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一、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蔡志福,李力[1](2021)在《单孔腹腔镜技术与快速康复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如何尽量地减少手术创伤及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是妇科医生的目标。单孔腹腔镜手术是新兴起的一门新技术,有着创伤小、疼痛少、术后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等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本文综述单孔腹腔镜技术联合快速康复应用到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发现其将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胡燕[2](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现状,检索、评价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管理相关的国内外高质量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以及证据总结,并根据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提取、整合高质量证据;基于现状调查及证据整合结果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临床实证研究。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膀胱管理提供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早日康复,提高其术后生命质量。方法:1采用病历回顾分析法,查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以了解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管理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妇科护士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信行调查,以了解重庆市妇科护士对于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施膀胱管理的态度和行为现状。2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全面地检索国内外膀胱管理相关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以及证据总结,严格按照文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条目的提取与整合,最终整理出符合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的高质量证据。3结合现状调查以及证据整合结果,拟定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4采用类实验研究法,对膀胱管理方案进行临床实证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均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膀胱管理方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功能基本恢复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以及出院满意度等指标,评价本研究所构建的膀胱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1通过回顾性分析145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如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为6~62天,平均15.43±8.21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带尿管出院率为57.24%,导尿管拔出后的尿管重置率为21.38%,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1.38%,尿管拔除后自解小便不畅采取间歇性导尿者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无论在住院阶段,还是居家留置尿管期间,常规采用碘伏原液或稀释液进行会阴护理,每日2次。对402名重庆市妇科护士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知信行调查发现,重庆市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以及知信行总分分别为(7.41±2.33)分、(30.06±3.82)分、(29.69±7.58)分和(67.17±10.10)分;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识的总体正确率(正确率=回答正确的条目数/知识部分的总条目数*100%)为61.77%。其中,不同学历妇科护士的知识得分分别为:研究生学历护士(10.00±1.73)分,本科学历护士(7.54±2.30)分,专科学历护士(7.07±2.37)分;编制护士与合同护士的知识得分分别为(8.06±2.18)分与(7.24±2.35)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护士的知识得分分别为(7.91±2.25)分与(6.64±2.26)分,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以及文献质量评价,总共纳入8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以及3篇证据总结;通过对文献中的证据条目进行提取、整合,最终形成膀胱功能评估、留置导尿管管理、间歇导尿管理、膀胱功能训练及健康教育5方面内容,总共24条最佳证据,作为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的潜在应用条目。3结合前期现状调查和证据整合结果,初步形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方案初稿包括5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和43个三级条目;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了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方案包括5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和35个三级条目。4采用类实验研究法,对膀胱管理方案进行临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基本恢复率分别为85.94%与54.69%;首次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分别为(9.06±3.43)天与(18.69±9.94)天,留置尿管总时间分别为(10.70±7.57)天与(29.17±19.65)天;留置尿管期间以及尿管拔除后48小时以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38%与75.00%;出院时的生活质量得分为(88.41±7.13)分与(84.11±2.62)分,术后1月的生活质量得分为(111.70±4.14)分与(103.30±7.13)分,术后3月的生活质量得分为(119.73±1.45)分与(119.17±1.50)分;两组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分别为(98.50±1.76)分与(92.19±3.69)分,以上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管理相关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对重庆市妇科护士进行子宫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知信行问卷调查发现,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较长、带尿管出院率较高、导尿管拔除后的尿管重置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也较高;医务人员仍以传统的膀胱管理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膀胱管理,对于如何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较少;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欠佳,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的方法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但妇科护士对于改变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现状的意愿较强。2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以及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整合出的最佳证据条目可作为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方案的潜在应用条目。结合现状调查以及证据整合结果,构建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了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整个方案构建过程科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3通过对方案进行临床初步应用,试验组患者在膀胱功能基本恢复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以及出院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该膀胱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陈培培[3](2020)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宫颈癌的手术范围需要结合临床分期、生育要求、年龄、身体状态、医疗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制定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方法适用范围主要是宫颈癌的早期,尤其是ⅠA2~ⅡA期宫颈癌病患,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及时切除病灶及淋巴结,有效控制病灶扩散转移,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是一种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式,临床上多针对该手术的创伤性、安全性进行研究,但有关病患远期存活质量方面的相关探索比较少,加强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为进一步挖掘早期宫颈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宫颈癌治疗的发展。为此,本研究采取对照试验的方法,探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收治的ⅠA2~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开腹手术,n=48例)、研究组(腹腔镜手术,n=4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术中输液量、残余尿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血红蛋白计数、术后3d白细胞计数、术后补充治疗间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术后心理状态评分、术后FACT-G评分及术后5年生存分析情况。结果:(1)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残余尿量、术中输液量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3d白细胞计数、术后补充治疗间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2)研究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4.17%稍低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不显着(P>0.05);(3)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0.42%,术后5年复发率为29.17%,均高于研究组的2.08%及12.50%,研究组术后5年复发率对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4)研究组术后1年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术后5年SDS评分、SAS评分与术后1年对比,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术后1年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术后5年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术后5年FACT-G评分均低于术后1年,差异显着(P<0.05)。两组术后均有接受放疗/化疗等后续治疗的患者,但接受放疗/化疗等后续治疗发生率对比,差不显着(P>0.05);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及累积生存率,研究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83.58%,差异显着(P<0.05)。从绘制的生存曲线图上看,经Log Rank检验,生存曲线可见两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814)。结论:给予宫颈鳞癌早期患者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手术相关指标说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速度快的优势,术后疼痛程度低,患者更耐受,心理状态更平稳。通过观察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复发率情况,有效证实该术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从两组术后心理状态评分、术后生命质量评分结果中可以发现,该术式在安全、有效的同时,给患者以平稳的心态面对疾病,使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质量,术后5年生存率更高,是为ⅠA2~ⅡA期宫颈鳞癌治疗的首选方式。

吕晓瞳[4](2019)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4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全子宫的治疗方式,手术过程中加入护理配合。观察比较42例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4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时间为200~300 min的有21例,手术时间为>300 min的有1例;20例子宫颈癌患者,手术时间为200~300 min的有18例,手术时间为>300 min的有2例。42例患者均在8~10 d内恢复。结论腹腔镜手术恢复快、创口小,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但是手术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护理配合,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李丽娟[5](2020)在《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两组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其中,宫颈癌患者1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32例,卵巢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上述三种疾病患者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患者分别为70例、66例、64例。分别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开腹淋巴结切除术。计算分析治疗前后贫血指标和淋巴结切除数、凝血指标(PT、a PTT、Fbg)、实验室指标(IL-1、IL-6、TNF-α),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宫颈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贫血指标、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腔镜组贫血指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凝血指标PT和a PTT、实验室指标IL-1、IL-6和TNF-α,均高于开腹组,凝血指标Fbg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感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评分和总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贫血指标、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腔镜组贫血指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凝血指标PT和a PTT、实验室指标IL-1、IL-6和TNF-α,均高于开腹组,凝血指标Fbg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评分和总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卵巢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贫血指标、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腔镜组贫血指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凝血指标PT和a PTT、实验室指标IL-1、IL-6和TNF-α,均高于开腹组,凝血指标Fbg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感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评分和总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均能够有效实现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的切除,其中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的贫血情况、凝血功能影响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可控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着。图20幅;表18个;参79篇。

沈俏微[6](2020)在《改进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与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的改进,观察改进后的手术体位摆放技术对患者术前手术体位舒适度、术中眼内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压,术后胸颈部的皮下气肿、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的影响,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价值,为今后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循证依据。方法选择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调研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低臀高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头低足高截石位摆放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麻醉完成后平卧截石位(T2)、气腹并头低臀高后5min(T3)、气腹并头低臀高后30min(T4)及之后每30min(T5-T11)、气腹解除后恢复平卧位5min(T12)、麻醉结束恢复清醒前(T13)的眼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压值;比较两组术后胸颈部皮下气肿、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情况。上述每个时间节点的眼内压均利用手持式接触式眼内压计进行测量,再取平均值作为该时间点的眼内压值;平均动脉压与气道压直接在心电监护仪和麻醉机上直接读取记录;在手术全麻前摆好平卧截石体位后由患者填写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调查患者手术体位舒适度;手术结束恢复平卧位立即用听诊器按压胸颈部位,听到类似捻动头发的声音即为发生皮下气肿;待两组术后24h、48h、72h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两组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情况。采用IBM SPSS 21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数据的统计学描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皮下气肿发生率、肩痛发生率、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采用χ2;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平均眼压值、气道压峰值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多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眼压值、气道压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下肢疼痛麻木、肩痛程度评分及手术体位舒适度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T3至T13时间点的眼内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与T4这两个时间点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4至T11时间点观察组的气道压峰值低于对照组,且术中变化趋势较平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发生皮下气肿,其中对照组发生人数为35例,占所在组总人数的70%,观察组发生人数为16例,占所在组总人数的32%,两组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有显着差异(χ2=14.446,P<0.001);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72.42±3.33分)高于对照组的评分(54.58±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28,P<0.001);观察组在术后24h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χ2=10.176,P值=0.001<0.05),且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Z=-2.867,P值=0.04<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48h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也存在显着差异(χ2=4.640,P值=0.031<0.05),但疼痛VAS评分不存在显着差异(Z=-1.409,P值=0.159>0.05);观察组在术后24h、48h肩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8,P值<0.001;χ2=4.640,P值=0.031<0.05),且术后24h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Z=-3.378,P值=0.01<0.05),差异显着。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眼压值的变化随着头低臀高截石位以及CO2气腹的建立而发生变化,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使得患者眼压变化的趋势更加平稳,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中眼压值的升高,更有利于维护患者术中的眼压安全;改进的体位安置技术里使用了新型截石位腿架,减少了患者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手术患者疼痛的程度;减轻了术后皮下气肿、肩部疼痛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体位舒适度。

杜建敏[7](2020)在《Ⅰ期子宫内膜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多见,占80%-90%,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有将近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被诊断为Ⅰ期(包括Ⅰa期和Ⅰb期),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包括开腹手术、阴式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微创手术(指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阴式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治疗中更安全、可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于2005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并开始应用于妇科领域,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国内有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并发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Clavein-Dindo分级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对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近些年来已受到国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应用和推荐,但在国内的外科领域应用很少,尤其是妇科。另外,目前国内外关于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对指导临床预防、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尚缺乏客观性的依据。目的1、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2、利用Clavein-Dindo分级系统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并发症进行分级,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时发生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的差异。3、探讨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1、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0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2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机器人组和传统腹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131例,传统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290例。2、分析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总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利用Clavein-Dindo分级系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情况;(3)统计两组可能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存在合并症、既往有无盆腔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是否贫血、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总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指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并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例数和百分率(%)来表示定性资料,用x2检验进行比较。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并计算出各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手术并发症情况:机器人组总手术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7/131,20.6%)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101/29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0,P=0.003)。机器人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腹腔镜组显着降低[1.5%(2/131)VS 6.2%(18/290),x2=4.368,P=0.037],其中机器人组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0.8%(1/131)VS 5.2%(15/290),x2=4.798,P=0.022]。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传统腹腔镜组低[19.1%(25/131)VS 28.6%(83/290),x2=4.303,P=0.038],但机器人组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10.7%(14/131)VS 5.2%(15/290),x2=4.279,P=0.039]。2、Clavein-Dindo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Clavein-Dindo Ⅰ、Ⅱ、Ⅲ、Ⅳ、Ⅴ级的发生率分别为 3.8%(5/131)VS 11.0%(32/290)、13.7%(18/131)VS 14.5%(42/290)、3.1%(4/131)VS 8.6%(25/290)、0(0/131)VS 0.3%(1/290)、0(0/131)VS 0.3%(1/290)。其中,机器人组 Clavein-DindoⅠ 级(x2=5.684,P=0.015)和Ⅲ级(x2=4.361,P=0.037)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传统腹腔镜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严重并发症(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较传统腹腔镜组明显降低[3.1%(4/131)VS 9.3%(27/290),x2=5.179,P=0.023]。3、手术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BMI(x2=15.801,P=0.000)、术前贫血(x2=14.299,P=0.000)、总淋巴结切除数(x2=10.425,P=0.001)、手术方式(x2=8.620,P=0.003)与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而年龄、是否存在合并症、既往盆腔手术史、ASA分级、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时间与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无显着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BMI(OR=0.289,95%CI:0.097~0.864,P=0.026)、术前贫血(OR=0.309,95%CI:0.129~0.740,P=0.008)、总淋巴结切除数(OR=0.624,95%CI:0.403~0.966,P=0.034)、手术方式(OR=3.491,95%CI:1.030~11.840,P=0.045)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术中、术后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低,而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手术。3、BMI、术前贫血、总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方式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莎莎[8](2020)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间不同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术后不同时间点拔除导尿管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妇科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术后4h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按照常规24h拔除导尿管,比较CAUTI发生、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舒适度、术后首次自主排尿、ALOS情况。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两组比较:(1)尿路感染情况:实验组尿沉渣WBC≥10个/HPF 2例(3%),对照组8例(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刺激症发生情况:实验组3例(5%),对照组11例(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合并膀胱刺激症情况:实验组0例,对照组2例(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8)。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2)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实验组10.82±5.79h,对照组20.46±4.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16.20±6.58h,对照组19.90±4.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使患者更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3)舒适度结果:实验组Ⅰ级57例(94%),Ⅱ级3例(6%),Ⅲ级0例;对照组Ⅰ级42例(70%),Ⅱ级15例(25%),Ⅲ级3例(5%)。两组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提高患者舒适度。(4)拔除导尿管首次排尿情况:实验组首次排尿顺利55例(92%),排尿困难5例(8%);对照组首次排尿顺利46例(77%),排尿困难14例(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促进患者首次顺利排尿。(5)ALOS:实验组5.12±0.83d,对照组5.13±0.90d,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9159),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并未增加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4h拔除导尿管能有效减少CAUTI的发生、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首次顺利排尿、不增加ALOS,加快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李超丽[9](2020)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便为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以三所医院一年中所接收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为依据,采取2:2:1的比例发放问卷共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4%。研究工具采用自制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调查表,照护依赖量表(CD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问卷回收后先将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整理,之后导入到SPSS20.0统计软件中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ANOVO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结果:(1)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得分为(57.54±8.17)分,整体处于中度依赖水平,生理维度总得分为(35.67±5.89)分,心理社会维度总得分为(21.86±4.17)分。轻度依赖水平者占37.5%,中度依赖水平者占54.6%,重度依赖水平者占7.90%。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手术方式,术后天数及主要陪护者因素上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总分为(110±14.29)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概念维度得分为(20.06±3.4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维度得分为(16.81 ±2.80)分,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得分为(30.15±4.45)分,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为(42.99±7.41)分。自我护理能力级别处于低等水平的为0人,处于中等水平的为194人,占总体人数的64.2%,处于高等水平的为108人,占总体人数的35.8%。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支付方式,住院史,治疗方式,术后天数及主要陪护者因素上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57.97±19.12)分,患者生活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得分为(71.30±17.80)分,角色功能维度得分为(63.74±25.74)分,认知功能维度得分为(78.31±18.11)分,情绪功能维度得分为(66.58±17.14)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为(59.93±21.67),症状领域中的疲倦子量表得分为(35.58±18.83)分,疼痛得分为(25.05±16.79)分,恶心呕吐得分为(32.84±22.71)分,呼吸困难得分为(10.26±1 5.89)分,失眠得分为(30.13±23.86)分,食欲得分为(38.41±22.82)分,便秘得分为(26.05±21.70)分,腹泻得分为(11.48±18.65)分,经济困难得分为(37.42±27.61)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支付方式,治疗方式,主要陪护者因素上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成负相关(P<0.05):患者照护依赖程度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P<0.05)。(5)本研究对患者生活质量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治疗方式,自护能力(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巧,健康知识水平)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即患者照护依赖程度越低,自我护理能力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疾病治疗方式、自我护理能力。照护依赖与自我护理能力均可较好的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应该鼓励患者减少对他人的依赖,通过相关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韩亮亮[10](2020)在《机器人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采用机器人与常规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并进一步评估机器人手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100例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妇科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机器人组),选取同医院、同时间段90例常规腹腔镜行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腹腔镜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尿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有无并发症、术后转入ICU等相关指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从而得出,相对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在临床各指标中的优势或不足。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β=-40.89,95%CI:-55.32-20.45,P=0.007),机器人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腹腔镜组(β=8.21,95%CI:3.448.91,P=0.004),机器人组尿管放置时间短于腹腔镜组(β=-0.98,95%CI:-2.611.01,P=0.045),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β=-5.50,95%CI:-10.11-0.67,P=0.030),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估计出血量(β=20.56,95%CI:2.6140.71,P=0.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通气时间(β=0.78,95%CI:-3.652.51,P=0.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进食时间(β=-0.76,95%CI:-6.521.56,P=0.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OR=0.89,95%CI:0.124.02,P=0.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提供了另一选择。

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单孔腹腔镜技术与快速康复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单孔腹腔镜手术
    1.单孔腹腔镜的发展
    2.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
    3.单孔腹腔镜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
三、LESS联合ERAS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
四、机器人单孔腹腔镜

(2)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的现状调查
    第一章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管理现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的知信行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的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9]
        2.1.3 患者一般资料及分组
    2.2 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研究组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情况
        3.1.1 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相关指标对比
        3.1.2 手术后近期指标对比情况
    3.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2.1 术中及近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2.2 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3 手术复发率对比
    3.4 术后生存情况对比
        3.4.1 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3.4.2 术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G)评分对比
        3.4.3 术后随访及5年生存分析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宫颈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5)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治疗方法
        1.1.3 观察指标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两组治疗方法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1.2.2 两组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
        1.2.3 两组治疗方法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
    1.3 讨论
        1.3.1 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1.3.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分析
        1.3.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分析
        1.3.4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卵巢癌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
    2.1 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概述
        2.1.1 宫颈癌
        2.1.2 子宫内膜癌
        2.1.3 卵巢癌
    2.2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淋巴结切除
        2.2.1 腹膜淋巴结切除手术路径的选择与评估
        2.2.2 盆腔淋巴结切除的范围与技巧
        2.2.3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与技巧
    2.3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淋巴结切除的并发症及防治
        2.3.1 血管、输尿管与闭孔神经损伤
        2.3.2 症状性淋巴囊肿与下肢淋巴水肿
    2.4 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现状
        2.4.1 宫颈癌分期
        2.4.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
        2.4.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5 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现状
        2.5.1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发展史及适应症
        2.5.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2.5.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2.6 卵巢癌患者行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现状
        2.6.1 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及影响因素
        2.6.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中的应用范围及方式
        2.6.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2.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评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改进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与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1. 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导致的并发症
        2. 国内外对头低臀高截石位改进的研究
        3. 国内外对手术体位舒适度的研究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对象
        1. 对象的选择
        2. 样本量的计算
    (三) 研究方法
        1. 实验分组
        2. 改进体位方案的设计构建(小样本预实验)
        3. 试验步骤
        4. 干预方式
        5. 观察指标
        6. 数据收集和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8. 伦理原则
        9. 质量控制
二、结果
0.05)'>(一) 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0.05)'>(二) 观察组术中T3~T12的眼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0.05)'>(三)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在T3和T4较对照组低(P>0.05)
0.05)'>(四) 观察组从T4~T11的气道压峰值较对照组低(P>0.05)
0.05)'>(五) 观察组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P>0.05)
0.05)'>(六) 观察组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P>0.05)
0.05)'>(七) 观察组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较低,体位舒适度较高(P>0.05)
    (八)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的访谈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一)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在维持术中正常眼压值有显着效果
    (二)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能有效缓解术中因体位变化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三)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在维持术中气道压平稳有显着效果
    (四)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明显降低了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五)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明显降低了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六)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有效降低了皮下气肿的发生率
    (七)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有效提高了体位舒适度评分
    (八)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对改进体位技术的评价
    (九) 不足与展望
        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头低臀高截石位合并腹腔镜CO_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的进展
    参考文献

(7)Ⅰ期子宫内膜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指标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辅助治疗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Clavein-Dindo分级比较
    2.4 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少
    3.2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3.3 BMI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4 术前贫血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5 总淋巴结切除数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6 手术方式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4 结论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间不同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9)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照护依赖现状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现状
    3.4 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现状
    3.5 研究对象的照护依赖、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6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
    4.3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4.4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4.5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4.6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研究工具
附录C:综述 恶性肿瘤患者在照护依赖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机器人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数据提取及整理
    3.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和体位
        3.3 手术方法
        3.4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情况
    2.术中情况比较
        2.1 手术时间(OT)
        2.2 估计出血量(EBL)
        2.3 清扫淋巴结数量
    3.术后情况比较
        3.1 术后首次通气时间
        3.2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3.3 尿管放置时间
        3.4 术后住院时间(LOS)
        3.5 术后并发症
        3.6 术后转入ICU
    4.回归模型分析
        4.1 OT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2 EBL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3 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4 首次通气时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5 首次进食时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6 尿管放置时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7 LOS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8 术后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4.9 住院总费用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5.术后随访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孔腹腔镜技术与快速康复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蔡志福,李力.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1(03)
  • [2]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与应用研究[D]. 胡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研究[D]. 陈培培. 河南大学, 2020(02)
  • [4]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J]. 吕晓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8)
  • [5]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 李丽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改进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与效果观察[D]. 沈俏微.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Ⅰ期子宫内膜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杜建敏. 郑州大学, 2020
  • [8]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间不同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D]. 王莎莎.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9]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照护依赖、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李超丽. 延边大学, 2020(05)
  • [10]机器人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比较[D]. 韩亮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