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酶解论文-孙朋垚,李冰,李琳,李玉婷,张霞

模拟酶解论文-孙朋垚,李冰,李琳,李玉婷,张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酶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提取,酶解辅助提取,连续逆流提取,双因素交互分析

模拟酶解论文文献综述

孙朋垚,李冰,李琳,李玉婷,张霞[1](2019)在《超声波耦合酶解强化多效模拟连续逆流提取黄芪多糖》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超声波强化和酶解强化同时应用于黄芪多糖的多效模拟连续逆流提取过程,通过优化单元内静态提取过程达到对整个连续逆流提取过程优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对比提取过程中不同的超声波强化与酶解强化组合方式,并通过单元提取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超声波耦合酶解提取黄芪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例1:11、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45 W、提取温度50℃,实际验证黄芪多糖提取率达到7.75%,综合得率达到88.98%,同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固液比例与超声功率、提取温度与超声功率均存在显着交互作用。对于超声波耦合酶辅助连续逆流提取黄芪多糖设备的设计制造与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呼肖娜,龚晓武,王雅,陈宇,周娜[2](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棉秆酶解糖化的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棉秆资源丰富,将棉秆酶解生成可发酵糖,有利于其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棉秆为原料,将其经过Na OH处理后,以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固含量为输入参数,以酶解得到的还原糖产率为目标输出,在Box-Behnken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经Na OH处理后的棉秆在纤维素酶中酶解的过程进行模拟与优化,建立了棉秆在纤维素酶中酶解糖化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了棉秆在纤维素酶中酶解的工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均方误差小,回归值为0.9571,网络性能稳定,预测结果准确。通过模型优化获得最优的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70 FPU/g,温度为46.31℃,酶解时间为72 h和固含量为7.5%,获得还原糖产率最高为62.14%;XRD、SEM和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Na OH预处理能有效除去木质素,使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升高,与纤维素酶的接触位点增多,从而提高棉秆的水解产率。(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羽萌[3](2018)在《酶解法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DE值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的物化性质,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将其应用到海绵蛋糕中。(1)本文首先通过酶法制备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考察不同DE值脂肪模拟物的物化特性,对不同DE值脂肪模拟物的性质与原淀粉的性质进行比较。与原淀粉相比,不同DE值脂肪模拟物的持水性、持油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显着增加;回生凝沉现象明显下降。DE值在2-3之间的模拟物胶体溶液较原淀粉具有较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持水性、持油能力和冻融稳定性,回生凝沉现象较原淀粉有所下降。在DE值2-3之间的模拟物凝胶性较稳定,形成相对稳定的弱凝胶状态。通过动态流变学考察不同DE值模拟物的流变学特性,DE值2-3脂肪模拟物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G'和G”出现下降趋势,且G'均大于G",说明样品具有溶胶和凝胶之间的力学物性,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性质,并弹性性质占相对主导。所以,DE值在2-3的脂肪模拟物具有类似脂肪的黏性和凝胶特性,可以作为脂肪模拟品应用在食品中。对DE值2-3之间的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进行微观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原淀粉的表面光滑,无空隙,颗粒粒度较大。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的结构比较粗糙,表面出现明显的孔洞,颗粒较原淀粉较小;随着DE值的逐渐增加,生成小分子物质增多,颗粒表面变得疏松且凹凸不平,且颗粒尺寸大小分布不一。(2)根据得到的最适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DE值,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酶添加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底物浓度四个因素对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制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最佳制备工艺为:酶添加量8.61 U/g、反应温度81.97 ℃、反应时间14.40 min、底物浓度13.85%。在此条件下得到脂肪模拟物DE值平均值为3.10±0.1,与理论值3.34接近,表明该工艺优化合理。(3)在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最佳制备工艺的条件下制备脂肪模拟物,对得到的脂肪模拟物的持水性、持油性、水溶性、冻融稳定性、凝胶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等物化性质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了脂肪模拟物颗粒的粒径大小。脂肪模拟物较原淀粉具有较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持水、持油能力和冻融稳定性,回生凝沉现象较原淀粉有所下降,使脂肪模拟物变得更不易老化,可以更好的模拟脂肪的口感。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90%以上的粒径在9.87 μm以下,平均粒径为4.47 μm,达到脂肪替代品的粒径要求。(4)将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以不同的替代量替代黄油,研制海绵蛋糕。随着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替代黄油的量增加,海绵蛋糕的综合评分先增加后减小,制备的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在海绵蛋糕中的脂肪替代量在20%时综合评分最高,最能够被接受。脂肪模拟物的添加量为20%的海绵蛋糕与不添加脂肪模拟物的海面蛋糕相比,质量损失率明显减少,持水性明显增加;脂肪模拟物添加量为20%的海绵蛋糕,其脂肪含量在14%左右,不添加脂肪模拟物的海绵蛋糕其脂肪含量在20%左右,添加脂肪模拟物可以明显减少蛋糕脂肪含量。对添加量为20%的海绵蛋糕与不添加脂肪模拟物的海绵蛋糕进行质构测定,添加量为20%的蛋糕试样与不添加脂肪模拟物的蛋糕试样相比,其弹性增大,咀嚼性和胶着性也都相应增大,但粘性降低,两者黏聚力和回复性相似。马铃薯脂肪模拟物添加量为20%的海绵蛋糕与不添加脂肪模拟物的海绵蛋糕的货架期分别为5 d和3d。综上,在海绵蛋糕中添加适当量的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制得的海绵蛋糕颜色淡黄有光泽,气孔均匀光滑细腻,蛋香味浓郁,口味纯正,且能够缓解消费者食用过程中粘牙的现象,可以延长蛋糕货架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8-04-01)

王成成,姜卉,吴海涛,于翠平,唐越[4](2017)在《罗非鱼皮明胶酶解物及其模拟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罗非鱼皮为原料提取罗非鱼皮明胶,选用风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制备罗非鱼皮明胶酶解物,采用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亚油酸过氧化体系,初步评价罗非鱼皮明胶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再通过模拟体外胃肠道消化实验,结合分子质量分布测定,进一步考察罗非鱼皮明胶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在酶解过程中,风味蛋白酶及胰蛋白酶酶解的水解度逐渐升高,在3 h时达到最高,分别达到5.8%和25.36%。在酶解60 min时其TCA可溶性肽得率最高,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物分别达56.82%和54.44%。通过比较半抑制浓度(IC_50),确定了酶解60 min时风味蛋白酶酶解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及抑制亚油酸过氧化能力较胰蛋白酶酶解物强。模拟体外胃肠道消化后,酶解物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均显着提高(p<0.05),亚油酸脂质过氧化活性明显降低,消化前后样品分子量分布范围均主要集中于3000~5000 Da,消化后风味蛋白酶及胰蛋白酶酶解物3000~5000 Da组分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5%及1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皮明胶酶解后制备的明胶水解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24期)

陈虹[5](2017)在《模拟真菌降解木质素途径促进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限制秸秆、木屑等木质纤维素废弃物生物转化的关键抗性屏障。木腐真菌作为自然界中植物生物质的主要分解者,能利用胞外木质素降解酶和自由基催化途径高效降解木质素,为木质纤维素高效转化提供了一个绿色、低能耗的新途径。本研究分别体外模拟了木腐真菌胞外酶和自由基的去木质化途径,评价了不同降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木腐真菌的羟自由基去木质化途径实现竹木木质纤维素糖化增效。主要结果如下:利用Fenton反应模拟了木腐真菌的羟自由基去木质化途径。结果表明,模拟体系中产生的羟自由基可以高效降解木质素,木质素降解率与羟自由基浓度呈正相关,最高可达45.11±1.06%。木质素可有效抑制羟自由基的衰减,当铁浓度为2mM、H_2O_2浓度为0.5M时,含木质素体系中羟自由基含量(OD_(532))较对照最高提高了102.5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木质素降解产物,结果显示,木质素降解产物主要由短链脂肪酸、长链及环状脂肪酸、含苯环有机酸组成,其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7倍,说明羟自由基通过将木质素高分子苯环开环进而降解为短链脂肪酸,从而实现木质素的降解。模拟木腐真菌的酶降解木质素途径,研究了漆酶(Laccase,Lac)和多功能过氧化物酶(Versatile Peroxidase,VP)两种主要木质素降解酶对木质素的体外降解。结果表明,高酶负荷可促进木质素降解产生酚类物质,当Lac酶负荷为1000U/g、VP酶负荷为80U/g时,Lac和VP降解木质素体系中可溶性总酚含量分别为非酶处理体系的2.4倍和1.3倍;胞外酶降解也可导致木质素的再聚合,Lac和VP处理后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最高分别增加了69.32%和61.16%。此外,亚油酸能促进VP体外降解体系中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轻木质素再聚合。模拟羟自由基去木质化反应增效毛竹木质纤维素的酶解糖化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体系中,羟自由基含量随H_2O_2和铁浓度升高而升高,并与毛竹酶解产糖呈正相关。处理后毛竹酶解产糖显着提高,游离铁较螯合铁的促进效果更加显着,预处理后毛竹酶解48h产糖量比对照最高提高了3.74倍。模拟体系可有效降解毛竹木质素,促进毛竹酶解糖化,当铁离子浓度为4mM、H_2O_2浓度为4M时,毛竹木质素最大降解率为22.33%。综上所述,模拟真菌羟自由基去木质化途径可以有效降解毛竹木质素,并实现木质纤维素的糖化增效。由此提出了一个清洁温和的增效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策略,在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生物能源及化工产品等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慧强,白新鹏,吕晓亚,李若楠,张宇翔[6](2016)在《酶解菠萝蜜种子淀粉制备油脂模拟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原料制备油脂模拟品,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菠萝蜜种子淀粉油脂模拟品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浓度为15.11%,酶用量为0.14%,酶解时间为17.10 min,酶解温度为50.1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油脂模拟品的DE值为4.38;并确定了该油脂模拟品的糊化温度为80℃和糊化时间为10 min。(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佟世生,王丽,靳静言,崔忠义,刘萍[7](2015)在《酶解偶联发酵体外模拟麝香猫咖啡的电子舌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电子舌检测,对发酵处理和酶解偶联发酵处理的云南小粒咖啡鲜果和生豆进行检测,将其与天然麝香猫咖啡和其他不同加工方式和产地的咖啡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酶解偶联发酵咖啡鲜果所得模拟豆(MX模拟豆)与天然麝香猫咖啡豆的相似性最高,说明通过酶解偶联发酵咖啡鲜果可以得到与天然麝香猫咖啡风味相同的咖啡豆,为人工生产麝香猫咖啡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22期)

王艳艳[8](2014)在《凤眼莲和甘蔗渣叁素构成对其酶解产糖影响的模拟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的战略性选择。在可再生能源中,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木质纤维素中,水生和陆生植物原料的化学构成和结构特性差异较大,可能对其酶解产糖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凤眼莲和甘蔗渣为代表性水生和陆生植物,分析它们在化学成分和纤维素结构特性上的差异;提取凤眼莲和甘蔗渣的纤维素,基于提取纤维素配制人工生物质样品进行纤维素酶酶解产糖实验,建立了各自不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叁素)配比与酶解产糖关系的方程,并与实际生物质酶解产糖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模拟产糖差异的原因及与实际生物质产糖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为选择利用不同生境来源的木质纤维素原料酶解产糖奠定理论了基础。其中对水生植物凤眼莲,还考虑了不同生育期下生物质叁素构成和纤维素结晶度指数对其酶解产糖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对凤眼莲和甘蔗渣中叁素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所用野生成熟凤眼莲秸秆的纤维素含量为19.44%,半纤维素含量为41.51%,木质素含量为11.66%,粗灰分含量为16.25%;甘蔗渣的纤维素含量为32.38%,半纤维素含量为28.65%,木质素含量为13.38%,粗灰分含量为13.58%。野生凤眼莲的产糖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60.95%和甘蔗的61.03%差异不大。(2)用硝酸和无水乙醇(体积比1:4)作为提取液,在固液比为1:25,沸水浴加热60min的情况下,能较好地分离出凤眼莲和甘蔗渣中的纤维素。其中,甘蔗渣纤维素的纯度更高。采用在酸性洗涤液(范式法测叁素中用于溶解半纤维素)处理木质纤维素所得液体样品中加乙醇沉淀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分离半纤维素。采用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分离木质素。(3)随着凤眼莲的生长,丙酮提取物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呈递减的趋势,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呈递增趋势。同样的酶解条件下,无其它前处理时,幼苗样的酶解产糖显着快于培养3周样和培养7周样。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样品的结晶程度增加,培养3周样和培养7周样的叁素之间的结合相比幼苗样更为紧致,这可能是幼苗样的产糖显着快于后两者的重要原因。为高效利用凤眼莲植株产糖,需要综合考虑生物量、叁素含量、产糖速率/糖转化率来决定最佳收获时期(生育期)。(4)基于凤眼莲和甘蔗渣纤维素的不同叁素配比的人工生物质的酶解实验表明,不同酶解时间下,还原糖产量y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X1、X2的酶解模拟方程y=β1X1+β2X2,能很好地反映不同人工生物质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对产糖的贡献程度。其中,两种人工生物质均表现出半纤维素对酶解还原糖产量的贡献比纤维素的大,即β2>β1;另外,凤眼莲纤维素对还原糖产量的贡献相比甘蔗渣纤维素的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凤眼莲原料更低的结晶度所致。(5)两种未作预处理的植物生物质原料的酶解产糖均显着低于各自人工生物质的酶解产糖,而两种植物提取纤维素的实际酶解产糖和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两种经过氧化+碱化预处理后生物质的酶解产糖和人工生物质的模型预测值也较为接近。实际生物质和人工生物质间的产糖差异反映了实际生物质中叁素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而是否有预处理以及预处理的强度对叁素间的结合程度、木质素和灰分的去除程度都对这种差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些结果也说明了预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安瑞鑫[9](2014)在《高固体含量下木质纤维素酶解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反应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生物质的酶水解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酶解过程的效率对于后续生物炼制过程中发酵菌种的生长、产物得率以及过程能耗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降低生物乙醇炼制成本,酶解过程需要在高固体含量木质纤维素原料下进行,然而高的固体含量会对反应器内部的物料混合、传质传热等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导致反应过程能耗增高、转化率降低。本文对高固体含量(30%)的预处理后玉米秸秆原料在螺带搅拌桨生物反应器中的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分别从糖浓度变化、不溶固体含量、颗粒粒径分布以及物料流变性质等方面对酶解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酶解过程的进行,糖浓度逐渐增高,不溶固体含量逐渐降低,颗粒粒径均分布在0-500μm范围内,并且随着酶解反应的进行粒径逐渐减小。酶解体系为非牛顿剪切稀化流体,并且随着酶解时间的推移,物料的粘稠度逐渐降低,剪切稀化性质逐渐减弱。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作为计算工具,对酶解反应过程进行了合理简化,成功地建立了能够有效模拟木质纤维素酶解过程的CFD模型;并且尝试在模型中引入流变性质随时间的变化方程来进行酶解过程的动态模拟。本文应用所建的CFD模型对螺带搅拌桨的叁个结构参数对反应器混合及功耗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d/D是对反应器内混合及耗能影响最大的结构参数,d/D的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反应器内混合效果,但也会增加搅拌过程功耗。在对搅拌转速的考察中发现,转速对反应器功耗和混合时间的影响受反应器结构以及物料流变性质的影响。总的来看,转速的增大将导致反应器功耗增大,混合时间减少;并且随着转速的增大,转速对于混合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小。在对酶解反应器进行放大时,采用单位体积功率相等的放大准则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对玉米秸秆酶解过程的研究以及酶解反应器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为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计算模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以及工业放大提供了基础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5-26)

陈明[10](2014)在《基于分子模拟与微卫星的微生物酶解木质素机制及基因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及人类健康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划分为与污染物降解有关的微生物及与污染物降解无关的微生物。与污染物降解有关的微生物可直接应用于污染物的分解。一些与污染物降解无关的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可用于环境监测,而另外一些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威胁人类的健康。研究微生物酶解污染物的机制、微生物基因组或其小RNA的组织规律或序列差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对污染物降解进程、微生物基因组进化和调控的理解,对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效率的提高、环境监测过程中微生物的鉴定及微生物引发的疾病的治疗、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木质素是一种极难降解的生物高聚物。它的累积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可通过分泌木质素降解酶分解木质素废物。该降解能力与木质素降解酶与木质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木质素降解酶主要包括漆酶(laccase,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 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在该研究中,系统地揭示了底物与微生物分泌的Lac, LiP和MnP之间的结合模式。结合模式的稳健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Lac的GLU460, PRO346和SER113,LiP的ARG43, ALA180和ASP183,MnP的ARG42,HIS173和ARG177是结合底物最重要的残基。相互作用分析显示疏水性作用是最常见的相互作用方式,在底物的专一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木质素生物降解进程中酶催化反应细节的理解,能够用于设计具有更好木质素降解能力的酶。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例如E. coli尽管无法直接应用于环境的保护,但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E. coli是水质优劣的重要指示微生物,品系多样,是分析原核复合微卫星特性和进化的理想模式生物。复合微卫星是由两个或多个处在邻近的微卫星构成。目前学者对不同E. coli品系的复合微卫星的认识仍然缺乏。本研究分析了22个E. coli全基因组中的复合微卫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约1.75-2.85%的微卫星参与了复合微卫星的形成。E. coli中复合微卫星的复杂性是非常低的,大部分复合微卫星由非常差异的基序构成。这些结果与真核生物中的结果存在巨大差异。本研究也讨论了造成差异的潜在原因。一些与污染物降解无关的微生物例如HIV-1和HCV可引起疾病。HIV-1与HCV均属RNA病毒,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HIV-1与HCV基因组中的微卫星或复合微卫星有助于对病毒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理解。本研究分析了来自6大洲的34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81个HIV-1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和复合微卫星,并且调查了分属于6个基因型的54个HCV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在调查的HIV-1基因组中,尽管它们在相对丰度和相对密度方面展现出高度的相似性,但是一些序列对最常见的微卫星和最长的微卫星的偏好不同。该研究结果暗示各种重复种类的比例可能与基因组的稳定性有关。81个HIV-1全基因组中共发现有238个复合微卫星。大约0–24.24%的微卫星可分类为复合微卫星。多样的HIV-1基因组间的复合微卫星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第一,HIV-1基因组的复合微卫星的数量和基序是变化的。第二,HIV-1基因组的相对丰度和相对密度均表现出显着的差异。HIV-1基因组的复合微卫星的相对丰度和相对密度与基因组的规模及微卫星的密度的关联是弱的。HIV-1基因组中的复合微卫星比真核生物的更加动态。这可能是由于HIV-1基因组缺乏校正功能。以前的研究已经显示聚合酶校正活性的缺失能很大程度上增强微卫星的突变率。本研究显示微卫星是HCV基因组的一个重要组分。HCV基因组的规模及GC含量对微卫星的数量、相对丰度和相对密度的影响很弱。在每个HCV基因组中,单核苷酸重复、二核苷酸重复及叁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重复种类,而其它的重复种类则很少出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CV基因组中的微卫星数量比真核和原核基因组中的微卫星数量更少,且所有识别的微卫星的长度是非常短的。HCV基因组中发现的微卫星能用于群体遗传学、进化分析及品系鉴定。病毒除了基因组中含有微卫星,它的miRNAs前体(pre-miRNAs)中也可能存在微卫星。Pre-miRNAs是典型的茎环序列,最后被加工成能调控多个生物进程的长度大约为22nt的功能miRNAs。大量的pre-miRNAs可用,使得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微卫星的发生、相对数量和最长的微卫星成为可能。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揭示pre-miRNAs中的微卫星分布规律,本研究不仅分析了病毒的pre-miRNAs中的微卫星,而且调查了miRBase12.0中所有其它物种的pre-miRNAs中的微卫星。本研究分析了87个物种中的8619个pre-miRNAs中的微卫星。这些物种属于节肢动物(Arthropoda)、线虫(Nematod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尾索动物(Urochordata)、脊椎动物(Vertebrata)、粘菌虫类(Mycetozoa)、原生生物(Protistae)、植物界(Viridiplantae)和病毒(Viruses)。研究显示单核苷酸重复是pre-miRNAs中最大量的重复种类,而二核苷酸重复、叁核苷酸重复、四核苷酸重复、五核苷酸重复和六核苷酸重复则很少出现。每个pre-miRNA平均包含的微卫星数量介于4.1(Viruses)和13.5(Mycetozoa)之间。重复的数量和重复的长度呈反向关联。一般地,在每个分类群中,微卫星的发生和相对数量随着重复单元的提高而减少。在pre-miRNAs中,微卫星并没有对特定的位置有偏好。Pre-miRNAs中的微卫星是对基因组中的编码和非编码区域的微卫星的一个补充,微卫星的发生在这两个类别间并没有表现出不同。本研究的数据可能是一个有用的pre-miRNAs资源。在本研究中,也讨论了pre-miRNAs中微卫星的潜在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23)

模拟酶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疆棉秆资源丰富,将棉秆酶解生成可发酵糖,有利于其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棉秆为原料,将其经过Na OH处理后,以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固含量为输入参数,以酶解得到的还原糖产率为目标输出,在Box-Behnken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经Na OH处理后的棉秆在纤维素酶中酶解的过程进行模拟与优化,建立了棉秆在纤维素酶中酶解糖化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了棉秆在纤维素酶中酶解的工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均方误差小,回归值为0.9571,网络性能稳定,预测结果准确。通过模型优化获得最优的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70 FPU/g,温度为46.31℃,酶解时间为72 h和固含量为7.5%,获得还原糖产率最高为62.14%;XRD、SEM和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Na OH预处理能有效除去木质素,使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升高,与纤维素酶的接触位点增多,从而提高棉秆的水解产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酶解论文参考文献

[1].孙朋垚,李冰,李琳,李玉婷,张霞.超声波耦合酶解强化多效模拟连续逆流提取黄芪多糖[J].食品科技.2019

[2].呼肖娜,龚晓武,王雅,陈宇,周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棉秆酶解糖化的模拟与优化[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刘羽萌.酶解法马铃薯淀粉脂肪模拟物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

[4].王成成,姜卉,吴海涛,于翠平,唐越.罗非鱼皮明胶酶解物及其模拟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工业科技.2017

[5].陈虹.模拟真菌降解木质素途径促进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6].杨慧强,白新鹏,吕晓亚,李若楠,张宇翔.酶解菠萝蜜种子淀粉制备油脂模拟品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6

[7].佟世生,王丽,靳静言,崔忠义,刘萍.酶解偶联发酵体外模拟麝香猫咖啡的电子舌相关性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5

[8].王艳艳.凤眼莲和甘蔗渣叁素构成对其酶解产糖影响的模拟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9].安瑞鑫.高固体含量下木质纤维素酶解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反应器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4

[10].陈明.基于分子模拟与微卫星的微生物酶解木质素机制及基因组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4

标签:;  ;  ;  ;  

模拟酶解论文-孙朋垚,李冰,李琳,李玉婷,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