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电机泵论文-孙飞

液压电机泵论文-孙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电机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结构改进,驱动电机,热套工艺

液压电机泵论文文献综述

孙飞[1](2019)在《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泵的结构改进及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动力源的减振降噪是静音液压技术的关键,当前,液压泵本身的降噪空间已不大,从电动机、液压泵一体化融合入手,成为实现大幅度降噪的重要途径。国内液压电机泵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但仍然停留在样机制造的层面,液压电机叶片泵的研究经历了十年的积累和持续性优化改进,有必要将其推向市场,形成自主知识产品。本课题致力于将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专利变为产品,该电机泵避免了浸油式液压电机泵转子搅动油液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液压电机泵的总效率。本论文旨在为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产品(以下简称电机泵)的生产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针对电机泵结构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设计,确定了中心轴、壳体和泵芯座等零部件的基本结构,对改进后的泵芯座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并为其异型结构选择加工工艺;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流道进行仿真分析,选择最优结构的流道结构作为电机泵的通油流道和散热流道。根据电机泵主泵所需的电机性能,计算得到主泵驱动用电机的基本设计技术参数,采用RMxprt模块分别对定、转子之间的气隙长度和铁芯长度进行参数化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了电机最优气隙长度和铁芯长度;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电机的二维瞬态场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驱动电机和标准电机在空载工况下的启动特性、磁场分布、磁密分布以及损耗等,计算得出了驱动电机的运行效率,验证了电机设计的合理性。电机泵转子组件装配采用热套工艺,并准确地计算了热套时铸铝转子所需的加热温度,理论上分析了加热后铸铝转子铁芯轴向长度的增加对电机泵性能的影响;完成了电机泵转子校正面和支撑面的设置,准确计算了两个校正平面允许的不平衡量,在动平衡机上通过去重和加重法完成了电机泵转子动平衡的校正。根据本电机泵的特殊结构,完成了电机泵转速中所需转速传感器的选型和被测体的设计,确定了电机泵转速测量的总体方案,设计了电机泵性能测试系统,并利用叁维设计软件完成了各零部件的安装布置,设计了加载系统中和电机泵入口安装传感器的集成块,最后确定了电机泵性能测试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娄正坤,朱碧海,姬增起,何贵元[2](2018)在《变量型阀配流柱塞式液压电机泵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的样机,并阐述了一种依靠改变左右斜盘相对位置角度关系来实现液压泵排量改变的变量方式。研究表明:样机技术指标达到了额定压力20 MPa,输出流量298 m L/min,容积效率达到96%,并验证了新变量方式的可行性和具有余弦规律的变量特性。实验也证明了适当增大吸入阀弹簧预压紧力以抵消配流阀旋转时所受的离心力,与在吸入阀的前腔设计简易的离心增压装置以利用液体离心力等方式是可行的,不仅使得泵在中速(750~1200 r/min)时可保持较好的排量,而且在高速(1200~1500 r/min)时排量降低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5期)

朱碧海,钱鹏程,姬增起[3](2018)在《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配流特性和变量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有别于常规阀配流泵的"斜盘转动而缸体不动"而采用缸体和配流阀一起旋转的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建立该泵配流机构的数学模型,研究各种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配流特性的影响,尤其是配流阀芯所受离心力对配流特性的影响。以仿真模型和得出的单个柱塞腔的压力响应曲线和输出流量曲线为基础,研究该类型泵流量脉动和侧向力脉动的特点,得出随着泵的工作转速增加,流量脉动和侧向力脉动都增大,当柱塞数量足够多时,柱塞数量的奇偶性在影响流量脉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偶数个柱塞比奇数个柱塞产生的侧向力脉动要大。提出一种新型的阀配流轴向柱塞泵的变量调节方式,并研究该变量方式的原理和调节特性。样机泵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泵的工作原理可行,进而展望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姬增起,朱碧海,娄正坤,钱鹏程[4](2018)在《液压电机泵中“短粗型”浸液转子的阻力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不同间隙、不同介质(黏度)、不同转速和不同定(转)子结构及尺寸等条件下液压电机泵内"短粗型"浸液转子(L/2r_1<1,L和r_1分别是转子的长度和半径)的旋转阻力矩特性。结果表明定子与转子之间间隙大小对转子所受阻力矩的影响较大,在同一转速,间隙越小,转子所受阻力矩越大。同时相比屏蔽式结构,普通浸油电机中定子凹槽的存在使转子阻力矩有了明显的增加。实验结果与既有理论公式及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均存在较大偏差,故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屏蔽式液压电机泵"短粗型"浸液转子阻力矩计算的公式。(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2期)

石方亮[5](2017)在《液压机驱动单元电机—泵匹配节能方法及其动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驱动单元主要包括电机和液压泵等元器件,变频技术作为针对液压系统驱动单元能量效率提升的一种方法,对液压系统能量匹配损失有极大的遏制作用。但由于传统液压系统变频技术只考虑了液压驱动单元整体和负载的匹配,忽略了电机和液压泵自身的能量效率变化,节能效果有待提升。本文针对液压系统驱动单元整体能效提升的节能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变频异步电机驱动变量柱塞泵的驱动单元方案进行相关性能的探讨。首先,根据液压机动作特征,分析工作过程中能量单元(电动机和液压泵)的能量流动特征和耗散特性。在单一工况下,分别建立了异步电动机和柱塞泵的能效特性模型,明确了影响电动机和液压泵能量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电动机和柱塞泵的能效特性,探究单一工况下电机和液压泵的耦合原理,提出了驱动单元整体能效优化方法,建立了驱动单元自身的能量匹配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驱动单元整体匹配负载的节能效果。为了解决驱动单元能量匹配方法实现过程中转速变量不能精确控制的现实问题,在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过程中,基于转差率量化,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异步电动机实际输出转速与频率之间更精确的映射关系,并用实验验证了模型有效。最后,通过功率键合图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能量匹配方法的驱动单元动态特性模型,研究了其在阶跃响应下压力固有的输出特性,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加以验证,其动态响应性能优良,实现了一个“能量效率高,响应特性好”的双优液压系统控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王伟伟[6](2015)在《液压电机泵转子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电机泵是新型高集成化的清洁环保液压动力单元,其内部存在机械力、电磁力和液压力之间相互耦合作用的转子动力学问题。本文以双斜盘柱塞式电机泵样机为研究对象,对泵工作时柱塞腔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建模分析,得到该泵转子在阀配流下受到的径向液压力的计算模型。对单个柱塞滑靴与斜盘间的摩擦力进行空间分解,获得径向摩擦激振力。通过分析定子与转子间的不均匀间隙间的气隙磁导和定、转子的谐波磁势,研究转子在振动过程中受到的单边磁拉力。在上述多种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液压电机泵刚性转子的“机-电-液”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上述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支承下转子的振动特性,比较发现各轴承结构对转子振动的影响。分析不同同步转速电机泵转子的振动幅值和主要振动频率,比较单边磁拉力的激振效果。研究了泵在不同柱塞数下转子振动的不同特点,分析奇偶柱塞数对转子振动位移的影响。实验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液压电机泵转子动力学模型是适用的,能够反应转子实际的振动模式。实验结果幅值谱分析显示转子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转频附近的低频段,说明了将转子视作刚体的观点是正确性。在低载荷下,转子中心的位移轨迹说明单边磁拉力和离心力对转子的振动起主要作用。在额定载荷下,从受液压力作用的方向上观测到,转子振动位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是相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际中轴承存在间隙,而径向液压力消除轴承间隙抵消离心力,增大了轴承的刚度和阻尼。建模中存在未曾考虑滚动轴承间隙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王文璐,孙东宁,冀宏,王金林,张继铭[7](2015)在《基于壳体的液压电机泵轻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减小液压电机泵样机的质量,通过采用轻质材料以及合理减小结构尺寸的方法对液压电机泵壳体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应用ANSYS软件对轻量化壳体的强度、刚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校核了钢铝连接中的螺栓强度。研究发现,液压电机泵壳体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采用6061铝合金材料及结构尺寸优化后,壳体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的要求,且质量减小了70.1%,可见液压电机泵基于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冀宏,张继铭,王金林,任威,孙东宁[8](2014)在《液压电机泵中孔板离心泵的增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电机泵利用油流在壳体内的流动带走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此会增加主泵吸油阻力,影响主泵充分吸油。研制出的液压电机泵通过在主泵前设置孔板离心泵以解决此矛盾,通过对液压电机泵与同规格电机液压泵组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不同转速下液压电机泵内吸油流场的仿真计算结果,获得转速对主泵吸油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孔板离心泵可以明显促进主泵充分吸油,孔板离心泵出口(主泵吸油腔进口)总压最大值随其转速升高呈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与电动机液压泵组相比电机泵容积效率高1.25%左右。当孔板离心泵转速低于1 395 r/min后,会对主泵吸油产生不利影响,当输出压力升高至22 MPa时,液压电机泵容积效率相对降低2.7%。总结给出增压效应的确切含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冀宏,任威,孙东宁,王文璐[9](2014)在《液压电机泵电机转子转速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研制的11kW液压电机泵,通过理论计算与流场解析,并运用电磁仿真软件Ansoft中RMxprt模块对电机转子的转速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浸油负载导致液压电机泵浸油电机带载启动,造成的功率损失较大,随油温升高,该项损失会快速减小;转子鼠笼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对转速影响较大,额定压力下,紫铜鼠笼电机的转速能够提高81r/min,采用电阻率小的导体可有效提高其转速及电机泵总效率.(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冀宏,张继铭,王金林,王文璐,孙东宁[10](2014)在《变转速液压电机泵中孔板离心泵的增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电机泵主要是由电动机、孔板离心泵及主泵(高压叶片泵)集成为一体的新型液压动力单元,在主泵吸油腔前端设置孔板离心泵是利用其增压作用提高主泵进口压力,保证主泵充分吸油.建立液压电机泵中孔板离心泵的内部流场模型,进行不同转速条件下的流场仿真计算,分析转速对液压电机泵中孔板离心泵增压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孔板离心泵出口总压随着转速的上升不断增大,孔板离心泵出口(主泵吸油腔进口)总压最大值可以表征孔板离心泵对主泵的补油效果,当转速高于1 000r/min以后,总压最大值快速升高并呈线性增加趋势,当转速上升至2 000r/min时,总压最大值相对增大15.5倍.(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液压电机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制了一种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的样机,并阐述了一种依靠改变左右斜盘相对位置角度关系来实现液压泵排量改变的变量方式。研究表明:样机技术指标达到了额定压力20 MPa,输出流量298 m L/min,容积效率达到96%,并验证了新变量方式的可行性和具有余弦规律的变量特性。实验也证明了适当增大吸入阀弹簧预压紧力以抵消配流阀旋转时所受的离心力,与在吸入阀的前腔设计简易的离心增压装置以利用液体离心力等方式是可行的,不仅使得泵在中速(750~1200 r/min)时可保持较好的排量,而且在高速(1200~1500 r/min)时排量降低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电机泵论文参考文献

[1].孙飞.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泵的结构改进及工艺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2].娄正坤,朱碧海,姬增起,何贵元.变量型阀配流柱塞式液压电机泵的研制[J].液压与气动.2018

[3].朱碧海,钱鹏程,姬增起.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配流特性和变量原理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4].姬增起,朱碧海,娄正坤,钱鹏程.液压电机泵中“短粗型”浸液转子的阻力矩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8

[5].石方亮.液压机驱动单元电机—泵匹配节能方法及其动态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6].王伟伟.液压电机泵转子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王文璐,孙东宁,冀宏,王金林,张继铭.基于壳体的液压电机泵轻量化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5

[8].冀宏,张继铭,王金林,任威,孙东宁.液压电机泵中孔板离心泵的增压效应[J].机械工程学报.2014

[9].冀宏,任威,孙东宁,王文璐.液压电机泵电机转子转速的数值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4

[10].冀宏,张继铭,王金林,王文璐,孙东宁.变转速液压电机泵中孔板离心泵的增压作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液压电机泵论文-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