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梁国亮

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梁国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曲抛物面网壳,地震,动力破坏指标,双参数准则

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梁国亮[1](2015)在《双曲网壳地震作用下的双参数破坏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网格形式和高跨比的变化,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多个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算例进行地震时程分析。采用全过程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其失效特点,利用建筑结构基于位移和能量的双参数破坏准则的模式,将结构最大位移与塑性累积耗能进行组合建立了动力强度破坏的双参数准则,以动力破坏指标判定结构的动力破坏程度。与原有网壳结构动力破坏准则相比,应用双参数准则和动力破坏指标可以更有效地评价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强度破坏程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文永庆[2](2009)在《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双参数破坏准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扬长避短,因此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一方面,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的研究已趋向成熟,钢管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在钢管高强混凝土中加入钢骨后,该组合柱截面同时具有钢管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的优点,可进一步提高柱的承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抑制高强混凝土中剪切斜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柱的延性,避免结构倒塌;另一方面,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破坏准则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在前人对钢管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等组合结构构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对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破坏准则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国内外钢与混凝土组合柱研究历史进行了综合的评述,并对当前相关的试验与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2.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破坏准则的研究,分别阐述了单参数破坏准则、双参数破坏准则和能够反映结构地震反应幅值对损伤累积影响的杜修力和欧进萍破坏准则,并着重对经典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尤其是对耗能因子β做了全面分析,在它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双参数破坏准则。3.进行了钢骨-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双参数破坏准则中的耗能因子β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原有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变形,运用我校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该组合柱的双参数破坏准则,并使用他校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基本吻合。4.基于我校试验参数及模型,使用工程计算软件OpenSees进行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单调偏心加载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存在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由计算曲线得到各特征点,对本文提出的破坏准则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4-30)

傅剑平,王敏,白绍良[3](2005)在《对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的识别和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完成的有翔实记录的以不同方式循环加载到破坏的44个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知名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进行了识别。发现在该准则预测结果中损伤指标D的位移项Dδ和能量项DE的比重与构件在滞回循环中达到的位移延性μ的关系与近年来试验研究中逐步认识到的随着μ的增大Dδ的比重相应增大而DE的比重相应下降的规律是相反的。为了纠正这一点,本文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对该准则提出了修正建议,该建议符合合理的Dδ-μ及DE-μ关系,且改善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另外,本文还对破坏准则与普遍意义的损伤识别准则的关系及区别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5年05期)

韦未,李同春,姚纬明[4](2004)在《建立在应变空间上的混凝土四参数破坏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建立在应变空间上的混凝土四参数破坏准则,从而消除了Hooke定律假设和平面应力假设对有限元分析计算的影响.结合损伤模型,通过算例计算并与应力空间其他准则相比较,验证了该准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该准则的特点是:形式简单,不仅能正确反映混凝土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04年05期)

张远高,陆明万[5](1990)在《混凝土的叁参数破坏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叁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该准则表示为叁个应力不变量的函数,其中仅包含叁个参数,且可方便地由实验标定.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准则能很好地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破坏特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Z1期)

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扬长避短,因此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一方面,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的研究已趋向成熟,钢管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在钢管高强混凝土中加入钢骨后,该组合柱截面同时具有钢管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的优点,可进一步提高柱的承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抑制高强混凝土中剪切斜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柱的延性,避免结构倒塌;另一方面,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破坏准则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在前人对钢管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等组合结构构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对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破坏准则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国内外钢与混凝土组合柱研究历史进行了综合的评述,并对当前相关的试验与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2.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破坏准则的研究,分别阐述了单参数破坏准则、双参数破坏准则和能够反映结构地震反应幅值对损伤累积影响的杜修力和欧进萍破坏准则,并着重对经典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尤其是对耗能因子β做了全面分析,在它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双参数破坏准则。3.进行了钢骨-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双参数破坏准则中的耗能因子β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原有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变形,运用我校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该组合柱的双参数破坏准则,并使用他校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基本吻合。4.基于我校试验参数及模型,使用工程计算软件OpenSees进行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单调偏心加载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存在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由计算曲线得到各特征点,对本文提出的破坏准则进行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梁国亮.双曲网壳地震作用下的双参数破坏准则[J].建筑科学.2015

[2].文永庆.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双参数破坏准则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傅剑平,王敏,白绍良.对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的识别和修正[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

[4].韦未,李同春,姚纬明.建立在应变空间上的混凝土四参数破坏准则[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

[5].张远高,陆明万.混凝土的叁参数破坏准则[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0

标签:;  ;  ;  ;  

双参数破坏准则论文-梁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