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外直接投资动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通信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论文文献综述
赵琳[1](2019)在《浅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通信企业投资动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企业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走出去"的步伐更为铿锵有力。但是,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选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国际生产布局和投资利润水平。因此,选址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22期)
王灏,孙谦[2](2018)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及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变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着受到寻求市场动因、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保持着持续作用,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显着增强,寻求自然资源动因逐渐减弱。第二,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由寻求市场和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主导,随时间推移,前者作用小幅下降,后者作用有所增强;第叁,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由寻求市场、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主导,其中寻求市场动因的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的作用显着增强,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作用显着减弱;第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受到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的影响,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消失。当前,中国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利用对海外优质资产的整合,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实力和产业升级;推动与各国的双边投资关系建设,发展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流通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黄梅波,李泽政[3](2018)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40年:动因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走过了近40个年头。回顾中国过去4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经验,既能够为丰富和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供了新的佐证,也为跟随在中国经济增长脚步之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田甜[4](2018)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入世以来,发展迅速的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行为,其投资的动因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作为现在全球飞速发展的行业中一员的通信行业,对它进行探索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我国的通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首先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接着论述我国的通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现状以及投资的区域特点,并结合典型的相关跨国公司的案例,找出投资的动机并为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采用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近几年来,我国通讯行业比较优秀的几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包括投资时间、地点、金额等,以及后来的经营情况,主要从销售收入方面考虑的,得出投资规律并分析原因。具体来说,就是选取联想、华为、TCL等通信行业的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通过前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一、市场和战略资产两大主因;二、中国偏向对之前已经投资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叁、我国的对外投资活动具有较强的制度规避与风险规避性特征。再从我国企业以及当今政府的角度,对于如何提高对外投资质量,如何更大程度地获得效益从而提出:一、国家宏观层面得出政策保障、整体规划;二、微观企业层面应该深化企业改革等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30)
张晴[5](2018)在《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不同动因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东道国政治风险越发成为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利用2008-2016年"一带一路"45个主要沿线国家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不同动因型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道国政治风险对吸收我国以资源和技术为动因的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而对吸收我国以市场为动因的直接投资影响不显着。基于此,文章提出发挥境外投资保险的功能作用、完善境外投资法律法规等政治风险防控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姚亭亭[6](2018)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动因及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预示着经济由生产要素拉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趋势,技术优势影响未来国际分工。当前国内产业结构亟需升级与转型,国内自主创新是核心,由于国内众多科研技术发展缓慢,寻找适合国情的发达国家作为学习对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促进技术上进步。但以往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主要以获得能源资源或以避开高成本的税赋等为目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地区,投资在发达国家的比例较低。为了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转轨经济结构,需要重视对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分析,吸引外资与商品贸易自对外开放后属于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主要方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较低水平的时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于国内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激烈争夺全球资源以及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的现状,引进资源的同时需要呼应企业走出去。站在理论层面,将企业建立在技术先进的地区具有获取知识外向溢出的优势,并通过技术优势提高经济效率。理论仍需经过实践的检验。由于技术吸收能力与学习曲线的限制,多数学者论述OFDI对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并不具备显着推动作用,但却没有否认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我国目前在技术上的短缺更需要加强学习效应,通过对国外潜力并购、合资、兼并等等跨国经营获取更快、更有效的技术提升,同时企业自身需要考虑对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估量。现有文献研究的变量显着性问题中,由于选择的变量可能不是最优或者缺失变量等问题造成研究结论的不同,基于此问题本篇论文利用逐步剔除法保留最优指标结构,并利用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研究2008年前后中国OFDI的影响因素,更细致的划分增强研究结论的精准性。研究结论中显示在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中,境内企业对东道国的区位选择表现出差异性。双边贸易亲密度、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力与丰富的资源、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新兴经济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基础设施与双边贸易情况等因素影响2003-2007年期间境内企业到境外直接投资,然而在2008-2015年主要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发展中国家低技能与高技能劳动力、发达国家的政府清廉度高低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以及先进的技术、新兴经济体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引导境内企业对境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依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变化的实证结果支持《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所阐述的发展趋势,境内跨国企业在未来的区位选择上会增大对发达地区的分布。先进的技术、高技能劳动力、当地的基础设施会是未来企业投资决策重视的影响因素。OFDI是国内跨境企业转型创新的途径之一,利用东道国区位特定优势实现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有效交流,区位选择是实现目标的基础,需要谨慎抉择。(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8-05-14)
刘昕界[7](2018)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与区位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国际化的跃升。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在这些积极开拓的公司当中,以中兴与华为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军企业起步最早、对外投资成效显着。华为与中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我国最早进行国际化对外投资并且取得成功的企业代表,两家企业同属通信设备行业,但由于背景不同、战略不同而导致其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表现各异。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整理归纳,结合国内学者对于通信设备产业的研究以及华为、中兴的投资历程,本文认为华为与中兴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有以下叁种:寻求市场,寻求技术,寻求效率,华为由于其雄厚的实力规模在全球化均衡布局阶段也进行了战略资产寻求投资,而中兴的国有背景使其在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中存在政治导向的因素,印证了国内学者对于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动因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影响因素之一,与企业规模、形态以及企业人文层面一起影响着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在面对不同的东道国投资环境时,企业会根据其经济、自然、社会与政治等外部因素确定具体的投资区位。通过结合华为与中兴不同类型的对外投资实例,本文发现华为与中兴在研发中心设立的区位选择中更倾向于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同时也在各自所重视的发展中国家有所投资,在市场寻求投资中,华为在其公司狼性文化的影响下逆势投资俄罗斯,进而逐渐开拓至欧洲市场,实现了高端市场的突破与占领;中兴相比更加稳健保守,注重跟随外交进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占领与开拓,这也使得在全球化后期与华为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在设立运营中心方面,华为与中兴依据自身市场均在不同国家设立了运营中心,实现了产品的定制化与服务本土化效果。总体而言,华为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对外投资均表现更优,而中兴目前已经与华为产生了较大的差距。本文最后根据对华为与中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系列关于动因与区位选择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一些对于我国企业更好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启发和建议,希望对国内企业更好的对外投资,实现对外直接投资收益最大化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彭冬冬,林红[8](2018)在《不同投资动因下东道国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5-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投资动因下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制度环境优良的国家对市场导向型、技术导向型、成本导向型与工程承包型的OFDI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对资源导向型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显着;中国OFDI倾向于流入民主政治发展落后、政治稳定、政府监管质量高以及法治水平较低的国家;相对于其他类型OFDI,成本导向型与资源导向型OFDI倾向于进入政府效率更高的国家。(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张莹,李敏[9](2018)在《国有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和国际化促进了金融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市场,经济高速崛起,中国的银行业在采用多种进入模式来进入世界市场。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原因,研究结果也将有助于今后对商业银行对外投资进程的研究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张蒙[10](2016)在《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OFDI的快速增长是值得关注的。2005年至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OFDI存量已由57.5亿美元增长至523.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近乎28%。从区位分布看,中国企业的制造业OFDI集中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从行业分布看,中国企业的制造业OFDI则集中于高研发(R&D)密集度的装备制造业行业。中国制造业OFDI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已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由简单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部分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国内需求相对不足,这使得企业有动机去开拓国际市场以消耗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增加值率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使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再者,在制造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生产面临成本压力,中国制造业的海外产业转移开始加速;最后,"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彰显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造强国"战略的任务与重点之一便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而制造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则离不开制造业企业的"走出去"。那么,中国企业进行制造业OFDI的动因到底为何?和国家层面的OFDI相比,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本文的第二章先对OFDI理论尤其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OFDI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并将相关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其次,本文的第叁章为中国制造业OFDI的总体趋势、区位与行业分布,以及对投资动因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总体趋势上,中国制造业OFDI存量不断增长,跨国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增势明显,并且中国制造业OFDI同全球经济存在联动效应;区位分布上,中国制造业OFDI集中分布在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投资则集中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分布上,中国制造业OFDI集中分布在高R&D密集度的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化学制品业等行业,传统的纺织业等低R&D密集度的行业则相对较少;投资动因上,鉴于尚无理论对制造业OFDI的动因进行研究,故而本文假定中国制造业OFDI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全行业OFDI的动机一致,即具有市场寻求动机、资源寻求动机、效率寻求动机和技术寻求动机。第叁,本文的第四章为中国制造业OFDI动因的实证检验部分。本文使用PPML估计以应对零值问题,且为保证回归结果的一致性和无偏性,本文选择使用双向固定效应,以个体固定效应控制个体差异,以时间效应控制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从行业层面分析中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发现中国制造业OFDI具有强烈的市场寻求动机、效率寻求动机和技术寻求动机,但却并不具有自然资源寻求动机,且自然资源寻求动机并未通过稳健性检验。最后,本文的第五章为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部分。在这一部分,本文根据前述章节的分析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依据这些结论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相较于已有的文献,本文主要有如下两点创新:第一,本文尝试使用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中的中国制造业跨国企业海外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子公司设立情况这一企业微观数据,而非整体的制造业OFDI数据,这有利于相对准确地揭示中国制造业OFDI行为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第二,在零值大量存在的情况下,OLS的估计所得到得结果很有可能是有偏误的,因此本文尝试使用PPML估计以应对制造业OFDI中零值较多的问题,并使用固定效应,从而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与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11-05)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及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变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着受到寻求市场动因、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保持着持续作用,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显着增强,寻求自然资源动因逐渐减弱。第二,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由寻求市场和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主导,随时间推移,前者作用小幅下降,后者作用有所增强;第叁,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由寻求市场、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主导,其中寻求市场动因的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的作用显着增强,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作用显着减弱;第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受到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的影响,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消失。当前,中国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利用对海外优质资产的整合,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实力和产业升级;推动与各国的双边投资关系建设,发展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论文参考文献
[1].赵琳.浅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通信企业投资动因分析[J].现代商业.2019
[2].王灏,孙谦.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的变迁[J].中国流通经济.2018
[3].黄梅波,李泽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40年:动因及模式[J].东南学术.2018
[4].田甜.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5].张晴.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不同动因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6].姚亭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动因及变化趋势[D].重庆工商大学.2018
[7].刘昕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与区位选择[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彭冬冬,林红.不同投资动因下东道国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18
[9].张莹,李敏.国有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
[10].张蒙.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D].东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