计算任务、计算后休息、电影和电影后休息阶段的脑电波和心率、皮肤电、呼吸等生理指标,比较两组被试在五种任务条件下alpha波、theta波、SMR波和beta波能量、振幅和脑电百分比能量的差异以及两组被试在外周生理指标心率、皮肤电和呼吸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脑电波振幅上,述情困难被试在基线阶段、电影任务和认知任务中脑电振幅显着高于对照组;在脑电能量上,述情困难被试在大脑左右半球前额区和左右半球中央区上脑电能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在脑电百分比能量上,述情困难被试在厌恶性影片呈现时左半球中央区脑电百分比能量比对照组显着降低,而右半球中央区脑电百分比能量则比对照组显着增强,在左右半球顶区电影任务呈现时述情困难被试脑电百分比能量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在外周反应上,述情困难组在电影后休息过程中心率降低更低,在计算后休息过程中心率则升高得更高,同时在外周生理反应和主观评价上,述情困难被试往往高估自身生理反应,表现出主观评价和实际生理唤醒的分离。(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赵磊,张鹏,龙天澄,周文良[6](2008)在《南方鲇上颌须和下颌须神经外周和中枢味觉反应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切片、电生理和束路追踪等方法对南方鲇口外皮肤受外界化学物质刺激时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颌须神经和下颌须神经)及其味觉初级中枢(面叶)的诱发放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方鲇面叶分成大小2叶,所占体积分别为(73±3)%和(58±4)%。上颌须皮肤的味觉传入神经(上颌须神经)投射到大叶的背中位置,下颌须皮肤的味觉传入神经(下颌须神经)投射到小叶的腹中和背中位置;(2)判断上下颌神经放电反应可知最有效的刺激物是L-ala和L-arg,且二者存在交叉反应和脱敏现象。上颌须神经反应更敏感;(3)面叶中上颌须神经投射区域,L-arg和L-ala引起的反应较强;下颌须神经投射区域中,L-his和Qhcl引起的反应较强。这些结果显示出南方鲇面神经的感觉支对不同化学物质具有不同感受性且在其面叶上的投射也具有躯体分布特异性。(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文捷,周跃[7](2001)在《外周神经损伤对脊髓背角与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电镜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及中枢 -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方法 5 1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n =7)正常对照组 ;B组 (n =2 4)背根压榨伤组 ;C组 (n =2 0 )坐骨神经压榨伤组。损伤组按存活期不同各分为 4个亚组 ,每亚组 5例 ,大鼠分别于伤后 3天、2周、1月和 2月处死取材。A组、B组 3天、2月时相点各取 2例用于电镜标本制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5脊髓背角及中枢 外周移行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 ,电镜观察中枢 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1)背根和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脊髓背角GFAP的显着表达 ,其中后者的GFAP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而前者整个观察期持续高水平表达 ;(2 )坐骨神经损伤不引起中枢 外周移行区GFAP的表达增强 ,但背根损伤可导致该区域GFAP的显着表达且持续整个观察期 ;(3)超微结构观察示背根压榨伤后中枢 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大量增生 ,占据了背根传入纤维的径路。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及中枢 外周移行区的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背根再生不能重建脊髓和外周联系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陆晓,励建安[8](1999)在《等长收缩运动时外周与中枢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与心血管反应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犬单侧及双侧腓肠肌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IE)时的血浆、脑脊液内源性啡肽类物质(EOPs)含量变化以及心血管反应,探讨EOPs对IE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机制及与肌群大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期刊1999-10-18)
陆晓,励建安,林松,刘吉林,万里[9](1999)在《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时外周与中枢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与心血管反应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犬单侧及双侧腓肠肌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IE)时的血浆、脑脊液内源性啡肽类物质(EOPs)含量变化及心血管反应,探讨EOPs对IE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20只(雌性8只,雄性12只),平均体重11±1.8公斤。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腓肠肌产生最大IE,在安静(REST)、单侧腓肠肌电刺激IE(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1999-09-01)
李菁锦,吕国蔚[10](1997)在《大鼠脊神经节神经元对其中枢突与外周突刺激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大鼠腰骶段脊神经节(DRG)记录到68个单位,其中对刺激坐骨神经和背根,盆神经和背根,坐骨神经、盆神经和背报以及时侧背报发生反应的单位分别为33、11、16和8个;同侧坐骨神经、盆神经和背根刺激诱发反应的传导速度分别平均为36.80±17.86m/s(x±s,下同);36.76±17.66m/s和32.11±16.39m/s.刺激一侧背根,在对侧脊神经节记录到短、长和短长潜伏期兼有的单位分别为3、2和3个.结果提示:大鼠脊神经节神经元具有分叉的外周突和中枢突;两侧脊种经节神经元之间存在交互支配.(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中枢外周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是否较单独检测一项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更具有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7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性感染85例,非细菌性感染91例)PCT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流式细胞计数法计数WBC。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PCT、CRP和WBC均显着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且叁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于单独或二者联合检测(P<0.05)。结论 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枢外周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羽茜,李成檀,王艳芳,王琼珠,张丽慧.抗白叁烯药物调控炎症反应在中枢和外周疾病中的作用[J].健康研究.2018
[2].王婷.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
[3].赵牛鑫,杨志明,索玉平,康玉明.阻断下丘脑室旁核RAS对心衰大鼠中枢及外周炎性反应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2013
[4].蔡厚德.人类情绪的外周自主反应与中枢神经机制的整合——情绪信息加工脑功能网络模型的初步构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赵立利.述情困难中枢和外周反应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赵磊,张鹏,龙天澄,周文良.南方鲇上颌须和下颌须神经外周和中枢味觉反应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8
[7].张文捷,周跃.外周神经损伤对脊髓背角与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01
[8].陆晓,励建安.等长收缩运动时外周与中枢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与心血管反应的关联[C].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1999
[9].陆晓,励建安,林松,刘吉林,万里.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时外周与中枢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与心血管反应的关联[C].第叁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
[10].李菁锦,吕国蔚.大鼠脊神经节神经元对其中枢突与外周突刺激的反应[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