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制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区,新增建设用地
管制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夏世羽[1](2019)在《基于GIS技术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实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增建设用地及新增建设用地中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的研究,对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吻合度评价方法和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地块的重心距离分级评价方法,以罗甸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文中提出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评价方法,对罗甸县9个乡(镇)的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甸县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吻合度均低于80%,一些乡(镇)的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吻合度接近于0;新增建设用地越多的乡(镇),其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吻合度越高。罗甸县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距离乡(镇)中心越近,其地块数量和面积越大,特别是边阳镇和龙坪镇在[0,3]公里区间上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较为集中。为降低和避免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的发生,提高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实施效果,应当加强乡(镇)周边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规划和农村的新增建设用地执法监管和选址服务力度。(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0期)
梁宇哲,谢晓瑜,郭泰圣,吴茗华,王璐[2](2019)在《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研究国土空间管制分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充分地考虑土地适宜性,有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罗定市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罗定市适宜发展用地536.6 km~2,限制发展用地1 445.5 km~2,禁止发展用地352.8km~2,在理想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为466.6万,在耕地保护目标下最大承载人口规模为240.9万。基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罗定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特点,将罗定市划分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涵养区、综合发展区和中心发展区4个类型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可以为罗定市今后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金志丰,王静[3](2019)在《村域空间管制分区与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IS空间分析法和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研究村域尺度空间管制方法及其空间准入规则和配套政策,提出村域尺度空间管制框架。以江苏南京市高淳区蓝溪村为案例,基于村域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定空间管制分区,将村域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并提出相应的管制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建设适宜性拟定的空间管制方案,可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村域空间,有利于村域有限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出的管制要求和空间准入规则为村域尺度空间管制实施提供了保障,并为村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发展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1期)
李云,程欢,于海波[4](2019)在《基于“分区管制”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深入分析"分区管制"理念的内涵,并将其引入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中;通过构建"分区+管制"模式,制定分级分类管理及管制规则,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管控模式,完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制度。(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李国煜,曹宇,万伟华[5](2018)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研究——以平潭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明确自然生态空间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的逻辑框架和技术方法,提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分级管制规则。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GIS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根据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自然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森林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湿地生态空间和荒地生态空间;基于景观功能识别并按不同管控等级将自然生态空间管制类型区划分为红线区、橙线区和黄线区;同时,依据不同地块主要功能进一步确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级,划定用途管制分区结果。研究结论:基于"区域主体功能—景观主导功能—地块主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划定逻辑框架,可为构建以功能分类、用途分区、管控分级为导向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袁梁[6](2018)在《“多规合一”下县级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可或缺,特别是在新时代对自然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宏观背景下,“多规合一”下的用途管制已成为土地资源客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针对县级规划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体系中的突出战略地位,构建“多规合一”下的县级土地用途管制体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课题。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对各类规划现行管制体系系统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多规合一”下县级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提出“多规合一”下县级土地用途管制分区体系采用叁级体系,其中一级分区分为叁类,分别是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又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区3个二级区;农业空间又分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生产区、农村生活区3个二级区;生态空间又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2个二级区。叁级区的划分采取开放性的设置,研究提出了23个分区,但可根据不同地域土地利用特征进行合并或增加。并进一步将分区体系应用于贵溪市“多规合一”的土地用途管制分区之中,在划分3个一级区和8个二级区的基础上,针对贵溪市的土地利用特征,又划分了23个有一定区别的叁级分区,并制定了相应的用途管制规则。研究表明:(1)我国现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难以与“多规合一”进行衔接,还存在不足之处。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难以体现与“多规”之间的联系,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度都还不够完善,与新形势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已然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为适应“多规合一”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新的挑战,需要打破传统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框架,提出新的土地用途管制的分区方式、管制规则。(2)通过对境外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实践进行研究整理,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示: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应突出对于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制定土地用途管制分区时需要以公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叁是土地用途管制应起到引导土地节约集约的作用;四是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土地用途管制的根本保障。(3)“多规合一”背景下县级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宜采用叁级分区结构。其中一级区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主要起引导作用;二级区与“多规”结合,共划分出八个分区,起到了定规模和控范围的作用,相比原土地用途分区能起到更好的衔接“多规合一”的作用;叁级区则应依据各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地域特色进行灵活增减,并建议性划分出了二十叁个分区,充分体现了县级对于土地用途管制具体、可操作的需求,构建出了更完整、有效的管制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司慧娟[7](2018)在《青海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与管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国家提出要建立资源与环境相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要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国土空间是生态空间管制的基础。本文从“叁生”空间角度出发,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开展以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的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可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制订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提供依据。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引入“叁生”空间理论,构建了符合青海实际的“叁生”空间分类体系,揭示了“叁生”空间总体格局及区域差异特征,并采用信息熵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青海省的生态空间居绝对主导地位,空间结构变化既受到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也受到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政策、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2)开展了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青海省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9132.4×108元,是同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8倍,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远高于生产价值;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比重最高;生态价值最高的地区是玉树州、海西州及果洛藏族自治州。(3)基于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和耕地生产适宜性评价,对全部国土空间范围内适宜生产建设和耕地开发的区域进行了分级分区,通过与现状建设用地和耕地开发布局与规模匹配得出开发压力状态指数,综合判定各县(区)土地资源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的承载水平。(4)构建以建设开发适宜性、耕地开发适宜性及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的“叁生”功能评价体系,以地类图斑为单元,开展国土空间“叁生”功能适宜度评价,基于GIS采用叁维魔方法模型判定各地类图斑主导功能,综合划定出国土空间功能区。并从用途管制、开发强度、生态保护、功能调整等方面对各功能区提出管制规则。本文从“叁生”功能,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叁生”功能适宜度综合判定等角度,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功能分区,提出分区管制规则,可为推动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有序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吕云英[8](2018)在《海晏县县域城乡空间管制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为例,通过对县域城乡空间管制分区划定方法及原则的解析,提出具体的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导向要求,从而优化县域城乡空间布局,以实现县域土地利用的最佳空间结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06期)
赵海霞,蒋晓威,刘燕[9](2018)在《基于水生态健康维护的空间开发管制分区研究——以巢湖环湖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态健康已成为区域环境管理的新目标及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巢湖环湖地区出现了水质恶化、植被消亡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水生态健康问题,旨在通过环湖地区的空间开发管制分区,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环湖地区水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应用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构建由水生态敏感性和水生态压力组成的分区评价指标体系,以500 m×500 m网格为评价单元,通过单要素与多要素的综合评价,借助二维关联矩阵分析,进行空间开发管制分区,据此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导向。结果表明:巢湖环湖地区从空间单元上可确定为低敏低压区、低敏高压区、高敏低压区、高敏高压区4种类型区;水生态敏感性较高的环湖主要入湖河流两侧,以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主;滨湖新区北部、巢湖市区及各镇镇中心水生态压力较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和污染排放标准;虽然环湖乡镇大部分地区水生态敏感性和水生态压力相对较低,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维护水生态健康发展是首要任务。(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包倩[10](2017)在《耦合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分区管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居民点是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与结构特征影响着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改善农村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而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管制的基础。农户是农村土地利用的基本决策单元,作为经济“理性人”和社会“理性人”的综合体,其居住与生活环境的改变决策是追求生存、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均衡,农户意愿是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决策行为。因此,从微观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及其分区管制措施,可为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不同主体间的问卷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识别影响该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大小;从可拓展空间、人口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区位条件四个方面选择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的社会、经济及区位等宏观因素,构建耦合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划定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等级,并考虑各行政村整理能力和整理迫切度等实际情况的差异,确定区域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比较分析不同分区的差异特点,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安排、控制规模确定、退出方案制定、重点区域选择四方面提出区域差别化的分区管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农户意愿调查,识别出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主要涉及整理政策、经济压力、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方面影响因素;将农户意愿引入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而且综合了微观农户意愿,评价方法更为科学。(2)可拓展空间可衡量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户意愿和人口经济状况是影响整理适宜性的关键因素,而较好的基础实施条件将降低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等级。(3)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差异较大,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定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等级: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优化调整区。(4)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安排、控制规模确定、退出方案制定、重点区域选择四方面提出区域差别化的分区管制策略:优先整理区可采取一次性搬迁策略,将零星村庄整体迁并至中心城区、镇区或中心村;重点整理区应以迁村并点及闲置居民点复垦为主;适度整理区应走“滚动式”农村居民点整理之路;优化调整区应逐渐将靠近城区和镇区的居民点纳入城镇管理体系,加速其城镇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管制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研究国土空间管制分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充分地考虑土地适宜性,有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罗定市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罗定市适宜发展用地536.6 km~2,限制发展用地1 445.5 km~2,禁止发展用地352.8km~2,在理想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为466.6万,在耕地保护目标下最大承载人口规模为240.9万。基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罗定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特点,将罗定市划分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涵养区、综合发展区和中心发展区4个类型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可以为罗定市今后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制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夏世羽.基于GIS技术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实施评价[J].科技资讯.2019
[2].梁宇哲,谢晓瑜,郭泰圣,吴茗华,王璐.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3].金志丰,王静.村域空间管制分区与规则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9
[4].李云,程欢,于海波.基于“分区管制”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5].李国煜,曹宇,万伟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研究——以平潭岛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
[6].袁梁.“多规合一”下县级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7].司慧娟.青海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与管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8].吕云英.海晏县县域城乡空间管制分区研究[J].科技资讯.2018
[9].赵海霞,蒋晓威,刘燕.基于水生态健康维护的空间开发管制分区研究——以巢湖环湖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8
[10].包倩.耦合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分区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