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冀露露,唐晓

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冀露露,唐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腐蚀,动态液膜,局部腐蚀,腐蚀电化学

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冀露露,唐晓[1](2019)在《动态液膜过程纯铁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腐蚀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腐蚀类型,引起的破坏在成本和数量上显着大于其他环境腐蚀。大气腐蚀的本质是在薄电解质层下金属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大气条件(温度、湿度、盐沉积等)影响金属表面上的水性电解质膜的形态。由于大气环境每日循环变化,液体膜的厚度交替增加和减少,厚度的这种变化会给大气腐蚀过程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对电解质膜动态行为的探究是建立大气腐蚀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测试技术的限制,目前尚未澄清液膜下金属界面精确的局部电极过程动力学机制。本文采用了新的局部电化学测试系统,即同心圆叁电极阵列局部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利用该测试系统监测了薄液膜自然蒸发过程下的腐蚀电化学分布特征,即液膜下局部腐蚀过程,以获得更多的局部电化学信息,来探究液膜下局部腐蚀的演变规律。采用新的同心圆叁电极阵列测试方法,研究了纯铁表面初始300μm厚度的3.5%氯化钠薄液膜经过自然蒸发后的界面电化学分布。液膜下的电化学分布特征受液膜厚度影响。在测试过程中,腐蚀电位由起初的两个相邻的电位谷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其分布变为主要是两个电位谷和多个相邻的峰和谷组成,呈现较为显着的分散性。随着液膜的进一步减薄,其阴阳极分布位置的相对固定,但其电位数值不断变化,其电位差值先减小在增大,进而可推断,液滴下覆盖的电极电化学腐蚀驱动力先减小在增大。而电偶电流方面,能够观察出其阳极电流随液膜减薄先减小后增大,且有两个明显的阳极电流峰,处在边缘位置。局部腐蚀指数表明,随着液膜的不断减薄,腐蚀反应中电偶电流的离散程度先增大逐渐减小然后增大,局部腐蚀倾向也随着变化。通过同心圆叁电极系统测试了不同液膜厚度局部电极单元的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在厚液膜的情况下,溶解氧的还原速率由有限的扩散过程控制,而在薄液膜的情况下由电荷转移反应控制。此外,电解质浓度和厚度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其电导率。一方面,在蒸发过程中液膜变薄导致电解质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增强了其扩散阻力。另一方面,蒸发过程也导致液膜中盐浓度的增加,会显着影响饱和溶解氧浓度,从而影响腐蚀过程。此外,随着蒸发的进行,铁的表面产生锈层,并且形成的腐蚀产物极大地影响铁的腐蚀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陈振宁,耿晓倩,陈晓春,雍兴跃[2](2019)在《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因其质轻、散热性好、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机车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镁合金材料极易发生腐蚀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优质性能的发挥。微弧氧化技术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但膜层表面的孔隙缺陷成为诱发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的隐患。因此,对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进行探究,揭示膜层缺陷在腐蚀发展过程中的电化学状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膜层缺陷的定量表征,初步判定腐蚀介质在膜层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SEM测试,研究膜层表面的状态演变。然后结合开路电位的监测结果,捕捉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过程中的特征点。最后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探究腐蚀介质在膜层中接触、渗入及传递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及相应电化学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电化学阻抗谱图由两个时间常数变为叁个时间常数,容抗弧半径急剧减小。结合膜层吸水量变化和自腐蚀电位演化特征,将微弧氧化镁合金的失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化学反应引起的膜层溶解过程。在这个阶段,微弧氧化膜层因毛细作用迅速吸水,溶液通过微弧氧化膜的微孔和微裂纹逐渐渗透到膜中,膜层因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而逐渐溶解。第二阶段为因膜层破裂而引发的电化学腐蚀阶段。在此阶段,溶液到达基体表面,并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镁合金发生迅速溶解,试样重量随时间显着降低。此时,膜层已完全失去其防护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李云姣,朱维晃,郑飞,文虎[3](2018)在《石墨烯修饰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呼吸驱动下,成功制备了生源性还原态的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碳毡电极,进一步研究了r-GO修饰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经r-GO修饰的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程度得到显着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修饰后电极的扩散内阻(R_(dif))得到快速降低的结果.将r-GO修饰后的碳毡电极作为阳极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经微生物呼吸驱动下的石墨烯修饰电极,由于R_(dif)降低导致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增强,使得电极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缩短了MFC启动时间,提高了MFC的产电能力.研究进一步表明,r-GO对电极的修饰,调控了对电极电化学活性及生源性电子向电极表面的传递过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陈振宁,陈日辉,陈晓春,雍兴跃[4](2018)在《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因其质轻、散热性好、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机车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镁合金材料标准电极电位较负,因此极易发生腐蚀,这一特点严重制约了镁合金优质性能的发挥。微弧氧化技术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但膜层表面的孔隙缺陷成为诱发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的隐患。因此,对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进行探究,揭示膜层缺陷在腐蚀发展过程中的电化学状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杨超,毛江鸿,孙洋,王银辉,朱垚锋[5](2018)在《电化学除氯过程钢筋网周围电场与氯离子分布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电化学除氯过程混凝土内部的电场分布特征有利于研究混凝土除氯后的氯离子非均匀分布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电化学除氯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电场对氯离子迁出的影响,将一种屏蔽式预埋电极阵列应用于内蕴氯盐的钢筋网布置混凝土试件电化学除氯试验中,探究钢筋网周围电场及氯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内电场分布影响氯离子的迁出,电场强度大的区域,氯离子迁出速率高,残余氯离子浓度低;电场强度小的区域,氯离子迁出速率低,氯离子存在堆积现象。(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张文文,毛江鸿,孙洋,朱垚锋,沈建生[6](2018)在《不同电场方向下电化学除氯过程氯离子迁移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在不同电场方向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过程中氯离子迁移特征,本文在试件内部预埋可屏蔽式电极阵列,通过布设不同阳极面构建不同电场方向,重点研究了在电化学除氯过程中不同电迁面数混凝土试件内部电场以及氯离子分布特征,并探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电迁面数试件内部电场分布不同,阳极布设的电迁面与非电迁面电势梯度差异明显,但内部电场强度方向均指向钢筋处。同一试件内部氯离子分布在不同区域及不同保护层深度均有所不同,氯离子浓度的高低与电场强度的强弱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朱垚锋[7](2017)在《混凝土结构电化学修复过程的氯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盐侵蚀是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提前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电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主要针对受氯盐侵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升技术。然而电化学修复技术提升结构耐久性过程中存在氯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的未知性问题,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探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修复过程中内部电场分布特征,并设置多组试验优化电化学修复过程中的电极在提升氯离子迁移效率的同时能够较均匀析出氯离子,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方程模拟钢筋混凝土电迁移过程中氯离子的分布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发了一种预埋电极阵列检测钢筋混凝土内部钢筋周围的电场分布,开展了钢筋混凝土电迁移过程中内部电场检测试验研究。通过设置简单钢筋布置与复杂钢筋布置、养护期与养护结束后、不同保护层厚度、不同电流密度、不同电迁面数的参数探明电迁过程中试件内部电场分布特征;并与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混凝土内部空间电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试验检测了试件通电15天过程中的电场分布情况,得出的结论:预埋式电极阵列运行稳定,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吻合较好,探明了试件内部在通电过程中的电场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开展了简单钢筋布置和复杂钢筋布置试件的电化学修复试验,设置不同混凝土龄期、不同保护层厚度、不同电迁面数及不同电流密度参数对氯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试件通电15天后检测电迁路径中不同区域的氯离子浓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养护期结束试件氯离子除氯效率低于养护期试件,在距混凝土表面深度方向存在氯离子堆积现象,设置电流密度从1A/m2增加到5A/m2时,残余氯离子浓度逐渐减低,距混凝土表面深度方向氯离子堆积现象逐渐消失,保护层厚度从40mm增加到50mm时,氯离子除氯效率逐渐降低,当电迁面数从1面增加到4面时钢筋周围的氯离子迁出逐渐变为均匀,而在电迁面的边缘区域、钢筋正下方区域及中间空白区域氯离子存在非均匀分布,试验对此开展阴极电极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迁面的不同区域氯离子均匀电迁移效果方面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李冰洁,江旭东,潘春旭[8](2017)在《铜锡青铜合金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与微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分析技术,如开路电位(OCP)、极化曲线(Tafel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并结合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不同锡(Sn)含量的青铜合金在NaCl、Na_2SO_4溶液中的腐蚀过程。结果显示高Sn锡青铜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对锡青铜合金中显微组织的观察发现α相的点蚀坑明显多于δ相,表明在电解质溶液中α相更易发生腐蚀。本研究为古代青铜器的锈蚀防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健生[9](2016)在《承载作用下铁红环氧脂底漆失效过程的电化学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局部电化学阻抗(LEIS)技术和电化学阻抗(EIS)技术研究了不同承载条件下,海水介质中铁红环氧脂底漆失效过程的电化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承载力作用下,铁红环氧脂底漆的失效过程呈阶段性变化,且应力加载过程加速了涂层的失效。在300 MPa屈服应力作用下,腐蚀介质可以沿着细小的裂缝快速渗透涂层,与基体接触,缩短涂层的失效时间。涂层失效后,整体阻抗值明显降低,同时试样表面随机分布的高阻抗点数量有所减少,涂层防护性能明显下降,基材发生腐蚀。(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6年05期)

曾佳俊,郑鹏华,邓尼丝,游思彬,李冬冬[10](2016)在《复合涂层体系浸泡失效过程电化学阻抗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环氧防锈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P1)和环氧防锈底漆/氯化橡胶面漆(P2)两种复合涂层体系在60℃、3.5%Na Cl溶液中恒温浸泡失效过程,得到不同浸泡时期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电化学阻抗谱中Bode图、涂层电阻、高频电容及特征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浸泡初期,复合涂层体系低频阻抗值和涂层电阻下降较快,而后下降速率减缓,浸泡中期出现小幅度波动现象;高频电容和特征频率前期增大缓慢,后期增大速率加快,浸泡中期出现小幅度波动。(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镁合金因其质轻、散热性好、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机车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镁合金材料极易发生腐蚀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优质性能的发挥。微弧氧化技术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但膜层表面的孔隙缺陷成为诱发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的隐患。因此,对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进行探究,揭示膜层缺陷在腐蚀发展过程中的电化学状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膜层缺陷的定量表征,初步判定腐蚀介质在膜层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SEM测试,研究膜层表面的状态演变。然后结合开路电位的监测结果,捕捉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过程中的特征点。最后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探究腐蚀介质在膜层中接触、渗入及传递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及相应电化学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电化学阻抗谱图由两个时间常数变为叁个时间常数,容抗弧半径急剧减小。结合膜层吸水量变化和自腐蚀电位演化特征,将微弧氧化镁合金的失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化学反应引起的膜层溶解过程。在这个阶段,微弧氧化膜层因毛细作用迅速吸水,溶液通过微弧氧化膜的微孔和微裂纹逐渐渗透到膜中,膜层因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而逐渐溶解。第二阶段为因膜层破裂而引发的电化学腐蚀阶段。在此阶段,溶液到达基体表面,并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镁合金发生迅速溶解,试样重量随时间显着降低。此时,膜层已完全失去其防护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冀露露,唐晓.动态液膜过程纯铁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陈振宁,耿晓倩,陈晓春,雍兴跃.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3].李云姣,朱维晃,郑飞,文虎.石墨烯修饰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化学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8

[4].陈振宁,陈日辉,陈晓春,雍兴跃.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C].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5].杨超,毛江鸿,孙洋,王银辉,朱垚锋.电化学除氯过程钢筋网周围电场与氯离子分布特征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

[6].张文文,毛江鸿,孙洋,朱垚锋,沈建生.不同电场方向下电化学除氯过程氯离子迁移特征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8

[7].朱垚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修复过程的氯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8].李冰洁,江旭东,潘春旭.铜锡青铜合金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与微结构特征研究[J].材料导报.2017

[9].王健生.承载作用下铁红环氧脂底漆失效过程的电化学响应特征[J].腐蚀与防护.2016

[10].曾佳俊,郑鹏华,邓尼丝,游思彬,李冬冬.复合涂层体系浸泡失效过程电化学阻抗谱特征[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6

标签:;  ;  ;  ;  

电化学过程特征论文-冀露露,唐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