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辐射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采暖现状,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碳晶电暖应用
红外辐射加热论文文献综述
孙洪磊[1](2019)在《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在供暖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得象云”碳晶电暖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我国采暖现状及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的研究,以"得象云"碳晶电暖系统为例,说明了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在办公场所供暖的应用,列出了红外辐射的优点及性能,并就推进我国采暖事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4)
王作家[2](2018)在《就地热再生燃气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地热再生是一种快速、经济、环保的沥青路面养护工艺,可用于修复沥青路面表层5cm范围内的各种病害,受到了公路养护行业的广泛关注。金属纤维加热器作为就地热再生机组的关键设备,目前还存在着燃烧不稳定以及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燃气红外辐射加热器燃烧辐射特性,得到提高加热器燃烧安全性和辐射均匀性的方法,才能达到高效节能的路面修复效果。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谱分析法的沥青路面红外连续加热过程传热机理研究(51408046)”。论文首先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机理,分析了影响金属纤维加热器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沥青路面吸收红外线的特性,确定了金属纤维燃烧器最佳网面温度。同时选取加热功率为110kW/m~2的矩形加热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热状态下加热器烟气产生量以及网面平均温度的计算。然后基于矩形加热器金属纤维网结构假设建立了金属纤维网微观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针对单、双孔隙率金属网模型对金属纤维网表面燃烧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其次利用Fluent软件对加热器端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气流在加热器端部内的流动状态以及在金属网表面分布的均匀性。最后通过搭建金属纤维加热器燃烧试验装置平台,测试了加热器燃烧过程中金属网表面温度的分布,并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对一级分流板进行结构设计,从而达到加热器辐射均匀的效果。研究结果:采用能使穿透深度增大的非匹配吸收理论并选择了合适的金属网辐射波长,通过计算得到加热器最佳网面温度为600~750℃;模拟矩形加热器表面燃烧状况得到的烟气温度与金属网温度较好的符合了热状态计算,并得到双孔隙率金属纤维网相比单孔隙率金属纤维网能提高燃烧安全性的结论;对矩形加热器端部流场模拟得到的金属纤维网表面气流分布趋势与试验得到的金属网表面温度分布趋势一致,分析得出一级分流板的结构是影响金属纤维加热器燃烧辐射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优选确定了能达到气流均匀分布效果的一级分流板结构尺寸。(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刘霄昱,张顺,王慧,曾令可,刘艳春[3](2018)在《微波加热合成Fe-Mn-Cu-Co红外辐射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球形石墨作为吸波升温载体,微波加热制备了一种具有两层包覆空腔结构的Fe-Mn-Co-Cu复合尖晶石相红外辐射材料。结果表明:当铁、锰、钴和铜的硝酸盐按照Fe、Mn、Co和Cu元素摩尔比为n Fe:nMn:nCo:nCu=6:2:1:1,微波作用加热温度为900℃,保温20 min,氧化掉包裹在内部的球形石墨后,可以得到两层包覆空心球结构的红外复合材料,在红外全波段发射率可以达到0.92。(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李宏燕,何建国,马莹,王松磊,吴龙国[4](2017)在《自然对流红外辐射复合加热在羊肉烤制过程中的传热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电热管与红外复合加热方式下的羊肉烤制传热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其"外焦里嫩"特征品质的烤制方法及规律。利用红外测温成像技术测定羊肉烤制过程温度分布,结合热力学参数及叁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分析羊肉样本温度分布与烤制温度、时间之间的响应关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羊肉加热过程中水分散失及蛋白质变性规律,阐述不同红外功率对羊肉烤制品质的影响及烤制过程中表面抹油对烤制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烤制过程分为电热管加热与红外加热两阶段,第一阶段烤制温度为85~140℃,烤制5 min,利用高温热场使热量由外及内逐渐传递,促进香气及风味物质形成,中心温度达到60℃时停止加热并进行表面抹油降温;第二阶段采用2.0 kW短波红外加热管烤制2 min,肉表温度可迅速升至120℃,短波辐射高热流密度与低穿透性使肉表皮美拉德反应更充分,形成焦化皮膜阻隔层,减少内部水分散失,肉膜表面与内部温差加大。最终通过温度、时间及加热方式精确控制促使肉制品产生"外焦里嫩"的烧烤品质,初步建立"外焦里嫩"羊肉烤制热力学规律及方法,为开发工业化烤制生产设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褚治德,王一建[5](2017)在《红外辐射加热干燥理论与工程实践(新书预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新书简介本书阐述了红外干燥中的传热、传质与工程问题,本书共分7篇。第1篇阐述了红外辐射加热理论;第2篇介绍了电红外与燃气红外辐射加热器;第3篇介绍了红外热辐射干燥动力学以及工程干燥优化温度的选择;第4篇介绍了涂料的红外干燥及薄层涂膜(烤漆)干燥试验研究;第5篇介绍了红外干燥木材,其内部水分迁移的理论、实验室实验与工程研究;第6篇介绍了中药饮片热风与红外干燥工业生产基础数据实验研究及果蔬应用干燥研究;第7篇介绍了中药饮片、果蔬干(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六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5)
顾艳,贾振,刘进东,杨阳,相政乐[6](2016)在《红外辐射加热在深水保温管节点补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水GSPU湿式保温管道节点补口施工中,主体保温层预热效果对节点浇注材料(CPU)和GSPU之间的界面粘接强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中将先进的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引入到节点施工中,大量实验证明红外辐射加热的效果良好,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可靠。同时,利用开发的节点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开展了GSPU湿式保温管模拟工艺试验,结果证明该套工艺和设备可满足节点施工的工艺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管道技术与设备》期刊2016年03期)
褚峥[7](2016)在《红外辐射加热封接技术助力钢化真空玻璃高效封接》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玻璃是当今世界节能效果最好的玻璃产品之一。用钢化玻璃替代普通玻璃制备出的真空玻璃,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美观性,已经成为真空玻璃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研发单位之中,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玻璃院近期的的研发成果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钢化真空玻璃红(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报》期刊2016-04-18)
侯蓝田[8](2015)在《开创红外辐射加热节能的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红外辐射的性质出发,概述了几十年来红外加热节能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提出了在面对市场变化、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应该开展新的红外加热节能的研究,研究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应用,开拓红外加热节能的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2-03)
张书涛[9](2015)在《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操作条件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辐射干燥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方式,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卫生、便于调节和控制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红外辐射干燥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干燥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红外辐射场温度分布规律的分析找到最佳辐射方案;通过物料干燥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最后建立物料干燥模型作为变温干燥实验设计的参考。在红外辐射干燥生产中,红外辐射器的选择关系到干燥的效率和节能问题,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几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辐射器类型,并根据本次实验的特点选择乳白石英发射器作为红外发射器。红外辐射场的分布关系到干燥过程的一致性以及干燥设备的设计。在大规模生产和连续生产过程中,辐射场所起的作用尤为明显。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干燥功率和不同辐射器间距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场,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功率下辐射场温度分布均匀性与辐射器间距有关,并且在辐射器间距由小到大的过程中有最合适距离。通过仿真软件模拟了不同方向上红外辐射场温度的分布、不同数量辐射器的分布和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辐射场温度分布,在无风条件下找到了满足温度分布均匀条件的最佳辐射器排布方案。不同的辐射角度和辐射功率、物料厚度都会影响红外辐射干燥的效率和产品品质,本文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物料干燥特性,然后通过变温干燥找到了最为节能高效的干燥方式:对于南瓜浆等多孔性状物料干燥,先采用中温干燥,达到约85%水分含量时,采用高温短时间快速干燥,待干燥速率开始下降时,采用低温降温干燥的方法,物料的干燥效果最好。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干燥过程,利用不同功率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对不同干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age模型、Logarithmic模型、Wang and Singh模型、Midilli-Kucuk拟合程度较好,并得出了Logarithmic模型中各个参数与输入功率的关系,得到了南瓜浆干燥模型,该模型作为可以为南瓜浆变温干燥设计的参考,进一步优化干燥进程。(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刘国丽[10](2014)在《红外辐射加热用于食品物料干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果蔬种植业飞速发展,随着果蔬产量的增加,果蔬加工业有了蓬勃发展。果蔬粉的加工原料利用率高、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还具有保存方便、可调性强、便于携带等优点,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果蔬深加工产品。果蔬粉的生产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生产加工的方法还很不完善。果蔬浆的干燥是生产果蔬粉的必经工艺,干燥工艺的好坏决定了果蔬粉的品质及价值,因此,选择高效、节能、高品质的干燥技术尤为关键。传统的果蔬粉干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且产品品质较差。在新型的干燥技术中,红外辐射干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产品质量好等特点。本文将对果蔬浆的红外辐射干燥进行研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找出最优方案以优化干燥工艺,最后提出了真空红外联合干燥果蔬浆的设想,并做了一定的研究。1、分析果蔬浆内部水与物料的结合形式,以及果蔬浆对红外光谱的吸收特性,分析影响果蔬浆干燥速率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各种因素分别进行研究。2、自行设计并搭建了实验室用果蔬浆远红外辐射干燥实验台,以胡萝卜浆为原料进行实验,对果蔬浆的远红外干燥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辐射功率、辐射距离、物料厚度以及空气流动速度对果蔬浆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确定出最优的干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辐射器输入功率1600w,辐射器之间间距100mm,辐射距离70mm,物料厚度1.5mm,空气流速1.5m/s时的干燥速率最快,产品品质最好。3、在充分分析果蔬浆红外辐射干燥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变条件干燥能够达到节能及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这种变条件干燥不仅有利于能源的有效利用,还有利于热敏性等营养物质的保存,最终提高了产品的干燥品质。4、建立果蔬浆远红外辐射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来描述果蔬浆实时干燥过程。乳白石英灯之间间距为100mm,辐射器与物料层距离70mm,物料厚度1.5mm,空气流动速度1.5m/s,辐射器的输入功率分别为1300W、1400W、1500W,1600W的四组胡萝卜浆红外辐射干燥实验数据作为实测值样本,将干基含水率转换成水分比MR,基于Matlab R2009a软件中的非线性回归功能将实验所得的干燥曲线对17种不同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确定干燥常数,得出描述果蔬浆远红外辐射干燥数学模型。5、提出真空干燥和红外辐射联合进行果蔬浆干燥的优势以及市场前景。6、本实验首次尝试了对辐射器从物料下方进行辐射干燥的研究,能够有效避免物料水分蒸发量过大时,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对红外辐射的散失,进而阻止红外辐射到达物料层。(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红外辐射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地热再生是一种快速、经济、环保的沥青路面养护工艺,可用于修复沥青路面表层5cm范围内的各种病害,受到了公路养护行业的广泛关注。金属纤维加热器作为就地热再生机组的关键设备,目前还存在着燃烧不稳定以及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燃气红外辐射加热器燃烧辐射特性,得到提高加热器燃烧安全性和辐射均匀性的方法,才能达到高效节能的路面修复效果。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谱分析法的沥青路面红外连续加热过程传热机理研究(51408046)”。论文首先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机理,分析了影响金属纤维加热器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沥青路面吸收红外线的特性,确定了金属纤维燃烧器最佳网面温度。同时选取加热功率为110kW/m~2的矩形加热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热状态下加热器烟气产生量以及网面平均温度的计算。然后基于矩形加热器金属纤维网结构假设建立了金属纤维网微观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针对单、双孔隙率金属网模型对金属纤维网表面燃烧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其次利用Fluent软件对加热器端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气流在加热器端部内的流动状态以及在金属网表面分布的均匀性。最后通过搭建金属纤维加热器燃烧试验装置平台,测试了加热器燃烧过程中金属网表面温度的分布,并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对一级分流板进行结构设计,从而达到加热器辐射均匀的效果。研究结果:采用能使穿透深度增大的非匹配吸收理论并选择了合适的金属网辐射波长,通过计算得到加热器最佳网面温度为600~750℃;模拟矩形加热器表面燃烧状况得到的烟气温度与金属网温度较好的符合了热状态计算,并得到双孔隙率金属纤维网相比单孔隙率金属纤维网能提高燃烧安全性的结论;对矩形加热器端部流场模拟得到的金属纤维网表面气流分布趋势与试验得到的金属网表面温度分布趋势一致,分析得出一级分流板的结构是影响金属纤维加热器燃烧辐射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优选确定了能达到气流均匀分布效果的一级分流板结构尺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辐射加热论文参考文献
[1].孙洪磊.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在供暖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得象云”碳晶电暖系统为例[C].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9
[2].王作家.就地热再生燃气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刘霄昱,张顺,王慧,曾令可,刘艳春.微波加热合成Fe-Mn-Cu-Co红外辐射材料[J].中国陶瓷工业.2018
[4].李宏燕,何建国,马莹,王松磊,吴龙国.自然对流红外辐射复合加热在羊肉烤制过程中的传热解析[J].食品科学.2017
[5].褚治德,王一建.红外辐射加热干燥理论与工程实践(新书预告)[C].全国第十六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7
[6].顾艳,贾振,刘进东,杨阳,相政乐.红外辐射加热在深水保温管节点补口中的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6
[7].褚峥.红外辐射加热封接技术助力钢化真空玻璃高效封接[N].中国建材报.2016
[8].侯蓝田.开创红外辐射加热节能的新发展[C].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5
[9].张书涛.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操作条件优化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
[10].刘国丽.红外辐射加热用于食品物料干燥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