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扰动记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Phone重力仪,台风,时序特征,频谱特性
扰动记录论文文献综述
钱庚,王建伟,徐志辉[1](2019)在《恩施连续重力仪记录到的台风扰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恩施台gPhone相对重力仪2014.01-2015.12的连续重力数据,研究了2014年"威马逊"台风产生的地脉动信号对应的重力扰动时序特征和频域特性,其扰动形态呈"纺锤体"结构,这种地脉动信号的优势频段在0.17-0.28Hz(对应周期3.6-5.9s),其他频段的信号相对较弱。台风引起的重力异常扰动与台风的强度成正比,与台风距离成复杂的关系,并与地壳内部结构和地脉动信号的传播机制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异常扰动受到台风幅度、距离、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任超洋,陈善群,廖斌,吴昊[2](2017)在《记录扰动场的二维山包绕流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k-ε模型对二维山包绕流进行试算,并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对,发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完计算方法后在充分发展入流段加入X方向和Y方向两种不稳定的扰动场,经过计算之后用其结果对比实验数据,发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在X方向加入扰动场之后发现漩涡出现后移现象,加入Y方向的扰动场之后,漩涡也出现了脱离山包顶端的现象,而且加入扰动场之后的漩涡中心位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现实中山包入流处的流速并非单一的,加入扰动场之后的计算结果为实际山地工程提供了数值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袁媛,方国庆,尹京苑[3](2017)在《佘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台风扰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佘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在台风"浣熊"(Neoguri)和"海葵"(Haikui)经过期间所记录的信号进行小波分解、连续频谱分析以及优势振动方向计算,监测到台风对近岸造成显着低频扰动,并分析了扰动信号在时间空间频率域的影响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扰动的激发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在台风发育过程中,覆盖周期为2—16分钟的3个频段能量呈现显着的上升—峰值—下降规律,且这种升降变化与台风中心到台站之间的距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周期2—4分钟为扰动的优势频段,能量幅值则随周期的增大而不断减弱.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在两次台风逼近期间的优势振动方向均为160°左右.通过对比风速数据,结合海岸地形,认为风对陆地的作用并不是引起低频扰动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台风以海浪为介质,通过不断与呈光滑凹形形态的杭州湾北部海岸线的反射作用,进而激发自由振荡频段的低频扰动信号.(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尹亮,杨立明,庞成[4](2014)在《地脉动记录中台风扰动和低频波前兆信息的频带区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宽频带数字资料在昆仑山口西8.1级、汶川8.0级、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地脉动幅度和频谱变化的研究,发现在震前几天地脉动有明显的扰动变化,初步认为是大震的低频波前兆异常。而强台风对地脉动也有类似的扰动现象。从频率域对比研究后初步认为:低频波前兆异常的可能频带范围是0.1~0.14 Hz,而强台风对地脉动的扰动频率范围是0.15~0.30 Hz。区别对待这两个频带,对跟踪强震临震异常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刘育明,姚陈果,孙才新[5](2012)在《采用稳健统计与B样条函数处理频率扰动记录单元异常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美电网监测系统(FNET)是在配网侧实时采集电网频率的广域测量系统。由于硬件故障或网络中断,频率扰动记录单元(FDRs)采集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包含尖峰或缺失数据段等异常数据,在剔除尖峰同时常用的一维中值滤波,弱化频率波动的细节信息无法弥补缺失数据段。针对此一问题,提出了融合稳健统计和B样条函数的频率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它通过设定阈值辨识尖峰值,采用B样条基函数的线性组合重构原始频率序列,引入曲线粗糙度控制B样条基函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过拟合问题。该方法仅在局部范围内处理频率异常数据,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频率波动信息,且计算简洁,能实现任意阶B样条函数的构造及学习,易于推广到其他时间序列的数据预处理。(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杨群慧,周怀阳,季福武,王虎,杨伟芳[6](2008)在《海底生物扰动作用及其对沉积过程和记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底生物扰动作用主要由底栖生物的摄食、掘穴和栖所建造等活动造成,它可以充分改变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扭曲或模糊地层学信号,影响早期成岩过程和沉积记录以及沉积物的稳定性。海底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对于全面、精确地掌握海洋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正确回溯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生态记录,合理调节和控制海底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海洋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对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作用的观测和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沉积过程和记录的影响进行了评述。(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9期)
杨经超,王建勋,尹项根,崔运海,王永业[7](2008)在《同步连续记录装置在风电场扰动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同步连续记录装置具有无启动、高采样率连续录波功能,能完整记录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系统振荡、电压崩溃等重要事件的全过程。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风力发电机组仿真建模和风力发电机对电网运行影响的研究,选择白城地区洮南风电场进行现场实际短路试验,试验中采用同步连续记录装置,完整地记录下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正常启机、停机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8年14期)
蔡伟贤[8](2008)在《继电保护隐藏故障风险分析及电网扰动记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电保护系统的隐藏故障是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此类事故发生概率虽然不大,但危害极大,一旦发生必将引起电网的连锁反应,并迅速蔓延最终导致电网崩溃,给电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随着互联系统网络容量的增大和电压等级的提高,继电保护隐藏故障也更将危及到电网的安全,因此对隐藏故障进行评估和分析对于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从世界的技术潮流看,防止继电保护系统隐藏故障的有效途径是建立隐藏故障的监视和控制系统。作为一种监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自动化智能装置,故障录波器能够记录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利用所记录下参数波形和数据,能及时地发现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缺陷,这对于实现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监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故障录波器只有在发生电力系统大扰动时才启动进行录波,在其它扰动或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录波的。为了能给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研究提供更完整的、宝贵的现场数据,本文也对电网扰动记录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隐藏故障以及故障录波器的研究现状,重点对保护系统隐藏故障误切线路的概率和扰动记录的启动判据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①通过搜索几个典型的大停电事故案例,指出很多停电事故都和保护系统的不正确动作有关,并就隐藏故障的相关知识和研究理论进行了介绍。②通过分析继电保护装置隐藏故障的动作机理,定义了隐藏故障的风险区域;并利用保护装置隐藏故障概率和风险区域故障概率的计算,提出了隐藏故障误切线路的概率模型。该模型可以评估不同原理的保护装置以及整套保护系统因隐藏故障误切线路的概率,模型还计入了多条输电线路具有不同故障概率对触发继电保护装置隐藏故障的影响。③介绍了利用电网信息进行隐藏故障监视的方法,分析了实现扰动记录的可行性,并评价了目前常用的扰动信号检测方法: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和HHT变换等。④针对电网扰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将参数识别和预报方法有关概念引入电网扰动检测研究领域。从波形畸变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预报的实时扰动检测方法,并编制了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对多种电网扰动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信号的畸变点,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多种电网扰动,包括振荡、频率偏移和谐波等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5-01)
J容鲍尔[9](1998)在《记录和分析电网扰动的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电网测量和记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记录电网的暂态扰动,而且要求将所有的异常现象进行数字记录,并加以存储。同时,还要持续记录电能的质量特性。文中介绍的新智能型测量技术和装置———新型SimeasR,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可满足上述高要求,并可实现测量和控制的高度一体化。(本文来源于《国际电力》期刊1998年01期)
罗耀明,张秋香,陈晓祥[10](1995)在《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的全息实时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实时记录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全息图的方法,两相界面更新迸发的周期及影响全息图实时记录质量的因素,为深入研究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的规律及机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扰动记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采用k-ε模型对二维山包绕流进行试算,并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对,发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完计算方法后在充分发展入流段加入X方向和Y方向两种不稳定的扰动场,经过计算之后用其结果对比实验数据,发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在X方向加入扰动场之后发现漩涡出现后移现象,加入Y方向的扰动场之后,漩涡也出现了脱离山包顶端的现象,而且加入扰动场之后的漩涡中心位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现实中山包入流处的流速并非单一的,加入扰动场之后的计算结果为实际山地工程提供了数值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扰动记录论文参考文献
[1].钱庚,王建伟,徐志辉.恩施连续重力仪记录到的台风扰动特征[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任超洋,陈善群,廖斌,吴昊.记录扰动场的二维山包绕流的数值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3].袁媛,方国庆,尹京苑.佘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台风扰动特征分析[J].地震学报.2017
[4].尹亮,杨立明,庞成.地脉动记录中台风扰动和低频波前兆信息的频带区别研究[J].地震研究.2014
[5].刘育明,姚陈果,孙才新.采用稳健统计与B样条函数处理频率扰动记录单元异常数据[J].高电压技术.2012
[6].杨群慧,周怀阳,季福武,王虎,杨伟芳.海底生物扰动作用及其对沉积过程和记录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8
[7].杨经超,王建勋,尹项根,崔运海,王永业.同步连续记录装置在风电场扰动实验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
[8].蔡伟贤.继电保护隐藏故障风险分析及电网扰动记录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
[9].J容鲍尔.记录和分析电网扰动的新技术[J].国际电力.1998
[10].罗耀明,张秋香,陈晓祥.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的全息实时记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