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红球菌论文-田雅洁,曹煜成,胡晓娟,黄小帅,徐煜

玫瑰红球菌论文-田雅洁,曹煜成,胡晓娟,黄小帅,徐煜

导读:本文包含了玫瑰红球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玫瑰红红球菌,氨氮,理化因子

玫瑰红球菌论文文献综述

田雅洁,曹煜成,胡晓娟,黄小帅,徐煜[1](2018)在《4种因子对玫瑰红红球菌XH2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株XH2是从虾池养殖中后期(50 d)水体环境中筛选的1株具有氨氮去除功能的菌株,经16S rDNA测序和Biolog生化鉴定,该菌株为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分析发现,该菌株在盐度为5~45、p H为6.0~9.0、温度为15℃~45℃、通气量为1~2 L/min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菌量最高可达1.03×10~9 cells/ml。在盐度为25~45、pH为6.0~9.0、温度为15℃~30℃、通气量为1~2 L/min的条件下,菌株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着(P<0.05),在第1~3天对培养液中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0.0%~100.0%,而各实验组中,亚硝酸盐氮浓度无明显变化。结果显示,菌株XH2对盐度、p H、温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大部分水产养殖池塘水体的盐度、温度、pH变动区间大体一致;其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可作为养殖池塘水体氨氮防控菌剂产品研发的备选菌株。(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郑梦玲[2](2018)在《嗜热玫瑰红球菌肌氨酸氧化酶表达、结构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肌氨酸氧化酶(SOX,EC.1.5.3.1)是能够催化肌氨酸(N-甲基甘氨酸)去甲基化生成甲醛、甘氨酸和过氧化氢的黄素蛋白氧化酶之一。该酶在生物、医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有较好应用。本研究选用来源于Thermomicrobium roseum DSM 5159中预测的sox基因(trsox),主要涉及TrSOX在E.coli中的异源表达与包涵体复性,trsox的随机突变,以及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的重组表达,期望获得可溶性表达量增加的TrSOX蛋白,进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1)TrSOX包涵体透析复性及酶学性质研究。优化后的trsox基因序列在E.coli表达系统中表达成功,但其表达产物主要为无活性的包涵体沉淀,为了使重组TrSOX包涵体具有酶活,采用尿素浓度梯度透析复性,获得了有活性的TrSOX复性酶。复性酶经镍柱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及SDS-PAGE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rSOX复性酶在55℃时催化能力最强,温度低于60℃时,酶活保留率在80%以上,催化反应最适的pH为8.0,在7-10的pH范围内比较稳定,K_m值为15.82 mmol·L~(-1),k_(cat)为0.00065 s~(-1),蛋白半解折迭温度为62.4℃。(2)采用error-prone PCR进行定向突变,TrSOX在E.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量有所增加。对trsox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后,筛选到一株可溶性表达量略有增多的菌株。酶活测定后发现突变TrSOX可溶性表达量提高了25%,对突变前后的TrSOX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突变后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范围均减小,反应的最适pH增大。(3)TrSOX在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获得可溶性表达。分析发现TrSOX的可溶性表达量在E.coli中很难增加,而采用了B.subtilis WB600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后,其可溶性表达量增加。TrSOX粗酶用镍柱亲和层析后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经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正确。对TrSOX纯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发现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5℃,符合嗜热酶的特征,在0-80℃温度下,酶活保留率基本不变,其最适反应pH和pH稳定性与突变酶保持一致。TrSOX纯酶的比酶活力约是TrSOX复性酶的93倍,TrSOX纯酶的半解折迭温度为100℃,比其复性酶提高了37.6℃。(4)通过添加信号肽,使得TrSOX的胞内可溶性表达量增加。选择了6个信号肽,TrSOX分泌表达载体在B.subtilis WB600中成功表达,然而在胞外并没有测到酶活,但添加YwbN信号肽的TrSOX胞内表达量提高56%,可是胞内粗酶液经镍柱纯化后发现其酶活提纯率和比酶活均减小。(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军伟[3](2009)在《毒死蜱降解菌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HW-D3菌株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是一种具有显着环境毒性的化学物质,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用量很大。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HW-D3菌株可高效降解毒死蜱,是毒死蜱污染生物修复的优良菌株,可用于基因工程菌构建的研究。本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采用抗生素梯度平板法,测定了HW-D3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抗性。Chl、Km、Tc、Str、Ery、Amp和Neo对HW-D3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10μg/mL、3μg/mL、3μg/mL、0.5μg/mL、0.5μg/mL、4μg/mL、3μg/mL。HW-D3菌株在含30μg/mL Chl的LB培养基上可以生长但比较缓慢,对Km、Tc、Str、Ery、Amp和Neo六种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几种抗生素都可以作为HW-D3菌株遗传转化的筛选压力。2.测定了HW-D3菌株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活性,0~12h为HW-D3菌株的延缓期,12~24 h为对数生长期,之后进入稳定期和衰亡期。培养48h时HW-D3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达到最高,而在细胞生长旺盛的对数期活性较低。3. HW-D3菌株有一定的自养能力,高浓度的毒死蜱会抑制HW-D3菌株的生长。实验中未发现水解圈等适合作为遗传转化筛选标记的菌落特征。4.采用碱裂解法中量提取HW-D3菌株的质粒DNA。HW-D3菌株细胞中有一个分子量约15kb的质粒,拷贝数较少,不易于分子生物学操作,不适合用于构建遗传转化载体。为降低载体构建难度,减少后续实验工作量,本实验以Toru Matsui等构建的Rhodococcus-E.coli穿梭质粒表达载体pNC9501为材料构建载体,并研究HW-D3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5.采用pNC9501质粒成功转化E.coli5α菌株,转化率为1.01×102个转化子/μg质粒DNA。6.采用电转化和原生质体转化两种方法研究HW-D3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但均未得到质粒pNC9501的阳性转化子,可能由于HW-D3菌株的限制性内切酶系统活性较高,阻碍了外源DNA的转入。有待进一步研究建立、完善HW-D3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7.为研究HW-D3菌株在环境中的检测,本实验以E. coli WA 803菌株为供体菌,以E. coli HB101菌株为辅助菌,采用叁亲接合的方法把带有luxAB的pTR102质粒转入受体菌HW-D3菌株中,但未取得成功。8.采用真细菌通用FISH探针EUB338与纯培养的HW-D3菌株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杂交后的菌体亮度高,外形清晰,杂交率较高,表明HW-D3菌株细胞对该探针有较好的渗透性,探针可以进入细胞与rRNA分子杂交,为后续实验设计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进而在环境中原位检测HW-D3菌株提供了实验参数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孙兰英[4](2009)在《有机磷农药毒死蜱降解菌玫瑰红红球菌mpd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毒死蜱是一种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城市卫生害虫的防治。同时毒死蜱也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其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寻求高效、安全、经济的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处理新技术,解决病虫害防治用药与农药残留的矛盾,是科研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科研命题。本实验对已分离得到的毒死蜱高效降解菌,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HW-D3菌株,进行降解基因的克隆,为构建基因工程菌做好前期研究。实验采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D3菌基因组D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有明显的RNA污染,加1μl RNase酶后可有效去除RNA,所提取基因组DNA片段大于15kb。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基因组DNA的OD260为0.102、OD280为0.055,经计算,浓度为0.5151μg/μl;其OD260/OD280为1.8545,在1.8~2.0之间,没有蛋白质和RNA的污染。由此可看出本研究制备的基因组的DNA片段完整、纯度高、浓度大,可以满足构建基因组文库的要求。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提取培养12 h、24 h、36 h的D3菌基因组D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培养24h所提的基因组条带最亮。本研究采用能切割4个核苷酸序列的内切限制酶Sau3AⅠ酶(8U/μl)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研究发现倍比稀释内切酶的方法比较容易寻找到最佳酶量,结果表明在第1管中加入1μl Sau3AⅠ酶进行倍比稀释后,37℃酶切30min,基因组DNA大量富集在1~6kb范围内,可满足切割2~4kbDNA片段的要求。计算得最佳酶切浓度为0.243U/μg、0.121U/μg、0.061U/μg,按照这叁个最佳浓度放大酶切体系,进行大量酶切反应,回收浓度和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用UNIQ-10柱式DNA胶回收试剂盒回收2~4kb的DNA片段,具有方便、快捷、稳定的特点,不需要酚抽提和乙醇沉淀,回收率在60%左右。取100μl的转化液涂布于LBS平板上,37℃培养18h后观察计数,白色菌落数量在70%-80%以上,转化效率达106 cfu/μg。采用高效感受态细胞DH5α常规转化,得到了近15000个转化子,远远超过了建库理论上需要的转化子。参照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用于扩增毒死蜱降解菌YC-1 mpd基因的引物,以D3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见到约为1kp的特异性电泳条带,与预计的大小相符,初步证明已成功的扩增出所需要的基因片段,将其回收克隆。PCR产物经纯化后,插入pMD18-T Vector载体的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取100μl涂布于LBS平板,白色菌落比率为96%。抽提克隆子的质粒,用XhoⅠ和NdeⅠ双酶切鉴定,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插入片段条带大小正确。用气相色谱测含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24h后对20mg/L的毒死蜱降解率达39.36%,比出发菌D3降解率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玫瑰红球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肌氨酸氧化酶(SOX,EC.1.5.3.1)是能够催化肌氨酸(N-甲基甘氨酸)去甲基化生成甲醛、甘氨酸和过氧化氢的黄素蛋白氧化酶之一。该酶在生物、医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有较好应用。本研究选用来源于Thermomicrobium roseum DSM 5159中预测的sox基因(trsox),主要涉及TrSOX在E.coli中的异源表达与包涵体复性,trsox的随机突变,以及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的重组表达,期望获得可溶性表达量增加的TrSOX蛋白,进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1)TrSOX包涵体透析复性及酶学性质研究。优化后的trsox基因序列在E.coli表达系统中表达成功,但其表达产物主要为无活性的包涵体沉淀,为了使重组TrSOX包涵体具有酶活,采用尿素浓度梯度透析复性,获得了有活性的TrSOX复性酶。复性酶经镍柱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及SDS-PAGE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rSOX复性酶在55℃时催化能力最强,温度低于60℃时,酶活保留率在80%以上,催化反应最适的pH为8.0,在7-10的pH范围内比较稳定,K_m值为15.82 mmol·L~(-1),k_(cat)为0.00065 s~(-1),蛋白半解折迭温度为62.4℃。(2)采用error-prone PCR进行定向突变,TrSOX在E.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量有所增加。对trsox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后,筛选到一株可溶性表达量略有增多的菌株。酶活测定后发现突变TrSOX可溶性表达量提高了25%,对突变前后的TrSOX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突变后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范围均减小,反应的最适pH增大。(3)TrSOX在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获得可溶性表达。分析发现TrSOX的可溶性表达量在E.coli中很难增加,而采用了B.subtilis WB600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后,其可溶性表达量增加。TrSOX粗酶用镍柱亲和层析后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经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正确。对TrSOX纯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发现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5℃,符合嗜热酶的特征,在0-80℃温度下,酶活保留率基本不变,其最适反应pH和pH稳定性与突变酶保持一致。TrSOX纯酶的比酶活力约是TrSOX复性酶的93倍,TrSOX纯酶的半解折迭温度为100℃,比其复性酶提高了37.6℃。(4)通过添加信号肽,使得TrSOX的胞内可溶性表达量增加。选择了6个信号肽,TrSOX分泌表达载体在B.subtilis WB600中成功表达,然而在胞外并没有测到酶活,但添加YwbN信号肽的TrSOX胞内表达量提高56%,可是胞内粗酶液经镍柱纯化后发现其酶活提纯率和比酶活均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玫瑰红球菌论文参考文献

[1].田雅洁,曹煜成,胡晓娟,黄小帅,徐煜.4种因子对玫瑰红红球菌XH2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8

[2].郑梦玲.嗜热玫瑰红球菌肌氨酸氧化酶表达、结构及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

[3].陈军伟.毒死蜱降解菌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rhodochrous)HW-D3菌株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4].孙兰英.有机磷农药毒死蜱降解菌玫瑰红红球菌mpd基因的克隆[D].安徽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玫瑰红球菌论文-田雅洁,曹煜成,胡晓娟,黄小帅,徐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