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玲王宇洋/东北农业大学
【摘要】高校农民工是农民工现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逐渐开始聘用一些社会人员,这为农民工进入高校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对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成体系,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原因
一、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宏观政策性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从中央到省、市、县,乃至企业、学校都有一个宏观指导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应该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一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所有思想和精神。这一主导思想应该被贯穿于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指导来说,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的切合问题;二是由什么人进行教育的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社会这一大的社会环境中,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形式都必须以此为指导,同时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但却很少涉及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和传统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工虽然在城市生活多年,却依然没有城市户籍,他们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近几年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大多关心的是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物质利益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关注较少,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具体化到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它的主导思想应该是“以良好道德品质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推动高校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和精神。目前,对高校农民工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不明确,国家也没有明确的关于这方面的文件,这就导致高校在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合法权威的制度支持,它总是处在边缘无序的状态,内容零散、不系统,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从而增加了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教育工作的方法简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对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之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多种多样,几乎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依赖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效果,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也必须要依赖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农民工的流动性、异地性、多变性决定了对这个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其特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它己经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首先,从当前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情况来看,不少高校是把农民工作为临时工来进行管理,思想教育、生活关心不够,行政指令多,教育效果不理想,仍然没有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民工并让他们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理论联系实际做的不够,在教育方法上不能做到灵活多样,在文化教育上不能与工作紧密联系。其次,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教育,注重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很少触及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再次,教育手段单一化,主要以宣传为主,长期以来,仅仅把高校农民工看作是劳动力的源泉,而没有关照到他们其他方面的需求,在宣传舆论上对高校农民工负面影响报道得多,而对他们在高校中做出的贡献报道得少。总之,随着高校农民工群体的成长,农民工的思想更加复杂多样,高校只有利用其自身优势,不断地创造出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新形式,才可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收到应有的教育实效。
(三)缺乏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是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运动着的动态过程。它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体性和能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构成要素的总和。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队伍的培养机制。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是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运动着的动态过程。它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体性和能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构成要素的总和。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队伍的培养机制。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者不仅应具备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还应该勤奋学习、敢于吃苦、不断提升自己。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但当前很多高校尚不存在对农民工进行统一管理和教育的组织机构,也缺乏一支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队伍。二是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进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这需要有组织、有领导的协调进行。目前,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亟待加强,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没有专门的组织对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出谋划策,相互配合、统筹安排。三是教育舆论导向机制。舆论导向对人们思想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它是社会正气、社会道德的守护者。高校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随大流,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高校的农民工明辨是非,科学取舍。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要让农民工切实感到身边高尚的道德思想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自己,让他们有信心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消除对高校农民工的歧视,对高校农民工的行为客观的报道,多增强报道农民工积极的贡献,减少负面影响,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能增强高校农民工与广大师生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但是目前多数高校舆论导向机制不健全。四是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和原则,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或某一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尽管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开展,但是评价机制不健全,这样导致对高校农民工教育的效果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教育资源亟待整合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高校农民工己经成为高校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由一定的主体来执行,只有这样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尚不明确,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力比较弱,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无组织状态或是无序状态,而农民工在进入高校后他们不再属于任何一个机构、部门或社区,他们原来所在的农村基层组织部门对他们各方面的思想状况也无法掌握,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盲点,也就是说谁应该对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任这个问题仍然不明确。目前,高校内部在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由高校党委和行政来执行,另有人认为应该由高校后勤集团来执行,或认为应该由高校中的学院来执行,或认为应该借助外部介入的社会力量来执行,……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能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造成了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方主体相互推诿,无法形成良好的集体意志,不能统一行动,从而使得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相对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二、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与教育导向尚未明晰
当前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教育导向不够明确,从宏观上来说,这决定了当前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混乱、无序。对此,主要是目前各教育主体还没能达成共识,表现为:一是有的人认不需要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进入高校后,主要是在高校后勤部门务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民工在高校后勤部门从事的就是服务和保障等工作,比如:餐饮、绿化、清洁等没什么技术含量,与智力无关,因而只要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管理就行了。如果要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增加高校的运行成本,因而认为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这使得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二是一部分人认为农民工问题的重点是在农民增收、权益保障、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上,思想上的问题无关紧要,另外,高校农民工也未必接受。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是以一些技能培训及带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代替思想教育;三是大多数人都主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对高校农民工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对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法很不明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迷茫,与此同时,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导向性不足,缺乏宏观的指导思。我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工作涉及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却忽略了农民工这一群体。从目标体系上看,对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明确规划,目标不明晰,表现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观因素大、随意性强,对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提升不产生效力,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教育体制不完善
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存在是开展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正是由于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薄弱,导致了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也相对涣散。当前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薄弱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教育不成体系,随机性比较大,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较为薄弱,体制不能很好地运转,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在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各职能部门、各个实施主体不能真正关注、重视此项工作,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乏力,缺乏必要的体制监督,工作是否能真是的贯彻到位没有体制的保障,这也导致了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主体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执行无力,组织无序,给当前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障碍,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三)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校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相关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既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党政部门,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具体到高等学校就是指高校的党委和行政及其他相关部门。党中央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如: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从2004年后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问题的,像这样针对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的文件还有很多。但是这仅仅限于解决农民工权利保障、物质生活等层面的问题,这些政策措施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其中有些农民工进入到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原因等,农民工与高校的环境很不和谐,他们在高校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在思想方面高校对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具体实施,如何监管,如何评估,谁来负责执行等都不明确,这些都是导致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2-123.
[2]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J].北京:新华社,2009.
[4]程新征.中国农民工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设,2007:38-40.
[5]黄越南等.试论农民工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42-44.
[6]白丽霞.试论新型农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法律界定[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
[7]陈万柏,陈耀灿.思想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