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电机转速,电机调速,调速控制
叁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论文文献综述
邱文轩,赵天宝[1](2019)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调速与测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精度高、无累计误差、驱动简单灵活,广泛应用于运动控制领域。电机直接启动往往会有较大冲击,造成失步现象。本研究针对步进电机调速控制设计了基于STM32为控制核心、THB6128为细分驱动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并使用S曲线启动策略改善电机失步与振动问题。为了更好的观察电机运行状态,设计了基于(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肖申平[2](2019)在《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分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因其体积小成本低、定位精度高、无累计误差等优点,在低速定位领域有独特的应用前景。但在传统的整步运行模式下步距角较大,转矩脉动明显,噪声较大。另外定子绕组之间的互感使得其数学模型复杂,进一步减小步距角的难度大大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分解耦控制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步距角,主要完成了下面的工作:首先,深入研究了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运行原理和数学模型,利用磁路法计算得到了准确的电感参数,从而建立了高精度的数学模型,为不同主电路下定子电流纹波分析和微分解耦控制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高精度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以电流变化率绝对值的最大值为指标,对叁种常用主电路下的定子电流纹波进行了定量的对比分析。综合电流纹波和微分运行可行性两个角度后选取了五相半桥星型连接主电路的方案,并在该主电路下研究了一种基于电流滞环矢量控制的微分解耦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减小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主电路下的定子绕组电流纹波大小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以及五相半桥星型连接主电路下的微分解耦控制算法的仿真验证。最后,叙述了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分驱动系统的硬件平台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通过实验证明了五相半桥星型连接主电路对于电流纹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实验验证了本文所研究的微分解耦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减小电机步距角,转矩脉动得到抑制,转动噪声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杨丽[3](2019)在《基于变结构PID控制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驱动器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的特点,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自动化领域。但因为电机本体所存在的缺陷和行业内传统的控制技术,使步进电机在工业的使用中受到限制。随着微控制器以及电子元器件成本的降低,人们也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实现即具备启动快速响应速度又有着一定的高速带载能力是目前步进电机的研究趋势。所以,进一步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改善其控制性能对工程有着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运行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通过一定条件的假设,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了d-q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在d-q旋转坐标系下对电机定子电流的解耦控制来实现4)=0的矢量控制策略。其次,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在叁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础上,推导出两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及相关参数。而电流环作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关键,影响着控制系统能否实现更快响应速度、提高带载能力。在其中引入一种变结构的PID控制。通过转速的限制对PI控制与PD控制进行切换,同时使用模糊切换规则确保两项控制切换时控制器输出不会突变,使变结构的PID控制保留了PI控制与PD控制的在电流环中各自的优势。转速环为变结构PID控制提供转速参数,并提高两相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最后,为了证明闭环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用英飞凌公司的XMC1402芯片为核心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使用DAVE完成软件的应用层配置和程序设计。并搭建了实验控制平台,将本文提出的变结构PID控制与传统PI、PD控制进行比较。实验数据可以表明,本文中所提出的变结构PID控制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中比单纯PI控制和PD控制更具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和云飞,翁惠辉[4](2019)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分辨率很高,控制简单,驱动的功率相对较小,是现在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步进电机。本设计基于STM32的步进电机控制器,有精确的细分控制,优化的加减速算法,控制精度也有所提高。上位机进行控制,让步进电动机的控制更加智能,人机交互更加便捷。多种通信形式和协议的加入,使组网方式更加灵活。通过实际验证,本文设计的步进电机控制器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期刊2019年01期)
郝欣伟,袁皓,刘云秋,翟志强[5](2019)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字阀和数控油缸使用的两相混合步进电机,阐述了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原理,提出电流矢量恒幅均匀旋转的细分方法,基于LMD18245设计了细分控制电路和细分驱动软件,并进行了力矩测试试验。前言:混合式步进电动机是在同步电动机或者在永磁感应子式同步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吴付法起来的。既有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基于气隙磁导变化的特征,又有轴向恒定磁场的永磁式步进电动机的特征。其综合了该两类步进电动机的特点,具有分辨率高,输出转矩(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肖申平,王晓琳[6](2018)在《基于叁态滞环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系统采用传统滞环控制方式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但存在电流纹波大、噪声大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绕组一个周期内的给定电流划分为上升区、平顶区和下降区,分析了各个区域对电流变化速率的不同需求。相比传统滞环,叁态滞环的开关组合更多,能够满足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多种电流变化速率切换的要求。本文提出的这种基于叁态滞环的控制算法不仅能够保证动态响应性能,而且极大的减小了电流纹波。本文推导了电流纹波与端电压、电感、控制频率的关系式,给出了算法中核心参数——阀值的详细选取方法。并以Altera公司Cyclone IV FPGA为核心处理芯片搭建了硬件平台,以东方马达公司型号PK299DB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为控制对象,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都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8第叁届机械与电气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4)
张健[7](2018)在《基于STM32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驱动器成本低和无位置累计误差等优点,在数控机床、雕刻机、机器人和计算机打印设备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步进电机主要以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为主,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以及传统控制方式多采用开环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制约。因此,研究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势在必行。首先,本文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详细推导了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得到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选用_di(28)0的矢量控制策略应用在被控对象闭环控制中。其次,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中,位置和速度控制器的优劣将直接制约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传统PI控制器的不足,引入反步控制器。根据数学模型,重点推导和设计了速度反步控制器和位置比例(P)控制器。同时,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搭建了速度反步控制器、位置P控制器以及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仿真模型。在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PI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和设计的位置P和速度反步控制算法在稳态性能、动态特性、鲁棒性和精度方面较为优越。最后,为了证明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STM32芯片为核心,完成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结合硬件电路,又完成了软件设计。同时,搭建了实验控制平台,并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PI控制器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本文提出和设计的位置P和速度反步控制算法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中更具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敏,魏敏敏,杨文镪,车驭,朱有玉[8](2018)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是一种由直流脉冲驱动且其转速与脉冲频率相关的脉冲电机。本文针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系统研制进行了探究,并结合实验平台的需要,还研究了STM32微控制处理器产生PWM波的方法,并分析得出了改变PWM波频率的最佳方案,在保证脉冲质量的前提下产生了调节范围在10~2000Hz的PWM波。通过软硬件相结合,实验结果基本实现了用PWM波对步进电机各功能的精确控制。为了便于对步进电机进行检测和功能控制,本文还研究了脉冲频率手动和自动调节的方法,并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了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08期)
杨元凯[9](2017)在《基于DSP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驱动器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提高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稳态性能和动态特性的目的,本文结合转矩矢量控制策略,提出基于DSP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方案。通过采用最大电流/转矩的转子磁场定向失量控制,完成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控制。硬件采用TMS320FS2812为电机控制器,设计了电流采样电路、电机功率驱动电路及相关的辅助电路。在逆变电路中采用SVPWM调制策略,提高电机控制性能。并对驱动器的输出进行测试实验,得出对电机的控制越是细分,电机的控制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23期)
侯胜伟,刘梅[10](2017)在《基于Ansoft的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动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的动态性能。在Ansoft环境下建立样机的仿真模型,通过计算不同频率下样机的起动过程,得出样机在正常运行和失步共振状态下转子速度、位置、转矩以及绕组电压、电流等曲线。对样机的矩频特性和电机升频调速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为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参数预测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7年06期)
叁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因其体积小成本低、定位精度高、无累计误差等优点,在低速定位领域有独特的应用前景。但在传统的整步运行模式下步距角较大,转矩脉动明显,噪声较大。另外定子绕组之间的互感使得其数学模型复杂,进一步减小步距角的难度大大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分解耦控制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步距角,主要完成了下面的工作:首先,深入研究了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运行原理和数学模型,利用磁路法计算得到了准确的电感参数,从而建立了高精度的数学模型,为不同主电路下定子电流纹波分析和微分解耦控制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高精度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以电流变化率绝对值的最大值为指标,对叁种常用主电路下的定子电流纹波进行了定量的对比分析。综合电流纹波和微分运行可行性两个角度后选取了五相半桥星型连接主电路的方案,并在该主电路下研究了一种基于电流滞环矢量控制的微分解耦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减小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主电路下的定子绕组电流纹波大小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以及五相半桥星型连接主电路下的微分解耦控制算法的仿真验证。最后,叙述了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分驱动系统的硬件平台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通过实验证明了五相半桥星型连接主电路对于电流纹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实验验证了本文所研究的微分解耦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减小电机步距角,转矩脉动得到抑制,转动噪声明显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论文参考文献
[1].邱文轩,赵天宝.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调速与测试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9
[2].肖申平.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分解耦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杨丽.基于变结构PID控制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2019
[4].和云飞,翁惠辉.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9
[5].郝欣伟,袁皓,刘云秋,翟志强.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器设计[J].电子世界.2019
[6].肖申平,王晓琳.基于叁态滞环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算法[C].2018第叁届机械与电气工程大会论文集.2018
[7].张健.基于STM32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8].杨敏,魏敏敏,杨文镪,车驭,朱有玉.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系统研制[J].科技风.2018
[9].杨元凯.基于DSP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驱动器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
[10].侯胜伟,刘梅.基于Ansoft的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动态性能研究[J].微电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