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元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添加剂,防腐,传热介质,二元醇
二元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侯锦锋,李杰,蔡淑红[1](2019)在《二元醇型传热介质中添加剂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阐述了二元醇型传热介质在防冻基础上的管道缓蚀防腐技术。通过对无机型添加剂传热介质和有机型添加剂传热介质的防腐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有机型添加剂传热介质对黄铜、紫铜、碳钢、不锈钢、铝、锌、焊料等金属具有更长效、更好的防腐效果,同时可满足低毒、环保需求,值得在太阳能、空气能、中央空调、锅炉等热水及采暖行业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1期)
王强,王岩,黄小忠,熊益军,张芬[2](2019)在《新型全介质谐振表面二元超材料吸波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干涉理论,利用低介电材料全介质谐振表面(All-dielectric resonance surface,ADRS)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二元结构超材料吸波体(Binary-structural metamaterial absorber,BMA)。优化后的BMA分别在13. 332 GHz、16. 722 GHz和17. 34 GHz处有强吸收。通过阻抗分析、能量损耗分布及场分析的方法解释了BMA的谐振与吸波机理,并研究了ADRS结构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BMA的叁频谐振来源于ADRS的电谐振响应; ADRS的结构决定谐振峰处磁场分布,进而影响吸波性能。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本工作提出的采用低介电材料ADRS代替传统金属谐振表面及难以制备的高介电常数ADRS,极大地简化了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钟汝能,郑勤红,向泰,姚斌[3](2018)在《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电特性在复合材料的电磁效应研究和材料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工作在研究传统通用有效介质(GEM,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用于预测和计算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MGEM,Modified 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运用MC-FEM(Monte Carlo-Finite Element Method)方法分析计算各种参数条件下颗粒随机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特性,并与MGEM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MGEM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将MGEM的预测结果与部分经典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部分文献报道的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介电常数比(1/50~50)和不同体积分数(0~1)的情况下,MGEM公式预测结果与MC-FEM模型结果完全吻合,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为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计算精度的理论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4期)
郅彬,王永鑫,邓博团,刘伟[4](2018)在《基于二元介质模型的高应力结构性黄土强度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性黄土的力学性能、工程特性与重塑土有显着区别,特别是在高应力作用下黄土的结构性对抗剪强度的发挥有显着影响。因此基于陕北某高填方工程黄土地基,对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进行了室内高围压固结排水叁轴试验。通过分析原状与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偏应力差值曲线,研究了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土在低围压下结构性强度迅速发挥,并随着围压的增大、胶结物质持续破坏,内摩阻力发挥开始逐渐增强;基于结构性岩土材料破损机理的二元介质模型,通过引入抗剪贡献率ξv,修正并建立了高应力下结构性黄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强度准则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结构性黄土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粘聚分量与摩擦分量分步发挥的内在机理。(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杨瑞敏,丁建文,章振宁,吴伟东[5](2018)在《基于Voigt与Reuss模型的岩土二元介质破损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非均质岩土材料被抽象为由胶结元和摩擦元组成的二元介质。本文基于Voigt和Reuss模型推导出满足变形协调和应力连续条件的岩土破损力学本构方程,通过算例分析叁轴复杂应力状态下岩土二元介质的破损规律、荷载及变形的分担情况。结果表明:岩土二元介质的破损行为与胶结元、摩擦元的物理力学特性、围压和应力水平等有关,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胶结元在抵抗轴向压力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在抵抗轴向变形中发挥的作用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大,胶结元在抵抗轴向压力和剪切力中发挥的作用均逐渐减小,而在抵抗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中发挥的作用均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哲宇,李宜强,庄永涛,陈一航,马瑞程[6](2017)在《多孔介质中二元复合体系乳化前后流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驱过程中出现的乳化现象直接影响开发效果,目前对复合体系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的流动规律缺少相关研究。本文采用岩心实验分别注入O/W型乳状液与等黏度的二元体系,测定采出液的流变性、粒度分布以及乳状液液滴形态,比较它们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差异,再通过多孔介质模拟复合驱过程中乳状液的产生过程,通过压力变化研究各因素对体系乳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体系乳化前后的运移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乳化前体系的压力可以很快达到平稳,而乳化后的压力呈现跳跃上升,既表现出幂律流体剪切变稀的特性,又由于分散性质加强而表现出剪切变稠的特征;采出液分析表明经过岩心后,乳状液的流变曲线上移,粒径变小,经过3 PV后乳状液的液滴形态才与初始时相似;各因素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大于剪切速率,含油饱和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德,刘恩龙,刘星炎,宋丙堂[7](2018)在《冻土二元介质模型探讨——以-6℃冻结粉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介质模型已成功用于模拟未冻结岩土材料,比如岩石、均质或各向异性结构性土、超固结黏土、堆石料以及黄土。类似地,为了探讨冻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此处引入二元介质模型来模拟其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框架和二元介质模型概念,将饱和冻结粉土抽象成具有强胶结特性的胶结元(冻土骨架)和无胶结特性的摩擦元(融土骨架),胶结元在一定围压下会产生压碎和压融现象,随围压的增大逐步破损并向摩擦元转化,二者共同承担外荷载。在-6℃和0.3~15.0 MPa围压下对冻结粉土进行了一系列低温叁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随变形的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叁阶段变化,分别是线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应变软化阶段;强度随围压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极限强度对应下的围压称为临界围压,且临界围压下的软化现象最不明显。通过细观角度运用二元介质模型概念探讨了冻土变形破损机理,在非均质材料均匀化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冻土二元介质模型,讨论了破损率函数演化规律。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冻土的应变硬化和软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俊锋[8](2016)在《Bi_2O_3-MoO_3二元系微波介质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无源集成技术的微波介质薄膜集成电容器,相比于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型和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预埋型集成电容器,具有更高的容量密度和更优良的微波性能,而且电容器的制备工艺与硅半导体工艺兼容,更能适应电子设备的微小型化。通常,低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的成膜温度比高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的成膜温度低,因此,低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在薄膜集成电容器制备方面比高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具有优势。本文以获得较低的烧成或热处理温度、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接近于零值的介质陶瓷和薄膜为目标,围绕Bi_2O_3-MoO_3二元系低温烧结微波陶瓷及其薄膜材料的结构、相组成及其形成机理和热氧化薄膜形成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Bi_2O_3和MoO_3为原材料,采用氧化物固相反应法分别合成Bi_2MoO_6、Bi_2Mo_2O_9和Bi_2Mo_3O_12化合物。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表明,Bi_2MoO_6合成有中间物相Bi_2Mo_3O_12生成,温度高于540°C后消失;Bi_2Mo_2O_9合成也出现中间物相Bi_2Mo_3O_12,610°C后消失;仅Bi_2Mo_3O_12合成无中间物相生成。Bi_2MoO_6、Bi_2Mo_2O_9和Bi_2Mo_3O_12叁种化合物可分别在800~860°C、640~655°C和635~650°C烧结成瓷,微波介电性能分别为Bi_2MoO_6:er=26.5~27.8,Qf=13500~13600 GHz,τ_f=-95~-98×10~(-6)/°C;Bi_2Mo_2O_9:ε_r=34.8~36.8,Qf=11200~11500 GHz,τ_f=50~45×10~(-6)/°C;Bi_2Mo_3O_12:er=19.2~20.3,Qf=26400~26800 GHz,τ_f=-155~-135×10~(-6)/°C。明显地,作为微波电容器使用,τ_f尚不能满足要求。欲使τ_f=0,引入τ_f符号相反的单质氧化物进行改性是一种常见方法。Bi_2MoO_6中引入20 mol%Sm2O3,860°C和880°C下烧结τ_f分别可达2.3×10~(-6)/°C和-1.6×10~(-6)/°C;Bi_2Mo_2O_9中引入8 mol%MgO,640°C和660°C下烧结τ_f分别可达2.2×10~(-6)/°C和1.7×10~(-6)/°C;Bi_2Mo_3O_12中引入TiO_2,当x Bi_2Mo_3O_12+(1-x)TiO2中x=0.22时,690°C和710°C下烧结τ_f分别可达1.9×10~(-6)/°C和1.4×10~(-6)/°C。然而,虽然τ_f可以接近于零,但均存在烧结温度升高,瓷体致密度下降等问题。设想以τ_f为负值的Bi_2MoO_6、Bi_2Mo_3O_12和τ_f为正值的Bi_2Mo_2O_9混合进行烧结。研究发现,Bi_2MoO_6、Bi_2Mo_3O_12与Bi_2Mo_2O_9间均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烧结后瓷体的微波介电性能遵循Lichtenecher法则。xBi_2MoO_6+(1-x)Bi_2Mo_2O_9混合体系中,当Bi_2MoO_6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时,640°C下ε_r=30.2、Qf=10725 GHz、τ_f=1.6×10~(-6)/°C,瓷体致密。xBi_2Mo_3O_12+(1-x)Bi_2Mo_2O_9混合体系中,当Bi_2Mo_3O_12摩尔含量为15%时,640°C下ε_r=31.6、Qf=12077 GHz、τ_f=2.1×10~(-6)/°C,瓷体致密。显然,这一设想要优于引入单质氧化物方案,更加有利于薄膜集成电容的制备。尝试开展了薄膜电容器的制备研究。提出的方法是以双靶多周期磁控溅射Bi/Mo薄膜,再经热氧化形成钼酸铋介质薄膜。Bi/Mo摩尔比2:3时,420~480°C随着热氧化温度升高,薄膜物相由Bi_2O_3、MoO_3逐渐转变为Bi_2MoO_6和Bi_2Mo_3O_12,至450°C和480°C稳定为Bi_2Mo_3O_12和Bi_2MoO_6混合相。氧化温度升高,电容量增大,6 V测试电压下漏电流密度(Id)降低,电容温度系数(τ_c)约为+300×10~(-6)/°C。Bi/Mo摩尔比2:1时,400~600°C可热氧化成介质薄膜。400°C时,薄膜相组成为Bi3.64Mo0.36O6.55、Bi_2Mo_2O_9和Bi_2O_3,无Bi_2MoO_6相;400~500°C时,Bi_2MoO_6体积百分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急剧上升;500~600°C时,Bi_2MoO_6体积百分含量基本稳定,约为90%。ε_r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500°C热处理的薄膜在1 kHz测试频率下ε_r达到最大值,ε_r=37.5、tand=1.06%;施加电压±12 V时(电场强度约18.2 kV/mm),I_d=1.46′10~(-7) A/mm2;在-12~+12 V范围内,容量不随外电压变化而变化。利用Bi_2MoO_6、Bi_2Mo_2O_9和Bi_2Mo_3O_12烧结温度低的特点,在氧气中对Bi/Mo金属薄膜进行热处理,在较低温度下成功制备出钼酸铋介质薄膜,将热氧化法从制备单一金属元素氧化物(二元化合物如TiO_2)薄膜拓展到二元金属元素化合物介质薄膜的制备,为热氧化法制备二元或多元金属元素化合物介质薄膜提供启示。热氧化法制备介质薄膜工艺简单,成膜效率高,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介质薄膜制备方法。以热氧化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的钼酸铋介质薄膜,有望应用于薄膜集成电容器的制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12-30)
孟李晨[9](2016)在《二元PT光学结构在相干介质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空反演对称量子系统与传统的量子系统不同,系统的哈密顿量是非厄米的,但该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仍具有实的能量本征值。我们通过对时空反演对称系统的研究,希望其能够在实验中实现进而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目前在自然界中并没有天然的能够实现时空反演对称的系统。随着光学系统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且光在波导中的传输方程与薛定谔方程十分类似,所以光学系统成为我们首要考虑的实验对象。另外,量子相干效应可以显着改变介质的光学属性,为人工调控介质的线性与非线性光学性质开辟了新的途径。例如,电磁诱导透明可以显着改变介质的光学特性,如抑制介质的吸收、改变介质的色散性质和增强介质的非线性效应等,这种特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此,量子光学理论成为我们实现时空反演对称系统最主要的理论支持。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电磁诱导透明技术来提高在相干介质中(如量子阱和冷原子介质)的四波混频过程的效率,可实现时空反演对称光学结构。该类研究将推动相关实验工作的展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张靖[10](2016)在《室温下醇介质中二元离子液体高效促进果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一文中研究指出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新型的平台化合物,由它可以衍生出众多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但目前报道的HMF制备体系基本上都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高能耗限制了它们的工业化应用。基于此,本文尝试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室温下离子液体体系中果糖高效转化为HMF在乙醇介质中研究了由离子液体[Bmim]Cl和[HNMP][CH3SO3]协同促进的果糖室温脱水转化为HMF的反应。HPLC分离检测中我们捕获到了两个中间体并且通过原位1H NMR和在线ESI(+)-MS/MS对中间体的存在及结构进行了确证。通过离子液体对中间体生成与转化影响的分析,明确了各离子液体在果糖转化为HMF过程中的作用。[HNMP][CH3SO3]主要促进中间体的生成,而[Bmim]Cl主要促进中间体的转化。离子液体各阴阳离子对果糖脱水转化为HMF的贡献主要是通过与果糖或者中间体上的离去羟基形成多重氢键来活化这些羟基,这种弱相互作用力只有在低温下才会显现。据此并根据文献已有工作,我们提出了室温下二元离子液体协同促进果糖脱水转化为HMF的机制。2.在由[Emim]Cl与醇形成的低共熔体系中果糖脱水转化为HMF反应的醇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在不同醇与[Emim]Cl形成的低共熔体系中研究了[HNMP]C1催化果糖转化为HMF的情况及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异丙醇介质中果糖转化速率最快,HMF产率最高。醇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醇可以通过与[Emim]Cl和[HNMP]Cl形成氢键来影响果糖转化中间体形成与转化的速率。对于直链醇而言,醇的极性越大,与离子液体形成氢键的能力也就越强,对中间体形成与转化速率的阻碍作用也越大;而支链醇由于其存在空间位阻,使其与离子液体形成氢键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中间体形成与转化速率的负面影响较小,有利于果糖脱水转化为HMF。摩尔比为1:1的[Emim]Cl/异丙醇DES体系对果糖脱水转化为HMF效果最佳,在25℃下反应3h的HMF产率可达89%。(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9)
二元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干涉理论,利用低介电材料全介质谐振表面(All-dielectric resonance surface,ADRS)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二元结构超材料吸波体(Binary-structural metamaterial absorber,BMA)。优化后的BMA分别在13. 332 GHz、16. 722 GHz和17. 34 GHz处有强吸收。通过阻抗分析、能量损耗分布及场分析的方法解释了BMA的谐振与吸波机理,并研究了ADRS结构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BMA的叁频谐振来源于ADRS的电谐振响应; ADRS的结构决定谐振峰处磁场分布,进而影响吸波性能。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本工作提出的采用低介电材料ADRS代替传统金属谐振表面及难以制备的高介电常数ADRS,极大地简化了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元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侯锦锋,李杰,蔡淑红.二元醇型传热介质中添加剂技术的研究[J].太阳能.2019
[2].王强,王岩,黄小忠,熊益军,张芬.新型全介质谐振表面二元超材料吸波体[J].材料导报.2019
[3].钟汝能,郑勤红,向泰,姚斌.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计算公式[J].材料导报.2018
[4].郅彬,王永鑫,邓博团,刘伟.基于二元介质模型的高应力结构性黄土强度准则[J].煤炭工程.2018
[5].杨瑞敏,丁建文,章振宁,吴伟东.基于Voigt与Reuss模型的岩土二元介质破损规律[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刘哲宇,李宜强,庄永涛,陈一航,马瑞程.多孔介质中二元复合体系乳化前后流动规律研究[J].石油科学通报.2017
[7].张德,刘恩龙,刘星炎,宋丙堂.冻土二元介质模型探讨——以-6℃冻结粉土为例[J].岩土工程学报.2018
[8].杨俊锋.Bi_2O_3-MoO_3二元系微波介质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孟李晨.二元PT光学结构在相干介质中的实现[D].西北大学.2016
[10].张靖.室温下醇介质中二元离子液体高效促进果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D].山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