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程论文-陈惠如

生物学课程论文-陈惠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学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TEM理念,生物学课程,案例设计,核心素养

生物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陈惠如[1](2019)在《STEM理念下的生物学课程案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TEM理念,本文对一系列有趣的科学现象进行器具的设计、制作和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12期)

方中明[2](2019)在《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比较国内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我校农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将《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项目进行整合,重新设置了综合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课程考试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为本科毕业论文或读研深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8期)

李诚[3](2019)在《《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近年来对种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对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研究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对这些体会和探索进行及时总结,探究如何上好种子生物学课程,使本课程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好评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36期)

徐启江,周波,闫海芳[4](2019)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大学实施学术立教、学德树人的主阵地,应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为一体的课程思政,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文章从课程目标、思政元素挖掘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了"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实现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期刊2019年11期)

陈金焕,庞晓明,薄文浩,李云,张柏林[5](2019)在《面向非生物专业的“现代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生物学技术"是自然生态保护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现代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了多学科领域,覆盖面广,学科前沿性强,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目前,针对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现代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课程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有脱节;二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程度不高;叁是实验教学体系和设计不够精准健全。针对这些问题,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其次,要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最后,应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上课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统计显示2018年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与上一年相比平均提高3.6分、实验报告撰写成绩均在85分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黄凤兰,李国瑞,狄建军,彭木[6](2019)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研究生课程改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是内蒙古民族大学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教学团队在准确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了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牢牢把握授课过程中的六个"必须",课程改革实施的结果显着地激发了研究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张毅强,裴晋红,汪军梅,栗学清,郑军[7](2019)在《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方法:以16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3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一组采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二组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3组学生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探究3组教学效果及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实验二组平均成绩高于实验一组、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满意实验二组教学法。结论: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薛雨飞,柴友荣,张贺翠,李帮秀,杨昆[8](2019)在《浅谈如何做好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准备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是农林院校生物专业和涉农专业的重要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对如何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进行了简要阐述。(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2期)

卢建雄,张国华,蔡勇[9](2019)在《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发展,其理论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紧紧围绕畜牧、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科学研究为基础、研究性教学为手段,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改革,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程爽,王莹,刘冰冰,臧晋[10](2019)在《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生物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基础生物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典型案例介绍,为生物工程专业生物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生物学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比较国内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我校农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将《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项目进行整合,重新设置了综合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课程考试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为本科毕业论文或读研深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学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惠如.STEM理念下的生物学课程案例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9

[2].方中明.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李诚.《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9

[4].徐启江,周波,闫海芳.“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

[5].陈金焕,庞晓明,薄文浩,李云,张柏林.面向非生物专业的“现代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

[6].黄凤兰,李国瑞,狄建军,彭木.“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研究生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7].张毅强,裴晋红,汪军梅,栗学清,郑军.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8].薛雨飞,柴友荣,张贺翠,李帮秀,杨昆.浅谈如何做好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准备工作[J].才智.2019

[9].卢建雄,张国华,蔡勇.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J].畜牧兽医杂志.2019

[10].程爽,王莹,刘冰冰,臧晋.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生物学为例[J].山东化工.2019

标签:;  ;  ;  ;  

生物学课程论文-陈惠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