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胡冬梅,李睿,徐云[1](2021)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56例急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确定其病理类型,并对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分析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乙肝核心抗体(HBc Ab)、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分析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变化情况;应用四格表法计算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56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其中98例(占62.82%)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24例(占15.38%)药物性肝损伤,17例(占10.89%)自身免疫性肝病,7例(占4.49%)乙型肝炎肝硬化,6例(占3.8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例(占2.56%)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56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分级总符合率为82.69%(129/156),其中符合率最高的为慢性乙型肝炎86.73%(85/98);其次为脂肪性肝病80.00%(8/10),自身免疫性肝病76.47%(13/17);药物性肝损伤75.00%(18/24);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符合率最低71.42%(5/7)。治疗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级情况中,轻度(G1~G2,S0~S2)14例,中度(G3,S1~S3)49例,重度(G4,S2~S4)35例。四格表法分析发现,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的灵敏度为68.52%(37/54),特异度为72.73%(32/44),阳性预测值为75.51%(37/49),阴性预测值为65.31%(32/49)。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治疗前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小三阳(HBsAg、Hbe Ab、Hbc Ab阳性)和HBV-DNA阳性分别为69例、29例和98例;治疗后大三阳、小三阳和HBV-DNA阳性分别为38例、60例和38例;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显着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12,x2=19.779,x2=86.47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可进一步了解疾病活动性及进展阶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闫馨予[2](2021)在《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一通过收集并整理我院感染科住院并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而评估APRI、FIB-4、GPR及S指数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二通过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及血清,检测CHI3L1并分析CHI3L1及FIB-4诊断肝硬化的能力;两个研究均是为寻求可以替代肝活检和瞬时弹性成像设备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作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研究一共纳入125例慢性HBV感染者,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并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慢性HBV感染者,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HBV DNA、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PT、INR、血小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常规血清学指标与无创诊断模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学指标和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等,评估APRI、FIB-4、GPR及S指数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二共纳入136例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ALB、AST、ALT等,留存患者血清,通过ELISA实验对患者血清中的CHI3L1含量进行测定,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CHI3L1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一:1.125例慢性HBV感染者,男性77例(61.60%),女性48 例(38.40%),平均年龄(35.64±8.97)岁,其中 S0-S1 共 107 例,S2-S4 共 18 例。2.在相关性分析中,ALT、AST、GGT、PT 与 APRI、FIB-4、GPR、S 指数呈正相关(P<0.05),PLT与 APRI、FIB-4、GPR、S 指数呈负相关(P<0.05);ALT、AST、APRI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P<0.05);AL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ALT、GGT、PT、INR、APRI、FIB-4、GPR、S 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3.APRI、FIB-4、GPR、S指数单一诊断模型诊断肝纤维化时,AUROC分别为0.769、0.789、0.849、0.883,通过对曲线下面积对比发现,S指数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三个诊断模型(P<0.05)。4.在无创诊断模型两两联合诊断时,GPR+S指数综合效果最好,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919、0.944、0.794、0.821、0.934、0.869。5.在多个无创诊断模型联合时,FIB-4+GPR+S指数诊断效果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0.912、0.944、0.785、0.814、0.933、0.865;在APRI、FIB-4、GPR、S指数联合使用诊断时,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 及准确率分别为 0.914、1.000、0.673、0.754、1.000、0.837。研究二:1.慢性乙型肝炎组44例,平均年龄(38.18±10.87)岁,男性29例(65.90%);肝硬化组92例,平均年龄(52.74±10.75)岁,男性68例(73.90%),两组间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相关性分析中,CHI3L1与ALT、PLT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AST、TBIL、DBIL、ALB 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397、0.331、0.367、0.386、-0.356;ALT、AST、APRI 与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年龄、TBIL、DBIL、CHI3L1、FIB-4与肝硬化呈正相关(P<0.05),ALB、PLT与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3.CHI3L1、FIB-4、CHI3L1+FIB-4在诊断肝硬化中,CHI3L1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0.797、0.848、0.705、0.742、0.823、0.777。4.AST<2ULN时,CHI3L1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811、0.884、0.727、0.764、0.862、0.806;AST≥2ULN,CHI3L1+FIB-4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822、0.687、0.957、0.727、0.778、0.994、0.842。[结论]1.在单一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中,S指数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GPR次之;2.在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两两联合时,GPR+S指数的预测效能最好,APRI+S指数和FIB-4+S指数次之;3.在多个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联合时,FIB-4+GPR+S指数的诊断效能最好,而APRI+FIB-4+GPR+S指数四个无创诊断模型联合时,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达 100%;4.CHI3L1在诊断肝硬化时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5.AST是CHI3L1诊断肝硬化时的混杂因素,当AST<2ULN时,CHI3L1仍具有最佳的诊断能力,当AST≥2ULN时,CHI3L1+FIB-4诊断能力最好。
史景璐[3](2021)在《彩超和CT在慢性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变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彩超与体层摄影(CT)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中重度组(METAVIR F3+F4期,n=31)、轻度组(METAVIR F1+F2期,n=38)、对照组(METAVIR F0期,n=37),比较三组患者彩超、CT下相关参数水平差异。结果中重度组彩超下脾长径、脾厚度、胆囊壁厚度及CT下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均明显大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肝尾叶体积则明显小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彩超下血小板计数(PLT)/脾长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CT下肝右叶体积、门静脉灌注量、肝血容量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彩超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内径及CT下肝脏灌注指数比较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CT下肝动脉灌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和CT可通过测量慢性肝病患者脏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相关参数,对其肝纤维化情况进行快速无创性量化评估,有利于改善其诊疗体验。
杨晶晶[4](2021)在《DNMT3A介导LncRNA ANRIL甲基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各种损伤因素引发的持续性损伤修复反应,导致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沉积,进一步引发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证实,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肝脏合成ECM的主要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在各种损伤刺激下,HSCs由静止的、储存维生素A的细胞向增生的、成纤维的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并分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I,Col1a1)等,产生促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等现已被公认为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调控HSCs增殖和肝纤维化发病的分子机制不详,因此,探究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HSCs增殖的分子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意义重大。各种因素参与调控HSCs增殖,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参与调控HSCs增殖,但是作为DNA甲基化转移酶之一的DNMT3A在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怎样的调控作用,仍不明确。此外,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具有调控HSCs增殖的作用,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ANRIL)是已知的具有调控细胞活化增殖功能的关键分子之一。文献报道Lnc RNA ANRIL可通过介导细胞增殖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细胞增殖活性。但是,关于Lnc RNA ANRIL如何调控HSCs增殖的具体分子机制不清,有待阐明。基于DNMT3A与Lnc RNA ANRIL两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如何调控HSCs增殖,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作用靶点和调控方式,需要深入阐明。本文将探究DNMT3A介导Lnc RNAANRIL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新的分子诊断指标和干预靶点。本研究收集临床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及组织标本,并采用经典的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为体内研究对象,以肝星状细胞HSCs为体外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原位杂交、甲基化特异性PCR(MSP)、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荧光染色等技术,进行DNMT3A介导Lnc RNA ANRIL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临床肝纤维化患者样本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差异表达目的:阐明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在临床患者肝纤维化样本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慢性肝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剩余标本使用知情同意书。分组:根据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有无合并纤维化症状分为对照组(无纤维化组)和纤维化组各10例,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参照《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等,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执行,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样本待测。(1)检测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AST、ALT、HA的含量变化;(2)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3)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改变;(4)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DNMT3A、肝纤维化标志蛋白α-SMA、Collagen I在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5)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1.临床患者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表达显着升高,ANRIL表达明显降低(1)肝纤维化组血清中AST/ALT比值、H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肝组织中胶原沉积明显增多、炎性浸润增加,纤维化改变显着;(3)肝纤维化组肝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4)肝纤维化组肝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 m 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而ANRIL m RNA的表达则显着降低。(5)相关性Preason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组织中DNMT3A和α-SMA的相对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ANRIL和α-SMA的相对表达呈现明显负相关。小结:DNMT3A高表达与ANRIL低表达以及肝脏功能受损,可能与肝纤维化患者纤维化形成有关。第二部分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表达及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目的进一步阐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表达及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方法1.30只雄性小鼠(18~22g)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5只、CCl4处理组15只。自处理之日开始,除正常组给予橄榄油(1 ml/kg)皮下注射外,其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共12周;直至第12周结束,建模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于造模满12周时,麻醉后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相关指标。(1)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ST、ALT、HA、TGF-β1的含量变化;(2)HE染色观察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3)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纤维化组织胶原沉积改变;(4)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5)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6)FISH检测ANRIL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7)MSP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2.体外以肝星状细胞HSCs为研究对象,使用细胞因子TGF-β1(5ng/ml)诱导刺激HSCs增殖,建立体外HSCs增殖模型,进行以下实验:(1)检测TGF-β1处理HSCs后上清液中HA和PIIIP的含量变化;(2)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TGF-β1处理HSCs中的差异表达;(3)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TGF-β1处理HSCs中的差异表达;(4)应用MTT、CCK8以及Brd U荧光染色检测观察TGF-β1处理对HSCs增殖的影响;(5)BSP检测TGF-β1处理HSCs后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位点变化。结果:1.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表达显着增高,ANRIL表达显着降低,ANRIL表达降低可能与ANRI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关。(1)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ST/ALT比值、HA、TGF-β1含量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多、炎性浸润增加、纤维化改变明显;(3)与对照组相比,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显着增高,而ANRIL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降低;(4)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2.体外HSCs增殖模型中,DNMT3A高表达,ANRIL低表达,ANRIL的低表达可能与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关(1)TGF-β1处理后HSCs细胞上清液中HA和PIIIP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刺激HSCs(24h、48h)后H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强;(3)与对照组相比,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在TGF-β1诱导刺激HSCs中显着增高,而ANRIL m RNA的表达显着降低;(4)同时,TGF-β1诱导刺激HSCs中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小结:DNMT3A高表达与ANRIL高甲基化修饰导致的ANRIL表达下调,可能与小鼠肝纤维化形成和HSCs增殖有关。但是关于DNMT3A与ANRIL如何调控肝纤维化形成和HSCs增殖,两者之间有何调控作用,仍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DNMT3A介导ANRIL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与HSCs增殖中的分子作用机制目的:探究DNMT3A介导ANRIL甲基化调控HSCs细胞增殖及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小鼠(18~22g)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Cl4处理组,CCl4+LV3慢病毒空载体组,CCl4+LV3-DNMT3A慢病毒组,每组各15只。自处理之日开始,除正常组给予(1 ml/kg)剂量橄榄油皮下注射外,其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共12周;于造模满11周后,LV3慢病毒空载体组小鼠,LV3-DNMT3A慢病毒组小鼠,分别给予30μl慢病毒空载体LV3和30μl慢病毒LV3-DNMT3A尾静脉注射处理(慢病毒颗粒的滴度为1×109TU/ml),一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相关指标。(1)HE染色观察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2)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胶原沉积改变;(3)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4)RT-qPCR检测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5)FISH检测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ANRIL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2.细胞实验:应用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2’-脱氧-5-氮杂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5-Azad C)1μmol/L分别转染处理TGF-β1(5ng/ml)刺激24h后的HSCs,实验分组:对照组,TGF-β1(5ng/ml)处理组,TGF-β1(5ng/ml)+DNMT3A过表达质粒处理组,TGF-β1(5ng/ml)+DNMT3A小干扰RNA处理组,TGF-β1(5ng/ml)+5-Azad C(1μmol/L)处理组,并进行以下实验:(1)Western blotting检测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5-Azad C(1μmol/L)干预处理后HSCs中的表达变化;(2)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5-Azad C(1μmol/L)干预处理后HSCs中的表达变化;(3)应用MTT、CCK8以及Brd U荧光染色检测观察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5-Azad C(1μmol/L)处理后对HSCs增殖的影响。3.应用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转染处理TGF-β1(5ng/ml)刺激24h后的HSCs,实验分组:对照组,TGF-β1(5ng/ml)处理组,TGF-β1(5ng/ml)+ANRIL过表达质粒处理组、TGF-β1(5ng/ml)+ANRIL小干扰RNA处理组;并进行以下实验:(1)Western blotting检测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分别处理活化增殖的HSCs中α-SMA、Collagen I、AMPK、Phospho-AMPK(p-AMPK)蛋白的表达变化;(2)RT-qPCR检测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分别处理活化增殖的HSCs中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的表达变化;(3)应用MTT、CCK8以及Brd U荧光染色观察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对HSCs增殖的影响。结果:1.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ANRIL的表达明显升高,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1)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多、炎性浸润增加、纤维化改变明显,给予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与慢病毒空载体组相比,肝脏细胞结构改善、胶原纤维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病理改善更为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显着增高,给予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与慢病毒空载体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明显减少;(3)然而,与对照组相比,ANRIL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降低,给予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与慢病毒空载体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ANRIL 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2.体外HSCs增殖模型中,过表达DNMT3A可显着抑制ANRIL表达,促进HSCs增殖;而沉默DNMT3A可明显促进ANRIL表达,抑制HSCs增殖;提示DNMT3A通过负调控ANRIL的表达影响HSCs增殖活性(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DNMT3A小干扰RNA处理后HSCs中DNMT3A m RNA表达显着降低,而ANRIL m RNA表达显着增高。(2)然而,与空质粒组相比,转染DNMT3A过表达质粒后HSCs中DNMT3A m RNA表达明显增高,而ANRIL m RNA表达明显降低。(3)与TGF-β1刺激组相比,使用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 C处理HSCs后ANRI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4)与空质粒组相比,转染DNMT3A过表达质粒后H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强;(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DNMT3A小干扰RNA后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此外,与TGF-β1刺激组相比,5-Azad 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3.过表达ANRIL能明显抑制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可显着降低HSCs的增殖活性;沉默ANRIL可显着增加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可显着促进HSCs的增殖活性;(1)与空质粒组相比,ANRIL过表达质粒转染HSCs后ANRIL表达显着升高,而α-SMA、Collagen I、p-AMPK表达明显降低;(2)另外,与空质粒组相比,ANRIL过表达质粒转染后明显抑制HSCs增殖。(3)然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RIL小干扰RNA转染HSCs后ANRIL表达显着降低,而α-SMA、Collagen I、p-AMPK表达明显增高;(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RIL小干扰RNA转染后明显促进HSCs增殖。小结:Lnc RNAANRIL可能因DNMT3A介导的高水平甲基化修饰而表达下调,使得ANRIL对AMPK信号通路核心蛋白AMPK的抑制作用减弱,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激活AMPK信号通路,HSCs增殖活性增强,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结论:1.DNMT3A高表达与Lnc RNA ANRIL低表达以及肝脏功能受损,可能与肝纤维化形成有关。2.DNMT3A高表达与Lnc RNA ANRL发生高甲基化修饰导致ANRIL表达下调,可能与肝纤维化形成和HSCs增殖有关。3.LncRNA ANRIL可能因DNMT3A介导的高甲基化修饰而表达下调,使得ANRIL对AMPK信号通路核心蛋白AMPK的抑制作用减弱,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激活AMPK信号通路,HSCs增殖活性增强,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吕小斌,罗和生[5](2020)在《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肝活检仍是获取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诊断的金标准,对评价许多实质性肝病的预后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对肝活检的了解,肝脏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选择在发展,对肝活检的适应证也在发生变化。本文主要评估肝活检的现有临床实践,侧重于适应证、技术、并发症风险和禁忌证。
李佳娜[6](2020)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学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吉大一院肝胆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77例,其中包括乙肝肝硬化103例,丙肝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34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0例,不明原因肝硬化7例;选取同期慢性肝炎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5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8例。收集并整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用spss24.0软件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法分析;双变量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结果1.肝硬化组与肝炎组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208.48±93.59和156.79±57.49,肝硬化组的GP73表达水平较肝炎组显着升高(p<0.001);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157.34±90.22和223.75±90.14,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血清GP73水平显着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组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115.00±48.84、159.32±47.37和181.16±46.68,轻度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中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与重度组之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与血清AST(r=0.404,p<0.05)、ALT(r=0.226,p<0.05)、TBil(r=0.527,p<0.05)、PT(r=0.477,p<0.05)呈正相关;与ALB(r=-0.611,p<0.05)、血小板计数(r=-0.179,p<0.05)、PTA(r=-0.398,p<0.05)呈负相关。慢性肝炎组中血清GP73水平与血清AST(r=0.258,p<0.05)、ALT(r=0.312,p<0.05)、TBil(r=0.437,p<0.05)、PT(r=0.541,p<0.05)呈正相关;与ALB(r=-0.447,p<0.05)、血小板计数(r=-0.379,p<0.05)、PTA(r=-0.516,p<0.05)呈负相关。3.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及不明原因肝硬化组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199.62±100.01、204.21±71.17、235.67±91.28、192.14±124.62和218.50±94.19,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组中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136.76±57.64、198.66±80.37和207.91±94.40,肝硬化各级组内GP73水平呈逐级递增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乙型肝病HBV DNA<50IU/ml与HBV DNA≥50IU/ml组中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99.00(88.25,149.25)和204.00(151.00,257.00),在HBV DNA≥50IU/ml的慢性乙型肝病组的血清GP73水平显着高于HBV DNA<50IU/ml的慢性乙型肝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与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组血清GP7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7.39±80.44、187.89±87.83,消化道出血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与肝硬化未合并肝性脑组中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分别为318.71±126.83、198.40±85.08,肝性脑病组血清GP73水平显着高于未合并肝性脑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显着高于肝炎组;2.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C组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A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3.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不明原因肝硬化组其血清GP73水平无差异。
邓富平[7](2020)在《104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慢性肝病肝脏病理结果,总结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诊治和慢性HBV携带状态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的作用,并对比分析APRI、FIB-4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老年科/全科医学科、肝胆胰血管外科住院患者104例。(1)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52例:①38例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14-72岁;②慢性HBV感染者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在37-62岁。(2)乙肝肝硬化肝移植患者,受体肝脏52例病理结果,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29-68岁。肝穿刺活检均由超声医学科同一医师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自动弹射式活检枪18G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单独完成,详细记录肝穿刺病理结果,结合病理诊断分析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显原因肝损伤患者的病因构成。分析14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ALT水平是否与肝脏病理有某种相关性。将所有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无肝硬化组(S1-S3)和肝硬化组(S4),分别计算出APRI、FIB-4的值,分析与乙肝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评价无创诊断模型APRI、FIB-4对乙肝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图。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者36例(94.7%)。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共17例(44.7%),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1例(28.8%);AIH-PBC重叠综合征4例(10.6%);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5.3%);药物性肝损伤7例(18.4%);酒精性肝病5例(13.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例(10.6%);肝窦阻塞综合征2例(10.6%);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2.6%);病因仍未明确者2例(5.3%)。2、14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ALT水平分为正常组10例和异常组4例,肝脏病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其中包括:4例 G1S3;4例 G2S1;4 例 G2S2;2例 G2S3。3、将66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肝硬化组(S1-S3)和肝硬化组(S4),两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的AST、PLT、ALB、APRI和FIB-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纤维化程度与AST、APRI、FIB-4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651、0.679。纤维化程度与ALT、PLT、AL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显着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646、-0.548。纤维化程度与年龄无显着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101。(3)乙肝肝硬化组(S4)患者的AST、APRI、FIB-4水平高于无肝硬化组(S1-S3)患者,ALT、PLT、ALB水平低于无肝硬化组(S1-S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对乙肝肝硬化组(S4)有显着诊断价值(P<0.05),AUC分别为0.966(95%CI,0.888-0.995)、0.981(95%CI,0.913-0.999)。APRI 和 FIB-4 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APRI阈值为0.82时,诊断乙肝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0.38、92.31、97.93、70.62、90.91%;当FIB-4阈值为0.98时,诊断乙肝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 96.15、100.00、100.00、87.56、96.97%。[结论]1、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4.7%)。2、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在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占有较高比例。3、ALT水平并不能完全反应肝脏组织学改变。4、肝穿刺活检可以弥补对ALT持续正常的HBV-DNA 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5、APRI、FIB-4血清学无创诊断模型在慢乙肝肝硬化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和阳性预测价值均较高,有一定诊断意义。
吴正洁[8](2020)在《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提出背景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简称壳酶)由巨噬细胞等分泌,参与炎症、细胞增殖和分化及细胞外基质重构等病理过程,是有望用于肝纤维化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HI3L1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18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HI3L1水平,其中包括46例慢性HBV携带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HBV-C)和1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了其性能,并将其与其他非侵入性诊断手段进行了比较。结果血清CHI3L1水平与HBV相关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与肝纤维化评价指标(AST、ALP、GGT)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血清CHI3L1水平与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肝脏硬度值的升高而升高(F0-1至F4)(P<0.001)。本文根据LSM值>9.7 k Pa将CHB患者分为显着肝纤维化(≥F2)和无显着肝纤维化(<F2)两组。显着肝纤维化患者组CHI3L1中位血清浓度为81.91(59.14,120.45)ng/m L,而无显着肝纤维化患者组的中位血清浓度为56.48(45.72,76.10)ng/m 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在CHB患者中,当选取临界值为75.97 ng/m L时,CHI3L1诊断显着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75.60%和59.1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95%CI:0.637-0.820)。结果还显示,CHI3L1预测肝纤维化的性能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AUC:0.583,95%CI:0.472-0.694)(P=0.036),并且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相当(AUC:0.631,95%CI:0.521-0.741)(P=0.178)。后续对血清CHI3L1和肝脏硬度值不相称的已行肝穿刺的8名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HI3L1与肝活检的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比肝脏硬度值更好。在行肝穿刺检查的50名CHB患者中,血清CHI3L1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S0至S3-4)(P<0.001)。在34名CHB随访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血清CHI3L1水平存在差异,治疗前的中位血清浓度为73.38(52.25,111.28)ng/m L,抗病毒治疗6月后的中位浓度为49.29(33.61,67.10)ng/m L(P<0.001)。结论血清CHI3L1水平与多种肝纤维化评价指标存在相关性。血清CHI3L1优于传统血清学指标如HA、PIIINP等。对于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程阶段,血清CHI3L1与瞬时弹性成像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较其与肝穿病理的符合度更好。血清CHI3L1可作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相关疗效及肝脏纤维化改变长期随访的血清学标记物,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后血清CHI3L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血清CHI3L1可以用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脏穿刺活检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指标。
卢美玲[9](2019)在《ALT<2ULN慢乙肝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ALT<2ULN水平慢乙肝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评估肝活检对其抗病毒治疗决策的意义。2.对比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的比率与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比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肝病科经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ALT低于2 ULN水平慢乙肝感染者108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HBV DNA、HBsAg、HBeAg、ALT、AST、GGT、TBA、TBIL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患者腹部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ALT分组、HBeAg(阳性、阴性)分组、年龄分组、性别分组、HBV DNA复制活跃程度(中低度复制(105 IU/L)、高度复制(≥105 IU/L))分组等组别的肝脏炎症活动分期、肝脏纤维化分级。收集观察入组患者的肝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肝穿刺活检与核磁共振检查之间诊断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阳性率。结果:1.108例中,慢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病理的检查结果显示,肝脏炎症活动分期处于G1期29例(26.9%)、G2期43例(39.8%)、G3期33例(30.6%)、G4期3例(2.7%);纤维化分级S0期9例(8.3%)、S1期52例(48.1%)、S2期28例(25.9%)、S3期16例(14.8%)、S4期3例(2.9%);其中炎症分期为G2及以上患者79例(73.1%),纤维化分级为S2及以上患者47例(43.5%),≥G2S2者47例(43.5%)。2.分别比较ALT<2 ULN患者不同肝脏炎症分期(<G2、≥G2)和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级(<S2、≥S2)的临床特征,男性肝脏炎症分期≥G2者较女性多(x2=4.62,P=0.032);TBA水平在肝脏炎症分期为≥G2时异常升高(平均值为10.2±11.6);组间有差异(t=-2.609,P=0.01)。在不同的肝脏纤维化分级间,HBV DNA水平有差异(t=-2.06,P=0.044),以<S2组HBV DNA平均水平较高。在各级炎症和纤维化分组中,不同HBeAg(阳性、阴性)、年龄、ALT、AST、GGT、TBI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LT<50 U/L、50≥ALT<100 U/L分组间,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分期及肝脏纤维化分级间无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数值均≥0.05)。在年龄<35岁、年龄≥35岁分组中,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肝脏纤维化分级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不同性别之间,肝脏炎症分期是有统计学差异的(P值<0.05),肝纤维化分级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0.05)。在HBeAg阳性、阴性分组患者,肝脏炎症分期及肝纤维化分级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HBV DNA水平≥105 IU/L与<105 IU/L分组患者中,肝脏炎症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纤维化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GGT<45 U/L与GGT≥45 U/L分组患者中,肝脏炎症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分级之间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BA值在肝脏炎症分期时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肝纤维化分级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性别(OR=0.294,95%CI:0.098,0.879)、HBeAg阳性(OR=2.956,95%CI:0.978,8.935)、TBA(OR=2.752,95%CI:0.836,9.065)是肝脏炎症≥G2的相关危险因素。HBeAg阳性(OR=2.956,95%CI:0.978,8.935)是肝脏炎症≥S2的相关危险因素。3.本组核磁共振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者比率为59.3%(64/108),肝活检示肝脏纤维化比率为73.1%(79/108)。结论:1.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ALT<2 ULN的患者中,肝脏组织病理学≥G2、≥S2患者分别占73.1%、43.5%,达到G2S2及其以上占43.5%,其中达到G4S4患者有2例,表明本组低水平ALT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的患者为肝脏炎症中度以上活动或(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2.女性、HBeAg阳性、TBA异常升高的慢乙肝患者炎症活动度更高,应跟踪3.随访、积极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避免遗漏。4.HBeAg阳性的患者更容易有肝纤维化进展。5.本组低ALT水平慢乙肝患者,腹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早期肝硬化比率(59.3%)较高,肝穿刺活检检出肝脏纤维化比率为73.1%,可联合肝穿刺活检提高隐匿进展的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患者检出率。
赵壮志[10](2019)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诊断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FT)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诊断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门诊(住院)就诊的CHB患者778例,严格按照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后,最终完全纳入306例研究对象,其中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术109例。采用FibroTouch检测CHB患者的肝脏弹性值(li 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析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 ody Mass Index,BMI)、血小板(Platelet,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 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抗-HBc)、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宽度等指标对LS M值的影响;首先将纳入的306例研究对象采用双变量相关的统计学分析血清学、影像学、免疫学等指标对LSM值的影响;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轻微肝纤维与肝纤维化阶段、肝硬化与非肝硬化阶段两个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再将纳入的109例同时接受FibroTouch检测与肝脏穿刺术的CHB患者,分析LSM值与肝脏组织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FibroTouch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明确Fibro Touch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1、根据LSM值分为轻微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发现LSM值与年龄、PLT、病程、ALT、AST、ALB、GLO、GGT、TBIL、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SM值与年龄、病程、ALT、AST、GLO、GGT、TBIL、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呈正相关(r>0);与ALB、PLT呈负相关(r<0);2、根据LSM值分为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与非肝硬化两个不同的阶段;在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纤维化阶段中,病程、年龄、PLT与LSM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系数分别为1.087、1.060、0.994;在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阶段中,ALT、GGT、脾脏长度与LSM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系数分别为0.970、1.039、1.094;3、以肝脏组织病理分期为依据,将纳入的同时行肝脏穿刺术的109例CHB患者中,发现LSM值与肝脏组织病理分期具有显着高度相关(r=0.84,P<0.01);FibroTouch在诊断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纤维化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33-0.978),当LSM值的截断值为8.9kPa时,其相应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2.54%;FibroTouch在诊断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0.897-0.987),当LSM值的截断值为14.1kPa时,其相应的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4.67%。结论:FibroTouch在诊断慢乙肝患者中其LSM值可能受年龄、病程、PLT、ALT、AST、ALB、GLO、GGT、TBIL、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因素的影响;慢乙肝患者中肝纤维化不同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可能不相同;FibroTouch对诊断轻微肝纤维化期与肝硬化期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20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仪器设备 |
1.4 研究方法 |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诊断结果分析 |
2.2 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分析 |
2.3 治疗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级 |
2.4超声下肝穿刺活检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价值分析 |
2.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2)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一 血清学诊断模型诊断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2. 研究二 CHI3L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非侵入性检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彩超和CT在慢性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变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
1.3 影像处理与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彩超下形态学参数比较 |
2.2 彩超下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2.3 CT下形态学参数比较 |
2.4 CT下血流灌注参数比较 |
3 讨论 |
(4)DNMT3A介导LncRNA ANRIL甲基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肝纤维化患者样本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差异表达 |
1.1 前言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1.6 小结 |
第二部分 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表达及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部分 DNMT3A 介导 ANRIL 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与 HSCs增殖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3.6 小结 |
全文总结 |
本论文的创新性及特色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综述 表观遗传调控肝纤维化中炎症与HSCs激活:聚焦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
参考文献 |
(5)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
1.1 新生儿胆汁淤积及胆道闭锁症 |
1.2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
1.3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CLF) |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
1.5 肝癌 |
1.6 AIH |
1.7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BC) |
1.8 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 |
1.9 肝移植 |
1.10 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 |
2 肝活检技术的选择 |
2.1 肝活检技术 |
2.1.1 超声引导下PLB: |
2.1.2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ransjugular liver biopsy,TJLB): |
2.1.3 腹腔镜、小腹开腹术和开腹手术: |
2.2 EUS引导的肝活检(EUS-LB) |
3 并发症与禁忌证 |
3.1 肝活检的并发症 |
3.2 肝活检的禁忌证 |
4 展望 |
(6)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2 影像学检查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3 肝脏弹性硬度检查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4 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4.1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率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4.2 FIB-4 指数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5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2.5.1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生物学特性 |
2.5.2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发现与表达分布 |
2.5.3 高尔基体蛋白73 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关系 |
2.6 展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度标准 |
3.1.2 肝硬化分期 |
3.1.3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
3.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不同程度慢性肝病患者中表达水平的比较 |
4.2.1 GP73 在肝硬化组和肝炎组中的表达水平及分析比较 |
4.3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表达水平与反应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其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3.1 GP73与AST、ALT、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小板、PT、PTA的相关性分析 |
4.4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 |
4.4.1 GP73 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的水平比较 |
4.4.2 GP73 在肝硬化不同肝脏损伤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 |
4.4.3 分析GP73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中与乙肝病毒定量的关系 |
4.5 GP73 在肝硬化合并并发症组与未合并并发症组中的表达水平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104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APRI、 FIB-4、 GPR、 RPR、 YKL-40、 GP73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血清CHI3L1检测 |
2.3 肝脏活检组织检查 |
2.4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
2.5 数据收集与无创模型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资料 |
3.2 血清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 血清CHI3L1 水平在CHB患者中随肝脏硬度值的升高而升高 |
3.4 血清CHI3L1在CHB患者中诊断肝纤维化的ROC分析 |
3.5 血清CHI3L1水平、肝脏硬度值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
3.6 血清CHI3L1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期相关 |
3.7 血清CHI3L1 水平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纤维化和预后的非侵入性评估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ALT<2ULN慢乙肝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及病理诊断 |
1.3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穿刺活检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
1.4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适应症 |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指标 |
1.6 慢性乙型肝炎影像学检查方法 |
2 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步骤 |
2.3 病理标本处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诊断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数据收集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入选患者一般资料 |
2.2 慢乙肝患者不同阶段的LSM值影响因素分析 |
2.3 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纤维化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 |
2.4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 |
2.5 LSM值与肝脏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研究结果分析 |
3.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况 |
3.3 局限性 |
3.4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20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价值研究[J]. 张艳,胡冬梅,李睿,徐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21(11)
- [2]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闫馨予.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彩超和CT在慢性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变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史景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05)
- [4]DNMT3A介导LncRNA ANRIL甲基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D]. 杨晶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J]. 吕小斌,罗和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10)
- [6]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 李佳娜. 吉林大学, 2020(08)
- [7]104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分析[D]. 邓富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吴正洁. 浙江大学, 2020(02)
- [9]ALT<2ULN慢乙肝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和临床特征分析[D]. 卢美玲. 暨南大学, 2019(02)
- [10]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诊断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D]. 赵壮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肝穿刺论文; 肝硬化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论文;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