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欣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重庆400037)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63-0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时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黏膜或污染的针头、玻璃片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1]我们针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室发生53例次职业暴露进行登记、干预、追踪检测,以维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及减少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
1一般资料
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监测的数据,共53例次。
2结果
2.1职业暴露类型53例职业暴露中,锐器损伤(包括针刺伤和刀割伤等)42例,占79.25%,污染粘膜或不完整皮肤11例,占20.75%。
2.2职业暴露人群分布护士(含实习护士和进修护士)39例,占73.58%,医师(含实习医生及进修医师)13例,占24.52%,保洁人员1例,占1.9%。
2.3职业暴露的污染源其中HBV阳性27例,占50.94,HCV阳性5例,占9,.43%,梅毒阳性3例,占5.66%,未含有血源性传播疾病15例,占28.31%,暴露源不明3例,占5.66%。
2.4职业暴露主要环节手术过程中5例,占9.43%,注射治疗时24例,占45.28%,处理用物时18例,,33.97%,术前准备2例,占3.77%,准备用物时3例,占5.66%,其他1例,1.89%。
3防护措施
医院是具有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医护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经常出现针刺伤或暴露于血液、体液等高危环境。本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居多,占73.58%,其次是医师,占22.37%[1]。有报道称,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2]。这提示我们应注重主要人群及重要环节的预防。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能提高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减少暴露的发生率。本次监测中,暴露源中HBV占最大比例50.94%,医护人员被HBsAg阳性患者用过的针刺伤皮肤后,在缺乏暴露后预防措施的情况下,HBV感染的危险性为30%,发生急性乙型肝炎的危险率为5%。
我院于2012年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将标准预防作为感控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汇编》,规范了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及处置流程和上报流程。其防护措施如下:
⑴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若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⑵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除戴手套,还应佩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若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⑶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的光线,操作时小心谨慎,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
⑷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内,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⑸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有伤口着,可按“一挤血二冲洗三消毒”的步骤进行处置,并按照《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进行报告和处置。
4小结
总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涉及诸多因素,但只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世兰,张卫东,宗志勇,等.医院职业暴露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8):178-195.
[2]侯艳玲,马静.医院职业暴露分析及预防[J].华西医学,2013,,2(2):2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