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电影论文-李霞

杜琪峰电影论文-李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杜琪峰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杜琪峰,香港电影,“异体”书写

杜琪峰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李霞[1](2019)在《杜琪峰电影的“异体”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琪峰是银河映像乃至当代香港电影的金字招牌。在其电影中,总是存在着怪异另类的、边界性的身体,与芸芸大众的"常体"相对,这些身体就是"异体"。相较于"常体","异体"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注意,使观众看到多样的情境和体验。此外,身体在杜琪峰的镜头下,是意识的载体,也是被艺术夸张表现的对象和携带了态度、信息的工具。"异体"书写并非简单猎奇,杜琪峰在其中融入了关于命运、道德价值判断乃至反"肌肉电影"的思索。(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胡慧君[2](2019)在《撕下标签化的面具: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身份的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琪峰是香港着名导演、监制、编剧,他的作品以黑色主题、光影效果、人物设定等为风格标签。杜琪峰在他的作品中对警匪的人物设定加入了自我的观察和表达,为观众提供了不一样的理解角度。文章从过往警匪片中的警察形象、香港警察的历史等角度切入,分析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这一黑白难辨且不承担道德审判义务的复杂形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范明萌[3](2019)在《杜琪峰电影——商业与艺术的曼妙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影像"、暴力美学、人性审视等都是典型"杜氏"电影中的代名词。杜琪峰对自己的电影有着杰出的控制力。本文的主要内容将具体阐述杜琪峰电影是如何游刃有余在艺术与商业之间,着重从艺术手法与商业元素两方面剖析"杜氏"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2期)

靳林青[4](2019)在《杜琪峰电影的新风格——以《叁人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近年来杜琪峰电影的变化,笔者通过对杜琪峰电影风格与现状进行简单梳理,以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叁人行》为范例;对其在创作方面、"叁一律"原则、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杜琪峰电影在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上的新风格。(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7期)

乔梦莹[5](2018)在《浅析九七香港回归后杜琪峰的本土电影坚守》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七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业面临挑战,更大的国际市场和更广阔的内地市场使香港流失了很多电影人才,电影类型大多趋于"西化"和"内地化",而杜琪峰带领的"银河映像"团队致力于拍摄香港本土电影,并尝试多种类型,肩负了使香港电影重振旗鼓的重任。本文将对杜琪峰电影中的香港本土元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电影对于香港电影业的贡献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驰[6](2018)在《论杜琪峰电影对香港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传承与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996年后,杜琪峰用独到的方式将香港武侠片的类型元素有机的融合进自己的非武侠片中,将之变革并内化成个人风格的一部分,完成了自己从影生涯的最大飞跃。杜琪峰电影用现代都市的外壳包裹着武侠片的传奇化内核,在有机融合的前提下夹杂着对二者关系的思考;在他的镜头下,英雄人物形象颠覆武侠片传统,动作戏份也一反武侠片常态,这些也正是杜琪峰对香港武侠电影"不破不立"的产物。本文将从杜琪峰电影的故事内容、英雄设定以及动作场景叁个方面来探究这一传承与变革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8年09期)

刘旭[7](2018)在《杜琪峰电影中的黑色幻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琪峰的电影生涯以1997年"银河映像"电影摄制公司的成立年份划分,在此之后的作品着重于商业与艺术并重。在电影圈耕耘多年的杜琪峰是香港电影圈最为活跃的导演之一,他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一系列带有黑色电影风格的影片。除了在香港极为受欢迎,杜琪峰也受到国际各大影展的肯定。本文将以杜琪峰"黑色影片"为研究文本,通过视听元素的分析,梳理杜琪峰历年来的电影风格与风格转变。(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11期)

陈家仪[8](2018)在《由小品向史诗的转变——浅析杜琪峰电影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琪峰在《黑社会》之前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小品"风格,何谓小品风格?小品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演员多以插科打诨、抖包袱等方式给观众带了娱乐笑料,缺乏现实性与深刻性。同理,电影的小品风格是指电影的画面中的人物表演缺少真实性与深入刻画,导演过于注重画面构图与精美的场面调度,注重动作场景的调度与设计,从而忽略了画面的客观性,缺乏深厚的内涵,给观众以"浮于表面"、"浮夸"之感。而《黑社会》作为杜琪峰导演生涯的转型之作,以质朴平实的镜头语言,回归本真、纯粹的现实生活,由技术主义转向写实主义,完成了其作品从小品风格向史诗风格的巨(本文来源于《章回小说》期刊2018年05期)

康毅辉[9](2018)在《黑暗中的崩溃与压抑——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电影,与其说是暴力美学,不如说是压抑美学,因为所有的暴力都是由权力而产生,而压抑又是权力登峰造极的结果。本文以杜琪峰导演的电影创作观念开始分析,力求从叙事、造型、内涵等角度探究其影视核心。(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03期)

崔峥[10](2017)在《杜琪峰黑色电影审美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电影”首先是由批评家们命名,并广泛应用于学术文章的写作之后,电影制作人才开始谈及它。这一术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某些好莱坞电影类型、风格或流行的特征,是侦探与蛇蝎美人、黑帮火拼、血腥枪战的笼统概述。标准的历史叙述称,“黑色电影”源于美国,是硬派小说和德国表现主义综合的结果。法国影评人博尔德和肖默东进一步深化,对电影的审美分析从视听元素转移到主题内核,开始注重解析电影“黑色性”的分析,认为“黑色电影”制造了一种心理与道德的失控感,是一种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揭露。美国人将这种他者视域下的自我逐渐内化,于越战时期,“黑色电影”正式成为一种好莱坞类型片。在中国版图南部沿海地区的香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香港地区影坛更快接纳了这种反传统的类型影片。受西方文化、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复合影响的香港观众,更乐意看到对于人性两面性的批判式表达,和来自社会底层、边缘化人物的呐喊。正是由于有了庞大的观影群体,新浪潮之后的香港导演开始了对于警匪、黑帮片井喷式的创作,而黑帮片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的代名词之一。在众多创作团队中,杜琪峰和他的银河映像是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杜琪峰导演对于黑色电影独特的美学表达,也被批评家和影迷们津津乐道。在电影节竞赛中,杜琪峰的黑帮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他的黑帮电影,很多人只是泛泛而谈,鲜有人对其思想内容、影像风格进行深入研究。纵观杜琪峰黑帮电影,内容深刻真实、形式唯美灵活,叙事新颖独特、人物塑造细腻。他的杜氏黑色叙事更是对后来的香港警匪片、悬疑片产生极大影响。阐释杜琪峰电影的黑色性,并将这种黑色性置于整个香港黑帮电影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其社会基础、本土化进程的全方位的考察,指出其黑色性是黑帮电影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江湖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导演个人叙事表达风格等叁种力量相互融合的结果。以往对于杜琪峰的电影研究,有的只是涉及到杜氏电影中的“暴力”、“宿命”等主题;有的只是纵向比较杜琪峰和吴宇森的黑帮电影异同;有的虽然意识到《无间道》系列明显地受到杜琪峰黑帮电影的影响,关注到了刘伟强等导演对杜琪峰黑帮电影的学习和借鉴,但较少有人针对这一点展开论述,进行横向比较,以此来凸显杜琪峰对于香港影坛独特而深远的影响力。在表达内容上,杜琪峰不断重复的对于男性角色的魔幻主义塑造和性别歌颂为其电影打下不可忽视的标签,在这种性别倾向下,女性角色的单一表达成为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而这种明显的倾向在黑帮题材和警匪类型片中或多或少被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本文力求有所突破,深入研究杜琪峰黑色电影,以点带面,通过对杜琪峰电影黑色世界的展现、影像风格的分析及个人创作阶段的比较等叁个方面来突出其电影的“黑色性”主题,从而论证杜氏电影的风格个性和独特价值,为杜琪峰电影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18)

杜琪峰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杜琪峰是香港着名导演、监制、编剧,他的作品以黑色主题、光影效果、人物设定等为风格标签。杜琪峰在他的作品中对警匪的人物设定加入了自我的观察和表达,为观众提供了不一样的理解角度。文章从过往警匪片中的警察形象、香港警察的历史等角度切入,分析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这一黑白难辨且不承担道德审判义务的复杂形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琪峰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李霞.杜琪峰电影的“异体”书写[J].电影文学.2019

[2].胡慧君.撕下标签化的面具: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身份的解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3].范明萌.杜琪峰电影——商业与艺术的曼妙融合[J].传媒论坛.2019

[4].靳林青.杜琪峰电影的新风格——以《叁人行》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5].乔梦莹.浅析九七香港回归后杜琪峰的本土电影坚守[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

[6].刘驰.论杜琪峰电影对香港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传承与变革[J].东南传播.2018

[7].刘旭.杜琪峰电影中的黑色幻影[J].电影文学.2018

[8].陈家仪.由小品向史诗的转变——浅析杜琪峰电影风格[J].章回小说.2018

[9].康毅辉.黑暗中的崩溃与压抑——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电影[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0].崔峥.杜琪峰黑色电影审美特色研究[D].长安大学.2017

标签:;  ;  ;  

杜琪峰电影论文-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