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寒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杏扁,幼果,抗寒性
抗寒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荣,王东洋[1](2019)在《杏扁优系的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张家口市农科院几个杏扁优系的抗寒性,该试验以杏扁优系10-31、10-02为研究对象,当地主栽品种‘优一’为对照。在幼果期取幼果,利用人工模拟箱设置不同低温,对幼果进行不同的低温胁迫处理,然后测定幼果的各项生理指标,判断各优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供试优系与‘优一’相比,幼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表明优系的抗寒性较强,以10-31抗寒性最强。(本文来源于《北方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王明逸,王利军[2](2019)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鉴定法国梧桐的抗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梧桐为阔叶落叶乔木,是优良行道树种。北京市行道上种植有大量法国梧桐,每年越冬都有大量的树死亡。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法国梧桐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5%氯化钠溶液处理法国梧桐枝条,其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4.61℃,对照法国梧桐的半致死温度为-16.07℃。该结果暗示,低温和融雪剂可能是北京市内行道树法国梧桐死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任美艳,唐宽刚,薛敏,郭慧琴,王茅雁[3](2019)在《沙冬青Am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强抗逆植物沙冬青Am 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首先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的沙冬青幼苗中,Am NAC3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在干旱胁迫下其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在低温胁迫下其表达上调较弱。然后利用5'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端序列及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其全长编码区(846bp)。将编码区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对于干旱和低温胁迫的抗性表型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其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和气孔开度均大于野生型。此外,转基因幼苗中气孔开闭相关基因ABI1和ABI2的表达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Am NAC3可能主要在响应干旱胁迫和调节气孔开闭及叶片保水性中发挥功能,而在抵抗低温胁迫中无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周婵[4](2019)在《香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抗寒性鉴定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香樟树作为亚热带树种,其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差。提高香樟的抗寒性不仅可丰富我国北方地区风景树种,使其更好的发挥园林绿化价值,而且可使其更加健壮的生长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香樟更好的发挥经济树种的优势。提高香樟抗寒性最有效的方法是选育抗寒新品种,而抗寒基因的挖掘是抗寒育种的关键,本实验室前期已从香樟中分离获得4个抗寒相关CcCBF基因,欲在香樟中研究CcCBFs基因功能,然而,由于木本植物本身的特殊性,使其遗传转化和再生周期较长,通过获得转基因香樟植株研究CcCBFs基因功能不切实际。因此,发掘快速准确基因功能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香樟胚性愈伤组织质地坚实,呈嫩黄色球形颗粒状,由等直径细胞组成,其原生质浓厚分裂活性较强,且具备胚胎发生能力,可形成体细胞胚。早期研究发现,以香樟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能获得较理想的转化效果。因此,香樟胚性愈伤组织可能是基因功能验证的好材料。本研究首先利用组培技术,优化香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体系;然后,以香樟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从分子和组织水平综合分析其感知低温胁迫能力,筛选获得其受低温胁迫最强烈的时刻和生理指标,从而建立香樟胚性愈伤组织抗寒性鉴定体系,以期后续用于鉴别不同转基因材料的抗寒性。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香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体系的优化香樟体胚的诱导获得:以香樟未成熟果实为外植体,探究外植体消毒方法、外植体采样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及水解酪蛋白浓度,对香樟体胚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氯酸钠消毒处理25 min时消毒效果较为理想;7月下旬收获的新鲜外植体体胚诱导率,高于8月上旬与8月中旬体胚诱导率;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2,4-D的合理添加(1.0 mg/L 6-BA+0.1 mg/L 2,4-D),有利于香樟体胚的诱导获得;水解酪蛋白的添加对香樟体胚的诱导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当水解酪蛋白浓度为750 mg/L时,其体胚诱导率相对较高。本研究获得的较适宜诱导配方为D4:MS+1.0 mg/L 6-BA+0.1 mg/L 2,4-D+0.8%琼脂+3%蔗糖+750 mg/L水解酪蛋白,其体胚诱导率为63.3%。香樟体胚的增殖:将诱导获得的香樟体胚,及时更换至新鲜培养皿D4中(每2周继代保存一次),可保持较高的增殖效率,且增殖获得的体胚具有较强的活力。本研究共筛选获得3个香樟体胚无性系,分别命名为SE1、SE3和SE5。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获得:以增殖获得的具有相同激素来源的香樟体胚SE3无性系为试材,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及蔗糖浓度,对香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2,4-D与6-BA比值为8(4.0 mg/L 2,4-D+0.5 mg/L 6-BA)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相对较高为18.3%,其次为2,4-D与6-BA比值为12(6.0mg/L 2,4-D+0.5 mg/L 6-BA)时,诱导率为13.3%;当蔗糖浓度为5%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8.3%,且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活力较强,呈嫩黄色紧致状。可知,2,4-D在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适宜的蔗糖浓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状态的调整,本研究中较适宜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配方为F3:MS+0.5mg/L 6-BA+4.0 mg/L 2,4-D+2.0 mg/L Vc+0.8%琼脂+5%蔗糖+1000 mg/L水解酪蛋白,诱导率为28.3%。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以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水解酪蛋白浓度及继代频率,对香樟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6-BA和2,4-D质量浓度的增加,香樟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5 mg/L 6-BA与0.15 mg/L 2,4-D浓度组合时,出现峰值,此时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相对较高;水解酪蛋白的添加有利用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适当提高继代频率有利于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保存与增殖,每7天继代一次其活力和增殖能力均较强。本研究获得的较适宜增殖配方为J5:MS+1.5 mg/L 6-BA+0.15 mg/L 2,4-D+0.8%琼脂+3%蔗糖+1000 mg/L水解酪蛋白;继代频率为:每7天更换继代培养皿一次。此外,本研究共筛选获得4个香樟胚性愈伤组织无性系,分别命名为EC1、EC3、EC5和EC8。2.香樟胚性愈伤组织抗寒性鉴定体系的建立以香樟胚性愈伤组织EC5无性系为试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cCBFs在4℃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胁迫处理1 h时CcCBFs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0 h),随胁迫时间延长CcCBFs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胁迫处理24 h其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增加达到峰值。以香樟胚性愈伤组织EC5无性系为试材,探究其在4℃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于胁迫处理8 h和2 h出现峰值;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长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于胁迫12 h出现低峰;SOD和CAT活力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于胁迫处理12 h和8 h出现峰值。结果表明,香樟胚性愈伤组织在经受4℃低温胁迫后,其生理、生化指标能够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因此该材料可在细胞水平上感知4℃低温胁迫。以香樟胚性愈伤组织EC5无性系为试材,探究其在-4℃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于胁迫处理8 h和2 h出现峰值;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长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于胁迫2 h出现低峰;CAT和POD活力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于胁迫处理8 h和2 h出现峰值。结果表明,香樟胚性愈伤组织在经受-4℃低温胁迫后,其生理、生化指标能够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因此该材料可在细胞水平上感知-4℃低温胁迫。本研究建立香樟胚性愈伤组织抗寒性评价方法,当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SOD、CAT和POD活力相对较强,MDA含量相对较低时,则对应的香樟胚性愈伤组织的抗寒性相对较强;反之,则相对较弱。本研究不仅证实了胚性愈伤组织可以作为鉴定香樟抗寒性的良好材料,而且揭示了香樟胚性愈伤组织在低温胁迫下CcCBFs表达模式以及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筛选获得该材料响应低温胁迫较敏感的生理指标和最剧烈的时刻。4℃下筛选获得的抗寒性鉴定指标主要包括:可溶性糖、脯氨酸、SOD、丙二醛和CAT,其对应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刻分别为:2 h、8 h、8 h、12 h、12 h。-4℃下筛选获得的抗寒性鉴定指标主要包括:可溶性糖、丙二醛、POD、脯氨酸和CAT,其对应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刻分别为:2 h、2 h、2 h、8 h、8 h。(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6-01)
李桐,付连双,刘鑫,李卓夫,秦鹏[5](2019)在《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以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弱抗寒品种济麦22和不抗寒品种中国春为试验材料,设室内快速低温、室内缓慢低温和田间种植叁种处理,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结果表明,与室内缓慢低温处理相比,室内快速低温处理下小麦各项指标较接近田间种植处理,且与田间种植处理相关性较显着。低温下抗寒品种的H_2O_2及MDA含量显着低于弱抗寒品种和不抗寒品种,SOD活性和ASA含量与H_2O_2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因此,室内快速低温处理结合SOD活性及ASA、H_2O_2和MDA含量分析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董建科,涂卫,赵庆浩,周帅,王俊豪[6](2019)在《国内主要马铃薯品种(系)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对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每年因为低温霜冻造成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因此,筛选耐低温霜冻的马铃薯育种材料变得尤为迫切。通过电解质渗漏法(LT_(50))对国内140份马铃薯栽培种(系)及8份种间杂种材料进行了苗期抗寒能力和驯化抗寒能力鉴定。结果表明,大多数栽培种抗寒能力较低,且大多几乎没有低温驯化能力。然而8份种间杂种材料抗寒能力和低温驯化能力显着强于栽培种材料。随后对马铃薯栽培品种(系)进行多点田间自然霜冻鉴定,其结果与LT_(50)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了"Alaska Frostless""华薯11号""14FT04-25"等少数抗寒性相对较强的栽培种和种间杂种材料为后续的抗寒育种提供了夯实的种质基础。(本文来源于《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期刊2019-05-26)
罗丽[7](2019)在《甜橙NADPH氧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抗寒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NADPH氧化酶是巨噬细胞NADPH氧化酶gp91phox的同源物,其一般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研究表明,植物NADPH氧化酶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柑橘逆境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了甜橙NADPH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采用qRT-PCR方法分析其在甜橙不同组织、不同逆境胁迫与激素处理下的基因表达特性;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方法初步分析NADPH氧化酶基因的抗寒功能;最后分析了甜橙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甜橙基因组中共发现14个NADPH氧化酶家族成员。这些NADPH氧化酶基因共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主要集中分布在5号、7号和8号染色体。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对比发现,14个基因成员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且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差异大,外显子的数目在5~14之间。启动子分析结果发现,NADPH氧化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顺式作用元件,如光响应元件、防御胁迫响应元件等;这表明柑橘NADPH氧化酶基因可能参与多种功能的调控,如生长和发育、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应激反应等。通过qRT-PCR方法分析NADPH氧化酶基因在甜橙不同组织中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甜橙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能够被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这与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一致。2.挑选了一个低温处理下显着上调表达的NADPH氧化酶基因(Cs5g11890),使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利用农杆菌侵染方法获得多株Cs5g11890干涉植株。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在表型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有较高的相对电导率,积累了更多的H202,表现为较弱的抗氧化能力。表明Cs5g11890表达被干涉后植株抗寒性显着下降。3.分析了甜橙叶片在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处理48h内的ROS含量变化;DPI和蒸馏水喷施12h后分别进行4℃低温条件下Oh、3h、6h、12h和24h处理甜橙叶片的MDA含量、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DPI处理导致甜橙叶片活性氧含量升高;低温处理后DPI处理遭受更严重的氧化胁迫,抗氧化酶活性总体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旨在挖掘甜橙NADPH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及其表达特性,并分析其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以期为柑橘的遗传育种和抗逆性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燕,马宏玉,余荣荣,陈小艺,包建平[8](2019)在《新疆地方枣种质枝条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年生新疆地方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一年生枝条内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变化,比较枣的抗寒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枣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5~-10℃略微上升,随后其含量较对照有明显提高,直至后期-25℃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枝条中的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5~-25℃,库尔勒小枣的相对电导率始终低于其他品种,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在整个处理期间高于其他品种。6个枣抗寒性比较结果表明,库尔勒小枣抗寒能力最强,喀什葛尔小枣抗寒能力最弱。(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赵瑞玲,赵勇,易腾飞,肖轶娆,张树华[9](2019)在《小麦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冻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了鉴定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寒性,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以534份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种植于保定、涞源、青县叁个试点,返青前调查冻害等级、死苗率和枯叶率。结果表明,小麦的死苗率和枯叶率与冻害等级呈极显着正相关(r=0.562、0.795),可作为小麦抗寒性鉴定、筛选的重要指标。综合涞源环境下的3个抗寒指标,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将供试材料聚成4类。筛选出远大1号、乐639、运旱618、河农6425、科遗11-6072、京冬8号、中麦175、河农6049、农大211、轮选987等品种为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胡单,冯西博[10](2018)在《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芽期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农区属高寒河谷农区,低温是西藏玉米生长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该试验以21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以对照(15℃)和低温(10℃)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10℃的胚根数、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干重,以及敏感指数和活力指数为抗寒性鉴定指标进行玉米芽期抗寒性鉴定。通过聚类分析法将试验材料分为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3类,其中5号、9号、14号、15号、20号、21号等6个品种抗寒能力最强,可作为西藏玉米抗寒品种选育的育种材料。(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抗寒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国梧桐为阔叶落叶乔木,是优良行道树种。北京市行道上种植有大量法国梧桐,每年越冬都有大量的树死亡。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法国梧桐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5%氯化钠溶液处理法国梧桐枝条,其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4.61℃,对照法国梧桐的半致死温度为-16.07℃。该结果暗示,低温和融雪剂可能是北京市内行道树法国梧桐死亡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寒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秀荣,王东洋.杏扁优系的抗寒性鉴定[J].北方果树.2019
[2].王明逸,王利军.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鉴定法国梧桐的抗寒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任美艳,唐宽刚,薛敏,郭慧琴,王茅雁.沙冬青Am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鉴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4].周婵.香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抗寒性鉴定体系的建立[D].南阳师范学院.2019
[5].李桐,付连双,刘鑫,李卓夫,秦鹏.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
[6].董建科,涂卫,赵庆浩,周帅,王俊豪.国内主要马铃薯品种(系)抗寒性鉴定[C].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2019
[7].罗丽.甜橙NADPH氧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抗寒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9
[8].陈燕,马宏玉,余荣荣,陈小艺,包建平.新疆地方枣种质枝条抗寒性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赵瑞玲,赵勇,易腾飞,肖轶娆,张树华.小麦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胡单,冯西博.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芽期抗寒性鉴定[J].高原农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