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Jianhong,Peng,Rongxin,Zhang,Yixin,Zhao,Xiaojun,Wu,Gong,Chen

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Jianhong,Peng,Rongxin,Zhang,Yixin,Zhao,Xiaojun,Wu,Gong,Chen

导读:本文包含了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结肠癌,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预后

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文献综述

Jianhong,Peng,Rongxin,Zhang,Yixin,Zhao,Xiaojun,Wu,Gong,Chen[1](2019)在《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已广泛应用于预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虽然低PNI预测肿瘤切除后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但对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价值仍未知。本研究旨在探讨PNI对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文回顾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4例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接受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的连续患者的医疗记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PNI临界值。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评估PNI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包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PNI分层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子。结果术前PNI与LMR呈正相关(r=0.483,P <0.001),与NLR(r=-0.441,P <0.001)、PLR(r=-0.607,P <0.001)和CRP水平(r=-0.333,P <0.001)呈负相关。在ⅢC期结肠癌患者中,低PNI(≤49.22)与短OS和DFS显着相关,而在ⅢA/ⅢB期结肠癌患者中则不相关。此外,在PNI低的患者中,接受6–8个疗程辅助化疗的患者比接受<6个疗程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更长的OS和DFS。多变量分析显示PNI与DFS独立相关(风险比=2.001;95%置信区间:1.157–3.462;P=0.013)。结论术前PNI是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生存结局的重要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2019年01期)

周鹏辉,施宇梅[2](2018)在《抗阻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文献来源Hagstrom AD,Marshall PWM,Lonsdale C,et al.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arkers of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previouslysedentary women recovering from breast cancer: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east Cancer ResTreat,2016,155(3):471-482.(本文来源于《循证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峰,田冰锋,魏小兵,冯波,张春满[3](2018)在《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参数表达变化。方法共2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测定炎症反应标志物[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参数[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血浆抗氧化剂活性(TEAA)]水平,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和运动障碍评价量表(DRS)评价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颅脑创伤患者不同时期(后急性期、慢性期早期、慢性期)IL-6(F=105.982,P=0.000)、IFN-γ(F=19.873,P=0.000)、GSH-Px(F=162.090,P=0.000)、SOD(F=28.254,P=0.000)和CAT(F=4.782,P=0.01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L-6和GSH-Px水平慢性期早期(IL-6:t=11.753,P=0.000;GSH-Px:t=16.901,P=0.000)和慢性期(IL-6:t=14.533,P=0.000;GSH-Px:t=13.828,P=0.000)均低于后急性期,慢性期亦低于慢性期早期(IL-6:t=2.341,P=0.012;GSH-Px:t=3.073,P=0.003);SOD水平慢性期早期和慢性期高于后急性期(t=7.264,P=0.000;t=5.308,P=0.000);CAT水平仅慢性期早期高于后急性期(t=3.060,P=0.003)。与随访初期相比,随访结束时FIM评分升高(t=36.260,P=0.000)、DRS评分降低(t=49.010,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6(r=0.446,P=0.020)和GSH-Px(r=0.142,P=0.000)表达变化与全部认知功能指数呈正相关,IL-6与认知功能综合指数之注意力(r=0.431,P=0.026)和执行功能(r=0.522,P=0.005)呈正相关,IFN-γ(r=0.497,P=0.009)和TNF-α(r=0.479,P=0.009)仅与认知功能综合指数之执行功能呈正相关,GSH-Px与认知功能综合指数均呈正相关(r=0.220,P=0.000;r=0.344,P=0.000;r=0.011,P=0.000)。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期氧化应激平衡改变和炎症反应标志物过表达不利于功能恢复,测定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参数表达变化,可以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功能评价和预后预测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欣,李宗虓,温昱鹏,常诚[4](2018)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9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43)和对照组(未发生SIRS,n=47)。收集患儿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IDO、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SIRS组血清CRP水平在术后72h,IL-6水平在转机中及术后72h高于对照组;血清IDO水平在术后24h及72h高于对照组。IDO在术后24h对SIRS有诊断意义,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8.14%。CRP、IL-6及IDO在术后72h对SIRS均有诊断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特异性为95.74%,敏感性为76.74%。结论小儿先心病术后IL-6、CRP及IDO对诊断SIRS均有一定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最高,可更早、更准确预测小儿先心病术后SIRS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宋敏艳,韦艺媛,Muhammad,Zahoor,Khan,王新,俞英[5](2016)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标志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标志物。本研究以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试验材料,利用MRSA进行体外感染,通过与普通金葡菌感染组及未感染组进行比较,检测隐性乳房炎候选基因TRAPPC9、JAK2及炎症指示因子IL-6基因在MRSA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MRSA菌株体外感染Mac-T细胞6h时,TRAPPC9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感染8h时,JAK2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金葡菌菌株感染Mac-T细胞6h时,TRAPPC9与JAK2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与普通金葡菌相比,经MRSA处理6和10h时,Mac-T细胞的TRAPPC9、JAK2及IL-6基因表达量均较高,且感染6h时,MRSA处理组TRAPPC9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金葡菌处理组(P<0.05)。结果表明,MRSA及金葡菌感染Mac-T细胞后,3个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基本相似,MRSA菌株感染更不易引起宿主细胞JAK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而TRAPPC9基因则可作为MRSA金葡菌及普通金葡菌感染的首选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蔡志宇[6](2015)在《冲击波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粘附、迁移、炎症反应、成骨分化及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观察不同强度、次数冲击波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粘附、迁移、炎症因子表达、向成骨细胞分化及表面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1)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人牙周韧带细胞分为9组,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 m J/mm2,冲击次数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及CCK-8法检测细胞在接受冲击处理24、48、72h时的增殖情况。(2)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利用细胞附着实验检测细胞在接受冲击后1、2、4及8h时细胞附壁情况;q RT-PCR检测细胞在冲击处理1、2、4、8、24h后ICAM-1 m RNA表达;细胞划痕伤口愈合实验观察细胞受到冲击后72h内细胞迁移情况;采用细胞迁移小室观察冲击处理细胞18h后细胞迁移情况;采用实时监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120h内运动情况。实验二: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q RT-PCR检测细胞接受冲击处理1、2、4、8、24h后IL-6,IL-8,MCP-1,TNF-αm 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在1、2、4、8、24h后IL-6,IL-8蛋白表达。实验叁: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 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冲击处理后3~9d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10、16、21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q RT-PCR检测细胞接受冲击处理6、7、8、9、10d后BMP2、ALP、OPG、VEGF、RUNX2、COL1A1的m RNA表达。实验四: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 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冲击处理h PDL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及CD146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采用强度为0.05、0.10、0.19m J/mm2,次数为100、300及500次的冲击波对h PDLCs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强度在0.05~0.19m J/mm2,冲击次数在100~500之间的冲击波可降低h PDLCs的早期附壁能力,但可促进其后期的附壁能力;冲击强度与h PDLCs的附壁能力正相关,而冲击次数的变化对细胞附壁能力影响不明显。冲击波可在初期抑制h PDLCs细胞ICAM-1 m RNA表达,而在后期(8~24hr)可上调h PDLCs细胞ICAM-1 m RNA表达。所有接受冲击处理的细胞其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实验二:在冲击处理后的早期h PDLCs细胞IL-6,IL-8,MCP-1,TNF-αm RNA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在冲击处理的后期细胞炎症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与接收冲击的次数及强度相关。实验叁:冲击波对h PDLCs成骨方向分化作用不明显。冲击波在观测期的大部分时间点均抑制ALP及OPG m RNA表达;在前期抑制COL1A1 m RNA表达,而在后期促进其表达;同样,冲击波在前期下调VEGF m RNA表达而在后期可上调其表达。冲击波对BMP-2 m RNA表达影响不明显。实验四:冲击波能明显影响h PDLCs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物CD73、CD90、CD105及CD146的表达水平,其作用与冲击波强度及次数均有明显关系。低次数(100次)、低能量(0.05m J/mm2)冲击波对促进h PDLCs细胞CD73、CD90及CD146表达效果最佳。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不同强度及次数冲击波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冲击波可降低h PDLCs的早期附壁能力,但可促进其后期的附壁能力;冲击波可促进细胞迁移;冲击波对h PDLCs成骨方向分化作用不明显。低强度、低次数冲击波可明显促进h PDL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5-04-01)

陆洋,张跃明,颜永进[7](2013)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对NT-proBNP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入选7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各37例,分别给予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静脉输注治疗24h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评价。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d、7d检测NTproBNP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结果:治疗后24h左西孟旦组LVEF和SV明显高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和7d后左西孟旦组NT-proBNP都明显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西孟旦组hs-CRP、IL-6、TNF-α水平在治疗1d和7d后明显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左西孟旦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同时减轻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池一凡,陈晓伟,牛兆倬,侯文明,孙忠东[8](2010)在《冠脉搭桥术后炎症反应与心肌标志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与并行循环方法对心肌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术患者30例,其中选取采用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nP-BH 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各15例,即A组和B组。检测T1(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小时)、T4(术后12小时)、T5(术后24小时)不同时间点白细胞数量(WBC)、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肌钙蛋白I(cTn I)含量,并记录桥血管数量、精神状况、引流量及ICU入住时间。结果:两组血浆WBC总数、PMN%、TNF-α、IL-6、IL-8、cTn I含量T1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均呈升高趋势。A组较B组T2、T3、T4、T5各时间点WBC总数、PMN%、TNF-α、IL-6、IL-8指标升高差异显着(P<0.01);cTn I升高幅度略缓,T4、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患者术后精神状况及ICU入住时间,B组均优于A组(P>0.05)。术中搭桥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A组引流量较B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相比,心肌组织损伤略重;体外循环可加重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机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0年23期)

宋哲,毕齐,王力锋[9](2009)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标志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急性脑卒中临床事件发生以及缺血损伤后侧枝循环建立等代偿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有多种血液标志物被用于研究其变化情况,但还没有明确何种标志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选取几个研究较充分的血液标志物,就其作用机制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09年09期)

常荣,周白丽,李卫[10](2008)在《冠心病患者抗生素治疗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所有入选对象每日应用头孢硫脒,2g,2次/d,应用1周后停药。用药前后检测CRP、IL-6和FG,同时合并冠心病常规治疗。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血清CRP、IL-6及FG显着降低(P<0.01)。结论:应用抗生素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CRP、FG、IL-6这叁种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从而间接说明冠心病抗生素治疗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8期)

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文献来源Hagstrom AD,Marshall PWM,Lonsdale C,et al.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arkers of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previouslysedentary women recovering from breast cancer: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east Cancer ResTreat,2016,155(3):471-48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参考文献

[1].Jianhong,Peng,Rongxin,Zhang,Yixin,Zhao,Xiaojun,Wu,Gong,Chen.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J].癌症.2019

[2].周鹏辉,施宇梅.抗阻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J].循证医学.2018

[3].李峰,田冰锋,魏小兵,冯波,张春满.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

[4].王欣,李宗虓,温昱鹏,常诚.吲哚胺2,3-双加氧酶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

[5].宋敏艳,韦艺媛,Muhammad,Zahoor,Khan,王新,俞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标志物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6

[6].蔡志宇.冲击波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粘附、迁移、炎症反应、成骨分化及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

[7].陆洋,张跃明,颜永进.左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

[8].池一凡,陈晓伟,牛兆倬,侯文明,孙忠东.冠脉搭桥术后炎症反应与心肌标志物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

[9].宋哲,毕齐,王力锋.急性缺血性卒中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标志物[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

[10].常荣,周白丽,李卫.冠心病患者抗生素治疗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变化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

标签:;  ;  ;  ;  

炎症反应标志物论文-Jianhong,Peng,Rongxin,Zhang,Yixin,Zhao,Xiaojun,Wu,Gong,Che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